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一百多年来,一个个充满着智慧与风趣的童话故事,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儿童与成年人的喜爱,启迪和丰富了一代代人的头脑与心灵。据统计,《安徒生童话》发行量的国家是中国,而安徒生也是在中国发行量的外国作家。北欧岛国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正如它培育出了安徒生这位勇于走向世界的作家一样,这个国家也是一个典型的放眼世界、力主全球化的国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国家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骄子安徒生,陌生的则是它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曾留学并3次常驻丹麦,先后在丹麦工作和生活了17年之久,对于这个国家可谓了如指掌。甄大使近日在哥本哈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介绍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丹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向记者谈了自己长期出使国外的感受。
一辈子都必须学习
(上接第1版)回顾自己长期担任驻外外交官的经历,甄大使感受颇多。他说,首先是作为中国国家的代表,尤其是在中国目前飞速发展、举世瞩目的状况下到别的国家代表中国,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但同时也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为不管原来学的是什么专业,在某个领域拥有专门知识,对大使这个岗位来说都远远不够全面,这就意味着一辈子都必须学习。而且,每一个任期、每一个国家,都有新的东西、新的考验和新的问题,学无止境。甄大使感觉自己每次从国内休假回来,就有很多不同的新东西,得赶紧补。比如说今年在丹麦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这类活动他参加过多次,应该说驾轻就熟。但丹麦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出席了这次活动,这是亲王第一次出席外国大使名义举办的音乐会。如何增进亲王对中国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了解,如何进一步加深友好,就成为了今年音乐会上新的挑战、新的课题。
甄大使曾于2001至2003年出使希腊。这个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国家,令甄大使深深了解到,作为东方人,与西方人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中国有个成语:“虚怀若谷”。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都是说应当永远保持追求知识、增进理解、不断前进的状态。在与希腊人民接触的过程中,甄大使发现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个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东西方应该相互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个人是渺小的,周围的知识是无穷的。甄大使表示,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固步自封的思想,善于向所有人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与观点,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一直强调,学无止境,一定要抓住每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海上大国欧洲粮仓
丹麦这个岛国1000多年前立国,主要靠走出去来求得发展。丹麦约于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在8世纪末至11世纪的海盗时期,丹麦曾是一个领土广阔的海上大帝国,全盛时期占有苏格兰、诺曼底、瑞典、挪威、爱沙尼亚等地。14世纪在北欧再次走向强盛,成立了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今北欧五国的绝大部分,15世纪开始衰落。在最近三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约200年的相对和平时期,较少遭到战火蹂躏。丹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虽然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但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丹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和,不旱不涝,这使得它开始阶段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革命来得较晚,比欧洲其它国家要晚100多年。作为农业发达国家,丹麦有欧洲粮仓之称。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产品要进行加工,因此出现了合作社。世界上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就在丹麦,它是1871年左右与英国同时产生的农业合作社。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人民高等学校”这一教育和农业启蒙运动,对于当时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丹麦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三分之二的农畜产品供出口,其畜禽和植物种子的良种繁育技术居世界地位。它是世界上的猪肉出口国,也是世界的貂皮生产国和欧盟的渔业国。
服务业占主导
丹麦由于国家小,不能与其它国家系统地进行大工业竞争。六十年代还有一些大工业,现在很少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79%,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中,海运服务和物流产业尤其突出,此外还包括商业、电信、金融、旅游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丹麦的工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主要部门有石油开采、环保能源、生物医药、精密制造、食品加工、造船、家具等。丹麦的工业设计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丹麦生产的风机、船用主机、自动控温阀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也闻名世界。
全球化意识强
丹麦这个国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举国上下的全球化意识都很强。从它的首相,到企业界、知识界,对于全球化的认识都要先于欧洲其它国家。丹麦首先因为它是个小国,以贸易立国,因此注定了是个开放的国家,重视全球化,敢于迎接来自世界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丹麦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就是不在“大蛋糕”里分一小杯羹,而要在“小蛋糕”里占据大部分份额,这是丹麦人的经营原则。这个国家的人少,企业少,但在有些领域却占据了世界地位,如人造胰岛素,它就在世界上占据了60%强的份额。又如在能源方面,这么小的一个国家,目前在燃煤、生物能、风能技术等几个主要能源领域中都具有世界的水平。一家丹麦公司专门生产高级助听器力做声音传导的超细金属丝,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在这方面是世界上的佼佼者,这可以说是“小蛋糕”的典型例证。因为重视全球化,丹麦的现代化观念很强,不断创新发展。甄大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来丹麦工作,亲眼目睹了其农业一步步向集约化、现代化进军的过程。2003年再度出任大使,又发现了几个变化,反映了丹麦人的现代化思想不断增强。例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阶段,丹麦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整个大哥本哈根地区没有任何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所有的生活污水都要通过管道集中到废水处理站。重视生态环境,这是人们思想上的一个巨大变化。
国富民安的秘诀
丹麦国小但民富的秘密,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教育水平高,全民教育在150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共有13位丹麦人获诺贝尔奖。中国科学界很多领域里的****,如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等也都曾在丹麦留学。第二,丹麦是个贸易立国的岛国,它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思想开放,擅于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变成自己的,就能在技术上处于地位。外贸是丹麦经济的支柱,欧盟在丹外贸进出口中均占65%以上的份额。第三,丹麦经济注重在特定领域发展,比如马士基,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大轮船公司,年营业额近300亿美元,接近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的15%,在中国的雇员超过三千人。此外,丹麦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世界上处于水平,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以高税收保证了医疗卫生、社会保险、服务、教育等各方面的高福利。丹麦还是最早实现妇女投票权的欧洲国家。这些都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丹关系发展上新台阶
谈起中国与丹麦的关系,甄大使说,目前,中丹关系处于历的时期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丹麦及其它北欧国家是率先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1950年5月11日中丹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1956年2月15日又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西方国家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在*期间,丹麦也是第一个在中国举办工业博览会的国家。1979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是首位正式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现在,两国在社会文化和经济贸易方面的交往发展很快,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中国自2003年起便成为丹麦在亚洲的贸易伙伴。据中方统计,2004年中丹贸易额达31.5亿美元,预计2005年双边经贸总额可逾40亿美元。
受欢迎的华侨和留学生
旅丹的华侨华人勤奋创业,遵纪守法,十分团结。他们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做得不错,得到当地社会的承认。丹麦前任移民大臣霍德尔曾经表示,希望丹麦所有的外来移民都能像中国裔移民一样,遵纪守法、勤恳创业。在丹华人继承老一代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虽然身在海外,但时刻关注和支持着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他们经常说,是祖国的发展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他们支持祖国的统一大业,坚决反对“*”。每年春节,旅丹的华侨华人组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积极宣扬中华文化。从整体上看,旅丹的中国留学生成绩十分优秀,是丹麦大学非常受欢迎的学生。今年春节,丹麦新任移民与社会融合大臣维尔斯赫伊女士还在给在丹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贺信中表示:“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来丹麦留学,相信中国学生和丹麦社会都会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