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登记服务单》其实就是准生证,准生证是每个生孩子的人都需要办理的证件。由已婚育妇事实常住地负责发放,其户籍所在地或原常住地必须提供有效证明;对常住地不明确或多处事实常住地的,由已婚育妇的户籍地负责发放。育龄夫妻持生育登记服务单可以接受围产期医疗保健服务,根据需要选择参加宣传、咨询、培训,并接受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服务。另外,领取生育登记服务单的夫妻,在其子女出生后,应当持生育服务证和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到户籍部门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一般网上申请打印出来的生育单不需要盖章,生育服务单上面的二维码,可以扫出证件的真实性。
《生育登记服务单》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出院医保结算和报销生育险”的必备材料。产妇住院时,需要提交“服务单、社保卡、身份证”,在出院结算时,直接扣掉医保费用;如果当时没有办理服务单,需要先个人垫付,然后再报销。产后报销生育险时,需要给公司经办人提交包括服务单在内的各种材料,才能报销产检、住院用费及生育津贴。
法律依据: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十七条
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有其他特殊情形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需经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如何办理生育登记服务
一、生育登记证明在哪里办
1、生育登记证明办理需要视情况而定:
(1)生育证明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具;
(2)如果是外迁户人员的,则在拟入户口地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办理生育证明;
(3)如果属流动人口的,则在其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办理。由于国家政策放宽,育龄妇女第一胎,基本不用到当地计生部门开具计生证明。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第九条
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
二、生育证明需要什么材料
生育证明需要以下材料:
1、结婚证、户口簿以及本人免冠一寸近照一张;
2、村民或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3、《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4、已生育子女的,应当提交由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生育登记办理程序如下:
登记工作程序
(一)主动告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卫生计生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提供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应积极向育龄夫妇宣传生育登记服务制度。
(二)申请。登记对象或委托代办人提出申请,并提交所需证件材料。
(三)核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比对,查验所提供的证件材料。已纳入WIS管理的,现场打印《生育登记承诺书(信息表)》,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后予以办理。未纳入WIS管理的,由育龄夫妇填写《生育登记承诺书(信息表)》,并对其所填写信息的真实性作出承诺后予以办理。存储相关材料复印件或电子档案,将本次登记信息录入WIS。
(四)发证。登记对象材料齐全、情况属实的,现场发放《生育服务手册》。信息比对不一致且登记对象不能出示相关法定依据的,及时向信息管理地提出协查要求,并告知登记对象推后办理的原因。
办理登记所需的材料
育龄夫妇办理生育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夫妻双方身份证(或居住证等其他身份证明材料);
(二)生育后登记的,提供住院分娩实名登记记录或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扩展资料
各生育登记机构在为群众办理生育登记时,要主动宣传国家、省和当地开展的基本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及时到相应机构享受各项服务,提高群众知情权、参与度。具体服务项目为:
1、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前4-6个月内
2、增补叶酸(农村):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
3、孕期保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孕早期保健:1次,孕12周内
(2)孕中期产前随访服务:2次,孕16-20周、孕21-24周
(3)孕晚期产前随访服务:2次,孕28-36周、孕37-40周
(4)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孕期
4、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产后
5、新生儿四种代谢性疾病筛查:产后72小时(哺乳期至少6-8次)
6、产后访视:产后28天内
7、儿童预防接种(一类疫苗):0-6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