如何制定物流策略
物流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那么如何制定物流策略呢?
第一点 物流规划要具有成长性,契合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公司亚太区的物流策略,你肯定要考虑公司全球层面的一个战略。
比如说你公司中长期市场发展重点是什么?你工厂的布局。
也就是说你肯定要知道你将来三五年之内你将来物流的走势。
物流策略最基本的思路,我认为应该是,
分拨中心它要考虑离主要的供应商群近,又要考虑离你主要客户群近。
当然这个有时候是很矛盾的一个事情,
但是要看你的策略怎么做?怎么去平衡?
那么当时这个项目的话,我们当时考虑两个国家层面的地址选项:
一个是中国,一个新加坡。
因为,中国就不用说了,
中国这边的客户群,对吧,东亚、北亚。
新加坡的话就是东南亚,然后就是澳洲、新西兰。
所以这两个地方都可供选择。
第二点 一定要充分考虑公司全球物流战略
因为全球物流战略是可能变化的。
你物流做得好不好,
其实也是看你的成本高低?你的速度快慢?客户满意度怎么样?等等。
但是放到策略里一定要有一个优先级,
你不可能一个策略,既考虑成本最低又考虑时间最短,还要客户满意度最高。
这个铁三角也是很难同时满足的,
所以一定要去理解、了解、考虑到当时全球物流战略的优先级。
那就案例A公司来讲,当时就比较明显,
因为这个项目对应的所谓的客户,是A公司在各个国家设立的分公司,
我只将货送到各分公司,
所以客户满意度不是我的优先考虑的。
刚才有讲到,A公司订单和物流目前都是单线运作,导致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我们当时定这个策略的优先级是把?降成本?放在第一位。
至于时间角度的话,
我相信做过区域分拨中心的人一听就知道。
这个模式,从国家层面的最终客户角度,他是感觉不到我有分拨中心的。
因为履行客户订单,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国家的二级分销仓的库存来进行控制。
那么我们的成本控制是说,能做到我的货集中收发,通过这种方式来降成本。
第三点 要对物流市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比如说分拨中心地址的选项,
选的这个城市的海运空运的范围,
你航空公司的班次,海运船的班次,都要非常的清楚,
另外当地的政策,特别是像关务、保税区的政策也要非常的清楚。
另外自贸协议这一块,你一定要考虑在内,否则的话,你做出来的物流策略不一定是最优的。
比如说我们这个项目最后的这个选项是选在广州,主要是考虑几点:
第一点就是说,在广州的周边有两个大的工厂,这样的话呢,距离供应商最近这个条件可以更好地满足。
第二点广州有保税区,那么我把分拨中心放在保税区,那国外来的货的话,我是没有必要去通关。国外订单一来,我马上就直接向国外发货,很方便的。
第三点广州也是国际空港区,这个我觉得也是很方便。
第四点把这个分拨中心设在中国,中国跟很多国家都有自贸协议政策。这个是很大的一个优势。
唯一不足的是广州没有大的海运码头,所以如果要海运的话那是要绕香港的。
我顺便分享一个其他公司的反面案例,
就是我见过一家公司啊,当然我也是听朋友说的,我也去做一些了解。
他的公司是这样的,
就是他销往亚太区产品都是来中国,
但是做物流策略的人在香港,他可能对中国政策不是很了解,
所以在制定这个策略的时候,他把分拨中心选在了香港。
订单流程方面,估计他也没有考虑,
所以他的亚太区的各个国家的订单都下给欧洲总部,然后欧洲总部下给各工厂。
中心在香港,订单绕总部。
结果还是比较的悲催,
本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 自贸协议的优惠政策,结果都没有享用到。
好在这个公司的销售额也不是很大,
但是从利润角度,我觉得还是有不大不小的一个影响。
这个应该是比较遗憾的一件事情。
所以物流策略还是很重要啊。
第四点 沟通很重要
和各个国家的沟通,和各个功能模块的沟通,
比如: 仓库面积与你的库存水平是相关的,
这个毫无疑问你需要与供应链计划这一块做沟通,
你的运输时间,运输方式,你还要考虑各国家的政策要求,因为每个国家的政策都不一样,
还有你各国家关务的特殊情况,进出口政策,自贸协议等,
这些东西都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信息,
你才能把你的这个策略做得很到位。
第五点 数据源的准确收集
策略制定某种程度上就是你的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预方案你可能是根据你的经验,说我这个分拨中心,可能放在新加坡是OK的,因为大概的数据是这样这样的。在中国也OK....
那你就可以选定几个方案,然后对几个方案进行确认。
可行性分析结果的确认性跟你的数据源的准确性是非常相关的。
由此数据源的收集的准确性,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这里建议是说,至少收集半年的连续数据。
最好是一年,一年可以反应业务趋势。
因为业务量一个波动,对仓储、运力的的把握挑战是很大的。
把握不好的话是很容易影响到业务。
第六点 最好的系统不一定最适合你
不是市场上最好的系统,对你也是最好的。
一个最适合你的系统才是最好的。
一个好的系统需要加上好的应用,才可以把他变成最适合你的系统。
这里我就是可以分享一个不太好的一个案例,也算是一个提醒吧。
B公司,它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分拨中心。
是一个一级的分拨中心,而且是公司在中国唯一一个分拨中心,非常巨大 (库存周转率快),有近两万平米。
他就是听从第三方物流公司(3PL)推荐的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是全球顶级的系统。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系统对这个3PL也是一个新系统。
他从来没有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公司用过。
然后这个3PL推荐给B公司之后
B公司采用了这套系统。
结果在系统开发和系统对接方面,由于很多问题和风险前期都没有预估到位。
所以到最后上线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教训吧,
确实系统选定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点 方向性把握及时,准确
在制定策略的`过程当中,你或多或少一定会遇到一些所谓的方向性,或者关键性的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毫无疑问,你肯定是要跟老板去沟通的。
我就见过一些同事或者朋友。
他有的时候,问题都不敢去提,也不敢去说。
但是你不说的话,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结果越捂越多,越捂越严重。
你的策略就是领头羊,
如果你的方向把握不好的话,那后面跟来的肯定全是错的,
你这个思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重要的是一定要去做全面的沟通。
还有一个就是策略方面优先级的问题,
因为你做策略当中可能发现,
你开始定的那些策略的方向,可能不一定跟你实际上研究的东西是完全相符的。
你比如说当成本和时间的优势你不可兼得的时候,你以哪个为先?
实际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案对某一个国家真的是非常不利,
那个国家肯定他不会说yes,
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像这种情况的话呢,我是直接建议不用去互动,因为你没有影响力。
所以一开始就是建议让老板去互动。用老板的影响力去影响那个国家。
第八点 预方案征集 (RFI- Request for Information)
如果大的方向策略是物流外包,我建议在做物流策略的时候,
你应该向你预想中的这些物流服务商们,进行有一个预方案的征集。
由此,两个目的可以达到:
第一个,可以对你的预方案可行性有一个求证。
第二个,你可以去收集一些社会上一些数据,物流成本,建立参考数据来完善你的可行性分析。
第九点 可行性分析要全方位
可行性分析一定是全方位的。
如果你只做一个方案,你很难说你的方案是全方位。
通常我建议是做三个方案,
比如说我这个项目分拨中心的地址选了三个地方,
国家层面我选了新加坡和中国,
在中国又考虑了上海和广州。
刚才讲到了最后结论是广州。
通过这三个方案,
我们可以真的可以做比较全方位的一个论证,到底哪个方案最好。
第十点 可行性分析一定有定性、定量
这个体会很简单,但是也比较重要,
就是在你展示你的物流策略结果的时候,
一定要同时展示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部分。
因为你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量化。
同时,你展示的时候一定要从物流角度展示你最专业的建议。
就是你一定要展示出你认为的最优方案。
如果你把三个方案,给到老板,让老板去选择,我觉得是有点不太好。
另外的话,好像显得你不是很专业。
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应该去展示的,和选择的。
;智能工厂规划方案:
1、数据采集和管理
数据是智能工厂建设的血液,在各应用系统之间流动。在智能工厂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设计、工艺、制造、仓储、物流、质量、人员等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分别来自ERP、MES、APS、WMS、QIS等应用系统。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采集产量、质量、能耗、加工精度和设备状态等数据,并与订单、工序、人员进行关联,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
2、设备联网
实现智能工厂乃至工业4.0,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MES应用,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实现M2M,也就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建立工厂网络。
3、工厂智能物流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生产现场的智能物流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离散制造企业。智能工厂规划时,要尽量减少无效的物料搬运。很多制造企业在装配车间建立了集中拣货区(Kitting Area),根据每个客户订单集中配货,并通过DPS(Digital Picking System)方式进行快速拣货,配送到装配线,消除了线边仓。
4、生产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
提高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智能工厂规划时,生产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更是核心的业务流程。贯彻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理念。
5、智能厂房设计
智能厂房除了水、电、汽、网络、通信等管线的设计外,还要规划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采光与照明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智能安防报警系统、智能门禁一卡通系统、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等。采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判断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
6、智能装备的应用
制造企业在规划智能工厂时,必须高度关注智能装备的最新发展。机床设备正在从数控化走向智能化,很多企业在设备上下料时采用了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工厂中,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将与切削加工(减材)、成型加工(等材)等设备组合起来,极大地提高材料利用率。
7、智能产线规划
智能产线是智能工厂规划的核心环节,企业需要根据生产线要生产的产品族、产能和生产节拍,采用价值流图等方法来合理规划智能产线。
8、制造执行系统MES
MES是智能工厂规划落地的着力点,上接ERP系统,下接现场的PLC程控器、数据采集器、条形码、检测仪器等设备。MES旨在加强MRP计划的执行功能,贯彻落实生产策划,执行生产调度,实时反馈生产进展:
9、生产无纸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和智能终端成本的降低,在智能工厂规划可以普及信息化终端到每个工位。操作工人将可在终端接受工作指令,接受图纸、工艺、更单等生产数据,可以灵活地适应生产计划变更、图纸变更和工艺变更。
10、生产监控及指挥系统
流程行业企业的生产线配置了DCS系统或PLC控制系统,通过组态软件可以查看生产线上各个设备和仪表的状态,但绝大多数离散制造企业还没有建立生产监控与指挥系统。
总之,要做好智能工厂的规划,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核心要素,从各个视角综合考虑,从投资预算、技术先进性、投资回收期、系统复杂性、生产的柔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统一规划,建立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智能工厂。数夫家具软件有限公司二十多年专注家居管理软件、管理咨询、智能制造、智能营销的开发与推广,为家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全面成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