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国内物流相比,它具有市场的广阔性、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及运输方式组合的多样性等特点。国际物流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今经济竞争中的一个焦点,研究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积极因素
(1)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渗透,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浪潮,这些因素的协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这就构成了物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大跨国集团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呈现出了当今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的新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物流业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物流活动就更加呈现出了跨国性的特点。
(2)经济增长。自二战以来,在许多工业化国家中,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每年都在增长,而这种增长势头是因为有了市场准入的改善、产品种类的扩展、国内地域的扩大、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高出生率所导致的市场规模扩大等综合因素。而现如今,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基本稳定,并且,传统的营销战略已无力再支持大多数厂商的收入和赢利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生产率开始提高,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这种环境对企业的直接意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向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可以使其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是,这种扩展需要把全球化制造与全球化营销能力综合起来,并通过综合物流的支持来开辟新的业务地点。于是,对发展和利润的追求便成为促使企业踊跃加入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根本动力。
(3)供应链观念。过去,企业主要致力于寻找企业内部如何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手段,因此在制定物流资源和产品来源的决策时,与其他渠道成员发生的费用往往被忽略。如今,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各种渠道的重要性。企业发现,它们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承担范围很广的物流活动以减少资金配置。它们愿意与全球化供应商一起发展联盟,因为这些全球化供应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诸如国际联合运输和转运、国际运输、物流单证以及便利作业等方面提供专门知识和物流服务。
(4)区域化。开辟新市场以维持增长的需要,是鼓励企业在国外寻找客户的主要动力。为促进地区贸易和保护贸易伙伴免遭外部的竞争,各国纷纷开始通过条约方式使合伙形式组织化。当今的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三大贸易区域:欧洲、北美和环太平洋地区。虽然各区域并不限制与其他地区的贸易,但它们的协定却在强烈地鼓励和促进区域内贸易。这些地区通过降低关税、缩减海关所要求的通关货运单证,以及支持公共运输和搬运系统等来便利区内贸易,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区内的运输待遇如同起运地和目的地在同一个国家内一样。
(5)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激励物流作业全球化重要因素。大宗市场的通信交流把外国产品展示给国际消费者,于是刺激了全球范围的需求。比如,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对牛仔裤的需求,以及全世界对运动鞋的需求之所以增长,就是媒介广泛宣传的结果。技术发展引起的另一个动力是如今的信息交换能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也在不断增强着这种能力。历史上,诸如订单、交付凭证以及海关表格之类的国际商业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输,往往还会有许多误差。例如,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之前,从远东进口美国产的鞋子,从接受订货到收取订货之间的完成周期是9个月,而由于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了订货信息的传输速度、产品的生产速度、装运速度以及海关清关速度等,整个完成周期可减少到3个月。
(6)解除管制。20世纪的最后20年,由美国发起的对运输业解除管制的措施如今已遍及全球。尽管事实上全球解除管制的进程在速度上要比美国慢,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涉及多式联运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以及沿海航行权和双边协定等几大变化。如今,虽然对运输领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限制依然存在,但各国间的营销安排和联盟安排已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灵活性。美国UPS公司通过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等适当方式,目前已具备了为190多个国家服务的能力。关于所有权、共同营销和共同作业协定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国际装运交付效率,促进贸易,还可以提高一站式物流服务的可能性。政府间的安排与合作将会促进并改善运输服务,同时降低运输费率,最终将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进而增加物流作业量。
二、国际物流壁垒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作业全球化已成为必然的趋
1、 UPS
包裹跟踪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各是什么?
输入:顾客使用UPS提供的专用软件或者直接通过UPS网站,下载并打印他们自己的标签。(顾客将包裹的初始信息输入ups的系统)。
输出: 可扫描条形码标签技术,并利用专用软件分析交通、气候条件和每一站的具体位置,为每个包裹创建最有效的投递路线; 客户服务代表可以通过联网到中央计算机的桌面电脑来检查任何包裹的状态,随时响应顾客的询问,任何需要寄送包裹的人都可以联网到UPS网站, 跟踪包裹、检查包裹路径、计算运费、确定运输时间、打印标签和计划收发的时间。
处理:顾客包裹在被收走以前,“智慧”标签上的信息就已经被传输到UPS公司的计算机中心,同时被传输到离目的地最近的包裹集散中心。
2、 UPS用了什么技术?这些技术和UPS业务战略如何关联起来?
(1)信息技术即电子商务在ups业务流程中的重要作用; (2)可扫描条形码标签技术,“智慧”标签实现了对1200万分文件和包裹的及时跟踪与查询并且UPS公司使用这项技术以后,它的送货卡车每年能少走2800万英里,每年节省300万加仑燃料; (3)“340法”培训技术,从如何拿起包裹,安放包裹,到如何从卡车里的架子上取包裹,每一个操作均达到最优化程度。
(4)基于网站在的邮政销售订单管理系统(OMS)管理着全球服务订单及重要零部件的库存完成情况。这套系统使一批需要运输重要零部件的高科技电子公司、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医疗仪器设备公司以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其他公司均能快速地获取重要零部件的库存信息,确定最优运输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在线下单、跟踪从仓库到最终用户的零部件状态。
3、 UPS信息系统实现了哪些战略性的业务目标?
(1) 最好的的服务最低的价格
(2) 通过电子商务所产生的非包裹的运送服务大大拓展了企业的业务。
(3) UPS的互联网后勤可以帮助许多企业开展互联网BtoB或BtoC电子商务,
替他们运输、储存、收款、取货。让这些企业集中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些企业将最大限度地帮助用户 取得成功。
(4) UPS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加速信息流、金钱流、物流的周转,提
高市场竞争力,真正挖掘到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将企业的流动资金解散仔了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上,减少了总成本。而将大量的资金用在了技术更新与商业合作上,新技术的引进和硬件设备的更新上,形成良性循环。
4、 如果UPS的信息系统不可用,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UPS信息系统不可用,UPS将会大大增加对储存、运输、收款等物流上的资金投入,那么对新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失去独到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物流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