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印》
是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
《火印》以一匹叫雪儿的马和它的主人坡娃为主人公,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草原为背景,谱写了一支精彩曲折、悲天悯人的人性赞歌。
《火印》无论从题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还是对这一段生活的发掘,曹文轩都做了很多新的探索,也有很多新的收获。曹文轩离开油麻地江南水乡得心应手的题材,来写北方草原,写抗日战争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人和马的关系,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
《火印》可以看成是一个“三极”故事,以雪儿这匹马为一极,从中延伸出另外两极:一极是坡娃和野狐峪的乡情,另一极是日本人。这三极关系推进着整个故事往前走。
书中,曹文轩的写作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充分拟人化的雪儿的视角,另外一个就是整合这些材料后的视角,是作者对人性的一种细致入微的洞彻。这点是曹文轩在创作这部以战争作为背景,或者说作为主要推进力的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
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是人性在不同层面上的伸展、延宕、碰撞、冲突。即便是写日本人的扭曲、残忍,也是在人性关照下显现出来的。
2、《大鱼》
是刊登于《少年文艺》2016第11期的一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祁智。
2017年11月16日,《大鱼》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单篇作品奖。
3、《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绘者是[美]马格拉姆·伊巴图林。
该书以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温情童话故事。《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写的儿童小说,获得“波士顿全球号角书金奖”。
4、《时代广场的蟋蟀》
是2003年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乔治·塞尔登。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一个发自大自然、涤荡心弦的音乐之声的故事。
5、《最后一块拼图》
是由新蕾出版社2008年3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西古德·普吕茨。译者是王泰智,沈惠珠。本书曾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以及德国“奥登堡少儿图书奖”。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大鱼
-火印
关于山下和仁淡出国际舞台:在风景线论坛上有过关于山下和仁的讨论。GS曾提到过“山下的没落在于古典吉他圈对于他这种风格的摒弃”。此话作何解释,个中奥秘不妨在此啰嗦几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山下和仁来说可谓如日中天,而九十年代则几乎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转折点大概发生于1987年的多伦多吉他艺术节前后(多伦多艺术节始于1975年,每四年一届,1987年后停办,共四届)。1984年,山下和仁受邀在多伦多吉他艺术节演出,这也是他首次在加拿大登台。该次演出被公认是一次最令人难忘的体验,评论界亦慷慨地给予好评,称之为“吉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该次艺术节的参加人数亦多少因此达到“令人尊敬”的数字。
作为组办者,多伦多吉他学会并没有义务安排山下和仁再次演出或者邀请他参加下一次的艺术节。但是在山下和仁同加尔维美国巡演的过程中,山下和仁向著名吉他出版公司Editions Orphée的创始人马坦亚·奥菲(Matanya Ophée)先生透露,他确曾受到官方邀请参加1987年的多伦多吉他艺术节,但是邀请在艺术节前夕被无缘无故地撤回,且未作任何解释和道歉。一向直言的奥菲先生多次公开和私下向艺术节的组织者询问(或者说质询)此事,其中一位官员说,组委会的确曾邀请山下和仁和他的妹妹参加87年的艺术节,但该邀请在两年前就被取消了。而山下和仁的叙述则表明,邀请是在艺术节开幕前不久撤销的,即在组委会确定参加活动艺术家的最终名单期间。另外一位受到奥菲先生询问的官员则拒绝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为什么山下和仁没能参加1987年的多伦多吉他艺术节呢?换句话说,到底是谁惧怕山下和仁的出现呢?
事实上,山下和仁在西方音乐圈一直受到某些人的偏见和误解,尤其是英国吉他圈的一些重要人物的不公正待遇。一些撰稿人,尤其是由一小撮英国人创办的《吉他国际》(Guitar International)杂志[GS注,英国著名杂志Classical Guitar的首席记者科林·库柏(Colin Cooper)曾于1972年协助创办该杂志,当时称为《吉他》,但库柏很快退出该集团],在从未听过录音和演出的情况下,就肆意嘲笑将《展览会上的图画》改编成吉他独奏曲的想法。同时,这些撰稿人对明显带有作秀成分的罗梅罗家族四吉他巴赫《博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和阿姆斯特丹三重奏的三吉他维瓦尔第《四季》大唱颂歌,仿佛在这些亲西班牙的英国人眼中,西班牙或荷兰人是不会错的。但是他们却不能忍受非欧洲人士闯入他们的圣地。英国人对“高贵蛮族”(Noble Savage)的喜爱总是留给伊比利亚人或摩尔人。而被定义为被征服地区土著的东方人,永远也不会受到非常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