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物流,外购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实现企业本身物流要求所采用的方式.
自营物流和外购物流是相对的.对一些巨型企业物流量极大,自行解决物流需求,设有整套的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甚至于自行成立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完成本企业的物流任务为自营物流.反之,对于一些较小或物流量小的企业,将企业物流任务委托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以节省本公司的仓储,运输和人员,为外购物流.
第三方物流即一种独立于生产企业的专业组织形式,是指由供方和需方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承担物流运作的业务模式,是专业化、合同化、社会化的物流。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趋势,企业的战略对策之一是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经营领域,力争在核心技术方面领先;而本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则分离出去,委托给在该领域有特长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这种趋势为现在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节约成本就是创造利润。企业外购物流,支付费用获得服务,不需要内部维持设备、人员来满足需求,从而使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为企业减负。物流公司凭借其专业水平,实施集中配送,实现原材料和产品的快速交付,保证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企业外购物流,可以加快存货的流动周转,减少存货量,降低或分散一部分风险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可以说物流专业化是物流事业发展方向.
物流企业如何打造供应链金融模式
引导语: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拓展了物流发展的想象空间,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创收渠道,如国际著名物流巨头马士基和UPS的主要收益来源都是物流金融服务。
以UPS为例,其物流金融服务集中于仓储质押、代付款、代收款三个环节;同时,由于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UPS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便捷的金融与物流服务,并以此为基础研发拓展更多高附加值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就国内来看,由于非金融类机构没有经营融资类业务的资质,因此供应链金融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物流企业处于从属地位的运作模式。具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不动产质押融资、代收货款、保兑仓、融通仓、海陆仓、垫付货款、仓单提单质押、池融资、保理等。
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以较受欢迎的保兑仓业务为例,银行一般青睐自己指定物流企业进行货物的质押监管;物流企业则可以通过这一服务获得物流运营和货物评估与质押监管两方面的收益。同时,作为银行的合作伙伴,物流企业也能够借此构筑竞争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
不过,能够像中储运、中外运、中远那样与银行达成合作关系从而有机会承接质押监管业务的物流企业显然并不多。特别是对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在规模、资质、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很难符合银行对物流合作伙伴的要求。
深层来看,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分一杯羹,关键还是要解决资信问题,借助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比如,当前很多物流地产企业除了布局保税物流中心,还积极在各个城市建立物流园区,而这些物流园区常常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定位和综合服务能力,如区域配送中心(RDC)、快运转运中心、运输揽货站、配载服务部、售后配件中心、VMI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期货物流、展销展示中心、信息服务和附属服务等。
如果中小物流企业能够与物流园区合作承接银行的质押监管业务,那么便可以借助物流园区的参与或担保,大大提升申请成功的概率;对银行来说,由于有着物流园区的参与或担保,因此可以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实现业务拓展;而运营物流园区的物流地产商也能够借此获得新的.创收渠道。
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虽然很多时候都无法获得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产品,但这一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形态仍然有很多产品和服务让众多企业从中获益。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上线了保理服务,即企业通过把国内贸易中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的方式,获得银行提供的应收账款融资、财务管理、账款催收、承担坏账风险等综合金融服务。对物流企业来说,如果应收账款的债务方满足了银行的信誉评定标准,那么物流企业便可获得此项服务。
整体上看,物流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与获益者仍是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供应链金融为各个物流企业带来了供应链管理思维,从?单打独斗?转向更加注重供应链整体建构的?团队合作?,从而极大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优化整合与进步。
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应该顺应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趋势,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信用评级,积极参与到以优秀企业为核心的强势供应链中,从而获取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突破融资瓶颈,实现更好更快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