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得到好转后,航运行业也开始得到有序的恢复,中远海控也不特殊,股价也缓慢上升,这只股票是否出色,适不适合投资,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在开始分析中远海控前,可以先看看学姐整理的这份港口航运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港口航运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航运及码头经营主业上市旗舰企业和资本平台。集装箱和散杂货码头的装卸和堆存业务是公司两个主要的业务。其中中远海控港口的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的五大港口群、欧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及地中海等主要海外枢纽港。
对中远海控大致了解后,下面通过亮点分析中远海控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创新服务模式,规模高速增长
中远海控"中远海运集运"与"东方海外货柜"双品牌船队携手海洋联盟各成员,正式上线DAY5产品,涉及到了联盟航线40条、TEU运力412万,航线覆盖面、交付时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同时,中远海控中欧铁路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陆海快线箱量规模分别以54%、79%、20%的增速实现同比高增。
亮点二:集装箱综合物流服务龙头
中远海控收购重组中海集运、东方海外后集装箱船运力提升至目前约303万TEU,份额12.5%在全世界位于第三。在集装箱码头这个方面,2019年开始总吞吐量与总设计处理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海运与码头板块领先优势明显,把海内外港口码头进行参控后可以提高衔接效率,单箱收入皆可龙头溢价,由于规模效应+网络效应造成的影响,占据了成本优势,利润率每年都在增高。由于篇幅是有限的,中远海控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具体情况,我放在了这篇研报里,可以收藏起来:深度研报中远海控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让港口航运行业遭受到了磨难,停了手上的工作,港口堵塞等问题影响了航运的正常工作,之后防控疫情这部分工作很有成效,港口航运才渐渐的运作了起来。由于疫情防控很到位,全球逐渐开始复产复工,进出口数据一年更比一年高。强势的出口给港口吞吐量带来了快速恢复,港口航运相关企业业绩也有望实现高增长。202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同比上涨133.86%至2066.64点,环比20H2增长92.44%,运价一直在不断涨高。对于不同航线而言,地中海与欧洲航线运价提升最明显,21年上半年的二者运价指数跟20年末做比较的话,提升了129.4%和123.5%。全球航运仍然不放松,有望将集装箱运价维持高位。
整体看来,我国疫情控制住之后,港口航运将获得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远海控得到的利益将不少。不过文章与最新情况相比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中远海控未来行情,一定要点击这个链接,这里专业的投资顾问提供诊股服务,搞清楚中远海控的估值具体在什么水平:免费测一测中远海控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口岸物流的成功典范
1、MAERSK 马士基
Mearsk以自大、死板、守信誉著称,其上缴税收占到丹麦go-vern-ment收入的40%,在丹麦巨牛。其外派人员以素质低著称,例如中国区总经理苏恩深原来在丹麦就是开机卡的司机,据说他填履历表学历一栏从来都是空着。
2.新海丰航运(SITC)
纵观SITC这些年的发展,一直离不开货代业务。这是正是海丰的成功之处,正是强大的货代业务能力促使了海丰的成长。还有就是海丰跟韩国HANJIN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海丰做大的步伐,说是HANJIN成就了今天的海丰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海丰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3、万海 (WANHAI LINES )
万海首辟日本关东、关西分线川航,达到缩短航程,提高船期准确度,并奠定本公司于日本线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为传统的台、日航线创造了新纪元。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服务至东南亚投资设厂的台商,后又陆续开辟了韩、星、马、泰、印、越等航线,经营状况稳定成长,达成维持高装载率之目标。
4、太平船务 (PIL)
改革开放后,太平是第一个拿到国内经营资质的国外班轮公司。太平集团的业务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子公司:航运公司、造箱厂(造集装箱)、物流公司。太平也是家族公司,创业者张老先生把三个公司交给两个儿子经营。
5、以星(ZIM)
ZIM最早的船是Kedmah,最早属于英国海军,参加过第2次世界大战,上边挂着7星旗,后来就成了以星的标志。开辟了三条重要航线,远东航线,美国航线和欧洲航线。至此,ZIM的全球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大连港集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四大业务版块由21家子公司具体运作,母公司专项负责物流体系投资管理、战略规划、项目开发、资产运营。这独特的港口物流运作模式吊足了记者的胃口。大连港集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集发物流)就是这样走入记者视线的。
据集发物流综合部经理章冬岩介绍,其运作体系的独特性很大因素缘自于其成立背景的独特性。1995年9月,为了对大连港集装箱行业统一管理,集发物流母公司大连港务局(现在的大连港集团)筹备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大连港集装箱综合发展公司(简称集发公司)。随着大连港集装箱产业的飞速发展,2002年大连港对集发公司进行改制,大连港集发物流成立,集发物流则承担起口岸集装箱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综合物流体系建设。
通过投资企业董事会和相关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其所属投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目前,集发物流已经成功搭建起四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构架,即:以集装箱场站业务为主体的物流操作服务体系,以代理业务网络与内陆节点、海铁联运业务为主体的内陆联运服务体系,以支线中转业务为主体的支线中转服务体系,以口岸信息平台业务和软件开发业务为主体的资讯服务体系。短短几年时间,集发物流已成为拥有21家投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海铁联运、支线中转、公路运输、仓储、拆装箱、冷链物流、集装箱检测及修理、保税物流园区开发、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船舶管理以及EDI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资讯增值服务,覆盖集装箱运输的各个环节,形成产业功能完整、服务网络完备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
发展多式联运
基于港口到客户的物流需求,集发物流以铁路、公路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接续海运的集装箱内陆运输服务。到目前为止,集发物流已经在港区后方投资了6家集装箱场站企业经营集装箱堆场和仓储物流业务,使场站业务处于口岸地位。集发物流投资的毅都集发冷库拥有4万吨能力,通过专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运作,已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但集发物流对此并不满足,“要想有新的突破,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局限于后方堆场,服务于内陆客户,将是集发物流重要的业务组成。”章冬岩说。由于大连港地处东北地区最南端,腹地陆域狭长,导致公路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于是,集发物流决定尝试“海铁联运”的业务模式。
其实,早在1996年大连港便开始探讨与铁路合作,推动东北班列的开行和内陆站点的建设,这为集发物流开展新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集发物流通过投资集益物流并整合系统内的相关资源开始大力经营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5 年时间,集发物流已开发了大连至腹地主要城市的7条公共集装箱班列的操作业务,公共班列的承运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占口岸海铁联运量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的海铁联运港口。为做好服务的延伸,集发物流在沈阳与铁路部门合作成立了沈阳集铁物流,专为宝马等客户开展物流配送服务,同时在哈尔滨、长春、延吉、满洲里等内陆城市建立了内陆节点运输服务体系。
但是口岸班列运量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铁路运力紧张、集装箱专用车辆紧缺,也影响了班列的正常运营。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集发物流就与中铁集装箱公司开始研究投资建造集装箱专用平车投入东北班列网络运营。据了解,集装箱专用平车是专门用于集装箱运输的铁路车辆,投入运营后可以形成集装箱班列运输的可靠运力保障,极大地缓解运力紧张的压力。
2006年,首批150辆集装箱专用平车投入大连-哈尔滨线路开始运营,实行车辆在班列线路上固定编组,循环拉运;哈尔滨班列在平车投入运营后,班列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高,班列的运营时间从原来的30多个小时缩短到20几个小时。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深入,东北经济和社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化工、钢铁、电子等大型企业对班列运输这种安全系数较高的大批量、大规模运输方式的需求也在急速膨胀,东北海铁联运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开发支线中转
20世纪90年代末期,集发物流开始通过投资经营以大连港为中心的支线中转业务。为了开发客户,集发物流不但投资布点,成立了内支线经营实体,还给进入大连港转货的客户以相当优惠的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3年开始,集发物流负责支线中转的公司大连集发环渤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DBR)使大连港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集装箱中转口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大连港为中心,连接锦州、营口、龙口、烟台、威海、天津、秦皇岛、丹东,辐射整个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公共内支线网络。作为北方地区的外贸集装箱公共内支线运输企业,大连集发环渤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完善的内支线网络,既有效地阻止了北方地区货物向釜山等国外中转港分流,强化了大连港枢纽港的地位,又增强了对干线船的吸引力。
为进一步拓展集装箱中转业务,DBR还从集中各港优势,打造通畅服务网络入手,积极开展船舶货代业务,投资成立了集发船舶代理公司、集发国际货运公司及集发船舶管理公司,并于去年3月份相继在秦皇岛、烟台成立了分公司。目前,DBR集装箱航线港已覆盖到天津、威海、锦州、秦皇岛、烟台等环渤海地区各主要港口,并在锦州、龙口、丹东开设了周班航线,在秦皇岛、鲅鱼圈、烟台、威海和大连之间开设了隔天班往返航线,其运力占该区域总运力的80%。DBR已成为国内率先开展内外贸同船业务,并拥有自有船舶、自有航线、能自主开展船舶货代业务、具备较完善货运服务体系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之一。
投身物流园区
今年11月1日,世界一流物流仓储设施的开发商和服务商美国普洛斯集团与集发物流投资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举行合资合同签字仪式,共同出资开发经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内的部分土地及物流仓储设施。届时,大连国际物流园将被融入普洛斯的全球网络,与更大的国际市场对接。标志着大连国际物流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早在2003年4月16日,集发物流旗下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与开发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就正式开园。目前,园区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高品质的通用物流配套设施的需求。区内现有仓库12万平方米,在建仓库16万平方米,场地20余万平方米,香港东方海外、日本伊藤忠商社、molex、怡亚通等20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已先后入驻园区。2004年8月16日,大连国际物流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区域,2004年11月24日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现场验收,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通过国家验收的区港联动试点;2005年4月7日正式运作货物,从而成为东北地区的保税物流园区。
大连国际物流园的卓越表现很快吸引了美国普洛斯集团的注意。经过一年多的商谈,普洛斯公司与大连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共识,双方决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经营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内部分土地及物流仓储设施。2006年11月1日签署的合资合同,是美国普洛斯集团与大连国际物流园公司合资合作的重要内容,总投资约1.6亿美元,将建设并经营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现代物流园。
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操作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的先进规划、开发和运营理念进行集约化开发,能够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升大连地区的整体物流运作环境,为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入东北市场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空间。
提升信息服务
港口建设与服务的快速拓展,信息化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点,集发物流认识得非常清楚。因此,集发物流决定成立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致力于口岸信息化建设,通过投资IT企业不断优化口岸流程,提升口岸环境,并通过大连口岸物流网以EDI(电子数据交换)产品作为业务的起点和基础,逐步开发各类电子商务产品,促进口岸物流的信息互通与操作效率,改变以往口岸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相互割裂、信息重复录入、错误率高、信息交换不畅等实际缺陷。
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已经成功搭建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和电子商务(EC)平台在内的完整的软硬件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先后开发应用56种电子单证报文和多个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并提供大量增值信息服务功能,成为联系政府机构、监管部门、码头、港航业界众多商务实体的“口岸公共外网”,有力地促进了口岸物流、港航操作、服务等的效率提升与信息共享。同时,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还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支持,并被指定为大连市口岸的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作为大连航运交易市场的信息平台运营商,在大连口岸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式”交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集发物流通过三个子公司,即: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集发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恩博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初步具备了从规划、软件开发、运营支持、系统维护到管理咨询的一体化服务能力。目前已经在码头操作系统开发中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商业产品体系,公司开发的部分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处于地位,为口岸客户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方需求,使信息服务不断向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