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何时,来自亲友的问候总能让人心间一暖,现代发达的物流业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足不出户便能买到心仪之物,快递无疑是不可或缺之物。那在古代, 如何实现信息交流与物资运输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快递小哥的发展史吧。
古时交通工具匮乏,因而地域间交流甚少,人们的行动多局限在家乡范围内,很少远行,邮寄书信或者物资在寻常人家并不多见,因此,古时的邮递主要用于 政府之间公文的运送以及军情的传递 ,民间邮递出现较晚,普通人家送信只能靠 私人捎带或“飞鸽传书” ,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
自我国进入 奴隶社会 后,社会对于信息交流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组织治水等活动需要完善的通信组织系统,中央对地方进行管理也需要严密的通信网络,因此, 夏朝 设立了 “牧正”、“车正” 等与交通相关的官吏,修建官道,增设交通设施,这便是 驿站制度 的雏形。
西周 时期驿站制度更加完善,《周礼·地官》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在境内道路每十里设 庐 ,每三十里设 宿 ,每五十里设 市 ,并有专人负责接待。当时主管邮驿的官员称为“行夫”,要求其“ 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传递的方式分“传”、“驲”、“徒”三种,“传”和“驲”都是指用车传递,而“徒”则是急行步传,让善于快跑的人传递公函或信息。
春秋 时期, 庐、馆又称邮或驿, 步递为邮、马递为驿 , 因此当时又把邮递人员停留食宿的地方称为邮亭或驿站,其职能也由只管接待扩展为兼管传递物品。《孟子·公孙丑上》中引用孔子的话说:“ 德之流行, 速于置邮而传命。 ”德政的口耳相传比驿站间传递公文还要迅速,言下之意,邮驿当属迅速了。
秦始皇 兼并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加强国家管理,他将传递方式统称为“邮”,并将过去以专使通信为主的方式改为 以接力通信为主 ,大大提升了通讯效率。到了 西汉 时期,“改邮为置”,即 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 ,各地邮亭驿站的设置也更加完善,郡县之间 “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时有河内太守令郡县备好马五十匹, 供驿站使用, 从河内(今河南北部)往长安传送文书, 两天即可到达, 朝臣叹为神速。
唐朝 将驿站改成驿馆,除了 为邮传人员、马匹提供补给 外,还能为前来大唐的 外国人提供休息、住宿的地方 。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分 水驿、陆驿、水陆相兼驿 三种。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万多人,原来彼时的快递小哥就已经是个庞大的队伍了。
“健步” 是古人对快递员的最常用称呼之一,《通鉴》注称,“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不同时代对快递小哥的叫法也不同, 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明清叫“驿夫” 。《隋书》记载,陈末隋初有一位叫麦铁杖的“投递员”,“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自京城夜送诏书到徐州,“夜至旦还”,这脚力实在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时的邮递员可是吃官家饭的行当,要是没有相当好的体力万不能竞争上岗。《梦溪笔谈》记载, 北宋邮递分 步递、马递、急脚递 三种, 急脚递的速度最快。神宗熙宁七年设置“金字牌急脚递”, 相当于唐代的羽书或羽檄, 传送这种快件的驿卒手持红漆木牌, 木牌上有金字闪闪发光, 耀人眼目, 飞马驰过时人们望见它无不纷纷躲让。
各个驿站设施都是为朝廷和官府服务的,无论是官文的下达还是军令的传送, 都对驿夫行走的里程和速度有具体的规定 ,这叫 “程限” 。秦汉时期,短途的“步递”要求当天送到,“传车”可日行二三百里,“马递”则要求日行四百里,这已是当时速度的极限了。隋唐时期,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赦免文书,则需要日行五百里,这是对于陆驿的要求,水驿则另有规定: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为100至150里。
唐末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于范阳(今河北保定境内)起兵,唐玄宗位于华清池(今陕西临潼),两地相距近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了消息,想必这便是“八百里加急”了。所谓 八百里加急 相当于今日的特急件, 每个驿站都用最好的快马运送 ,因此,若不到万不得已,如边关告急、起兵造反等的时候, 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当然,驿传制度的便利也使皇室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各种锦衣玉食享用不尽,杜牧诗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竟用日行五百里的速度运送荔枝只为讨妃子一笑,邮差还要兼任外卖员,不知他们日夜兼程赶路时,心中是何滋味。
如今快递慢送或是送错,快递小哥的业绩无疑会受到影响,但古代若是将快递延误或是送错,可是会酿成大错,甚至可能因此而丢了性命。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文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急行文书,另一类是普通文书。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普通文书也规定当日送出,不许积压。律文中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运送延误竟要用律法加以规制,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唐朝 律法对邮递过程中失误的处罚规定地更加详细,稍有差池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唐律规定,驿长需妥善安置驿马,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情况,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未换马则杖八十,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杖一百。
打板子还算是处罚较轻的,快递晚送或是不依驿道行走(枉道),也要被处罚,最严厉的是 处死 。如果出现稽程(耽误快递),将根据实际作出相应处罚。
唐律规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军务,“要速加三等,有所废阙者违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户口军人城戍者,绞。”
处罚的严厉程度令人咂舌。
不仅对速度和里程有严格的限制,政府最看重的莫过于 信件、政令的保密 了。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秦代设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
此外,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 密封 。秦代将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 封泥 ,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 书袋 中。
到了 汉代 ,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囊等,不同物品按照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在 唐代 ,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尤其是密奏,更要囊封。封泥不仅用于保密,还可 区分等级 , 封泥越多,表明邮件越重要 ,所用的速递工具就要考虑缓急。
《唐律疏议》中对私拆信件做了明确规定:“私发官文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密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清朝对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等多种封装手段,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保密性极强。
由此可见,官府管制下的驿夫在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邮递业的发展多由官府垄断,但随着贸易往来, 民间 对于货物运输的需求也日渐兴盛,客旅艰辛又极具危险,在这种情景下, 镖局 便应运而生。一提到镖局,总会让人联想到江湖梦、侠客心,历史上的镖局虽没有武林中的血雨腥风,但也有一番别样的光景。
镖局的起源无从考证,有学者认为其最早出现于 明代晚期 ,即 万历到崇祯年间 。近代学者卫聚贤在其《山西票号史》中提到镖师之鼻祖,乃山西人神拳张黑五,于乾隆年间在北京创办兴隆镖局,是 最早得到朝廷认可的镖局 。
镖师在走镖遇匪时,都要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合吾”就是“黑五”的谐音,通过喊镖号对话,对方知晓了来路,一般不会下山劫镖,若 喊号 行不通,就需要 春点对话 ,搬出自己的“行话”,如果能对上行话,交一点过路钱就能将货物带走了,毕竟“让三分保平安”,这是一个镖师的基本素养。但要是行话也没对上,那就少不得要兵刃相见了,若是小蟊贼,则只需简单过上几招,让其知难而退,但要是遇上不讲规矩的“饿虎”,便是生死搏斗了,因此,但凡是大一点儿的镖局, 与地方绿林好汉、乡绅大佬都有一定的交情 ,行走江湖情义二字缺一不可。
与镖局关联最密切的莫过于 票号 ,二者相辅相成。票号,也就是钱庄, 相当于今日的银 行,可以发行银票,凭银票可到各地分号兑换银两。“金融之产婆接生于平遥,清末之繁华进出于票号”,晋商每逢年底结算,总要将大量的钱财运回山西老家,山高水长,路途遥远,有镖局保驾,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如今在平遥古城仍然保留着大大小小十几家票号和镖局。平遥票号业务的融汇天下,其发展无不有镖局对各大票号钱庄的财产的保护和货物运输的功劳。
而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不但承保运送一般私家财物, 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 。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除了行走运送的走镖之外,还拓展了另外一项业务,即 坐镖 ,主要负责看家护院,保护雇主的人身安全。根据保护目的不同,又分为护院(守卫宅院)、坐店(保护商铺经营不被骚扰)、守夜(保护商铺夜间安全),有时,一些大户人家的女眷需要保护,但碍于男女之防极为不便,因此也出现了 女镖师 ,受雇后入住内宅,专门负责女眷的安全。
都说镖局押镖有三宝, 镖旗、镖箱和镖车 。镖车有很多种,从马车到轿车推车不一而足。使用何种镖车通常由运送的货物决定。最常用的镖车叫独轮镖车。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车轮,这样的车子不好掌握平衡,但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比较方便。镖车上面通常插有三角形的镖旗,镖旗上的字儿代表总镖头的姓,强盗蟊贼见了厉害师傅的镖旗,是不会轻易动手劫镖的,如此可保一路顺遂。镖箱上的暗锁可是大有讲究, 需要两把钥匙方能打开 ,如此便起到了保密与防止贪污的双重功能。
清朝覆灭,民国初兴,现代国家制度和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尤其是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和新式枪械的出现,传统镖局和票号一样,迅速走向衰落。镖局从鼎盛到衰亡不过短短几百年时间,中间却出现了许多声名显赫的镖局,如兴隆镖局、会友镖局、太汾镖局等,其中不乏武功厉害的镖师,如玉永镖局的总镖头长眉老道张德茂,出生于武术世家,凭一套连环绵掌行走江湖。从文化角度打量, 镖局既有传统商帮的色彩,又有武林的特殊身份 。作为商人,重信用;作为练武之人,讲武德,虽然也有失镖之事,但 从未有过镖师私吞镖银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中,武林即江湖,救危困,重然诺,万金之事,只凭口头信约,镖客多侠士之风,无疑是武侠小说的最佳素材之一。
无论是驿站还是镖局,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神经节点,联结疏通各路往来,形成了全国上下畅通无阻的信息物流网络。 前有邮驿关乎国政朝堂,后有镖局推动民生金融 ,快递虽小,可不能小觑哦。
给客户送礼品怎么发信息
给客户送礼品怎么发信息,很多人面对给客户送礼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跟客户去说,要提前做好功课才行,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给客户送礼品怎么发信息的相关内容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客户送礼品怎么发信息1
短信的开头要写上“尊敬的某某先生/女士您好”,这是对客户的最基本尊重。
然后介绍自己,比如“我是XX公司的业务经理张XX“,要让客户知道是谁发来的短信,免得客户莫名其妙,以为是诈骗短信。
如果刚好是在什么节日寄送礼品的,要先写上对应的祝福语,比如刚好是中秋节的话,可以先祝客户”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写上寄礼品的原因,如”感谢您长期以来对XX公司的支持和信任“,这里一定要写上公司的名字,加强客户对公司的印象。
讲清楚寄送的礼品是什么,比如是”中秋月饼“、或是什么保健礼盒等等,一定要在短信中讲明寄送的东西,让客户先有个大概了解,如果是食品类的东西,还要提醒客户保质期是多久,要尽快查收,免得过期。
写明寄到的是哪个地址,用的是哪个快递,快递单号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方便客户跟进快递寄送情况。
留下自己的`****,告诉客户有什么问题可以与你联系。当然,要再刷下公司的存在感,以后有什么业务需要可以联系你,公司将竭诚为客户服务。
给客户送礼品怎么发信息2送礼必须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是给谁送的问题。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不会成为问题,而事实上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选错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是并非起关健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的。
送礼耍送给关健人物,不能送张三一点又送给李四一点、王五也收到一点、结果礼物被分割零散了,分且显得很轻,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如果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心机泄露,这样对要办的事情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在送礼之前,一定要权衡好各位“要人”的力且查问好谁对自己要办的这件事,起主导作用。谁是办事儿的关健人物,就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了点子上,要办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就收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效。
2、是何时送和何处送的问题
送礼要讲究时间,讲究地点,讲究场合,这祥,对方才可能接受。很多人送礼喜欢在晚上送到对方家里,其实这未必是最佳选择。因为晚上时间,对方可能不在家中,送去了礼物却未见到“真人”,未免有些遗撼。或者对方在家,却另有外人晚间申门,带着礼钧进去未免有些地尬,所以最好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星期天的早上对方刚刚起床不久为佳。因为这种时候带礼物进服,既无外人打扰,又能保证要找的人在家中,便于见面和说话。另外,有些礼物也可以在办公室送过去,如一些文化商品。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场合可以送礼,比如在酒店请吃饭时,可以当场送些礼物让对方带回去。所以、送礼场合是可以随机应变的。
3、是送多少的问题
给人送礼送多少主要根据三个方面来划定。
(1)根据所要办事情的分I轻重和利益大小来确定给对方送礼的量。事情较大,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密切,就应该多送一些;如果事情不关大体、就可以少送一些。
(2)根据对方费劲和费周折以及所承担贵任风险大小来确定礼物轻重。如果事情难办,或者对方所承担的贵任风险大,那么要送的礼物就应该伯重一些,否州则可以少一些。
(3)根据当时杜会送礼的惯例确定礼物价值的水平。比如在十几年前,送上十几元钱买来的烟酒就算很贵重的礼物了,而如今办事儿恐怕远非这个水平可比了。一般而言,礼物送多送少,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有些关系。
总之,礼物的轻重、多少恰到好处、既耍达到办事儿的目的、又要有所节省、不致得不偿失。
4、是送什么的问题
确定了送给谁的问胭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送什么好。这里所谓的“好“不是以自己喜好的为标准,而是以对方的喜好为标准。所以,送礼之前要根据对方日常生活偏好分析他到底喜欢什么礼物。比如有的重实用;有的重精神;有的很高雅、对古盆、字画、典籍感兴趣;有的直白。对方爱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要知道、只有给对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欢的礼物,才能使其动心和动悄的。对方只要动了心和动了情、就会东出精力为你办事儿。
5、是怎么说的问题
送礼总得在说法上有个理由才好送上去、比如对方生日或子女升学等特别时日,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出师有名”、名正言顺,不用另外在说法上寻找送礼的由头。所以、显得水到集成,姗理成章,接礼的人除了感谢之外、也不会有太大的顾忌。但有些时候,人们送礼纯神为了打通关系,有点、现买现卖,的味道,这时把礼物送过去怎么说好呢?总不能说:、今天想求您办事儿,所以才给您送些礼物让您受用。
送礼时口头送礼用语至关重要的。
送礼者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受礼者不愿接受礼品,或严词拒绝,或婉言谢绝,或事后奉还……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窘境?设计、选择好送礼用语,其重要性不亚于礼品与送礼场合的选择。
成功的送礼用语虽说得之无意偶然,好像没有什么润饰痕迹,但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借花献佛”法
A君身体欠佳,在家休养。C君想趁这个机会送些礼品表示慰问,又恐A君谢绝。C君买了东北特产“关东三宝”——人参、鹿茸、不老草,来到A君家。C君是东北人,对东北特产天然说得头头是道。他对A君说,老家来了亲戚,捎来“关东三宝”,对身体虚弱、正在调养的人特别需要,这不,想到你A君,给你带上,算是“借花献佛”吧!A君原来是约法三章,不收单位同事任何礼品,假如知道C君是特地去买的,一定会拒之门外。但经C君这么一说,心想,是呀,感情难却,人家又是来了老乡,见到“关东三宝”才想到我,拒绝的话太不近人情啦!于是,兴奋地收下了这份礼品,两人的友好关系双以前加深了不少。
2、“暗度陈仓”法
余君爱喝名酒,酒量在单位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劭君想请他来家中叙叙吃顿饭,送两瓶茅台酒作为礼品,以加蜜意谊。劭君知道,余君一般是不接受“家庭宴会”的邀请的。劭君于是用“暗度陈仓”法发出邀请,对他说:“有位朋友送我两瓶茅台酒,说是绝对正宗,你知道,我不会饮酒,更不会鉴别,不知你有没有空,帮我鉴别一下,顺便来寒舍小叙。”余君允许来看看。这样,劭君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余君不仅前来赴宴,而且品尝了茅台,临走又接受了茅台酒的馈赠——由于劭君不会喝高度数的酒,这在单位中大家都知道。
3、“烘云托月”法
汪女士与洪女士同在一家银行工作,两人在工作中有些矛盾,发生了争吵,事后关系冷淡了下来。汪女士检讨这场风波,以为自己立场不够与人为善是风波的起因,因此想登门和解。正逢洪女士乔迁之喜,汪女士就联络一些同事,送了一套别致的餐具以作贺礼。那天很热闹,汪女士见洪女士时,洪女士正因乔迁之喜满面东风,汪女士说:“姐妹们来看看你的新房,我也凑份热闹,这点小礼物也许用得上,大家要我代表一下送给你。”洪女士哪有拒绝之理,她们握手言和,前嫌为此冰释。
4、“移花接木”法
老冯想请老同事老杜办点事,他预备送点礼品给老杜,但又知老杜处世谨严,不会等闲接受礼品。于是,他决定采用迂回的“移花接木”法。他的太太在美容厅工作,颇懂美容的道道,他让太太带着美容品到老杜家串门,对老杜的爱人说:“听说你想去一回特级美容厅。老冯让我上门服务来啦!”她匡助老杜的爱人设计了发型,一直做到她满足为止。临走时,还把美容品留下来,指导她使用方法。第二天,老杜对老冯表示了由衷的谢意。后来,老杜主动地匡助老冯办了本想请他办的事。
5、“酒徒意指”法
老胡中年丧妻,上有两家的父母,下有上中学的孩子,都需要照顾、负担,糊口很拮据。老金平时常得到他技术上的匡助,有意送点钱或礼品给他,又怕伤了要强的老胡的自尊,于是老金来个“酒徒意指”法,对他说:“我有件很兴奋的事,上个月去买有**,得了个奖呢!”老胡蛮有爱好地问:“中了特等奖,奖500万了?”老金摇摇头:“哪有这种天大的命运运限,我中了个四等奖,拿到1000元钱。”老胡说:“中四等奖也不轻易,也是好事啊!”老金诚恳地说:“是呀,好事得好办,请个客、上饭店,也许不够花呢!我想赞助你的孩子读书,过两年考个重点大学,我师弟脸上也有色泽。”老胡忙谢绝:“这怎么行,你的钱我哪能收,再说你经济也不宽裕!”老金说:“有什么不成,我这是智力投资,这孩子肯定有出息,将来挣了钱,还我就是了!”如斯布满诚意,老胡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