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创新。工匠精神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由来:
西方的工匠精神起源于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而中国的工匠精神来源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四大发明和庖丁、鲁班等优秀工匠文化的传承。从传统意义上讲,一谈到工匠精神,人们自然会想到德国、日本等高端制造业国家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对制造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产品制造过程。
而从现代意义上讲,随着平等、开放、协同、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的深入,实现了企业内的去中心化、企业间的无边界化、产业内的网络生态及行业间的互联互通。工匠精神,在产业内从制造环节向前、向后延伸至研发、制造、营销、物流、服务的每一环节都要求精准。
在产业间从制造业延展至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乃至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都要求精准。例如在日本,从拉面师傅、寿司店老板到顶级设计师、大文豪、大艺术家都称其为巨匠。也就是说,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也体现在非物质生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