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组成 西江水系水文特征值统计表 河流名称 级别 长度(千米) 代表站名 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平均径流深度(毫米) 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最大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西江 干 1867 梧州 329700 640 2240 3470 浔江 干 大湟江口 640.1 1860 2550 黔江 干 121 武宣 198005 656.3 1350 1910 红水河 干 659 迁江 137760 543 696 1030 南盘河 干 915 天峨 56177 386 510 733 清水河 1 187 邹圩 4169 976.2 17.4 24.3 柳江 1 773 柳州 57173 871 410 589 龙江 2 367 三岔 16449 190 127 196 洛清江 2 275 对亭 7592 1190 79.8 117 郁江 1 1179 贵港 90656 553.7 479 772 邕江 1 54 南宁 566.9 418 678 右江 1 707 下颜 38612 446 145 246 左江 2 539 濑湍 31595 636 174 267 黑水河 3 192 那岸 6660 710 25.9 47.6 桂江 1 426 马江 19288 1033 175 254 贺江 1 320 信都 9050 1000 64.4 121
西江,古称郁水、浪水和牂牁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水系。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流经滇、黔、桂、粤4省(区),至广东三水思贤滘与东江、北江交汇,合珠江三角洲诸河合称珠江,在磨刀门注入南海。 西江干流至三水县思贤窖全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35.31万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西江,历史上是指现代西江下游段,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河段。现代地理意义的西江是指从珠江源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的全部河段。其中南盘江与红水河为西江上游,黔江与浔江为中游,梧州以下为下游,以下至珠海市磨刀门为河口段。
西江干流及沿途支流、源泉、湖泊构成西江水系。西江水系及其集水区内的地理元素统称西江流域。
西江源远流长,干流各段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名称。今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以上称南盘江,以下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称红水河,石龙镇至桂平市城称黔江,桂平市城至梧州市称浔江,梧州市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始称西江。
南盘江河段干流
西江上游的南盘江,古代称温水或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1985年8月,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滇、黔、桂、粤4省、自治区水利(水电)厅及当地行政领导,在珠江源"水洞"旁举行了定源立碑仪式。
自珠江源至北盘江汇合口,即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全长91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1.74‰,流域面积为56809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5548平方公里,贵州境内7713平方公里,云南境内43548平方公里。南盘江自广西西林县清水江河口至云南省罗平县新寨黄泥河河口长约11公里,是广西与云南的界河;新寨至蔗香长约263公里是广西与贵州的界河。二者合计长274公里,流经广西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等县。南盘江中、下游河宽50~100米,纵坡很大,水流湍急,滩险很多。自贵州兴义县八达章至贵州望谟县蔗香双江口河段长190公里,多为"V"形峡谷,有急滩跌水91处。其中连绵14.5公里的雷公滩上下落差达181米。
水文
南北盘江的天然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其中北盘江为143亿立方米(其流域面积为26504平方公里)。
支流
南盘江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44条。其中从广西境内流入者有8条,最大的是新州河,即隆林河,流域面积924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西林县与云南省的界河清水江是南盘江的第二条大支流,流域面积为5376平方公里,河长181公里,大部分面积在云南境内,其下游一小段进入广西。
红水河段干支流
南盘江在蔗香村与北盘江相会,以下河段即称红水河,因其水质混浊、水色赤红而得名,古代称牂牁水、温水、都泥江。红水河自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全长659公里,北盘江以下区间集水面积为54406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38562平方公里,贵州境内15844平方公里。三江口以上流域面积(包括南、北盘江在内)为137719平方公里,其中广西44110平方公里,云南48950平方公里,贵州44659平方公里。
红水河全河段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29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条(包括北盘江);在广西境内的一级支流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2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不包括牛河,牛河流域有一部分在广西境内)。
红水河流经广西乐业、天峨、南丹、东兰、巴马、大化、都安、马山、忻城、合山、来宾、象州等县(自治县)、市,在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有柳江汇入。蔗香双江口至牛河(曹渡河)河口长107.5公里为广西与贵州界河。
贵州境内的北盘江、涟江、牛河(曹渡河)等从左岸汇入。牛河下段也是广西与贵州的界河。
红水河完全进入广西后,有布柳河(流域面积3418平方公里,河长172公里)在天峨县八奈村从右岸汇入。天峨县城以上,红水河流经峡谷地带,河床狭窄处仅有50~60米,最窄的大沙莉滩仅30米。最宽处也只有200~300米;浅滩较多,最浅处枯水期水深不到1米,缓流深潭水深可达30米。
至南丹县吾隘镇有南丹河(又名清水河,流域面积1020平方公里,河长91公里)自左岸汇入。
至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盘阳河(又名赐福河,流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河长137公里)从右岸汇入。河口下游为岩滩峡谷。1983年10月在这里开始建设岩滩水电站。出岩滩峡谷,灵歧河(又称灵奇河或良歧河,流域面积1930平方公里,河长137公里)于岽有村从右岸汇入。再下,平治河(即达洪江,流域面积1198平方公里,河长75公里)于其下游潜流一段后从右岸汇入。
至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电站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已于1985年完工。至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乡那浩造船厂附近,刁江(又称夷江,流域面积3269平方公里,河长237公里)从左岸汇入。刁江河口以下20公里处,忻城县境红渡上游为恶滩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6万千瓦,已于1981年完工。至来宾县迁江镇下游,发源于上林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面积3992平方公里,河长189公里)从右岸汇入。至来宾市桥巩镇磨东村附近,北之江(亦称清水河,流域面积1526平方公里,河长101公里)从左岸汇入。红水河天峨县以下河宽为200米左右,河岸陡峭,深切60~100米,河床由岩石组成,比较稳定;沙洲虽然少见,但仍有不少浅滩。红水河共有急滩跌水273处。
水文
由于河槽两侧常有泉水及潜入地下向红水河排泄的地下河补给水量,故枯水季节流量稳定。南盘江下段及红水河中下游碳酸盐岩类广布,岩溶发育,地下河及泉水很多。仅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已探明的地下河就有38条,加上支流共99条,枯水期流量为19.5立方米每秒,全都排入红水河。
据迁江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95.3亿立方米,最多的1968年为1030亿立方米,是1963年径流量385亿立方米的2.7倍。多年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9。多年平均各月径流量中,5~10月占年径流量的3.2%,6~9月占年径流量的68.0%,6、7、8月各占年径流量的15.4%、20.3%及19.5%。
黔江河段干流
红水河左侧的支流柳江汇入红水河后称黔江。黔江古代称潭水、泯水、黔水、柳水或大藤江。黔江自三江口至桂平市郁江河口,共长12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为0.0625‰,区间集水面积(不包括柳江)为2561平方公里,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6条(不包括柳江)。西江流郁江河口以上流域面积为198678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88715平方公里,云南境内48950平方公里,贵州境内60357平方公里,湖南境内656平方公里。黔江段流经武宣、桂平2个县、市,在桂平市三角咀有从右侧流来的支流郁江汇入。黔江段河道狭窄弯曲,有滩险29处。其中从勒马至弩滩是有名的大藤峡峡谷,长44公里,有滩险10处,水流汹涌,航行十分艰险,峡内深潭最深处达85米,在海平面以下。
支流
黔江的主要支流除柳江外有新江、濠江、旺村河、武赖水、东乡河、马来河(黄来水)等,以马来河较大(流域面积471平方公里,河长80公里)。6条支流的总长为395公里,流域面积17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上桥、思陇、三里、龙从、王村、上堂等6条地下河汇入,总长45.5公里,枯水期流量1.24立方米每秒。
水文
据干流武宣水文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49.1亿立方米,其中5~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0%,5~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5%,6~7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7.3%。可以看出,黔江与红水河段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前汛期降水补给为主的大支流柳江的影响所致。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1,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1910亿立方米(1968年),是最小年径流量689亿立方米(1963年)的2.8倍。
浔江河段干流
西江右侧的支流郁江汇入黔江后称浔江。浔江自郁江入口至梧州市桂江会合处共长172公里,流经桂平市、平南县、藤县、苍梧县等县、市和梧州市,江面宽阔,变化在340~2600米之间,平均750米,河道最窄处在龙潭峡,枯水水面宽仅30米,最宽处在梧州市上游的泗化洲岛,为2660米。水深3~50米,最深处68米,在白马峡;最浅处1.6米,在龙爪浪滩。桂平市至蒙江镇之间有12处险滩,蒙江镇至梧州市,两岸多崇山峻岭,也有6处浅滩。
支流
浔江郁江口以下干流区间汇水面积20236平方公里,除支流郁江外,有社坡河(石河)、大湟江、思旺河等17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其中北流河(流域面积9359平方公里,河长259公里)、蒙江(流域面积3895平方公里,河长189公里)、白沙河(流域面积1155平方公里,河长102公里)等河流域面积均大于1000平方公里。在梧州市桂江汇入后即称西江。西江桂江河口以上流域面积为308271平方公里,其中云南境内58673平方公里,贵州境内60357平方公里,湖南境内656平方公里,越南境内11579平方公里,广西境内175412平方公里,广东境内1594平方公里。
水文
据大湟江口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60.1亿立方米(不包括甘王水道分洪水量),实测最大年径流量为2640亿立方米(1947年),是最小年径流量915亿立方米(1963年)的2.9倍,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为0.21。其中5~10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1.4%,6~9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1%。由于大支流郁江的汇入,各月分配情况与武宣站又有所不同。
西江河段干流概况
桂江汇入浔江后称西江。西江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即入广东省境,广西境内的河长只有13公里。西江于广东省三水县思贤滘进入珠江三角洲。从桂江河口至思贤滘西口,河长为208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86‰,西江干流思贤滘以上河长2075公里,流域总面积352085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2020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4%;贵州省境内603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1%;云南省境内586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广东省境内179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湖南省境内14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4%;越南境内115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西江入珠江三角洲后与北江等水系混流,其主河道于珠海市磨刀门流入南海,故西江总长度为2214公里。此即珠江的长度,位居中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桂江、贺江、罗定江、新兴江等。
桂江,流域面积18729平方公里,河长438公里。流经兴安县、灵川县、桂林市、阳朔县、平乐县、昭平县、苍梧县、梧州市,在梧州市汇入西江。
贺江,流域面积11599平方公里,河长338公里,上游在广西,于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自左岸入西江。
罗定江,流域面积4493平方公里,河长201公里,平均年输沙量为163万吨,上游自然风光优美,但也是广东省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罗定江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信宜市鸡笼顶,流经罗定市、郁南县,在郁南县境内汇入西江,因流经罗定市境内最长,故名。
新兴江,处西江右岸,发源于广东恩平市天露山,流经新兴县、高要区,于高要区汇入西江。流域面积2355平方公里,河长145公里
水文水能
珠江流域的天然径流量每年为3360亿立方米,全流域面积以453690平方公里(包括越南部分)计,年径流深为740.6毫米。西江段广西境内的控制测站梧州站,设于1900年(1915年起有实测流量资料),控制面积为327006平方公里,占西江水系流域面积的92.9%。梧州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99亿立方米,占西江思贤滘以上年径流量2300亿立方米的95.6%。最大年径流量3470亿立方米(1915年),是最小年径流量1070亿立方米(1963年)的3.2倍,多年统计的变差系数为0.21。年内各月径流分配情况如表1-6所列,与大湟江口站变化情况相似,但又受桂江汇入的影响,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1.2%,5~8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4.2%。
西江水力资源很丰富,据1979年水力资源普查,理论蕴藏量294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16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上游,特别是干流天生桥至大藤峡之间的南盘江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能兴建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600亿千瓦小时,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发展经济的极其可贵的能源;水电站的巨大水库还可以调蓄洪、枯流量,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西江干流又是沟通两广的重要水道,可通航载重500吨的船只。
地质形成西江干流及其大支流于距今约1亿年前白垩纪燕山运动之后开始发育起来。3000万年前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使云贵高原抬升,本地区内陆湖盆与西江水系的主要水道逐步连通,同时干流南盘江、红水河及其支流北盘江、柳江沿云贵高原斜坡侵蚀下切,形成许多峡谷、急流和险滩,西江中上游形成凹陷较深的条状谷地,而南北两侧受地面抬升影响,形成黔江和浔江的支流;大容山抬升与广西盆地升高,梧州峡口被切,使西江中游与下游沟通,逐渐形成西江水系。
古代西江自三榕峡后在肇庆市郊睦岗有3河叉分水,有经一连串洼地的后沥水;有肇庆、广利至四会县大沙的古河道;有南岸宋隆以南可通往金利水和高明河的古河道等。宋朝以后,由于河道淤塞及修堤才使上述河叉消失,并形成西江的正干。
水电开发西江水量丰沛,在全国各大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广东高要站平均年径流量2215亿立方米,其中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客水量为每年2160亿平方米,为广东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查测1915年梧州(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公里)最大洪峰流量达54500立方米每秒,致使浔江及西江两岸低洼地带洪水泛滥成灾,而以三榕峡以下的西江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地区的灾害最为严重。西江水力资源很丰富,据1979年水力资源普查,理论蕴藏量2943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16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上游,特别是干流天生桥至大藤峡之间的南盘江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能兴建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50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600亿千瓦小时,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发展经济的极其可贵的能源;水电站的巨大水库还可以调蓄洪、枯流量,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到21世纪初,已建成、在建或规划建设的水电项目有:
天生桥水电站,位于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交界处南盘江干流上,是国家"八五"计画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电源点,项目分一、二级建设。其中,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国家规划开发红水河十个梯级电站的"龙头电站",电站安装4台30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MW,设计年发电量52.26亿KW.h。电站于1991年6月开工建设,1994年底大江截流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在天生桥大峡谷形成一个水面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库容量达102.6亿立方米、回水140公里的大型水库。水库大坝结构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大坝高178米,坝底长507.4米,坝顶长1137米,宽12米,其堆石填筑量、混凝土面板面积等指标均为同类型坝世界第一。溢洪道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岸坡溢洪道。1998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0年12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四台机组均实现投产达标。截至2008年12月31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连续安全生产2271天,累计发电近430亿KW.h。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位于南盘江干流下游河段上,距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约7公里。电站总装机132万kW,年平均发电量82亿kW·h。工程于1980年开工,1985年实现大江截流,1992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97年全部投产。投产十多年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累计发电900亿余千瓦时,上缴税金近20亿元。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干流大藤峡峡谷出口处,工程以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为主,结合灌溉等综合利用,项目经历了数十年的论证和协调,到2013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可研报告已完成编制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各专题报告及外委专题工作完成攻坚,项目已完成项目法人重组,大藤峡左岸专用公路建设工程正抓紧施工,初步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工程设计水库总库容34.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总投资316亿多元,初步考虑实行部、区(省)共建方案。
航运概况西江干流航道长287公里,平均河宽约1000米,常年可通500吨级船舶。沿岸有大、中、小内河港口数十个,其中江门、肇庆、六都、容奇港是年货物吞吐量百万吨以上的大型内河港口。西江水系是两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对两广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对外经济联系起著巨大的作用,是广东内河运输价值最大的河流。随着西江水系的开发和整治,西江将成为贵州的煤炭、西南各省的磷矿外运广东和中国北方地区的另一重要通道。
主要港口有:
梧州港梧州港,位于梧州市桂江、浔江和西江的汇合处,扼广西内河水运咽喉,素称"水上门户"。其建设规模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内河大港,也是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水运至穗、港、澳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西江二期整治之后将提高到3000吨级。已建成货柜码头3座,港口年吞能力达700万吨,有5万多吨位的船舶专营港澳航线。溯江而上可通贵港、南宁、柳州、桂林等市。2013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近40万标准箱,累计达到3015万吨,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为28%,港口货柜吞吐量占广西内河港口货柜货物吞吐量的70%,成为广西内河港口货柜吞吐量的第一大港。此后,梧州港将提升通江达海能力,开展西江干线3000吨级航道、桂江航道整治,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重点建设赤水圩作业区二期、李家庄码头三期、中储粮码头、紫金村码头、塘源综合码头、藤县三坡码头、东胜作业区码头、大漓口码头等一批港口码头。加快建造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多功能的综合运输船舶。到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实现快捷转运、水陆、水水、水铁联运。
江门港江门港,原位于江门市蓬江两岸及西江干流西岸的北街,1975年于北街西北西江边的高沙围兴建高沙港,于1977年7月启用。拥有码头409米,9个泊位(500吨级8个,1000吨级1个),有各类机械设备84台,一次最大启吊能力30吨,有散货堆场2万平方米,杂货堆场5960平方米。另有仓库10座、面积1万余平方米。设计年吞吐量200万吨。江门港地处四邑,上连广州、佛山、中山、肇庆等重要城市,西通湛江、琼雷地区,扼四邑交通冲要,是四邑侨乡的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辟有客运航线17条,直通广州、肇庆、梧州、三埠、香港和澳门等地。江门港也是广海南线水陆联运的中转点,客货运较为繁忙。1987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0.2万吨,以粮食、钢铁、煤炭、石油、建筑材料等为大宗。全年完成客运量124.8万人次,是广东省内河客货运输地位仅次于广州的重要港口。
容奇港容奇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的中部,在大良镇南6公里的容奇镇,地处广州通西江干流主要航线-容奇水道与广(州)珠(海)公路的交汇处。水路至香港68海里,是顺德县对外贸易口岸。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港。现港区东起槽渔涌口和眉蕉头,西至马岗粮仓,长6公里,沿岸建有码头45座,泊位61个,多可停靠500吨级客货轮,少数可靠1000吨级驳船。容奇港正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中心位置上,周围有工农业产值居全省前六位的中山、南海、顺德、新会、番禺等市、县(市)。附近还有工业发达的佛山、江门市。港口所在的顺德县又是重要经济作物区,乡镇工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客货运输任务特别繁忙。货运以粮食、糖、煤炭、建材、杂货等为主。港口的年吞吐量约200万吨,是仅次于广州和江门的第三大内河港。设有客运站,辟有通广州、江门、肇庆、梧州、东莞太平等港的客货航线、班轮,也是对外开放口岸,每天有客货轮直达香港、澳门。随着顺德经济的发展,容奇港新建的货柜码头也于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
肇庆港肇庆港,位于西江干流上肇庆市南部,扼西江航道和广(州)成(都)公路(321国道)与粤(广州)桂(梧州、玉林)公路、三茂铁路的交通冲要,是西江中游地区水陆中转港口。附近地区盛产粮食、糖、草席、南药等土特产品、木材、硫铁矿石、各种建筑材料。港口附近的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是国家级的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客货运输特别繁忙。货运以粮食、杂货、矿石、建材为大宗,盐、煤炭、石油及农副产品也占有一定比重。辟有肇庆至广州、江门、都城、梧州等港的班轮。与香港有直达的双体快速客轮往来。港口客运量仅次于广州而居第二位,货运次于广州、江门、容奇居第四位。
相关报导2019年7月10日,水利部发布:受近日强降雨影响,上午8时,广西西江中游干流来宾市武宣水文站水位涨至55.56米,相应流量25100立方米/秒,根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为西江2019年第一号洪水。
2020年6月8日,广西西江干流梧州站8日0时水位涨至18.54米,超过警戒水位0.04米,编号为 "西江2020年第1号洪水"
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
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浙赣粤运河作为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之一,相关建设工作已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
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1江西省与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相邻,可以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然而翻看2020年的省会gdp,江西省已经被环万亿省会的省给包围了,虽然还有很多省会也没有破万亿且比南昌还低的也很多,但被环在里面的,江西还是第一个。
2020年福州市和合肥市的gdP达到万亿,加上早已过万亿的广州、杭州、武 汉和长沙,刚好把江西围了一圈,而此时南昌的gdp是5745亿,以不到6000亿的规模按现在的经济增速,这个万亿环可能要持续好几年。
那么有什么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浙赣粤大运河的提出将会给江西带来机遇。
浙赣粤大运河顾名思义就是浙江、江西、广东三省的运河,浙江连通江西,江西连通广东,全长1228公里,其中江西段占758公里,通过现有的河道,加上少数人工开凿运河,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在江西区域把它们连接起来,往下直达广州深圳出海,往上直达杭州和长三角;大运河最受益就是江西了,想想在两大经济最强区域之间,江西经济不飞起来都难。当然运河的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涉及到三个省,建设成本工期,运河的航运能力等等。
从2021年1至11月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来看,江西九江市累计13519万吨,排名内河港口第9位;南昌市累计3366万吨,排名第39位;除九江和南昌外江西其他市合计3648万吨,排名第38位,增速高达148.4%排名第一。如果开通了大浙赣粤运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势必有一个大的提升,给江西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也为南昌早日破万亿注入新的增长点。
当然南昌还可以另辟蹊径,就是跟其他一些省会城市一样,合并附近地级市的县进来,比如宜春的丰城和高安,毕竟南昌市的面积也才7195平方公里,在省会的面积排名还是比较小的。
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2“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建设又有新消息传出。
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江西省代省长叶建春留言,咨询浙赣粤运河建设进展,“我想问一下浙赣粤运河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目前工作完成了多少?”
针对上述网友留言,江西省交通和运输厅日前回复称,浙赣粤运河作为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之一,相关建设工作已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会同赣、粤两省联合开展赣粤运河重点问题专项研究。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21年1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全文公布,其中提到的“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备受瞩目。根据上述《意见》的附件内容,浙赣粤运河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其中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500亿元;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江西境内全长41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
在《意见》的主体部分,“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布局,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优势,形成内河水运新格局”被划入了主要任务之中。
上述《意见》的附件资料称,浙赣粤运河是“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全国高等级航道网布局,形成内河水运新格局,高效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重新奠定江西省南北水运大通道的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江西省区位优势,推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浙赣粤运河将带来巨大机遇31月17日江西发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争取在2022年赣粤赣浙运河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这也是江西定在“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到,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
赣粤赣浙运河(又称浙赣粤运河)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长度合计约1988公里,规划投资约3200亿元。
论长度,这比京杭大运河(总长1794公里,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还要长100多公里。
论投资,这不仅超过港珠澳大桥(1269亿元),也超过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485亿元)。
因此,浙赣粤运河被视为近年中国水运史上的大手笔工程,一项“世纪水运工程”。
投资大手笔的背后,是运河的意义:连接全国两大重要水系——长江和珠江,南北贯通,上达北京,下通广东。
这对江西尤其重要。在这项“世纪水运工程”中,江西占有60%的河段,有望重新恢复其在南北水运大通道的优势地位。
“运河能够显著改善江西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江西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丁金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但浙赣粤运河能否助力江西破局,撕掉“小透明”的标签?
“这还得取决于江西如何更好地利用浙赣粤运河,充分挖掘运河潜能。”丁金学说。
联结长江与珠江
长江与珠江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河流,分别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每年,这两大水系上都有数万条渡轮运行,将大量的工业产品和原材料运送到全国各处,堪称中国的经济命脉。
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仍达到30.6亿吨,同比增长4.4%。同年,珠江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到10.5亿吨,同比增长5.1%。
但是,长江与珠江之间没有直接的水道相连。
内河渡轮需要在两个水系之间运输产品,得先将货物运输到长江口和珠江口,再转运至海运货轮后送往目的地。这样一来,明显增加了成本,但降低了效率。
修浙赣粤运河,就是希望将长江和珠江相连。
浙赣粤运河分为赣粤运河、浙赣运河两部分。其中,赣粤运河是重头戏,北起鄱阳湖口,经赣江干流进入桃江,在信丰县经人工运河进入北江,实现江西与广东的水系相连。
浙赣运河则是在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江与江西的信江之间,修建人工运河,使钱塘江与鄱阳湖“牵手”,解决浙江与江西两省山相连、路相通,水不对流的问题。
浙赣粤运河修建完成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互通成网,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等水系也得以串联,从杭州直通广州。
该运河甚至还能承接京杭大运河,使全国运河干线网络升级为“京广运河”,上通北京,下达广东。
南北水系贯通,就能直接降低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浙赣粤运河建成后,江西货物可以从水路直通广东和浙江,广东的货物也可以进入赣江和鄱阳湖,向东进入浙江省,向北进入长江航道,顺京杭运河运到北方。而北方地区的煤炭等大宗商品也可以顺水路进入江西一带。
即便是铁路和公路运输发达的今天,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运成本依旧远低于陆运。曾有测算显示,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
就这运河而言,其意义不仅局限是降低运输成本,更在于实施运河工程后引来的水资源,尤其是对工业、农业发展,有助于引导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
水运大通道的红利
在这项“世纪水运工程”中,长约1168公里的运河就在江西境内。江西,无疑是这水运通道的核心区域。
目前,江西境内最大河流赣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多年平均径流量约687亿立方米,比黄河的水流量还大。其河道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达8.35万平方公里,航运潜力大。
唐朝时期,江西曾是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商业往来的必经通道。即便此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南移,但江西依然是到广东外贸港口的必经之地。
这也是江西积极推动修建浙赣粤运河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江西陆续参与编写了多个浙赣粤运河的相关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而这运河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具备可通航的三级航道。
为此,江西近年不断推进水运改革。到2020年底,赣江全线六个梯级枢纽船闸已全部建成,具备三级通航条件。
“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布局,发挥南北水运大通道优势,形成内河水运新格局。”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中,江西如此描绘未来的蓝图。
浙赣粤运河启动后,坐实南北大通道地位的江西,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目前,江西南部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当浙赣粤运河打通后,这些资源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运送至珠三角,扩宽销售市场。而珠三角沿海港口调入的煤炭,也能更便利地运往江西南部。
不仅如此。丁金学认为,浙赣粤运河有助于江西更好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江西经济上规模上质量上台阶。
截至2020年,江西省会南昌GDP未突破6000亿元,但与江西相邻的省份,多有1个或多个万亿GDP城市,因此这被网友戏称“环江西万亿俱乐部”。
在此背景下,江西的存在感一直不强。运河建成后,能否借此破解“环江西万亿俱乐部”尴尬局面?
“截至2021年底,我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城市并没有航运条件。可见,运河的建成并不能成为江西破除‘环江西万亿俱乐部’困境的必然。”丁金学认为。
在他看来,江西关键是要依托浙赣粤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变“流量”为“留量”。
“江西要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联系,积极承接两地经济溢出,大力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丁金学说道。
事实上,江西已在积极对接珠三角。
2021年10月,南昌与广东广州、深圳、珠海等七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关开发区和企业分别签署68项协议,意向总投资约8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