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往往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1993年、2003年尤为显著。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开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节流”是指生产的粮食通过低成本的储藏——运输——加工,保质保量地投放市场满足相关需求。“开源”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而“节流”属于流通领域,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相当部分设施陈旧,损失浪费惊人,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开源”与“节流”相互关联紧密。粮食总量不足,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正常储备规模下降,运输压力增大,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粮食总量过大,也会造成储备规模过大,粮食价格下滑,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同样会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而适度的粮食规模、适量的粮食储备、稳定的粮食价格,供需处于基本平衡才是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最佳配置,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理想状态。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投资建设与粮食安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设想:抓紧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专项规划。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土安全一样属于国家重大安全内容,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农业、粮食、商务、银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门。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抓紧制订粮食安全专项规划,明确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原则、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企业等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明确和稳定中央对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地处广大农村收纳库建设应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享受相应中央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储粮条件尽快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严重的状况;安排适量中央投资用于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调节能力,既满足市场需要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将静态储备转为“动态储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建立适度的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粮食安全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既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适度建立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监管力度,使粮食储备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内。促进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粮食经营公司,成为粮食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先后登陆占点,使粮食流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尤其发挥运作规范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作用。目前中粮、中储粮以及华良物流等中央企业各有特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快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标准体系和预警应急系统。粮食安全不仅体现数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需要有完备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目前已出台部分新的粮食品质检测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已有相应科研成果和初步的建设构想,需要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探索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国债建粮库的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上下结合,管理到位,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主要是“混合型”投资项目,而且和农业项目一样,布点分散,规模很小,因此要通过调研和试点,探索对这类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粮食安全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有相应措施予以保障。否则粮食安全出问题,造成损失难以估量,再投入的资金会更多。为此,只有加倍努力,措施落实,才能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作者系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 □何毅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往往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1993年、2003年尤为显著。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