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听境外电话会导致自身信息泄露,不法分子**用户信息和话费主要有两个途径:
1、手机卡密码;
2、手机病毒。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软件平台越来越强大,留给病毒发挥的空间也随之变大。如果手机感染了病毒软件,就有可能被窃取隐私数据,甚至被遥控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骗取话费。但手机病毒和电脑病毒一样,只有用户下载并运行了带有病毒的软件,才会被感染,而这个过程只能通过数据业务才能实现。因此要确保自己手机上的信息和话费不被**,用户就要保护好手机卡密码,以及办卡时填写好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还应该尽量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下载和安装软件,并经常进行手机杀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有好几种情况:
1、对方打电话使用伪装软件,导致手机上显示为境外电话。这种电话一般情况下是诈骗电话,不接为好。
2、犯罪分子的诈骗电话,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取款,假如诈骗市民,一般拨打电话时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机在本地拨打。犯罪分子多来自于同一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
3、国际友人拔错号码,误打电话。(听到外语,可能是误打。回拔过去是空号,可能是没有开通国际长途。)
三大运营商支招屏蔽境外骚扰电话
中国移动防诈骗专席表示,针对这种情况,用户可拨打客服电话免费开通“‘呼死你’防护业务”拦截,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移动高频骚扰电话防护”设置黑名单,拦截已被标记过的骚扰或诈骗电话。
中国联通客服人员则提示用户可通过360、百度等第三方软件进行屏蔽;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智慧沃服务”开通手机管家功能,疑似骚扰电话可自动屏蔽。
此外,工信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市公安局12110短信报警平台也可举报“垃圾”号码。
至于接听此类电话是否会产生费用,运营商表示正常情况下不会,不建议用户回拨电话,如果有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点击。警方则表示:“只要不涉及打钱汇款,就能保证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