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的不同角度,衡量物流效率的指标可分为: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社会性指标。(1)经济性指标。该指标要涉及到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经济性,具体表述如下:固定成本,包括基建投资及车辆、仓库、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占用;可变成本,包括人员薪金如工资、津贴、奖金等,营运消耗如燃油、材料消耗、物流设备折旧与维修等,物流企业外付费用如港口费、养路费等,还包括事故损失、管理费开支及其他临时性物流费用支出;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后的直接经济收益;时间节约的经济效益;物流运作能力加强的经济效益。(2)技术性指标。主要从技术上衡量第三方物流实施后各项指标的表现程度:快速性,指物流过程的迅速程度;便利性,指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后利用物流手段的方便程度;直达性,货物从起点出发,无需办理中转而直接抵达目的地的特性,它包括单一物流方式的单运直达和多种物流方式的联运直达;安全性,指在物流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正常运达目的地的特征;舒适性,特指企业在接受物流服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这主要取决于物流方式、运载工具设备、运行时间长短及服务水平;灵活性,指运载工具对物流线路的非依赖程度及采取某种临时性紧急措施的可能程度。(3)社会性指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衡量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
计算出物流成本以后,可以计算以下各种全面分析指标。用这些指标同前年、大前年比较来考察企业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比较,或者与其他行业比较。
1.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
物流成本
/
销售额
x
100%
这个比率越高,则其对价格的弹性越低,从该企业历年的数据中,大体可以了解其动向,另外,通过与同行业和行业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物流成本水平。该比率受价格变动和交易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考核指标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2.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
/
总成本×100%
这是考察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率的一个指标,一般作为企业内部的物流合理化目标或检查企业是否达到合理化目标的指标来使用,这个比率受原材料价格变动和工厂设备折旧的影响较大。
3.单位营业费用物流成本率=
物流成本
/
(销售费用
+
一般管理费用)×100%
通过物流成本占营业费用(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的比率,可以判断企业物流成本的比重,而且,这个比率不受制造成本变动的影响,得出的数值比较稳定,因此,适合于做企业物流合理化指标。
4.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
/
物流总成本
x
100%
该指标可以明确包装、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等各物流职能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率。
5.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
/
产品数量
该指标是指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它不受产品价格变化和交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而且,通过历史数据的比较,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物流成本的实际变动情况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