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哈阳的历史

答案 上查哈阳农场有着瞩目的辉煌业绩,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然而,在昔日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也曾用拓荒者的血泪写下了一页页辛酸、悲渗的历史。在历史上,北纬48度曾是一条冷酷的界限。查哈阳的年均气温只有-0.6度,冬季最低温度达-41.00C,每年的8个月时间被高傲的冰霜所统治,春旱、秋涝

153052

上查哈阳农场有着瞩目的辉煌业绩,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然而,在昔日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也曾用拓荒者的血泪写下了一页页辛酸、悲渗的历史。

在历史上,北纬48度曾是一条冷酷的界限。查哈阳的年均气温只有-0.6度,冬季最低温度达-41.00C,每年的8个月时间被高傲的冰霜所统治,春旱、秋涝和低温、早霜四大自然灾害几乎轮番 肆虐这块土地。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只有少量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马队,偶尔出没于这一带的莽莽荒原之上。据史记载,自周秦时期至清朝末叶的数千年里,活动在这一带的游牧民族先后有秽貊族,扶余,北扶余遗人,室韦,南室韦乌丸部、契丹、女真,达斡尔,索伦(鄂温克)等。由于气候恶劣,交通闭塞,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直至清朝末叶的20世纪初,查哈阳还是荒芜边陲,人烟渺茫。

在历史上,查哈阳这片高寒地域的黑土地,曾以它的富饶资源引人注目,并有过三次移民垦荒的历程。

第一次发生在距今约八百八十年前,即金太袒天辅五年(1121年)。当时,金延为了防御辽国军队卷土重来,委派重要将领泰洲总管婆鲁火,耗费大量人、物、财力,在横贯农场境内及其西北漫长的边境上“列置戍堡”,修筑东北路界壕,并且“征发移民”,“遣戍军‘猛安’(率领一千人的部落长官)、‘谋克’(率领一百人的部落长官)屯田戍边”,于是,查哈阳这块亘古荒原开始出现了定居人口。迄今,在农场太平湖分场八队与金边分场十一连,仍然能够找到两处边堡古城的遗址。可惜,到了金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年),当日益强盛的蒙古族对金国发动了一场民族兼并战争后,金界壕便被一举攻破,屯田戊军或惨遭杀戮、俘虏,或纷纷弃居逃亡异地。于是,这处再度沦为史前无人定居的游牧之地。

第二次移民垦荒是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前夕。1904年,清政府对东北解除了封禁 政策。1906年,由齐齐哈尔副教统程德全派出官员抵达查哈阳地处的甘南县境内,开始建立荒务局并丈放官荒,从而出现 吉林、辽宁等地的汉族移民到此垦荒落户。到1931年9月,甘南境内的定居人口已达48 856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增达14人。其中,1929年接收河南省灾区移民共计20 683人,是第二次移民垦荒时期接收移民最多的一年。然而,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横征暴敛,加上气候、交通、生产力水平等制约,第二次移民垦荒进展缓慢,成效甚微。

当时,因为查哈阳地区远离县城,它八九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边缘一带所建的零星几个且人口稀少的自然屯以外,依旧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及野兽出没的荆丛。特别是到了东北沦陷后的伪大同元年(1932年),又遇上战火、匪患、洪水三大劫难,便迫使甘南境内的移民纷纷逃荒外流,农场边缘地带的几个自然屯也几乎十室九空……,这样,移民垦荒又以悲惨的结局划上了句号。

跟前两次相比,第三次则是打上引号的“移民垦荒”。确切地说,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野蛮霸占的一次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早在1930年,即日本昭和五年(日寇侵华“九?一八”事变前),秦天监运使熊希令拟奏了《东三省移民开垦意见书》,呈日本天皇批准。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霸占中国而出笼的一个“移民垦荒”计划。它们占领东北后,也看中了查哈阳这个地方——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又紧靠诺敏河、阿龙河两条嫩江支流,拥有十分充沛的水源,就想把这片土地改造成水田、作为解决百万关东军军粮的粮仓。1939年(昭和十四年)始,它们就从日本山形、福井等8个县先后组织了总人数约3 700人的10个武装配备的集团性开拓团及1个勤劳奉仕队,陆续开赴到查哈阳地区实施“垦荒”计划,并建立了开拓团总部及医院。当时,为兴建这一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大型灌区,日本人每年驱使大批中国劳工的它们挖渠垒坝,兴修水利工程。从1939年至1945年,它们从河北、 山东等地诱骗、强抓而来的中国劳工约几十万人。劳工们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被折磨而死的不计其数。据记载,仅在查哈阳地区黄蒿沟的劳工就有15万人之多,仅在5年时间内,就有5万多人丧命,按施工时间计算,平均每天要死34人。黄蒿沟贮水池(现太平湖水库)南侧的万人坑白骨磷磷,惨不忍睹……

即使如此,直至1945年“八?一五”日寇垮台前夕,它们在查哈阳所建的水利工程仍尚未完工、配套,仅只开荒播种了3万多亩水田,不足计划67万亩的5%,还有801名日本开拓团成员因病故伤亡被埋葬在异 国他乡(包括因日本垮台而自杀殉葬的)……。抗战胜利后,查哈阳地区绝大部分开拓团旧址被毁,遗留未完的水利工程也几成废墟,而日本开拓团成员也一批批撤离回国,所谓“移民垦荒”随之烟飞灰灭。

1945年东北解放后,查哈阳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里来。1947年9月,查哈阳农场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 同年12月,嫩江省建设厅厅长王文、副厅长金树原及省财政厅秘书高国范3人受省政府的指派,率领了省行政干校的财政、行政两个班12名学员和4名水利技术人员共赴查哈阳灌区渠首,着手修复、续建这里的水利工程,从此,翻开了农场建设史上的第一页。

1948年1月,西满军区二分区经建处处长王荫庭,率200多人来到毗邻查哈阳地区、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平阳镇,创建平阳农场并任农场筹建主任。1948年2月,嫩江省政府又从农村、齐市各区抽调45名骨干,从齐齐哈尔联合中学抽调125名学生,在齐齐哈尔市崔家庙为平阳农场培训了第一批拖拉机手。4月,经1 000名“解放团”官兵和200名工人数月奋战,渠首大、小溢流堤竣工。1949年9月,农场场部从平阳镇迁至原日伪开拓团总部——“大烟筒”地区,更名为查哈阳机械农场。在此期间,东北解放区从苏联进口第一批“纳齐”拖拉机,就一下调拨农场24台,加上原有4台,全场共有28台拖拉机,成为当时黑龙江地区五省一市(黑龙江、松江、牡丹江、嫩江、合江省和哈尔滨特别市),也是全国创建的第一批9个国营或省营农场(其它8个是花园、赵光、萌芽乡师、宁安、兴凯、通北、大洼农场和哈尔滨农林试验场)中机械化力量最强的农场。到1949年末,全场已拥有链轨与轮式拖拉机达63台,占黑龙江地区总量的31%,拖拉机驾驶员89人;农场两年共计开荒10万余亩,收获粮豆5 430吨,并将自己生产的粮食送往前线,支援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的诞生,为查哈阳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查哈阳的建设,抽调了大批干部和技术工人支援农场建设,并大量投资进行灌区水利工程的恢复和配套。到1955年,查哈阳农场耕地面积已达24万多亩,成为当时最大的国营机械化农场之一。在创业中,这些农场建设者的先驱,住的是简陋的窝棚,吃的是小米、高梁、窝头及大饼子,啃一口咸菜喝一口凉水。他们在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环境里忍受着风雪的袭击,忍受着豺狼的威胁,忍受着恶劣的生活条件,却硬用他们的顽强精神,忘我工作,真诚奉献,书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劳动与建设的诗篇。在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豪杰,其中有著名的梁军女子拖拉机队;连创作业纪录的全国劳动模范王世成、王士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生产者孟杰、萨仁、乔文权、杨玉清、方址浩、王奎章。在他们中,还闪现着一大批军人身影,1948年8月,省军区后勤部200多名官兵在李长德率领下,在查哈阳鲍家窝棚开垦屯垦,不久,他们集体转业,成为农垦职工的骨干力量;1956年2月,著名的农建二师部分官兵参加查哈阳的开发建设;1958年,在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的热潮中,有473名转业官兵开赴查哈阳,成为农场建设的生力军。

进入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给农场带来了巨大损失,1961年全场粮豆单产仅41公斤,职工吃粮出现困难,但查哈阳人仍然顾全大局,宁可自己吃代食品,也要把最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1960年至1962年,农场共向国家上交粮食34 520吨。那每一公斤粮食,都体现出查哈阳人对共和国的赤诚!

“文化大革命”中,查哈阳也陷入动荡之际,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一心生产,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觉悟。

1968年12月,查哈阳农场组建成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五十五团,后来又分设为五十团、五十五团、六十七团3个团。这一时期,来自京、津、沪、哈、齐齐哈尔及鸡西等大、中城市的11 900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以“屯垦戍边”为己任,似潮水般地涌进查哈阳大地。他们年龄大的20岁出头,小的仅16岁,正值风华正茂时节。这支声势最为浩大的生力军,如火如荼的青春染红了查哈阳的天空,为农场带来了蓬勃朝气,也带来了城乡之间的交流、融合。从此,农场从教育、卫生、体育、文艺乃至风俗习惯诸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在老军垦战士言传身教下,知青们表现出战天斗地的豪迈激情,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农场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那是无悔无恨的青春!也正是这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出了他们的坚毅性格,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就了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查哈阳送来了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从此,查哈阳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1981年,查哈阳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感都得到极大提高,农场实现了扭亏翻身的目标。

1983年,查哈阳率先在黑龙江垦区实行大包干的经济责任制,60万亩耕地陆续承包到户。这样,将“大锅饭”彻底改成了“小锅饭”,打破了国营农场“一切公营”的框框,走出了一条家庭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新路子。

1988年,查哈阳深化改革,放权转型,职工生产费、生活费自理,并调整产业结构,将插秧水稻列入发展方向。

1990年,农场水稻发展出现高潮。全场插秧面积不仅突破了1987年、1988年、1999年连续三年没实现的万亩规划,而且达到33 947亩,占水稻面积的47%。插秧水稻平均亩产达424.7公斤,比直播水稻增产49.6%;水稻总产量比1989年增产8 968吨,增长了48.2%。从此,查哈阳水稻发展走在了垦区的前列。

1991年,查哈阳在80年代末期水稻创下高产、高效纪录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挥灌区自流灌溉优势,发展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水稻“旱育稀植”为“鸟头”,并以此带动各业发展的农场经济“鸟型工程”。在农业上加大力度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压缩小麦、稳定大豆、确保甜菜和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方针;1991年至1998年,又分段地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将20余万亩涝洼地块由旱田改为水田,对数万亩的贫瘠旱田进行改良,整治和兴建了水利配套工程。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农场可持续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家庭农场加大“两自”(生产与生活费用自理)力度,使“两自”率从1993年以前的40%左右提高到1995年后的95%以上;1995年春秋分两次出租四年、五年期水田46 860亩,又将全场1 693台(套)农机具全部有偿转让职工,1997年,将土地“一年一包”改为土地承租期延至2至10年,地租上交以实物(粮豆)代替货币;1999年,又将土地承租期延至30年,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家庭农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生产积极性。

90年代,查哈阳粮豆单产、总产逐年增长,农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7年,农场粮豆单产、总产分别从1991年的189公斤、86 155吨,增至392公斤、216 774吨,增长率为107%与152%。1995年至1997年,农场连续三年创下了北方大面积种植水稻亩产千斤的奇迹。1998年,尽管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却仍有11万亩“摆栽”水稻喜获丰收,单产达550公斤。1992年,全场粮豆总产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之后的4年里年年超10万吨;1997、1999年、2000年3年,粮豆总产又均突破了20万吨大关。

90年代,查哈阳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水稻面积增达36万亩,中国第一个绿色食品大米基地在这里诞生,1999年,农场粮豆单产超过400公斤,多少年来,人们向往的“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此外,全场工商运建服各业在90年代逐步深化改革,以明晰产权为特征的股份制改造和实现民有民营,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经济结构多元化,使农场的产业结构、经济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农场的小城镇建设在90年代迈上了新台阶,十几栋明亮、宽敞的职工集资楼拔地而起,一座座中、小学教学大楼和中心医院大楼等建筑物星罗棋布,同国内国际联网的数控直拨电话进入千家万户,闭路电视可以收看到全国各地十几个频道的节目,笔直宽阔的水泥道路达47 680平方米……展示在人们面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然而,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查哈阳的前进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80年代以前,1958年的“一平二调”、“浮夸风”,1960年至1962年的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等,曾给农场带来了极大灾难,蒙受了极大损失。80年代前期,刮起了一股查哈阳不适应种水稻的论调,致使农场水田仅剩下几万亩,灌区大量的水利设施被弃之不用,而形成巨大浪费;中期,由于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不到位,农场在兴办家庭农场方面一度出现反复,经济发展陷入低谷。90年代后期,因市场不景气、价格低、销售难、种地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往往是丰产不丰收,农场年职均收入仍不高……

无疑,查哈阳的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也应看到,查哈阳还有大量的资源尚待开发,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农场的明天将展现出一派更广阔、更壮美的前景。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 热门焦点
  • 顺丰快递从上海到哈尔滨需要几天

    顺丰快递从上海寄到哈尔滨市区内,最快需要第3天到达收件,一般是不超过第4天上午。。。从上海到哈尔滨市有2270公里左右,已经是很远了,但现在的交通也很发达,快递也比较快。如果顺
    08-12
  • 京东快递跨省几天能到

    京东快递跨省一般1-3天的时间能到。在京东商城和京东自营买东西,一般采用京东快递配送。购买的商品一般是24小时内发货,一般到货时间是1-3天。如果是进驻商家,快递合作方由商家
    08-12
  • 正在通知快递取件一般要等多久

    正在通知快递取件一般要等2个小时左右,如果是约定取件,快递员会在约定的时间内上门取件。当商家发货后,快递公司会在1-2个工作日内到达商家所在地,并进行取件。然而,具体时间还要
    08-18
  • 怎样查询邮政的快递信息?

    进入到邮政官方,在邮件查询方式里选择手机号查询,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就可以查询了。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打开浏览器,输入邮政点击官网进入。2、进入之后点击邮件查询。3、在左侧的导航栏里继续点击邮件查询。4、然后选择手机号查询。5、输入手机号码并填写相关的信息后点
    09-24
  •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什么资料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什么资料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寄件人地址,寄件人电话,收件人地址,收件人电话,物品名称,物品重量,物品体积,付款方式这些资料,以下是顺丰快递单据的填写方法: 1、填写寄件人资讯 首先要拿到一张顺丰空白快递单,填写寄件人资讯,公司名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写可不写;联
    09-03
  • 为什么我的快递显示已签收却没有取件码?

    取件码是需要入库上架之后的,快递显示已经代收了,说明快递员已经把快递交给了代收点,比如说菜鸟驿站,但是菜鸟驿站还没来得及上架,所以没有取件码。快递又称速递或快运,是指物流
    08-18
  • 一对20公斤哑铃要邮走大概多少邮费哈尔滨到齐齐哈尔

    特快专递资费:20元/500克,每加量500克加收6元。共134元邮费。(包装费另算)快递包裹资费:与特快专递的资费约等于一半。(包装费另算)普通包裹资费:1.2元/1000克在加三元挂号费。(
    08-11
  • 菜鸟驿站不扫码出库有影响吗

    菜鸟驿站不扫码出库没有影响。菜鸟没有扫码出库直接拿走没有影响,系统会自动签收的。在购物时,如果时间上不方便接收快递,可以选择由菜鸟驿站代为签收,快递到达菜鸟驿站后,菜鸟驿
    08-18
  • 中铁单位有多少局?都分布在哪,子公司在哪

    1、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北京市西客站南广场中铁工程大厦;2、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3、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马家花园路10号;4、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迎泽大街269号;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望江东路96号;6、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枣山
    09-03
  • 中国邮编是多少, Zip code是什么啊?

    您好!中国的邮政编码是6位数,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往中国寄件都是填写6位邮编。Zip Code 是美国邮编的叫法从国外寄信件到中国大陆如何填写邮编?直接填写大陆地址对应的邮编即可
    08-12
  • 邮政快递营业时间表

    早上8点至下午6点。根据查询中国邮政官网显示,邮政快递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日早上8点至下午6点,节假日不休息。邮政快递主要经营国内速递、国际速递、合同物流等业务,是中国速递
    08-12
  • 韵达快递货物寄出后多长时间能查到物流信息

    一般情况下快递到店会进行录单,便可在官网上查询,此时提示“xxxx网点已揽件”包括发出时间、地点、货物状态都会详细记录的,单号查询可在韵达官网可查询详细的记录通常当天上午
    08-11
  • 国际邮寄包裹资费标准?

    国内邮件资费 (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 编号 业务种类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 本埠(县)资费 外埠资费 1 信函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 (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 0.60 0.80 续重101-2000
    08-13
  • 有什么快递公司可以往国外寄东西?

    国际快递是指在全球提供门到门服务的公司,主要的公司有:①EMS : 国家邮局国际特快专递,由到达国的邮局派送。国内的如顺丰、韵达申通快递都是有开通部分国际业务。②四大国际巨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