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大题目啊。费用测算和规模地域关系大,所以不好一概而论。
第二章 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作为连接冷链体系上、下游节点的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设计时需统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冷链体系上、下游业务模式的衔接。在此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码头(月台)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物流中心上游大多为制造商,下游多为零售商店铺。上游到货车辆一般为10吨以上的大型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车,那么进货码头的设计高度应能与大型车辆相匹配,以尽可能减少卸货的高差。下游是城市配送,送货车辆一般为5吨以下的小型冷藏车,出货码头的设计高度要与小型冷藏车相匹配。在规划设计时,一般用回车场区来调节大小车码头的设计高差。
2. 冷链物流中心自身功能定位。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服务是否是多温层仓储、配送是否是城市配送、是否回收退货等业务功能定位,均影响着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规划方案。
3.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标准化作业流程与信息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多业主订单集单处理系统、储位管理系统、自动仓库系统、集单拣货及分拨系统、DPS拣货或分拨、物流计费系统、共配体系、派车系统等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的区域、温层、面积、自动化设备的方案。
4. 综合考虑规划设计预案与工程实施的可执行性。与常温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不同的是,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如果没有综合权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式,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执行的,或者即使施工免强执行,但在后期营运过程中,问题会陆续显现出来。例如,规划时未考虑冷桥、断热、气密方面的问题,营运中就会出现大问题,造成后期高额的营运成本及低劣的工程品质,从而大大降低冷链物流中心的经济使用寿命。
5. 投资预算。在进行投资预算的考量时,应综合权衡一次性建设投资及投资对未来营运支出的影响,以避免建设成“鸡肋工程”。
数据分析与营运流程设计
规划设计的前提是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时,建议进行以下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营运流程设计:
1.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数据分析
(1)冷链物流中心的社会整体供应链定位;
(2)企业内冷链还是第三方;
(3)盈利模式;
(4)目标客户群。
2.与冷链物流中心业务模式相关的数据分析与流程设计
(1)目标客户群的商品类别分析及温层需求分析;
(2)冷链物流中心内部服务商品的物流模式分析,是存储型、通过型、加工通过型,还是存储加工型;
(3)各物流模式下的流程分析与营运流程设计。与常温流程设计相比,在冷链物流中心流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流程中的作业环节,还要考虑各作业环节所处的环境温度及该环节的处理时间;
(4)各物流模式下的存量分析与流程中的流量分析;
(5)作业流程各环节中满足存量与流量的区域面积、设施数量及温层需求分析。
3.能满足既定设计流程的配套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与冷链物流中心上、下游之间的单据接单方式及处理方式;
(2)进货验收与入库系统需求。例如,一张进货单分批到货分批验收,系统自动指定温层库区及储位;
(3)批次拣货与分货系统需求。如集单在冷冻库拣货,在冷藏环境中分货;
(4)派车与配送系统需求。如全程温度追踪系统、通路集单共配等;
(5)物流计费系统需求。如依温层、依重量、依体积、依毛重、依箱、依板、依面积等计仓租费。入库上架费、拣货费、分拨费、物流加工费、配送费、代收货款费、退货费等。
(6)储位管理需求。如P-C-B储位、拣货位与保管位、储位先进先出及效期管理等。
(7)其他辅助功能。
4.未来拓展预案
(1)当未来需求量增加时,方案的可扩展性如何;
(2)在规划设计时作未来需求预留及弹性规划是有必要的,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或后续无拓展空间等问题的出现。
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与常温物流中心相比,冷链物流中心造价高、专业性强、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冷链物流中心处于第三方经营模式的较常温物流多。大多数企业拥有自用的常温物流中心,而低温商品的部分经常交给第三方冷库或冷链物流中心管理。本文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提出两个概念。
第一,满足冷链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一定能满足常温物流中心的需求;而能满足常温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未必能满足冷链物流中心的需求。因为,冷链物流中心本身就是多温层商品管理,常温可以只是其中的一个温层。冷链物流中心的商品基本资料中,除具有常温商品的全部基本资料外,还有温层(冷冻、冷藏、空调或温度别等)、湿度、重量(区分毛重与净重)。除保质期外,还有效期。
第二,满足第三方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一定能满足企业内物流中心的营运需求;而能满足企业内物流中心营运需求的信息系统,未必能满足第三方物流中心的营运需求。第三方物流中心的客户是N个,一般情况下N>=2;特例是当N=1时就是企业内物流。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十分庞大,既能涵盖常、低温物流中心的功能需求,又能涵盖第三方与企业内物流中心的功能需求。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选择时,应明确自身物流的功能定位,审慎选择,以避免在信息系统方面重复投入。
信息系统涉及功能较多,详细内容见表1。
各专业工程项目设计与细部规划
冷链物流中心硬件设施规划应同时考虑相应的设计流程及配套的信息系统功能是否到位。
1.冷链物流中心整体工艺布局设计
工艺布局设计的依据是数据分析结果及标准作业流程。工艺设计包括以下方面:
(1)整体工艺布局设计,包括位置、面积、温层;
(2)整体物流动线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工艺布局设计,包括区域、面积、温层、流量、存量、设备设施布局等;
(4)内部商品流、人员、物流容器、废弃物等动线设计;
(5)制冷系统与中央控制系统原理设计。
2.冷链物流中心建筑及结构设计
冷链物流中心建筑及结构是依据工艺设计需求来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艺设计的需要。
进行此部分设计时,除设计院常规建筑结构设计部分外,在冷链物流特性方面,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梁的设计方式;
(2)冷链物流中心各区域地层处理方式的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码头设施与结构衔接方式的设计;
(4)与结构施工相关的断热处理方式的设计;
(5)与结构施工相关的悬吊处理方式的设计(如库板、风机等的悬吊);
(6)考虑物流动线及门组位置的钢结构支撑件的处理方式的设计;
(7)其他。
3.冷链物流中心制冷系统设计
制冷系统的设计依据是各面积区域的负荷计算结果。包括以下方面:
(1)冷链物流中心各面积温层的冷负荷计算。计算依据包括需求温层、面积、进货品温与出货品温、降温时间、进货量与出货量、开门次数、照明量、工作人员数量、该区域的六面外侧温度、拟使用冷库板的热传导系数等。负荷计算的结果是提供制冷量的依据;
(2)机组配置。高温机组、中温机组、低温机组配置、多机头并联等方式设计、各库区独立控制系统设计、中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3)风机配置。风机配置考虑的因素有:内部商品位置布局、风机扬程、自动除霜方式设计、风速对产品或是人员的影响等;
(4)管路设计。管路及控制阀件的配置设计,管路细部施工设计等;
(5)其他。
4.冷链物流中心保温工程设计
包括如下内容:
(1)库板布局及细部施工节点设计;
(2)地坪保温工程设计、地层处理方式设计;
(3)冷桥处理、其他断热处理、气密处理等细部施工设计;
(4)其他。
5.冷链物流中心其他设备、设施的设计
(1)码头滑升门、调节板、尾板机坑、防撞垫、防撞杆等的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2)冷链物流中心货架选型及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3)冷链物流中心内部防撞设施布局及细部施工设计;
(4)冷链物流中心给排水及电器设计及施工规范。
6.节能减排方案设计
(1)制冷系统热回收方案设计;
(2)冰或冰水蓄冷方案设计;
(3)二次冷媒方案设计;
(4)峰谷用电优化使用方案设计;
(5)制冷系统除霜方式优化设计;
(6)其他专项优化设计方案。
总体来看,完整、细致的设计,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成功的第一步。
主流程下的硬件设施及配套信息系统的衔接规划
冷链物流中心标准主作业流程既是硬件设施规划的基础,也是配套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的依据,即冷链物流中心硬件设施与软件功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基础——标准作业流程(SOP)。
因此,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会更多地考虑对流程的适用性。考虑流程的动线,以及节点、各环节与信息系统的配合。例如:
1. 在进货验收时,在验收作业区规划有电子秤、电源设施。规划有进货验收单据的传递动线等。
2. 在系统批次别或路线别作业时,规划有分拨作业区及待分货暂存区等区域。此部分就是假设系统能自动计算路线出货量、集单拣货及分拨等。
3. 拆零拣货区规划为DPS拣货架等设施,与WMS拆零拣货流程呼应。
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时,除考虑流程外,还会重点考虑冷链产品的品质保障体系,对信息系统提出全程温度追踪记录的要求。例如:
1. 在进货验收时,除验收数量、重量、品质外,还需验收进货时的品温,并记录于信息系统之中,并且进入物流中心冷链追踪体系。
2. 当冷链商品在物流中心各区域移动时,各区域的温控记录会被自动记入。
3. 冷链商品出物流中心时的品温也会被记录下来。
4. 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时,需考虑冷链商品从进入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内部移动、到出物流中心各阶段的温度如何被记录下来,记录的地点及配套规划的设施(秤重设自、自动包装秤重设备、或RFID
先说写理论设计要点
库房设计
(1)结构形式。库房的建设可根据实际要求,结合建筑设计规范,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目前,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流行的库房结构形式为门式钢架结构和拱型彩板结构。
(2)库房层数。库房可采用单层库房与多层库房,并与库房的结构形式相匹配。根据目前物流发展的方向,主要有货架式和托盘式,以便于理货分拣。
(3)库房净高。库房净高与结构形式以及所存取的货物类型有关,一般单层高架库房的净高不应小于7米,如采用门式钢架结构,考虑钢结构特点及经济性,净高取8?10米,采用拱型彩板库房,净高为8?12米比较适合。
(4)库房面积。库房的长度和宽度应由库房所存储的货物类别、搬运方式及建筑构造选型等因素确定,库房的长宽比例应适当,一般采用矩形,长度为宽度的3倍左右比较合适。高架库房的最小宽度与长度不宜小于30×60,不宜大于60×180,但可根据货物的储存需要建成超大库房。
货场及道路设计
(1)道路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或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应采用30年基准值,其抗折强度设计值不应小于4.5MPa。
(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体分块一般采用矩形,横向尺寸应与道路行车道宽度(3.00、3.50、3.75、4.00米)相一致,纵向尺寸不宜大于4米。混凝土板体的面积不宜大于16平方米。
(3)货场的宽度不宜小于30米,当长度超过200米时,中间应布置横向主干道。
(4)装卸货场的横坡不应小于0.4%。
(5)有门式起重机的储存货场的纵坡不应大于0.2%,横坡宜为0.6%?0.8%,主要考虑起重机的行车和作业的安全;无门式起重机的储存货场坡度,当采用纵坡排水时,不宜小于0.8%,横坡不宜大于0.5%;采用横坡排水时,纵坡不宜大于0.2%,横坡不宜小于0.8%。
装卸货平台设计
装卸货平台的设计是整个设施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装卸货平台位置的选择。为减少物料搬运成本,平台的位置应考虑尽量缩短搬运工具/车辆的行驶距离。平台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生产流程及操作的需要。平台布置有两种模式,合并式(装货与卸货在同一平台)和分离式(装货与卸货在不同平台)。合并式平台常用于物流量不大的小型库房,但因这种平台需同时完成两种功能,所以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搬运工具/车辆在厂房内行驶的距离。物料在厂房的一端进入生产线,而生产程序结束于另一端的厂房多设置分离式平台,这样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料在厂房内流动的距离。
(2)平台外围区域的设计。平台外围区域指的是装卸平台至围栏区(或障碍物区)之间可供货车使用的区域。它应包括装卸货时用于泊车的装卸区及调动货车进出装卸区所必需经过的调动区。泊车位之间中心线距离建议应至少为3.5米,如考虑同时开启车门,泊车位之间中心线距离可为4米。平台外围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泊车位中心线距离、货车长度及货车的转弯角度。
(3)装卸货平台高度的确定。平台的高度是平台设计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必须与使用平台的货车匹配。确定这一高度时,应尽量使平台与货车车厢底板之间高度差缩至最小。使用平台高度调节板虽可解决高度差问题,但勿使形成的坡度过大,以免调节板擦碰到叉车底盘。同时,如坡度增大,影响装卸货效率,对调节板和叉车的结构和保养要求也相应会增高,更容易造成意外危险。确定平台高度首先应确定使用该平台的货车底板高度的范围,通常货车所需平台高度在120~140厘米之间。
(5)平台高度调节板的选择。平台高度调节板安装在平台前端,作用为消除平台与货车之间的空隙和高度差,便于叉车将货物直接运送上货车或卸下货物。
物流中心的设备
要建设一个高效化、合理化的物流中心,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物流中心常用的设备有三大类,即储存设备、搬运设备和输送设备。
(1)储存设备。可大致分为托盘、容器、单品及其他等四大类。
A.托盘货架。即做成支柱加横梁式的货架,将货物放置在托盘上,然后直接放置在货架上,其优点是存取方便,拣取效率高。但是这种货架的储存密度低,需要较多的通道。这种形式的货架适用于品种中量、批量一般的储存,通常在6米以下。
B.倍深式托盘货架。倍深式托盘货架与一般托盘货架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把两排托盘货架结合起来增加储位而已。虽然储位密度增加了一倍,但是存取性和出入库方便性略差一些,必须采用倍深式叉车。
C.驶入式货架。所谓驶入式货架是指托盘的存放由里向外逐一存放。叉车进出使用相同通道,储存密度非常好,但是存取性差,不易做到先进先出的管理。由于叉车在整个货架中行走时要求操作者必须小心作业,驶入是货架以4层3~5列为宜。其特点式:储存密度高,存取性差,适合少量品种大量储存,最高可达10米。
D.驶出式货架。驶出式货架与驶入式货架不同之处在于驶出式货架是通的,没有拉杆封闭,前后均可安排存取通道,可实现先进先出管理。
E.旋转式货架。旋转式货架操作简单,存取作业迅速,适用于电子元件、精密机械等少批量多品种小物品的储存及管理。
F.轻型货架。轻型货架的设计和托盘货架相同,只是结构轻量化而已。适用于储存箱品和散品等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特点是拆装容易、防震、耐用,并且可自由调整存放高度及间隔。货架高度一般在4米以下。
(2)搬运设备。搬运作业是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之一。随着物流事业的发展,根据物流配送中心的实际需要,设计和生产的搬运设备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常用的搬运设备是以搬运车辆为主,可以分为两大系列,一种是重载较长距离搬运的叉车系列,另一种是轻载短距离搬运的手推车系列。
(3)输送设备。输送机是物流中心必不可少的重要搬运设备,它有水平和垂直搬运之分,也有整箱和托盘之分。决定输送机的主要参数是搬运物的最大宽度和长度以及最大重量。此外,单位时间的搬运量也是重要参数。在物流中心中,使用最普遍的输送机是单元负载式输送机和立体输送机。单元负载式输送机包括滚筒式、带式和链条式三种类型。这些输送机主要用于固定路径的输送。输送机的单元负载有托盘、纸箱或固定尺寸的物品。单元负载式输送机按动力源区分,可分为重力式和动力式两种。所谓重力式输送机就是利用输送物品的本身重量为动力,在倾斜的输送机上由上往下滑动。重力式输送机因磙子不同,又可分为滚轮式、滚筒式和滚珠式等三种类型。所谓动力式输送机就是以马达为动力进行输送,按传送介质可分为链条式、滚筒式和带式。
物流圆区的市场考察 对该地区的经济成分 商品成分 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是否有必要成立物流圆区
物流园区应该针对的是散货 而大宗货物 如粮食 食用油 钢材 大多都是出厂后直接运输到火车站 没有必要进入物流园从新整合 所以怎么样能吸引散货对象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