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标准术语》中,第三方物流被定义为:“是由供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这一定义明确了“第三方”的内涵,即物流服务提供者作为发货人(甲方)和收货人(乙方)之间的第三方,代表甲方或乙方执行物流功能。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为第三方物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虽然第三方物流发展时间不长,但崛起速度迅猛,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为6499亿元,到2017年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2411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16000亿元,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三方物流发展动力足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促使企业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发展为低成本高服务竞争,由此第三方物流应用而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因其更专业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于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活动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未来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进而推动第三方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际,我国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公路、铁路和民用航空交通网络呈逐渐延展之势;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在维持增长,从2010年的3万亿元到2017年的6.1万亿元,7年间增长了一倍多。物流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最后,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例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020年)》提出要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拓展物流方案设计、智能包装、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着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可以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也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将使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特别是1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创造高铁、地铁、机场、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投资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
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将拓展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讯、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的国际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