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有狼、狐、野猪、狗獾、狍(野羊)、黄鼬、鼢鼠、花鼠、田鼠、家鼠、野兔等等。
禽类有家养禽和野生禽两种。家禽类有鸡、鸭、鹅、家鸽等。野禽类有大雁、鹰、石鸡、野鸡、岩鸽、灰斑鸠、猫头鹰、麻雀等。
爬行类有乌稍蛇、白条蛇、腹蛇、水蛇、晰蜴(蛇鼠子)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政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构,加强卫生队伍的建设,加速发展医疗单位,充实增加医疗设施,医疗状况大为改观。1950年县卫生院成立。1952年成立砖窑湾、化子坪卫生所。1950年县卫生院配备助产士,实行新法接生。1956年,县卫生院设置5张病床,安塞县时有卫生所4处,乡联合诊所4处。1958年,卫生院能施行阑尾、疝气、肠梗阻、宫外孕等下腹部手术。
1970年,安塞县14个公社均成立卫生院。165个大队都建立起医疗站,有医务人员127名,赤脚医生231名,卫生员640名,形成了县、乡、队三级医疗保健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群众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对妇女常见病多次普查立档治疗,妇女病大为减少。新生儿成活率提高到96.3%,妇幼健康得到保障。
1986年,安塞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县直属单位4个、地段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0个)、病床264张,比1956年(5张)增长54倍。
1990年,安塞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县直属单位4个、地段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1个),病床354张。人民治病防病基本得到保障。
2011年,安塞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8个,村级卫生室213所,卫生技术人员577人,其中医师21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人,住院分娩率99.09%,婴儿死亡率6.93‰,新生儿死亡率5.84‰。先后完成4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村级卫生室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安塞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各区、乡的重点学校增设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但体育运动人才缺乏,水平不高。1952年8月,召开安塞县首届体育运动会,为期8天。1954年至1956年,由于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县城的机关、学校、厂矿,乡镇的体育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1976年举行安塞县农民篮球运动会。1977年在县城承办延安地区举行的乒乓球运动会。1978年举行安塞县农民田径运动会,有14个公社参加,为期5天。1984年承办延安地区乒乓球运动会,安塞县女子组获团体第一名。
1986年,12名运动员在4个项目中代表延安地区参加陕西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
2011年,在延安市第五届运动会上,安塞县代表队以43金、29银、27铜,总成绩1770分获得延安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