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3.3亿元,同比增长6.4%。财政总收入实现12198.2万元,同比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同比增长12%,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坚持走工业强镇之路,开放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以推进工业项目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完善工业项目区建设。按照11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区的功能,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平台。依托湖丰现有的产业优势,打造“一区四基地”,着力引进金茂纺织、天成纺织、丰广物流等一批企业,加快产业集聚,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成长型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了台鑫钢铁、银泰乐科技、新世纪金属、福丰化工、升华镍业、邦普镍钴、卓达耐磨等企业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主导地位日益显现,2011年全镇民营经济新增投入2.9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2003万元,比2010年的10018万元增长19.8% 。截至目前,全镇入园企业已达31家,其中亿元项目4个,规模企业15个,纳税过千万企业8家,为3000余名当地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题。
(二)坚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镇以工业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致力将湖丰打造成为上广玉交界区域中心集镇,不断提升湖丰品位。全面推行道路、亮化、绿化、城管四位一体综合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集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集镇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贴广告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开展“三非”清理工作,共清理违章建筑8户,拆除违章建筑512平方米,补办符合规划建筑31户;投资30余万元,成立环卫队伍,建好垃圾中转站,配齐垃圾车、垃圾箱等公共环卫设施,逐步改善镇区生产生活环境;做好320国道湖丰段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打造景观林带精品;完成湖潭村民组、湖丰-湖沿共约4.5公里公路硬化工程;配合高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在桥头、尖山、槐芳村共拆迁18户,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尖山、桥头安置区建设。
(三)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能力。我镇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共支持农民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30多个,深入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了农产品流通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发展。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对山塘水库、靠青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投资150余万元抢修了湖潭大坝,并及时解决了湖丰当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完成了石山、南山大桥主体工程及引桥等扫尾工程,顺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确保两座大桥正常投入使用;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及村民自筹资金,共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完成改水改厕工程967户,硬化村庄道路约7.8公里,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2011年,我镇荣获全县新农村建设三等奖,并再次荣获“全市文明卫生乡镇”称号。完成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通过省、市、县的验收,增加耕地面积67.8亩。完成造林面积1060亩,森林覆盖率达62%。大力推进1800亩马家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全镇马家柚基地的配套功能设施建设。 努力创建经济发展软环境。一是镇党委、政府着力构建由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行政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创建文明村镇“五个一”的总体部署,镇里投资2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设计生、土管、社会事务服务站、农林水综合服务站、工商、公安、交警、自来水厂等十个服务岗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立即办、告知办、代你办”的“保姆式”服务。二是镇党委政府号召湖丰镇干群要树立“人人是环境,个个为发展”的大局观,向外界展现开放、文明、诚信、勤劳的新湖丰人的形象,时刻谨记“一言一行关乎形象,一举一动维系发展”,积极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