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我们可以得出:物流必须从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向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管理领域扩大阶段转变。在过去,企业界视企业物流为洪水猛兽,物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分散了企业对生产销售的关注度,限制了企业经营的地域范围,阻碍了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延迟了企业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事实上,人们对于物流的上述认识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物流运作的企业内部化以及低效率化,专业物流企业的功能缺位。
随着“第三利润源”和“冰山”学说从理论界向企业界的过渡,企业界人士开始慢慢把物流从成本负担的角度转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所以,发展物流企业,就要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或物流业务专业化、社会化,把物流负担变为竞争优势,需要一个专业的成熟的现代物流市场作为基础,物流企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首先是企业内的物流活动,必须由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者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从事,如果企业内的物流活动企业本身不能提供专业化的优良的物流服务,就要考虑是否外包出去,由提供专业化优良服务的物流企业来从事。这样,物流企业才会有市场需求,才会有持久发展的基础,也才会有服务水平的提高。
对于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并根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目标、规划和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物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由于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运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少”、“弱”、“散”等方面的不足。“小”即经营规模小;“少”即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即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弱;“散”即普遍存在可利用资源分散、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而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网络的整合建设将是一个关键。
经过入世几年的竞争、发展、磨合,目前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都在市场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户,各有自己的地盘,而且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管理领域扩大阶段向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迈进。即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各种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1)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要加强流程管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内连续的有规则的行动和行动系列。流程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对企业提供服务的一致性。
加强物流企业流程管理,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为标准。为了提供给客户最大的服务价值并创造出更多的需求,物流企业在流程管理上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信息化的基础;第二个难题是物流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市场目标;第三个难题是每个人都要有市场经营成果表,象企业损益表一样,每个人都要有他自己的损益表,把每个人当作是企业的老板来经营。
(2)我国物流企业的外部整合。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主要采取联盟合作的方式来加快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下简单介绍几种联盟合作的方式。第一,企业合营方式:合营企业通常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企业联合投入生产要素进行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组织。它的三个基本构成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负盈亏。合营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明确的产权和法律关系,可操作性强,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根据各方的投入比例经过协商和谈判进行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合营物流企业通常又分为股权式合营和非股权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是指合伙人要订立资本买卖的契约。合伙人在合营中要占有一定的股份,股份的多寡决定了合伙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控制程度。非股份式合营是指合伙企业之间非资本性资源的互相交换,如技术服务合作、经营管理合作等。第二,企业集团方式:物流企业集团应该是物流行业中以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有一个通过各种连接纽带对其成员企业实施控制和影响的核心,具有统一的发展、经营目标和战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团结协作的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物流企业集团是由于经济利益而组建的,集团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是互利的。物流企业集团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或企业。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企业集团这种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如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他们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战略联盟方式。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既可以像企业并购一样,达到快速进入市场、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从而避免企业组织过大造成的组织失灵以及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日本的物流企业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整合物流市场,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例如,2000年10月,日本著名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商(Itochu)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确立了战略联盟关系,以此作为进入北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切入点。我国物流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多种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以形成合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此外,应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合作,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联盟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世界物流体系中。
三、我国物流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需要一个过程
物流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实现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即实现供应链的管理都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企业的内部整合如海尔的流程再造就经过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化阶段。1998年9月8日——2003年9月8日:以三化(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为宗旨的第一阶段再造。第二阶段:三主阶段。2003年9月8日——2008年:以三主(主体:员工成为经营主体;主线:主线是定单信息流;主旨:员工成为SUB,以自我经营的成果,体现其创新的价值)为宗旨的第二阶段再造。其次,企业物流外包在现实的内外环境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如在需求方面,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观念影响,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仓库以及配送中心等物流能力成为许多工商企业引以为豪的标志,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缺乏信心,自营物流退出障碍制约,担心商业机密外泻;在供给方面,传统的经营概念,信息技术落后,高级专门人才的缺乏;宏观环境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部门分割、行政分割的制约,信用体系欠缺等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宏观上说虽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物流企业,应参照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演变史,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企业到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就整个竞争的环境,步步为营并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