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首提民航优先战略,并作为一号工程重视。后提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当时郑州北站(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和郑州国际机场的规划,将铁路从机场下穿过,该规划理念全国首创,引起国家民航局的极大兴趣。
2011年4月,全国航空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河南获悉中国民航布局进行战略调整的消息,要在内陆的中部地区选择一家机场,分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机场剥离出的中转功能和门户机场的功能。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代表推介郑州。
2011年9月28日,中国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11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成为其后获批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内少有的围绕机场建设的综合保税区。
2012年4月,河南省委常委会讨论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决定向国务院申请设立。
2012年7月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航空经济、建设若干示范区,为河南省的申报工作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012年7月,河南省联合国家民航局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建设实验区的请示,同时27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中部地区的武汉、西安也都在提出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
201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务院上报同意建设实验区的请示。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规划建设航空实验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规划。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的同时,进一步支持规划建设实验区。意见中明确郑州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随即中国民航局又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
2011年11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国内少有的围绕机场建设的综合保税区。2012年9月,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启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试点的城市。
到2012年底,郑州航空港区(行政规划区,并非2013年获批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7亿元,同比增长77.6%,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截至2012年底,区内龙头企业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1.05亿部,占全球苹果手机的70%。已有73家富士康配套企业注册登记,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并将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入园。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提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2013年10月21日,海关总署批准同意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分别与淮安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开展保税货物结转试点;11月6日,又批准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多家企业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之间开展试点。参加试点的企业间,保税货物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分批送货,每个月集中报关一次即可,大大提高了申报和通关的效率。
2013年10月30日,欧洲最大、世界第十大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将把新郑国际机场作为其全球第二个枢纽机场,每周安排4个班次货机执行郑州至卢森堡航线,并将其旗下不少于1/3的机队安置在新郑机场。
2013年11月13日,继苹果公司之后,微软也将新郑国际机场作为其国际产品集散地。满载微软X-boxone系列产品的货运航班经郑州机场海关验放,自新郑国际机场起飞,18小时后降落在美国芝加哥。据悉,这是微软同一系列产品90架次货机中的第一架,一直到12月底,平均每天都将有2架次以上的货机由郑州机场海关完成从珠海经郑州到境外的异地报关出口,飞往北美洲和欧洲。
2013年11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全国第二个综合经济实验区海关国内地区代码。
2013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代表菜鸟集团和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郑州核心节点项目,郑州也成为继天津、杭州、广州、武汉之后,“菜鸟网络”布局全国的又一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超10亿元的项目将分别落户郑州航空港区和郑州经开区。
2013年12月20日,京东集团联席董事长赵国庆和河南省省长谢伏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计划投资30亿元在郑州航空港建设中原运营中心,使得郑州从低于二级物流中心的城市站段位,成为并行于北上广等一级物流中心,将拥有京东集团在全国投资建设的第八个一级电商运营中心,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一个一级电商运营中心。 在郑州的送货频率将达到一日三送,还将开展100分钟内送货上门的极速送货业务。省内客户也可享受到上午下单,下午收货的快速服务。
2014年3月10日,微软中国与云和软件在郑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亲切会见微软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以及云和软件公司董事长李少杰。河南成为微软云计算(Windows Azure)在中国首个合作伙伴。 微软下一步将建设关于手机游戏、手机应用等研发基地,包括相关的培训学校,让港区在移动终端不仅仅是生产,还要有运用开发企业。
2014年12月30日上午,总投资约270亿元的绿地会展城奠基仪式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宣布项目奠基开工。河南省发改委主任、省航空港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廷喜,郑州市委副书记、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胡荃,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副主任黄卿,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副总裁田波,以及实验区各局办、各办事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
2016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一年处理包裹超400亿件!阿里巴巴全球智能骨干网成效凸显
天猫双十一活动的成果体现了中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双十一”不断刷新的交易、订单纪录,也在促使物流快递业去创新方式,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阿里巴巴也希望能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
2011年1月,马云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领衔集资千亿元投资建设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的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构思与实践,2013年5月,菜鸟网络正式亮相,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银泰、顺丰、通达等快递企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希望通过智慧、协作的方式,改变传统人力的行业。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伴随着与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快递企业的效率逐步提高。近10年来快递平均单价在不断下降。据产业信息网报道,2010年至2017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由24.6元/件降至12.4元/件。
虽然同质化经营依然困扰着民营快递企业,但快递企业的配送效率和物流服务的确有着显著的提高,行业正面向服务体验的竞争。
伴随着电商成长的十年,快递业处理包裹量和配送速度快速提升,爆仓的情况鲜有发生。同时,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行业的广阔前景。
2016年到2017年初,顺丰、三通一达及百世密集登陆资本市场,民营快递迎来高光的资本时代。快递公司纷纷开启了航空运输、高铁运输等新的运力资源。更重要的是,2016年,快递企业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几年来,阿里巴巴大力投入于建设商品流动的底层基础设施——全球智能骨干网,与阿里巴巴的消费平台、贸易平台深度协同,成为一根支撑中小企业生意运行的数字化新动脉,在不确定性之中凸显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快递大提速,中国消费市场热起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0.5%,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其中,线上购物成为新一轮领涨力量。1至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超过其他渠道。全 社会 每4件零售消费品当中,就有1件是网购而来。
巨大的消费市场需要高效的流通。阿里巴巴以菜鸟数字物流网络为核心,为中国快递物流业持续输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给中国流通效率建立了新的里程碑:今年8月,全国快递平均揽签效率提升到48小时,每天可以为全 社会 累计节省流通时间近20亿小时。
消费者和商家对物流速度感受最深。在淘宝直播活动中,天猫商家凡士林的商品热卖。单量爆发式增长,物流却没有任何阻滞。许多买家凌晨支付后,早上起床就收到了快递包裹。珠宝品牌周大生借助淘宝直播,一天就卖掉了上百万单首饰,从菜鸟天津、浙江、广东、湖北、四川等地仓库发货,大部分也在第二天送达买家。
“城市快不算快,农村快才叫快”。在秦岭深处的陕西柞水县,今年4月的一个晚上,有2000万网友涌进淘宝抢购当地木耳,物流一度面临挑战。阿里菜鸟介入后,仅用5个小时就解决了当地发货难题,7天发出了过去10个月的货量。
“通过数字化升级,快递发货、收货体验都与以前大不相同”,菜鸟总裁万霖说,菜鸟裹裹用技术整合 社会 化运力,包裹量同比增长了70%。菜鸟驿站“无接触取件”更安全、便捷,处理包裹量也同比增长110%。在IoT物联网技术下,消费者到驿站平均取包裹的时间下降了三分之一。
在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之前,中国快递每天不到30万个,速度却要接近一周。如今每天快递超过2亿件,平均却只要48小时。
“这是阿里驱动数字流通革命的结果”,一位物流行业观察人士说,“现在有两条大动脉在为中国人节省时间:一条是高铁,一条是阿里菜鸟搭建的快递网络。”
跨境大提速,全球中小企业加速进中国
不仅是国内,阿里巴巴也推动国际贸易流通效率提升。菜鸟8月数据显示,天猫国际进口商品通过各大保税口岸,平均只需要60个小时就能送到买家手上。在传统海淘时代,这需要1个月。
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刘鹏表示,疫情虽然阻断了人的跨境流动,但也加速了进口消费的线上化。新需求开始出现:消费者不能出门买咖啡,可以利用进口的咖啡机自己做一杯。爱美的女性在家里时间长了,开始更好地为颜值做细致护理,来自日韩的美容仪实现了倍数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天猫国际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给了全球非常强的信号:海外品牌纷纷加速进入中国,在天猫国际通过‘数字化首店’的经济效应实现品牌孵化,寻找新的增量。”刘鹏说。
目前已经有来自89个国家的3万个品牌,通过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货通中国消费者。这当中涌现了大批首次进中国的新品牌和小众品牌,成为“新中产”的心头好。以色列的面膜、北美的宠物用品、英国的香氛、泰国的燕窝纷至沓来。有些还进入了天猫国际的“亿元俱乐部”。截至6月30日,天猫国际近12个月销售过亿元人民币的品牌已经有150家。
目前阿里大进口在全球六大洲设立了海外直采中心,在日韩、欧洲、北美设立了五大海外仓,在中国境内的保税仓面积超过了170万平米,规模居行业第一。
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和物流,尽管疫情造成跨境运力紧缺,天猫国际商家的物流成本依然逆势下降了10%。跨境流通降本提效,为全球卖家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加速器。
数字新基建,外贸出口和海外电商加快流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外贸商家最先感到市场回暖,纷纷通过海运、空运、中欧班列、海外仓等方式加快出海。菜鸟全球包裹网络日均处理跨境包裹已经接近400万个,与全球最大的欧美快递巨头们旗鼓相当。出口的物流速度也普遍提升1倍。
浙江浦江巧巧水晶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小企业,以前发货到欧洲快则30天,慢则要两个月。疫情以后通过菜鸟发货,不但运费没涨,送到海外买家手上只需要10天。这家公司今年以来逆势实现了近4倍的增长。
这得益于阿里巴巴在全球物流网络上的长期建设。菜鸟的物流枢纽、海外仓,与航空干线、铁路干线、海运路线已经遍布全世界。仅今年以来,菜鸟使用的出口全货机已经从每月40架次提高到160架次。
菜鸟的跨境“秒级通关”和物流调度系统也延伸到了海外。其中物流核心系统已经部署到全球15个国家,可以为全球商家提供整体的物流数字化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旗下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Lazada,也把建设数字物流视为核心战略之一。东南亚地域广袤、地理特征多元,物流是电商消费中重要考量。
Lazada拥有东南亚地区最大、最智能的电商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网络。本月初,基于和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多个团队尤其是菜鸟的合作,Lazada通过“阿波罗项目”成功推出了全新的物流平台。改造并更好地利用Lazada的物流能力,成为Lazada在东南亚地区的核心战略和独特优势。
截至目前,Lazada在东南亚六个国家均建设了先进的履约中心,设有15个大型分拨中心,近400个首公里揽收点以及末公里配送站;依托阿波罗一体化的物流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路由算法为Lazada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赋能,让包裹在东南亚动起来,服务Lazada超过80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在东南亚超过6亿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使用Lazada平台的各项服务。
Lazada集团CEO李纯说,战略性地运用数字技术和物流能力,促进了Lazada平台卖家的销售增长,为阿里巴巴服务海外消费者提供了更好条件。以在地形最复杂的“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为例,Lazada消费者购买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45%,高于所有同业。全平台每月营收5千美元以上的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Lazada还联合菜鸟在东南亚搭建了以内地仓为枢纽、以东南亚多国海外仓为站点的全新海外仓配网络,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出口东南亚秒通关。受惠于此,Lazada今年8月联合天猫发布“新国货出海计划”,重点扶持天猫平台上超2000个品牌拓销东南亚,孵化500个以上的品牌年成交过千万。
面向未来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的战略思考,贯穿了阿里巴巴发展的21年。早在创业之初,阿里巴巴就希望成为电子商务的“水电煤”,此后逐渐形成了包括数字商业、普惠金融、云计算、智慧物流、地理信息等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能力,也为 社会 基于此孕育更多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就像高铁加快了人的流动,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网络加速了新经济的流通,阿里巴巴搭建的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促进全球商品贸易在挑战中前行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