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融长江、伴水而生、因水而富――水富县还是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所在地,同时也是云南省第一内陆大港,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之称。
站在向家坝水电站观景台上看到,连绵群山环抱着广阔碧水。作为长江生态的重要屏障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数十年来,向家坝水电站一直滋润着水富县。随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水富县也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
“发展临港经济,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水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水富县委书记薛桂强介绍说,水富港是金沙江上唯一能够实施2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的港口,是云南省通往华中、华东地区重要的出海节点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也是云南省对接长江黄金水道、融入长江经济带唯一的切入点。
据水富县县长李松涛介绍,近年来,水富港货物吞吐量每年以20%至30%的幅度增长,远超过去的设计能力。2016年5月份,投资24.6亿元、年吞吐量达540万吨的水富港一期扩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今年年底将完工并投入试运行;下一步还将拓展岸线资源,再增加布置8个集装箱泊位、配套占地2900亩的物流园区,实现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
作为出滇入川的咽喉要道,便捷、经济的水路运输是水富县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水富的水路运输运价每吨每公里大约在5分钱,铁路运输运价大约在1角,公路运输运价在昭通市大概是4角至5角。通过水富港口运输,能较大降低成本和能耗。”李松涛说。
发展临港经济是一篇大文章,涉及生态保护、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诸多要素,为此,水富县于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港园城”一体化建设,即通过“扩港”建设现代港口,通过“建园”打造工业引擎,通过“退城”腾出发展空间。“水富是一个山城,要做大港口,必须退城;港口建成了,如果没有产业支撑,也就无货物可运,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发展,统筹推进‘港园城’融合发展”。薛桂强说。
长期以来,长江沿岸长期积累的传统落后产能体量较大,风险很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是水富县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