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使用条形码的作用
条形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各类商品,为商贸活动和商品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988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条形码也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在出版物上的应用,1991年4月,我国被正式接纳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员,商品条码前缀码代号是“690”。
条形码也叫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宽度不同、黑白相间、平行相邻的线条组成,并配有相对应字符组成的码记,用来表示一定的信息。
条形码的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的含义:条,是条形码中反射率较低的部分,即黑色或彩色条纹部分;空,是条形码中反射率较高的部分,即白色或无色条纹部分。条形码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给计算机输入数据的特殊代码,这个代码包括了产品名称、规格、价格等。
一、条形码的使用功能
(一)自动进行阅读识别。只要用扫描阅读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二)能对商品销售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有利于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将销售信息反馈给生产单位,缩小产、供、销之间信息传递的时空差。
二、EAN商品条形码
EAN即欧洲物品编码的缩写,也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简称。参加协会的成员国(或地区),称为EAN成员国(或地区),并分别规定了EAN条形码的代码,EAN条形码是通用商品条码。EAN条形编码由12位数字的产品代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12位数字中前三位为前缀号,中间四位为制造商代码,代表一个企业,后五位为产品代码。
三、出版物上的条形码使用
出版物使用条码的码是EAN13位码。ISBN系统图书专用条码的前缀码是“978”, 1SBN系统期刊条码的前缀码是“977”。出版物条码一般印刷在图书(期刊)的封底(或护封)左下角,条的方向与书脊平行(或垂直),也可根据需要将条码印在书封二左下角,书脊在右时,一般应将条码印在封底(或护封)右下角,条的方向与书脊平行(或垂直),也可将条码印在封二右上角。
四、出版物使用条形码的作用
(一)有利于出版发行部门建立全国范围的发行信息网络。
(二)有利于出版单位及时掌握销售信息,了解销售趋势,改善经营管理。
(三)有利于增强出版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有利于图书馆对出版物进行计算机管理。
(五)为出版管理机构提供了加强对出版物管理的技术手段。
(六)有利于遏制非法出版活动。
(七)有利于书店门市POS销售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1、生产线人员管理: 每个班次开始时,工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用数据采集器扫描他们员工卡上的条码,把考勤数据和小组成员记录到数据采集器;然后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根据当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或处罚。
开始加工操作时,先扫描当天的工作单或等待加工工件上的条码,表明某项任务的开始,加工结束后再扫描一次。安装在工作区的条码数据终端接受这些数据,自动加上小组号和时间信息,每天工作结束后,将每个员工的信息上传到PC机。系统计算出该小组劳动者生产率,激励生产小组的成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2、流水线的生产管理: 采用条码技术首先将订单号、零件种类、产品数量编号形成条码,在产品零件和装配的生产线上打印并粘贴条码。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产品订单在某条生产线上的生产工艺及所需的物料和零件。产品在生产线上完成后,由生产线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扫入产品条码、生产线条码号,并按工序顺序扫入工人的条码(可一次确定后不变)。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送维修,由维修确定故障的原因(工序位置)。整个过程无须手工记录。
3、零部件、产品仓储配送管理 在已经安装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工厂,只需在数据录入前增加一些条码数据采集器设备,就可能很小的投资收到可观的效益。
* 进货 为了开出一张收据或进行任何其它操作,材料管理员首先要从它的条码数据采集器上选择材料收据处理菜单,然后开始扫描物料包装上通常由供应商预先贴好的条码标签,标签上的条码表示了接受这一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材料管理员通过扫描,就能快速准确地录入这些信息。如果卖主没有以条码的形式提供这些信息,材料管理员就要通过采集器的键盘将这些信息键入系统中,系统立即生成用于这些材料的条码标签。
进货时需要进行产品品种、数量的核对。这部分工作是由数据采集器来完成的。首先将所有本次进货的单据、产品信息下载到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将提示材料管理员输入购货单的号码。材料管理员首先扫描这个号码的条码,然后采集器的应用系统判断这个条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会立刻向材料管理员做出警示;如果正确,材料管理员再扫描所购材料单上的项目号,系统随后检查购货单上的项目是否与实际进货相符。
接着,材料管理员扫描物料规格信息(体积、重量和成分等)和标识号的条码。这个标识号唯一标识购入的这件物料,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用于以后所有的库存管理环节中。如果有不符合订货要取的物料,系统将给出相应的信息。
* 入库管理 搬运工(或叉车司机)只需扫描准备入库的物料箱上的标签和准备存放此箱的货架的标签即可。入库可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入库指物料堆放在任意空位上后,通过条码扫描记录其地址;直接入库指将某一类货物存放在指定货架。通过入库管理,为每一个物料箱及其存放位置建立一个记录。
* 提料管理 提料指从库房中根据配料任务提取原料和半成品的操作。过程如下: 工作人员首先在便携式条码数据终端上扫描输入配料任务条码号。数据采集器的屏幕上显示哪些原料和半成品被分配给这一任务,他们存放在何地。
提料员领取物料,并扫描其标识号进行验证。 系统记录被提出的物料,并建立一份跟踪档案。 * 销售出库管理 提货作业要与同一顾客的各项货物订单结合。先将订单分解为按货箱为单位,或者按批、货盘的满载能力为单位,还可按特殊情况或容器来确定装货作业。
操作工从其条码数据终端上选择了销售出库模式后,扫描提货箱上的条码,系统便确认货箱里是否含有提货单上的物品,其数量和品种是否正确等。在应发货数量与实际提货数量之间出现不一致时,系统均要求操作工输入一个原代码,对此差异作出解释,再由系统重置代码和报告。这样系统就具有一定的柔性,可让操作工在货盘不满的时候能装载更多的货物,或在货盘已满时撤走一些货物。最后,系统把出库存的货物从数据库清除,并表明此订单已完成提货。
4、 市场供应链管理 这是目前使用最多、见效最快的应用,在销售管理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采集数据,一种是每一环节从产品上撕下一个条码,拿回来后进行扫描,另一种是采用数据采集器即时扫描,记录,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可记录哪一种产品在什么时间,哪一个部门,卖给了什么人,是谁卖的,完成哪一份订单或合同。有了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分析和统计。
5、 售后服务的管理 售后服务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销售,而且要很大的投入,即要好的服务,又节约投资,这是一个矛盾,要想很好地解决,要有正确及时的数据作为保证。
当用户保修或发生质量投诉时,可以立即查到这一产品是何时在何地由何人售出的,价格是多少,销售合同内容,保修记录,发生问题的零部件是哪一个供应商提供的,什么人安装的。可以追究供应商或分销商的责任。通过售后服务体系,我们不但可以统计出产品的质量规律,还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