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货地址填的是门牌号,拿快递却要去快递柜或快递驿站,这样的现象,如今变得越来越普遍。
从规定上看,这一现象是违法违规的。如2019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就此而言,许多快递公司的做法显然是违规了。
有专家认为,多年来,在电商领域,快递公司通过以价换量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态势,快递价格低,快递公司只能通过压缩快递员单票派费缩减成本。而快递员的工作量却有增无减,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必须承认,快递无法送上门有其现实原因。比如,出于防疫需要,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很多快递员甚至都无法进小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快递公司试探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一个机会,于是有意无意将不送上门发展为潜规则。再比如,统一送到快递柜或驿站,降低了快递小哥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每名快递员的送货效率有提升。但是,这些现实原因也不意味着“快递不上门”的潜规则就应该被接受。
最简单的一点是,在消费者支付的快递费用不变甚至上涨的今天,不送上门,意味着快递企业的服务缩水了。那么,从权益对等的角度,至少应该同时给消费者让利。一些专家也建议,对放到快递柜、快递驿站而不送货上门的服务可以适当降价,使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和服务得到更好匹配。
当然,现实中,消费者为快递支付的成本大多隐藏在了电商商家的“免运费”之中。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能因此就认为消费者没有支出快递成本。所以,有声音主张,电商平台可以推广让消费者自主选择不同收费标准和服务模式的快递企业,这一点从长远来看同样值得考虑。置于当前互联网行业反垄断背景下,尤应如此。
要知道,现在很多电商平台往往与快递企业绑定,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选择权,一些快递企业也正是通过这种战略性联合而做大,但其在客观上并不利于倒逼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出现不上门的现象,也就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了。毕竟,电商与快递的强关联下,缺乏选择权的消费者的意见和抱怨,并不能对企业造成实质影响。
梳理了“快递不上门”的大背景,似乎可以看出,快递企业目前的服务方式,是社会各方妥协的产物。但是,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它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它的妥协,仍是基于快递企业的盈利模式,而并不是消费者与快递企业及快递企业与快递小哥共同的博弈。说得更通俗点,目前快递企业的盈利建立在多方“让渡”权利的基础上。比
为什么现在快递不送货上门了?
韵达快递是可以打电话上门取件的,而且快递上门取件应该是很积极的事。\x0d\方法如下:\x0d\1查询所在片区快递的电话\x0d\打开百度,输入“韵达快递“能找到韵达快递官网。进入官网后找卖家所在城市的网点,上面有联系电话。\x0d\2打电话联系快递收件员,告诉地址后等待上门收件,在快递来之前先把要寄送的东西打包好,如果有空白单可以先写好发件单,如果没有,等快递来了后写。\x0d\3所需时间及价格:\x0d\普通快递:同城1-2天到,首重1公斤内5-8元,续重每公斤1-2元.外省2-5天到,首重1公斤内7-15元,续重每公斤3-8元。
近几年,几乎很少快递会送上门了,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的快递未经同意,便被放在了小区周边的快递自提柜或驿站中。
不同快递公司的快递还分放在不同的点,导致取件十分不易,网友们大多数支持送货上门。
不少网友抱怨所在城市的驿站,说是9点到20点期间可取件,经常出现9点半去取件,驿站的门都还没开,19点半去取件,驿站提前关门休息。
中午还有午休的时间,周末、节假日驿站不开放,导致快递迟迟无法正常领取或者得“蹲守”在驿站门前大半天,非常费时间。
记得曾经去某驿站取件,从早上9点等到中午11点还没开门,门口也没额外贴“告示”,打驿站电话是无人接听,心情相当烦躁。
快递自提柜呢,虽然说是有多样取件方式,比如取件码输入、微信扫码、人脸识别等等,但是很多消费者觉得人脸识别这类容易暴露个人信息,有安全隐患。
然后一般的自提柜只能免费存放16-24小时,超时每天1-2元不等的额外收保管费,不方便的同时还要额外支付费用,相当麻烦。
好几次遇上自提柜黑屏,无法取件,隔天去取要额外支付1元,虽说不多,架不住这坏的频率太高。
有人要说,为啥不打客服电话,电话费肯定不止1元,还不是取件人买单。而且所谓通知,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来一条短信告知罢了,哪里来的事先征求意见。
虽说是因为快递数量增长太快,多家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然后派件的单价降低,这些是属于配送方需要协商的,为何让消费者二次买单?
更有甚者吐槽说,像九块九包邮的,实际上才支付几毛的快递,别人人力给你送上门,凭啥?饮料那么重不会让配送超市给你送,网购来为难快递员。
我只能说,相关法律法规有规定必须送货上门,如今反而诸多借口。让快递员把快递送货上门就是不体谅他们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