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快递市场问题出在哪里?
?解筱文答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农村快递问
今年前4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70.7亿件,同比增长24.8%。快递行业市场规模高位运行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快递增长迅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前4月,农村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超过30%,比城市高了7个百分点以上.
截至4月,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2.6%。但相比城镇,农村快递服务仍存在网络设施建设滞后、电子商务配送站点覆盖率低、冷链快递服务能力弱、寄递服务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此问题,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对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进行了采访。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问: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国家、地方和快递企业应该如何做?
?解筱文答: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取决于地域经济发展的系统规划以及市场现实需求,对于具有较大市场规模和双向物流发展的乡村,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研究,结合交通设施建设,用足政策和资源,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手段加强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乡村,单向物流居多的地方,则需要国家、地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问:农村快递市场是否值得深挖?有何意义?
解筱文答:农村快递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正在逐年规模扩增中。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网购人群增多,对电商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这些产品是大中城市市场的重要需求产品,但因物流不畅、运费较高、时效性不强等因素,还不能实现更好的外运销售,产生更多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问:您对电商物流助力乡村振兴有何建议?
?解筱文答:当前最主要的是要积极打通农村特色产品走向城市之路,减少形式化助农服务,避免一些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快递企业以电商扶贫等为噱头搞宣传,套取国家和地方补贴,搞虚假政绩,要真正帮助农民就地致富,让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村新产业形成,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配图源自网络)
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质量等。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撤并建制村等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管养长效机制。推进渡改桥、陆岛交通码头、库湖区航道和便民码头等设施建设,改善偏远地区渡口渡船条件。完善农村物流基础服务设施,引导乡镇客运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引导带动各种运输方式设施集中布局、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鼓励以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为载体,促进商贸金融、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关联消费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城市综合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建设,引导物流节点拓展冷链、邮政快递、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服务功能。
扩展资料:
因地制宜发展交通运输的相关要求规定:
1、推进“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建设,支撑居民对快速、便捷物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深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引导地方根据发展实际,统筹城市交通和城市物资配送需求,精准制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政策。
2、鼓励地方强化部门协作,推动信息数据共享,为提升城市货运配送信息化水平提供支撑。完善冷链运输标准和规范,提高冷链物流车辆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推进交邮融合,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人民网-交通运输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