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领域高素质人才缺乏,大城市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
据有关统计显示,其管理人才缺口为:上海30万,北京20万,深圳12万,大连8万。
二、国内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够合理,幅员辽阔。
煤炭等许多大宗商品长距离运输,导致货物周转量和物流费用不合理增大。货运周转中工业原料占了极大比重,导致国内的运输强度是美国的8倍。
三、物流系统缺乏互通互联。
货物在分散体系中运输,网络化程度低。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的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海铁联运占比仅为2.6%,而美国为40%、印度也为25%;
四、高速公路收费站中国高速公路95%是收费的,而美国只有8.8%的高速公路收费。
高速公路收费使得货车在收费路口要停下来走手续,支付高昂过路费。不仅降低物流效率,而且增加物流成本。
五、快速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状况:
铁路——总运营里程,十万公里。
公路——总运营里程,四百万公里。
港口——万吨级总数,1704个。
机场——200个左右。与之相比较,美国机场总数达1.5万个,是国内的近100倍!
六、物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程度低。
不少企业主辅不分,流程重复,繁杂,分工不明确,部分企业自己承担物流职能,进行自营,而不外包,导致物流的社会化程度偏低。大部分物流企业配送、仓储、运输等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与大型的制造业、商贸业、农业合作不足,不能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培养自己的专业品牌,一味希望做大,走向供、产、销、仓储与运输配送等一条龙服务,泛而不专,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
统计显示,中国货运公司中,拥有10辆以上货车的货运企业占运输公司总数的10%,有100台以上货车的公司仅占3%,只有1辆货车的个体户占运输公司总数的40%。欧美只有几千家公路物流企业,而我国有78万家,以小户、散户为主,货运司机基本都是个体,信息散乱,严重不对称。导致出现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等待配货时间过长等问题。
1.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降低成本
实行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可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2.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要实现企业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的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正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的物流经营系统。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3.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成本
对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尽力短时间、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客观要求,但是,随着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要求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取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就可以使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进行,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能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和进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