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集装箱安全倡议(简称CSI)是美国全球反恐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防止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利用海运集装箱袭击美国。
CSI的主导原则是,把甄别货物安全风险和查验的环节前置在海运集装箱的出口港和装运港,使美国的边境或港口由第一道防线变为最后一道防线。
CSI的主要内容具体由以下方面组成:
(一) 以对预先获得信息的风险目 标分析为基础制定高风险集装箱的识别标准;(二)在集装箱运往美国之前进行预先甄别;(三)运用科学手段预先检查高风险的集装箱;(四)设计和使用智能化的安全集装箱。
全球20大港口“入网”CSI计划
为全面实施CSI,美国海关计划先从对美国出口海运集装箱前20大外国港口入手进行试点。输美前20大海运集装箱港口依次是:(1)香港;(2)上海;(3)新加坡;(4)高雄;(5)鹿特丹;(6)釜山;(7)不莱梅港(德国);(8)东京;(9)热那亚(意大利);(10)盐田港;(11)安特卫普(比利时);(12)名古屋;(13)勒阿弗尔(法国);(14)汉堡(德国);(15)斯塔西亚(意大利);(16)费利克斯托(英国);(17)阿尔赫西拉斯(西班牙);(18)神户;(19)横滨;(20)拉加班(泰国)。
截止2002年8月,已有加拿大、新加坡、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和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相继同意加入CSI。
为确保CSI的有效实施,美国已经或即将采取一系列相关及配套措施,包括:
(一) 出台规定承运人须在海运集装箱装船前24小时向美国海关申报货运舱单的新法规(简称“24小时规定”)。
美国海关署长2002年8月7日宣布了要求海运货物承运人必须在海运集装箱装船前24小时向美国海关申报货运舱单的新法规,并于8月8日在美国《联邦宪法》公布该法规。12月2日生效,2003年2月2日正式实行。
(二) 实施“海关-商界反恐伙伴计划”(C-TPAT)和海关与企业的合作伙伴计划。
(三) 与CSI结合确定便利的适用对象。美国海关将按是否加入CSI和C-TPAT决定对运抵美国的海运集装箱货物给予快速还是细查细验。
(四) 海关增配高技术检查设备。
(五) 建立海关与港务部门的伙伴关系。
(六) 取得国际海狮组织的支持配合,着手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国际标准。
为支持美国CSI,国际海事组织(IMO)已提出一项在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协助下研究建立装运港集装箱检查机制的建议,并已通报IMO各成员国审议。此外,IMO正着手研究建立对所有超过5 000吨位船舶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并会同国际劳工组织制订新的海员身份证件。IMO支持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建立与美国海关的安全伙伴关系。
(七) 在WCO框架下建立保证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多边合作机制。
2002年6月27-29日WCO召开的理事会年会已通过《海关合作理事会关于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决议》(简称SCS),并正在制定实施该决议的具体行动计划。CSI是双边安排,SCS则是WCO框架下的多边安排。SCS的通过预示WCO将加快制定报关基本数据元国际标准和海关与商界伙伴关系等国际规范的进展,以便为CSI和SCS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9.11事件”以后,各国际性组织关注的重点已从加强贸易管制维护国际经贸次序,向确保国际贸易安全和便利这一更高更宽的领域转移。CSI就是这一变化的标志,也是其必然的产物。
CSI计划对上海的影响
目前,上海位居输美前20大海运集装箱港口的第二位(深圳盐田港居第十位)。据统计,2002年上海输美的海运集装箱为90万TEU,从美国海运进出口货物总值30.42亿美元,海运出口到美国的货物总值144.28亿美元。据分析,上海参与CSI,可能会对上海的对外贸易,国际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 合格集装箱内的货物在运抵美国的时候,将获得美国海关充分的便利,迅速进入美国市场;2.高度的安全措施为国际航运增加安全保障,进而带来上海港进出集装箱数量的增长;3.优化上海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物流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在沪投资;4.在发生利用货物集装箱进行恐怖袭击的时候,参加CSI的港口由于拥有合格的安全体系仍将保持高效运转。
二、 消极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出口货物的查验量,可能会造成部分出口货物延迟出运;2.增加出口企业的商业成本。
物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 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 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 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 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 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 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 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 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 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