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规模不断突破。总量规模是衡量深圳物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国内集装箱港口第二,连续6年位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第四。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7年位居内地机场第四,深圳机场荣获2008年全球航空卓越奖“亚洲及中东地区货运量在50~100万吨”机场组别第二名。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从465.59亿元增至734.52亿元,增长57.8%,占深圳GDP的比重由9.38%提高至9.41%;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全市GDP比例从15.37%降至15.09%,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运营效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竞争实力持续提升。国际化是我市物流业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2008年,深圳港共有班轮公司42家,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95条,覆盖了世界十二大航区主要港口。深圳机场国际国内航线132条,通达16个国家和地区、94个城市,是内地发展最快的航空港。先后引进了德国汉莎、丹麦马士基、美国UPS等6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怡亚通、越海等一大批进出口额超亿美元、国内服务网点超百个的物流领军企业迅速成长,怡亚通、飞马国际在A股上市,一批创新型物流企业即将在创业板推出,深圳成为国内重要的物流服务输出城市之一。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深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和深化物流产业合作的强力引擎。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硬件环境是提升物流产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至2008年底,深圳港累计投资约475亿元建设港口航道设施,共建成500吨级以上泊位16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34个,铜鼓航道一期和西部公用航道工程试航成功,大铲湾港区一期成功开港。深圳机场建成了机场国内货运村二期、南站坪扩建和国际客运候机楼等,开工了机场T3航站楼、机场二跑道等机场扩建工程。全市六大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引进重点项目85项,园区功能不断完善。随着深盐二通道、南坪一期、福龙路等路网工程的建成通车,连接全市各物流枢纽和重要节点的“一横八纵”高快速路网基本建成,打通了城市对外交通物流通道,基本确立了深圳作为珠三角物流通道的枢纽和桥头堡优势。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体现为软环境的竞争。一是建立健全了协调工作机制。二是规划引导作用得到加强。完成了《深圳港总体规划》、《物流总部基地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研究》等规划编制,为物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三是行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修编出台了扶持物流产业加快发展的“1+4”文件,扩大了扶持对象,增加了技术创新奖等项目,认定了40家重点物流企业、18家重点拖车企业,发放奖励、补助、贴息资金3亿多元。四是效率明显提高。快速推进电子大,物流舱单数据处理系统全国,网上审批项目成为全国电子口岸交流会示范项目。五是一些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大物流、大供地”产业用地供给机制,为中远、中海、中外运等13家物流大企业解决了物流用地55万平方米等。
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和效益
常用的指标有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额、货运总量等等。这里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作为物流业增加值来计算我国自1978~2006年间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2032.4亿元,增长了66倍,而同一时期我国的GDP总量则增长了58倍,物流业增长基本与GDP的增长同步。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我国大众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广泛认同,反映了我国社会对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肯定。物流业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分析,通常是遵照经济学的创建者亚当·斯密的分析而展开的。即认为,物流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而,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又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物流的发展,扩大了市场的范围,促进了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促进投资增长
物流业的发展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则会导致经济的增长。物流业的发达能吸引大量投资的观点是为大家所公认的。无论是我国的香港、上海、深圳,还是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北美的旧金山,它们都是以发达的物流业吸引大量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优秀典范。当然大家马上会意识到,在多数时候这个促进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即物流业能促进投资的增长,投资也能反过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上,正是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经济能够得以长期稳定的增长。在投资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物流业的发展不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那么经济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最终,经济增长会受到拖累而放慢步伐。这种例子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是有的,运力紧张的情况时而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不过,也正是这种不利情况的出现,才使我们更明确的认识到,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物流业发展涉及到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同等条件下,资本总是愿意流向具有发达的物流业水平的地区,这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发达的物流业能使资本以更低的成本运营,能极大的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绝大多数企业在选取投资地点时,都会仔细的评估其物流业发展水平。对于投资小者而言,投资地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优惠政策,还要考虑其物流环境。企业生产运营体系的建立,总是希望更多地借助于当地的物流资源来实现其高效的生产运作和市场扩张。在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各种优惠政策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而逐步减弱的趋势下,物流环境在吸引外来投资中所占的权重越来越大。物流业的这一重要作用使得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
促进需求增长
发达的物流业能通过对需求的推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生产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几十年前商品数量生产的矛盾,而是流通矛盾。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如何将社会生产的产品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物流业的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们需求被满足的时滞,从而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物流的发展使得各类商品能便捷高效地扩散到不同地区,客观上使得一个地区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从而引发社会需求的增长。
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亟待解决的问题。物流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最终必将以依赖内需为主要基础,物流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物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社会分工及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满足制造业供应链的需要。物流产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对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新装备工具出现的诱导作用;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物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不但能促进物流产业优化,而且能潜在地增进经济和社会机会。物流产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仓储、通讯等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对钢铁、煤炭、水泥和制造业的需求。物流产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所有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乃至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率。由此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一个发达的经济必然存在着完善的物流产业结构。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效整合地区内物流资源,将制造业企业物流活动延伸至商务环节,组成并优化链路,通过生产、销售环节,把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并送到顾客手中,以增加整个供应链价值,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物流业发展对促进我国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具有尤为重要意义。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创新,而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号技术、控制技术等许多产业。物流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广泛而深入的。类似的物流业发展推动创新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我国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制等等。物流业发展所促进产生的创新往往是能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效果的创新,其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非常的显著。
物流行业作为生产通往消费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物流行业收入达10.3万亿元。
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缓中趋稳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98.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增速比2018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6.4%,上半年增长6.1%,前三季度增长5.7%,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缓中趋稳,四季度小幅回升。
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超9成
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来看,2019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69.6万亿元,占比达90.50%;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3万亿元,占比为4.80%;农产品物流总额4.2万亿元,占比为1.4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8.4万亿元,占比2.82%;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4万亿元,占比0.47%。
物流行业运行效率有待提升
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2018年回落2.5个百分点。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从物流成本看,2009-2019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09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4%,2019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7%,整体来说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但目前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仍然远高于欧美国家10%以下的水平,我国整体物流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运输费用占比过半
从物流行业费用构成来看,2019年,运输费用7.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占比为52.74%;保管费用5.0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比34.25%;管理费用1.9万亿元,同比增长7.0%,占比13.01%。
物流行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总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社会物流业总收入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为近年来最大,2019年,中国社会物流业总收入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0%。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