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金陵四十八景的诗句
关于金陵四十八景的诗句 1.金陵四十八景分别是
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
2.金陵四十八景的介绍
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如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曾辉煌一时,但部分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一些景点虽然还在,但日渐萧条,走向没落边缘。《金陵晚报》评出2005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评选出2012年版新金陵四十八景。
3.请问金陵四十八景都有哪些
金陵十八景有据可查的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曾绘有《金陵十景册》,其从侄文伯仁亦画有《金陵十八景册》,所绘诸景是:三山、草堂、雨花台、牛首山、莫愁湖、摄山、凤凰台、新亭、石头城、长干里、白鹭洲、青溪、燕子矶、太平堤、桃叶渡、白门、方山、新林浦。
后来出现了有关金陵四十八景的多种记载和版本,影响较深的为木刻图本,其景点名称如下:
莫愁烟雨(莫愁湖)、祈泽池深(庵已不存,原在府冶东南三十五里丛山中)、雨花说法(雨花台)、天界招提(天界寺)、凭虚远眺(北极阁)、永济江流(永济寺,今已废)、燕矶夕照(燕子矶)、狮岭雄观(狮子山)、石城霁雪(石头城)、钟阜晴云(紫金山)、龙江夜雨(三汊河)、牛首烟岚(牛首山)、珍珠浪涌(珍珠河)、北湖烟柳(玄武湖)、东山秋月(东山镇土山)、虎洞明曦(在高桥门外山中,庵已废,洞犹存)、冶城西峙(朝天宫)、赤石片矶(望江矶)、清凉问佛(清凉山)、嘉善闻经(寺已不存)、杏村沽酒(城南门西,杏林已无存)、桃渡临流(桃叶渡)、青溪九曲(青溪)、凤凰三山(凤凰台观三)、达摩古洞(燕子矶三台洞)、甘露佳亭(小九华山)、长干故里(长干里)、鹭洲二水(古白鹭洲)、化龙丽地(幕府山上,亭已废)、来燕名堂(乌衣巷王谢故居)、楼怀孙楚(城西,楼已不存)、台想昭明(湖熟镇,昭明太子读书处,建筑已废)、长桥选妓(白鹭洲公园)、三宿名岩(岩在静海寺内)、祖堂振锡(祖堂山幽栖寺)、幕府登高(幕府山)、报恩寺塔(塔已不存)、神乐仙都(光华门外,明初避暑宫殿,现已无存)、鸡笼云树(鸡鸣寺)、灵谷深松(灵谷寺)、秦淮渔歌(内秦淮河)、天印樵歌(江宁方山)、高飚别馆(在今中山植物园)、谢公古墩(今乌龙潭一带)、献花清兴(牛首山献花岩)、木末风高(雨花台方孝孺祠,祠已废)、栖霞胜景(栖霞山)、星岗落石(因落星山得名)。
曾辉煌一时的“金陵四十八景”,一些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了,一些景点虽然还在,但是欠开发,日渐萧条,逐渐走向没落的边缘。
二〇〇四年七月九日南京的《金陵晚报》读者王庆华寄来读者来信《谁来重振“燕矶夕照“昔日盛景》,呼唤对老金陵四十八景景点的保护开发,同年八月一日《金陵晚报》开始评选“新金陵四十八景”,经市民与专家投票与评审,产生首批入围六十四景名单,莅年二月二十二日《金陵晚报》开始新四十八景最终轮投票评选,同年四月十二日第二次专家评审会召开,新四十八景评选结果揭晓。
新景保留原十八个旧景:(新景合为十六个)
莫愁湖、雨花台、北极阁(含在台城里)、燕子矶、石头城、紫金山、牛首山、玄武湖、朝天宫、清凉山、九华山、静海寺、鸡鸣寺、灵谷寺、秦淮河、江宁方山、中山植物园、栖霞山。这些景点历经时间的考验,成为古今南京的景点精华。
又新增添三十二个新景:
明孝陵和梅花山(算一景)、南京长江大桥、阅江楼、总统府、中华门瓮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珍珠泉、云锦博物馆、阳山碑材、甘家巷南朝石刻、鼓楼和大钟亭、汤山温泉、汤山古猿人洞、胭脂河及天生桥、固城湖及高淳老街、南唐二陵、瞻园、明故宫遗址、梅园新村纪念馆、甘氏故居、江心洲、石鼓路天主教堂、南京大学北大楼、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龙江宝船厂遗址、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桂子山石柱林、渤泥国王墓、金陵刻经处、南京博物院、净觉寺、傅家边现代农业生态园。
4.金陵四十八景的新金陵四十八景
2012年,距离“新金陵48景”评选已过去八年。这八年中,南京环境整治、城市景观日新月异,一批新的城市地标正在崛起,一批新的景观改变了南京的城市面貌,一批新的旅游线路,乡村游、生态游、温泉游、赏花游、文化游,正在改写南京旅游新版图。“金陵48景”,又将刷新。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携手800万南京市民,共同发起“新金陵四十八景”大型城市之美推选活动。经过官方网站、微博平台、读者平台等全媒体平台开放,网友、市民广泛关注参与,经过历时数月的提名、初选、复选、决选,以及大众评审团和专家评审团现场评审,2012年11月21日,“新金陵48景”评选结果在万众瞩目中正式揭晓。
“新金陵48景”的所有四字景名全部出炉。刻有这些景名的铜牌被授予了48个景点,将在这48个景点正式挂起,成为南京的新旅游品牌。 新金陵四十八景(2012年版)名称 景点 名称 景点 中山伟陵 中山陵 汤山温泉 汤山温泉 孝陵香雪 明孝陵 汤山猿洞 汤山古猿人洞 十里秦淮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 幕燕长风 幕燕滨江风光带 瞻园玉堂 瞻园 紫台观天 紫金山天文台 南大北楼 南京大学北大楼 玄武烟柳 玄武湖 方山天印 江宁方山 明城龙蟠 明城墙 栖霞丹枫 栖霞山、栖霞寺 雨花丹青 雨花台 梅园风清 梅园新村 甘家大院 甘熙故居 鼓楼钟亭 鼓楼公园和大钟亭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 桠溪慢城 高淳桠溪国际慢城 奥体中心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泉涌珍珠 珍珠泉 老山深林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冶矿探幽 冶山国家矿山公园 故宫沧桑 明故宫遗址 牛首烟岚 牛首山风景区 天生胭脂 胭脂河与天生桥 南博藏珍 南京博物院 石柱奇观 六合石柱林 石城清凉 清凉山与石头城 金陵经典 金陵刻经处 天妃静海 静海寺与天妃宫 浦站背影 浦口火车站旧址 云锦天工 南京云锦博物馆 站映湖光 南京火车站 莫愁烟雨 莫愁湖公园 存史警世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朝天宫阙 朝天宫 宝船遗址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 阅江揽胜 阅江楼 金陵兵工 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紫峰凌霄 紫峰大厦 鸡鸣春晓 鸡鸣寺 颐和公馆 颐和路公馆区 枢府春秋 南京总统府 天堑飞渡 南京长江大桥 南朝石刻 南朝石刻
5.关于莫愁湖的诗句
1.《莫愁》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2.《清平乐·莲开欲遍》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3.《马嵬》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莫愁歌》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5.《莫愁曲》
年代: 唐 作者: 徐凝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
6.《随园记》
清代:袁枚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7.《莫愁曲》
唐代:李贺
草生龙坡下,鸦噪城堞头。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丝系五马,黄金络双牛。白鱼驾莲船,夜作十里游。
归来无人识,暗上沈香楼。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
8.《杏花天(赋莫愁)》
宋代: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9.《长相思(舟中作)》
宋代:周邦彦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10.《石城》
唐代:郑谷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旧棹舴艋,
江岸还飞双鸳鸯。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莫愁湖
1.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
2.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3.景点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
6.古金陵四十八景哪些在江宁
金陵48景江宁部分
凤凰三山——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月;
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天印樵歌——在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
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台;
祖堂振锡——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
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
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
7.描写“玄武湖”的诗句有哪些
1。《游同泰寺与伍仲文联句》 年代: 近代 作者: 苏曼殊
赫赫同泰寺,妻妻玄武湖。
2.《宋帝驰道》 年代: 宋 作者: 马之纯
南城来到北城隅,更北直趋玄武湖。
3.《金陵杂兴二百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泂
龙光寺里只孤僧,玄武湖如掌样平。
4.《武皇南巡旧京歌(十一首)》 年代: 明 作者: 顾璘
石壁斜临玄武湖,中开天府贮民图。
5.《白下春游曲七首》 年代: 明 作者: 金大舆
台城东望树苍苍,玄武湖春碧水长。
玄武湖古代的时候又称什么?
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
8.金陵四十八景的历史发展
《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金陵四十八景起自明万历。
南京人加入这种有图有咏的大合唱,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事情。据顾起元《客座赘语》,先是榜眼余梦麟(幼峰)以生平所游览金陵诸名胜二十处,各著诗纪之,并约焦、朱之蕃(兰隅)先后二位状元公与探花顾起元同唱和,诗作汇为一集,名之曰《雅游篇》,刊行于世,一时以为盛事。
余氏所选的二十景是钟山、牛首山、梅花山、燕子矶、灵谷寺、凤凰台、桃叶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岗、献花岩、莫愁湖、清凉寺、虎洞、长干里、东山、冶城、栖霞寺、青溪、达摩洞。而朱兰隅兴犹未尽,更“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舫,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名为小引,系以俚句”,也就是周亮工所谓“景各为图,图各为记,记各为诗”,最后编成《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
这“四十景”也就成了后世作金陵景物图咏的蓝本。但陆生骑毛驴乘小船躬历寻访所绘的图,现已不知下落。
《金陵八景图卷》今天还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金陵八景图卷”,也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宁(今南京)画家郭仁所绘,现藏南京博物院。郭氏仅选“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天印樵歌”等八景为题,各作一图,并各题有七律一首。
“金陵八景图卷”是后人的定名,所以也可能是郭仁画了更多的景观,而流传下来的只有这八幅。198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博物院展》一书录有《金陵八景图》,注明是明朝郭仁所画。
郭仁,号水村,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著名山水画家。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他“工写大幅山水,布置渲染,具有成法”。
他的《金陵八景图》卷原载于与同时代的画家魏之璜等合作的《金陵之家画卷》一书,该书作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明朝还有一个画家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山人,福建惠安人也绘有《金陵八景图》,现存六幅,景名与郭仁所绘大同小异。
《金陵四十景图》到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又绘过《金陵四十景图》,周亮工为这部图册写了题跋,回顾了“金陵山水,旧传八景、十景、四十景,画家皆图绘”的历程。高氏这一组金陵景物图后来刊入康熙《江宁府志》。
同样得周亮工作序的是余宾硕的《金陵览古》,余宾硕是余淡心的儿子,也颇有前明遗少风韵,他在康熙五年(1666),“周游山水之间,感慨兴亡之事,探奇揽胜,索隐穷幽,地各为诗,诗各为记,次第汇成,凡六十首”。余氏对景点的选择排列很有趣,始于“旧内”,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前所住的吴王府;终于“大本堂”,堂在明故宫中,用以教授太子及诸王公侯子弟,是培养接班人的所在,为国家社稷之“大本”。
所以当时即被人看破,认定他是为怀念明王朝所作。周亮工序中一再强调“风景未殊,河山不改”,也颇有欲盖弥彰的味道。
这要算是金陵景物吟咏中的一个异数。而嘉庆年间的钱塘人陈文述,居留南京月余,竟作诗三百多首,涉及金陵旧迹近三百处。
还有比陈氏更快捷的诗才,光绪元年(1875)易顺鼎中举,北上应试途经南京,冒雪骑驴于城中遍访六朝及南明遗迹,一日之间竟成《金陵杂感》七律二十首!《金陵景物图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乾隆十八年(1753),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曾写过二十三首《金陵景物图诗》,记冶城、杏花村、燕子矶、谢公墩等。从吴氏诗前小记中可知,其诗是因图而作,这一组图则绘于康熙五年,画家是一位“王山人”;吴氏对此人像是有所了解的,图和人都无从查考了。
就连吴敬梓的这一组诗,也是在1956年才被从长沙发现出来,而且好像也不应该只有二十三首,当是二十四首,或者就是四十首。吴氏在数十年后得见“王山人”所绘的这些图,依图作记吟诗,他在小记中介绍景观位置、来历变化,而吟咏则多乃眼前景物,即涉怀古,亦属泛泛,非但没有怀念前朝的意思,而且颇有“颂圣”的词句了。
“遗民”是不能遗传的,明代的遗民,到余宾硕那一代就算终结了,此后的知识分子,没有亲身经历过改朝换代的痛苦,也就完全不必去为前朝古人一唱三叹。《金陵四十八景》大约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发展成为洋洋大观的“金陵四十八景”。
还能看到一种清代宣统二年(1910)刊行的南京人徐上添所画《金陵四十八景》图册,1990年,南京古旧书店曾据旧本影印出售。其所列四十八景: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
每幅上各有简短题记,介绍景点来龙去脉。据说民国年间还曾流传一种彩色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如今亦。
9.古金陵四十八景哪些在江宁
石城霁雪 清凉山石头城上的雪景 钟阜晴云 紫金山上的云景 鹭洲二水 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并非今日位于秦淮区的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 凤凰三山 城西南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龙江夜雨 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 虎洞明曦 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东山秋月 中秋节在江宁东山的土山上赏月 北湖烟柳 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秦淮渔唱 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天印樵歌 在江宁区方山郊游时听到樵歌 青溪九曲 城东的青溪很多河湾,夹岸均垂杨亭馆 赤石片矶 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 楼怀孙楚 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孙楚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 台想昭明 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镇的梁台 杏村沽酒 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 桃渡临流 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 祖堂振锡 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 天界招提 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 清凉问佛 清凉山的清凉寺 嘉善闻经 幕府山东南铁石岗石佛阁的嘉善寺 鸡笼云树 鸡笼山的景色 牛首烟岚 牛首山的景色 栖霞胜景 栖霞山的景色 达摩古洞 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燕矶夕照 在燕子矶观夕阳 狮岭雄观 狮子山上的卢龙观 化龙丽地 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来燕名堂 今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故居的“来燕堂” 报恩寺塔 中华门外大报恩寺的九级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永济江流 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视江流 莫愁烟雨 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风”之景观 珍珠浪涌 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 长干故里 中华门外古长干里 甘露佳亭 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 雨花说法 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 星岗落石 约在今板桥落星村、落星大队一带的古“落星岗” 长桥选妓 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幕府登高 登幕府山眺望长江 谢公古墩 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 三宿名岩 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 神乐仙都 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 灵谷深松 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 献花清兴 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木末风高 雨花台永宁寺侧的木末亭,一说在方孝孺墓内 凭虚远眺 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 冶城西峙 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 商飙别馆 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址 祈泽池深 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现状。
10.描绘金陵景色诗句
1、《过金陵四首》 宋·苏泂 豆田无数老鸦飞,枣熟菰香稻子垂。
未说前年那有此,今年还似去年时。
2、《金陵夜泊》 唐·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3、《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5、《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宋·李琏 梁家天子抱琵琶,泪洒华林御苑花。
今日闻韶无处所,雁烟蛩雨属他家。
6、《金陵览古 秦淮》 唐·朱存 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7、《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宋·贺铸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
柔桑浅草三月尾,踊塔飞楼一水南。
8、《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含章殿》 明·费元禄 烟沉弱柳隔晴沙,窈窕香台忆主家。绮树游丝留晓色,雕窗粉蝶恋清华。
9、《金陵怀古》 宋·宋无 宫磗卖尽雨崩墙,苜蓿秋红满夕阳。
玉树后庭花不见,北人租地种茴香。
10、《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11、《金陵怀古二首》 宋·释善珍 齐楼梁殿黍离离,王气潜随斗柄移。
秋雨狐藏宫井树,夕阳鸦立御园枝。
12、《怀金陵三首》 宋·张耒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13、《金陵即事》 宋·黄文雷 东庵遗像宿尘埃,追想鸡声午梦回。
只与钟山增九鼎,当时何似早归来。
14、《金陵怀古》 宋·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15、《金陵怀古》 元·王冕 坏墙幽径草青青,何处园林是旧京?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
16、《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 宋·薛师董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17、《金陵官舍后圃散二首》 宋·杨万里 江梅未落杏先繁,萱草都齐柳半匀。却是浅寒花较耐,东风未要十分温。
18、《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怀古诗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19、《金陵吊古八首》 明·何良俊 汉季平分三国,孙吴元占东方。堪笑当时王濬,与人闲管兴亡。
20、《金陵二首》 宋·晁说之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21、《金陵雪中》 宋·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22、《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2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24、《金陵杂咏》石作城垣江作池,三分霸业远开基。
金陵自王东南气,赤壁中焚百万师。
25、《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清·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26、《登金陵钟山绝顶》 宋·吴龙翰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
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27、《金陵三首》 明·王跂 三辅江山穴出虎,六朝形胜势蟠龙。皇基易绍因迁鼎,家痛难忘异举烽。
28、《金陵怀古》 唐·殷尧藩 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秣陵多。
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
29、《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30、《金陵九日》 唐·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关于 陕西汉中 的地理知识
1.中国大陆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邮政编码是611600。
2.蒲江境内穿井鼓盐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古代先民就开始利用自然盐泉,至西汉时已开凿出数量众多的大口径盐井。
3.在秦蜀守李冰成功开凿广都盐井的基础上,临邛、蒲江井盐在西汉中叶得到大规模开发。
4.昨日
蒲江县2015年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县城世纪广场举行。
5.日下午
蒲江县举行政法干警、综治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会。
6.前日上午
英国路透社记者聚焦“蒲江故事”之《这山望见那山高》的拍摄外景地。
7.乙未之秋
晴空如洗
万里无云
吾与蒲江茶道中人驱车前往新津
一睹徐公风采。
8.“方向对了叫创新”
这是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80后村支书赵兴丽的微信个性签名。
9.蒲江县医保局局长李天华说
从2013年起
蒲江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进一歩加大。
10.落下车窗
让黄蒲江的风吹拂着自己的头发
江理自嘲的笑了笑。
11.字其相
四川蒲江大兴场白蜡沟人
著名抗日将领
民族英雄;抗战后
出自民族义愤
通电请缨杀敌。
12.黄真:蒲江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2009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蒲江发展。
13.原来这地方是四川蒲江县郑家村
这村边的大湖就是有名的长滩湖了。
14.进入1月下旬
蒲江县复兴乡党委 *** 一班人都在为今年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忙碌。
15.龙腾不仅在社区、在鹤山镇
甚至整个蒲江县都老少皆知。
16.昨天下午
冠城队在蒲江基地进行了训练
或许是由于取消了升降级的原因
训练的内容相当轻松。
17.据了解
王宝器曾是蒲江县文化馆干部
生性活泼好动
自幼爱说笑话谐语
人称“王宝器”。
18.中通快递蒲江县区域经理罗伟称
每年的8月份至次年3月份是乡镇快递网络非常繁忙的季节
因为这段时期正是各村出产盛销生鲜水果的时候。
19.这是成都晚报记者昨日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看到的景象。
20.联中题款说明该联是“集稼轩词水调歌头樵歌念奴娇蒲江词稿木兰花慢梅溪词寿楼春句”
集四家词句撰此长联
足见陈运彰诗词功底之深厚。
21.4月14日
四川蒲江县文管所在该县西来镇发现两处古代炼铁炉遗址
包括一个有残存炉壁的炼铁炉及一个炼铁炉底座。
22.论文以多种文献为依据,对于南宋著名词人卢祖皋的籍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辨别、分析,从而认为将卢定为邛州蒲江县人乃是一种误读,。lishixinzhi。卢当为温州永嘉县人。
23.石窟寺及石刻——佛子岩摩崖造像(大邑县新场镇);虎辟泉摩崖造像(大邑县斜源乡);金刚经碑及石刻(蒲江县鹤山镇)。
24.此次心愿征集后
团县委会将孩子们的心愿卡进行整理收集
将在近期通过订阅号蒲江共青团进行发布
希望能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认领。
25.本报综合消息昨天下午
参加完中超老总峰会的实德总经理林乐丰和主教练邦弗雷雷一同前往蒲江
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敲定球队外援问题。
汉中市 - 汉中概况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 871.8 ,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资源富集,其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军工企业五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尚有一定的位置,经济开发潜力较大。
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秦巴无闲草,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尤其是汉中独有的世界珍禽朱鹮现已繁育到260余只。
矿产资源富集。在汉中已发现的90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35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元。境内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丰富。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大小支流5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3条,全市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量87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旅游资源众多。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汉中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行政区划
区号:0916 邮编:723000 人口:51万
位置:位于陕西省南部
区划:区划:下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1区10县。
汉中市 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2004年)。
汉台区 面积 556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邮政编码723000。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街。
南郑县 面积2849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邮政编码723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固县 面积22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邮政编码723200。县人民政府驻博望镇。
洋 县 面积3206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邮政编码723300。县人民政府驻洋州镇。
西乡县 面积3204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邮政编码72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勉 县 面积2406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邮政编码724200。县人民政府驻勉阳镇。
宁强县 面积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邮政编码724400。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
略阳县 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政编码72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镇巴县 面积3437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 邮政编码723600。县人民政府驻泾洋镇。
留坝县 面积197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政编码724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佛坪县 面积1279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邮政编码723400。县人民政府驻袁家庄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物产资源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淡水储量146.25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地表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52.2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中工业用地7.17平方公里,
商业用地2.85平方公里,
住宅用地16.6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0.26平方公里,
其他用地25.3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汉中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目前发现矿产92种,产地近千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0种,矿区289个。重点有金、铜、铁、锰、硫、磷、石英岩、石膏、纤维水镁石及石材矿产潜力大,具勘察找优势。全市非金属矿产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有开发利用优势,现已开发利用矿产44种,为发展黄金、有色、钢铁、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八景简介“汉中八景”分布在汉中和南郑两县境内。这些风景名胜,有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有的是著名的历史遗迹;有的是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风光镌美秀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在,根据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对“汉中八景”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天台夜雨
天台山位于汉中城北,距县城约70华里,是汉中盆地周围群山的高峰。山径小道曲折?环,石台阶梯层层而上。峰顶鸟瞰江河如带,群山如丘,云似耳旁过,故有“南天门”之设。山间泉水清沏?绕,奇峰怪石,天着画意,风景非常优美。明、清诗人有的感概不已,清朝严如?“游天台山”诗云:“苍苍石困立嵯峨,险道新盘山旧阿,地狭寺随峰势转,僧归身带野云多,金铺画暗门常闭,画壁年深彩渐磨。
从山下盘旋而上,途径吸呼泉,舍身崖、南天门、瓦寨顶(峰顶)。寨顶平垣,面积约九亩左右,有明代修建的“药王殿”,殿前后有古松柏。
天台山因其高耸巍峨,易积云雾,气候多变,忽晴忽雨,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每当夜里温度下降,云雾凝结成雨,因而有人把此自然现象又以神话色彩宣染为“天台夜雨”。
(二)汉山樵歌
汉山在汉江南岸偏西方向,距汉中城约四十五华里。山径曲折,石级相连。山前村镇“歇马店”,相传刘邦驻军汉中时,曾于该处下马歇息,遂以“歇马”为名。山上有马鞍峰、青山沟、黄草坪、牛卵寨等地,岗峦四布,沟谷纵横,梯田重叠,竹树丛生,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山后有黄龙、黑龙二泉,细水长流,便于灌溉,为山地重要水源。
汉山附近的农民,每于农闲时成群结队上山打柴,一面辛勤劳动,一面高声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叫作“对山歌”。汉山的秀丽风光和樵夫的嘹亮歌声,回荡山谷,随风飘逸可达数里。协调地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就是为“诗人”们赞美的“汉山樵歌”。
但是,旧社会里贫苦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下面抄录两首民歌,说明“汉山樵歌”的真实内容:(1)一担干柴双肩挑,(2)双肩挑起一担柴,砍柴人儿没柴烧,急风暴雨天上来。
地主高楼摆酒筵,吹得高楼成平地,樵夫坡前割野划!下得满坡红花开。
(三)龙江晓渡
褒河下游,古名黑龙江。褒水从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横穿而过,南流约五华里,在柏乡街与汉水汇合。
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的褒河古渡,又名龙江渡。渡口两岸,泥沙淤积,形成大片沙洲。芦苇遍钸,杂树丛生。晚秋季节,枫叶红,芦花放,水鸟成集,飞雁成行,一派江南芦荡风光。
每值破晓,天边朝霞辉映,江上簿雾弥朦,满载行人的渡船迂回在鳞鳞细浪的江面上,与周围沉浸在晨光照射之下的景物互相印衬,组成一幅“龙江晓渡”的美丽画图。
(四)梁山石燕
梁山距汉中城西约三十华里,系海底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峰,岩层结构,交为完整的保存了地壳变化的情况,为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标本。
石燕是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的化石。它和泥沙同时沉积海底,受海水压力变为沉积岩。后经地壳变化,海底上升,成为陆地,陆地表面皱揩,成为山脉。山石风化,又变为泥沙,动物化石和周围泥沙分离,露出地面。人们常见的石燕,就是这类化石的一种。
远在三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汉中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因而,这类化石,在海底沉积岩形成的梁山上经常出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中,有“风欲起而商羊(鸟名)舞,天将雨而石燕飞”的描述。“梁山石燕”成为汉中特有的珍奇异物。梁山风雨也被人们视为奇妙的景物。
(五)圣水古桂
从汉中城东南郊一带隔江南望:群峰竟秀,汉水奔流,岗峦起伏,林木郁葱。“圣水古桂”即指分布在这岗峦之上圣水寺内的和寺后的五处泉水和一株桂树。
圣水寺距汉中城约二十华里,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背倚群山,面对江水,岗上青松翠绿,寺前古柏参天,山花遍地,嫩草如苗,风光明秀,为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
泉水分青龙、黄龙、赤龙、白龙、黑龙五泉。赤龙泉在寺内,白龙泉在寺左,其它三泉在寺后山坡上。各泉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石块分别砌作泉口,因而泉水也仿佛分作五色。由于地下“蓄水层”的自然变化,除白龙泉尚涌水外,其它四泉,久以枯干。
桂树在寺内中庭,粗约三围,左侧枝杆斜横,枝叶茂密,秋季花开,多作五瓣,相传为汉代种值,故又称汉桂,桂树学名木犀,属木犀科亚乔木植物。多产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温带者,如生活条件无大变动时,树龄可达一千年左右,树茎虽显粗老,但花仍芳香浓烈。这件桂树,大约系明代建庙前后种植,距今约五百余年。
(六)东塔西影
东塔在汉中城外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的方形砖塔,大约建于唐代早期。城内东南隅古东湖,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故又名饮马池。东塔与东湖之间,相距约五百公尺。“东塔西影”即指东塔塔影投入东湖水面的景象。
每逢晴天一碧的白昼,或值浩月当空的夜晚,东塔塔影倒映于碧波荡漾的东湖湖水之中,塔身的层次和塔上的装饰都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和湖水周围的古树垂杨,城垛台阁以及它们映入湖中的倒影互相辉印,景色奇特,风光瑰丽。
《南郑县志》载有清初诗人歌咏“东湖塔影”的诗篇,细致的描绘了这一景象:“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波皱佛龛动,浪明宝顶孤。镜花真变幻,水月有虚无,悠悠奇景在,千载话浮图。”
清代初年,汉中城关人烟稀少,房屋低矮,东湖周围附近,尤为空旷荒凉,塔湖之间尚无高大建筑,“东塔西影”为人们所见。后来增修房屋,塔影为建筑物所遮,因而,这一景色逐成为人们传说中的历史陈迹。
(七)草塘烟雾
汉中城南门内迤东一带,早年以前,甚为荒辟。该处旧有积水一池,面积约五六亩。街巷雨水,积注池内,终年不沽。池岸宽阔。细草如茵,故名草塘。草塘周围,古柳环绕,翠竹丛生,红蓼花开。白鹅游泳。在人口密集的古城里,别具一种江南山村的风光。
草塘南岸右侧,旧有草塘寺。《南郑县志》转引寺内碑刻记载:“建自何时,世远无考”。寺内殿阁高敝,结构工巧,是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凝结成的古建筑。
每于清晨薄暮,附近人家,炊烟袅袅;池中水面,雾气蒙蒙,微风轻佛,飘散于竹柳枝头,殿阁屋顶,花草丛里,绿水池上。远望草塘景物,如在轻烟簿雾之中,这就是“草塘烟雾”的历史景象。
解放前,草塘寺的建筑已部分腐朽坍塌;草塘也因年久淤积,仅存一小水坑。解放后,寺内房屋经过修补,用作卫生机关的驻址。草塘一带,修建了大量居民住宅。当年只供封建文人玩赏的风景,早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逝。
(八)夜影神碑
汉中城南郊区,今天,是一片四季长青的菜地。但在数十年前,却是一块终年冷落的荒土。尤其是拜将台周围,野草丛生,逢蒿没顶,狐兔出没,荒坟累累,景象甚为荒凉。
现立于拜将台前的土红色石碑,系凿取梁山沉积岩刻制而成,碑上魄班点,即海底动物化石的遗痕。从碑石的形制考查,和立于古汉台上的“时雨亭”碑相似,大约同是明代遗物。
这块碑石,或因含动物化石而生磷,或因受磷矿石的影响含有一定的磷原素,所以曾于黑夜中闪闪发光,遂引以为奇,名为“夜影神碑”。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历史大事刘邦就国汉中 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都南郑(今汉中城)。四月,刘邦率军南达汉中。在此招纳贤才,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后依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萧何留驻汉中,发展农桑,收汉中、巴蜀之粮,供刘邦军用,保证了与楚争雄的胜利。
张鲁以五斗米道治汉中 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刘焉派督义司马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二张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后张鲁杀张修,改汉中郡为汉宁郡,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教合一”政权形式,不置长吏,设置义舍,“立行宽惠,百姓亲附”,关陇等处难民纷纷迁来汉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亲到汉中征张鲁,张鲁降。
刘备自立汉中王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兵夺得汉中地。次年七月,刘备在沔阳(今勉县)设坛,自立汉中王。
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汉建兴五年(227),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出屯汉中,以此地为根据地,演武耕战,劝士休农,创制木牛流马,八年间,先后六次出兵伐魏(史称“六出祁山”)。然未遂其志,身死五丈原,归葬勉县定军山。
姜维据汉中及陇南伐魏 蜀汉后期,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经营汉中及陇南,曾先后九次出兵, 北伐曹魏,互有胜败。姜在汉中实行“敛兵聚谷”以御敌,终因朝政昏聩而失败。
茶马互市 汉中自唐代起盛产茶叶,西北少数民族常以马匹换取“山南茶”。至北宋,禁止私人交易茶叶。神宗时实行“茶马法”,大量收购茶叶运往西北换马。汉中府属县所产茶叶因其质优、产量大,路途近,转运捷便倍受重视。熙宗十年(1068)特设茶马司于汉中,收购茶叶运往熙河(今甘肃临洮)换马。直至清酰?褐胁杪砘ナ谐晌?匾?贫龋?褐胁杪硭疚?匾?牟枰妒展杭?ⅰ⒓庸ぐ?、验印发证的官署,特设茶马御史专司其职。
史斌据兴州称帝 北宋宋江农民起义军将领史斌,在宋江招安后,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率余部攻克兴州(今略阳县),登基称帝。后进军汉中,攻城不克;又兵进关中,占据长安。次年冬,被宋军俘杀。
吴玠、吴璘汉中抗金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越秦岭,欲攻占汉中,南入巴蜀。抗金名将吴玠、吴璘驻守汉中以北略阳、凤县一带抵御,先后于1130年10月、1132年冬、1133年11月与金军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大战三次,击败金军。吴氏三代扼守汉中80多年,保卫了南宋半壁河山,使金人不得南下窥蜀。
陆游在汉中 南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任川陕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力主抗战,并深入秦岭一带视察军情,曾有刺杀猛虎之举,在抗金前线的汉中写下了大量抗金爱国诗篇。
李蓝义军入汉中 清同治元年(1862)五月,云南昭通李云和、蓝大顺农民起义军,在蓝率领下,由四川进入汉中境,先后攻占镇巴、西乡、洋县,在洋县布告安民,宣布废除清制,建立农民政权,推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玉玺,发政令,招募兵士。六月,攻城固、留坝境地;九月,攻占佛坪厅;十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次年,与太平天国西征军合力围攻汉中府,并攻占县城。同治三年春,退出汉中。
太平军攻占汉中 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由安康入汉中,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八月,义军攻占汉中府城。次年正月,义军主力东下,撤出汉中,回援天京。
红军开辟陕南苏区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率领下,经过汉中,进入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自1933年至1935年,先后在南郑、镇巴、宁强、勉县等地建立了县级红色政权——陕南县、赤北县、南郑县、宁强县,以及一些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同时开辟了由汉中至川北的红色交通线,为红军转送大批情报、药品、物资,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红军陕南战役 1935年2月3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集中主力部队第4军、9军、30军、31军、教导队、游击队共约3万人向汉中城猛攻,并攻击城固、勉县、褒城之敌。22日,红军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主动撤离阵地,返回川北。
西北联合大学迁入 1937年,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于9月10日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初,日寇逼近潼关,西安遭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临时大学遂迁入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于城固县城,下分六院:文理、教育学院及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医学院设于南郑县黄家坡,农学院设于勉县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仍设于原址;西北工学院(由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仍设于城固县古坝路。抗日战争时期,因上述高等院校及华北、西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军政机关迁入汉中,汉中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学者、专家、海内名流云集。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兰州;1946年西北大学迁入西安,西北农学院迁陕西武功县,西北工学院迁咸阳。
西北儿童教养院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等地沦陷区大批难民难童、孤儿逃来汉中,孤苦无依。1939年6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在汉中城西郊凹口寺设立西北儿童教养院,收养3~14岁男女孤苦无依儿童施以教养,由智澄任院长开始筹设,11月正式成立。院址四处:凹口寺、吴家山、黄家营、赵寨。除原有四处庙舍外,建房120多间;1944年接收安康儿童教养所;1945年9月由国民政府社会部接管;1946年2月改名为社会部陕西第一育幼院。为抗战期间西北最大的教养院,先后收容难童3000多人,不少难童在院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或升学留学进修,后有的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解放后,该院改建为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设立焦山国际电台 1939年,抗日战争激烈,国民政府在汉中市北石马乡焦山庙设立大型国际电台,使用英国制造的3600瓦马可尼报话机。1941年5月投入使用,电路远达欧美及南洋等国,为我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同盟国联络的重要电讯台。配套工程有城东周家湾的中央控制室,铺镇北安然寺的收讯台,另在东郊吴基庄设有线电报房,办理民间电信业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际电台设备拆除。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设立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为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1943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中城内设立委员长行营,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下辖第一、五、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1944年,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陈诚)移驻汉中。此一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设立于市城北之石堰寺(1938年由河南洛阳迁来)。1945年10月,行营撤消。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历史名城 — 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尤亭铺,长约一百一十六公里,宽约五到二十五公里,是由汉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阶地平原。汉中市城区就处于汉中盆地平原的中部。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景观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被称为陕西的小江南。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