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
邮编:134200 代码:220582 区号:0435 地理坐标:东经 125°45′-126°30′、北纬40°52′-41°35′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北部与通化县、通化市、白山市毗邻,西南部与辽宁省宽甸、桓仁两县接壤。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75千米,总面积3408.18平方千米。总人口226583人。
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道、黎明街道、通胜街道、城东街道、青石镇、榆林镇、花甸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团结街道(Tuanjie Jiedao)代码:220582001 邮编:134200
位于集安市区西半部,东与黎明街为界,西至通沟河,南至鸭绿江北岸,北以山城桥为界。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30692人。办事处驻团结路577号。辖4个社区、2个村:东盛社区、朝阳社区、沿江社区、育才社区、绿江、镇江。
由驻地街路团结得名。1989年3月始建团结街道办事处。
黎明街道(Liming Jiedao)代码:220582002 邮编:134200
位于集安市区东半部。东与城东街道相邻,西与团结街道相连,北与通胜街相邻,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1045人。办事处驻团结路553号。辖4个社区、1个村:迎宾社区、锦江社区、东顺社区、康平社区、胜利。
以驻地街路黎明而得名,寓意是兴旺发达。1989年3月始建街道办事处。
城东街道(Chengdong Jiedao)代码:220582003 邮编:134200
办事处驻。辖等。
因地处城区东部而得名。1989年3月始建城东街道办事处。
通胜街道(Tongsheng Jiedao)代码:220582004 邮编:134200
位于集安市西部,东与团结相邻,东南与太王镇、青河镇,西北与麻线乡、台上镇接壤。面积59.62平方千米。人口11541人。办事处驻。辖2个社区、3个村:都城社区、河西社区、城后、通沟、山城。
由驻地街路通胜而得名。1989年3月始建通胜街道办事处。
青石镇(Qingshi Zhen)代码:220582100 邮编:134202
位于集安市东北22千米,西北与太王镇,东北与通化县,白山市相邻,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面积306.56平方千米。人口7524人?。镇0驻黄柏。辖1个社区、8个村:大榆树社区、青石、黄柏、蒿子沟、望江、秋皮、石湖、长川、下套。
根据此地出产“花岗岩青石”而得名。于咸丰年间新开发,光绪28年(1902年)由桓仁县划归辑安县祥和保,为上-。民国和伪满时期均
清河镇(Qinghe Zhen)代码:220582101 邮编:134213
位于集安市0驻地西北41千米,东与通化县、南与太王镇、西南与台上、花甸,西北与头道镇接壤。面积503.62平方千米。人口20644人。镇0驻清河。辖大川、长岗、东岔、矿山、青沟、二道、三道、前进、清河、热闹、杨木桥、上围子、文字、幸福、天桥15个村。
因苇沙河水清沏透明,命为清河公社,沿用至今。于清同治初年始有住户,公社原驻青沟子,隶属通化县管辖。光绪二十八年划归集安县民聚保,民国时期
榆林镇(Yulin Zhen)代码:220582102 邮编:134206
位于集安市西南25千米处,东与麻线乡,西与凉水乡、大路乡,北与台上镇接壤,南邻鸭绿江。面积281.44平方千米。人口13571人。镇0驻榆林。辖榆林、样子沟、地沟、朱仙沟、大甸子、迎水、向阳、治安、复兴9个村。
由驻地榆林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开发,光绪28年由桓仁划为辑安县融和保榆林子村。民国六年为三区西二乡融和保,1936年设
花甸镇(Huadian Zhen)代码:220582103 邮编:134215
位于集安市西北39千米,东与台上镇,西与财源镇,南与辽宁桓仁县,北与清河镇、头道镇接壤。面积156.38平方千米。人口11051人。镇0驻花甸。辖花甸、新河、横路、东沟、土城、钓鱼、柞树、宝甸8个村。
由驻地花甸而得名。清道光初年开发,光绪28年由通化县划归辑安县西聚保。民国二年为北一镇四区西聚保花甸子甲,伪满时期为
头道镇(Toudao Zhen)代码:220582104 邮编:134211
位于集安市西北50千米。东与清河镇、西与财源镇、南与清河镇接壤,北与通化县隔江相望。面积332.42平方千米。人口26445人。镇0驻头道。辖驮道、南沟、金家、沿江、长江、梨树,共6个村。
因位于苇沙河第一道弯的平川地,故称头道崴子(河流拐弯处的平川地当地人称崴子),简称头道。光绪28年,头道由通化县划归辑安县永聚保;民国元年为北一镇永聚保;民国12年为八区头道崴村;1934
台上镇(Taishang Zhen)代码:220582105 邮编:134217
位于集安市西北35千米,东与麻线、西与花甸、南与榆林、大路、北与清河接壤。面积422.32平方千米。人口15969人。镇0驻台上。辖台上、东升、东明、大顶子、光明、荒崴子、兴安、刘家、双岔、板岔、老岭、中兴,共12个村。
因屯在6平方千米的土台上而得名台上。于同治初年开发,光绪28年由通化县划为辑安西聚保;民国时期为北一镇西聚保;伪满统治时为五区台上
财源镇(Caiyuan Zhen)代码:220582106 邮编:134216
位于集安市北46千米处。东南与花甸镇,东北与头道镇,西南与辽宁省桓仁县接壤,西北隔浑江与通化县相望。面积174.74平方千米。人口15754人。镇0驻财源。辖财源、双兴、报马、哈塘、新建、甲乙、马蹄、霸王、北屯、泉眼,共10个村。
当时有人栽培大片韭菜称韭菜国,1921年由辑安县秘书宋兴桥改为久财源,含义是永久发财的发源地,解放后清道光年始有住户,光绪28年由通化县划归辑安县同聚保;民国初年为北一镇同聚保;伪满时期为六区久财源村
大路镇(Dalu Zhen)代码:220582107 邮编:134208
位于集安市西南35千米处。东与凉水乡、西与辽宁省桓仁县,北与台上镇接壤,南隔浑江与宽甸县相望。面积254.73平方千米。人口8955人。镇0驻大路。辖大路、爬宝、高地、新兴、大阳岔、古马岭、正义,共7个村。
因集桓路由东向西横穿乡间山路曾得名横路,1936年县官指令将乡间小道建成大道,故得名大路。清同治年间始开发,光绪28年由桓仁县划归辑安县冲机保;民国初年为西二乡冲机保;伪满时期为三区大阳岔保
太王镇(Taiwang Zhen)代码:220582108 邮编:134201
位于集安市东2千米处。东与青石镇、北与清河镇、西与黎明街接壤,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面积378.42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0驻太王。辖民主、太王、上解放、下解放、二股流、禹山、果树、阳岔、新红、大荒沟、六叶、大青沟、双安、高台子,共14个村。
由驻地太王而得名。同治末年开发;光绪28年由桓仁县划归辑安县蕴和保东岗村;民国时设东岗保村;伪满时期为河西村;1945年
麻线乡(Maxian Xiang)代码:220582202 邮编:134204
位于集安市西4千米处。东与通胜街道、西北与榆林镇、台上镇接壤,南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面积296.15平方千米。人口10756人。乡0驻麻线。辖麻线、红星、上活龙、建疆、石庙、太平、兴安、自兴、江口,共10个村。
因本沟多居住朝鲜族人,用麻线织布而得名麻线。光绪初年开发,1902年由桓江县划归辑安县致和保玛砚村;民国时为西二乡致和三保麻线村;伪满时期为河西
凉水朝鲜族乡(Liangshui Chaoxianzu xiang)代码:220582206 邮编:134207
位于集安市西南35千米处。东与榆林镇、西与大路镇接壤,北隔浑江与辽宁省宽甸县相邻。面积174.91平方千米。人口6660人。乡0驻凉水。辖凉水、永家、石青、荒岔、海关、石撅、通天沟、杨木林、外岔沟,共9个村。
距此屯西南2千米处有一家泉眼实体,四季出水,寒冬不结冰,盛夏水甘凉,而得名凉水泉子,简称凉水。光绪28年由桓仁县划归辑安县冲和保凉水泉子上牌;民国时为二区冲和保凉水村;伪满时设外岔沟村;1945年
地图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清廷划桓仁六保、通化五保在通沟口设置辑安县,属奉天省兴京府。“辑安”是用来表示收拢民心,使地面安宁之意。1946年先后隶属辽宁省、辽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通化行署,成立辑安县人民0。1952年6月,辑安县由通化专区管辖改划为辽东省直辖。1954年8月1日,由辽东省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管辖。1954年划属吉林省,隶属通化专区。1955年,辑安县人民0更名为辑安县人民委员会。1965年辑安县改名为集安县(驻集安镇)。1985年撤销通化专区,通化市升为地级市,隶属通化市。1988年撤县设市。
1988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88]49号)同意撤销集安县,设立集安市(县级)。以原集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集安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4月4日,吉林省人民0通知(吉政发[1988]70号)集安市归通化市代管。
1945年9月,划归冀热辽区辽吉办事处第四专区。12月,划归安东省通化专区。辖7个区公所,90个村。不久调为8个区公所,110个村。1946年1月,划归吉辽省通化分省管辖,通化分省驻通化。7月,划归辽宁省通化专区,11月20日,我军撤出通化一带。-军队进入。
1947年4月,辑安获得解放。1948年7月,划归辽东省通化专区。辑安县辖110个村, 不久恢复8个区,仍为110个村。 1949年5月18日,仍归辽东省通化专区;同年增设城关区。1952年,辑安县辖3个区,1个镇、30个乡、1个街。
1956年,设辑安镇。1958年9月15日,辑安县辖7个乡、1个镇、8个公社,96个管理区。
1962年,实行政社合一,由原来的8个公社调整为17个公社,2个镇、1个果树场,125个生产大队,837个生产小队。
1965年1月20日,经国务院(国秘字第22号)文件批准,将辑安县更名为集安县。4月,集安镇0更名为集安镇人民委员会。将原9个区合并为4个区,1个镇、30个乡。又调整为20个乡、1个镇、110个村,90个农业社。
1968年,撤销集安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集安县革命委员会。将集安镇分出一部分成立郊区公社。
1979年2月,撤销通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通化地区行政公署,集安县隶属于通化地区行政公署。
1980年,撤销集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集安县人民0。集安县辖17个公社、2个镇,124个生产大队,785个生产小队。
1983年,集安镇革命委员会改为集安镇和郊区乡人民0。12月,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清河乡,设立清河镇。果树场改乡。计辖3个镇,17个乡,131个村,581个自然屯。
1984年12月,头道、花甸、榆林3个乡改成头道、花甸、榆林3个镇,调整后辖6个镇、14个乡,村屯数未变。
1985年2月,郊区乡并入集安镇。3月8日,撤销通化地区,设立通化市(地级),集安仍归通化市管辖。5月15日,凉水乡改为凉水朝鲜族乡。因修电站被水淹没,撤销老虎哨一村、王屯,即江口村的镜沟、江口屯,老虎哨村的西老虎哨、仿车、剑窖3个屯。
1988年3月16日,国务院[国函字(88)第49号]文件批复,4月4日吉林省人民0[吉政函(88)第70号]文件通知,同意撤销集安县,设立集安市(县级市),以集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集安市的区域,集安市成立以后,由吉林省直辖,暂由通化市代管。
1989年2月3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集安市的集安镇,设立通沟乡及团结、黎明、城东、通胜四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9月8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集安市财源、台上乡,设立财源、台上2个镇。
1994年11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集安市大路、热闹、阳岔3个乡.设立大路、热闹、阳岔3个镇。
1995年12月,集安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9个乡,53个居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集安市辖3个街道、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39849人,其中:团结街道 31139人、黎明街道 21725人、通胜街道 17370人、青石镇 7251人、榆林镇 12588人、花旬镇 10186人、头道镇 30127人、清河镇 20292人、台上镇 15916人、财源镇 14010人、大路镇 7752人、太王乡 33945人、麻线乡 9714人、凉水朝鲜族乡 7834人。
2002年6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0批准,撤销太王乡,设立太王镇,将原太王乡所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太王镇管辖,镇0驻地不变。2002年12月,集安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总人口2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
2003年底,集安市辖3个街道、11个乡镇:团结街道、黎明街道、城东街道、通胜街道、青石镇、清河镇、头道镇、花甸镇、榆林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1个省级开发区,126个行政村。面积3217平方千米,总户数72701户,总人口229949人,其中农业人口144955人,占人口总数63%。
2021年4月,集安市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5名。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集安市上榜。
2021年1月,集安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77名。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确定集安市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集安市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集安市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集安市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集安市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集安市入选。
2020年6月,集安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集安市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集安市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授予集安市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2月,集安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集安市为2015年国家园林城市。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邮编是多少
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
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邮编:134100 代码:220521 区号:0435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南麓。东经125°17′~26°25′,北纬4l°19′~42°07′。全境环绕通化市区,东与白山市交界,西与辽宁省新宾县和桓仁县毗邻,南与集安市接壤,北与柳河县相连。东西长96千米,南北宽83.3千米,总面积3729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快大茂镇,距通化市区18千米。全县辖10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快大茂镇、二密镇、果松镇、石湖镇、大安镇、光华镇、兴林镇、英额布镇、三棵榆树镇、江甸镇、富江乡、四棚乡、东来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金斗朝鲜族满族乡。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注1:可能是2001年统计数据;注2:可能是2002年统计数据。)
快大茂镇位于通化县中部,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大都岭乡并入快大茂镇。
原:快大茂镇面积215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10个居民委,总人口5.5万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
原:大都岭乡位于通化县南部,距县城8千米。面积182.5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42个自然屯,60个居民组,总人口10397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9854人。
二密镇由原二密镇、马当镇、干沟乡、葫芦套乡四个乡镇合并为新的二密镇,位于通化县北部,东与通化市接壤,距市中心16千米;南与快大茂镇和金斗乡毗邻,距县城14千米;西与四棚乡和柳河县交界;北与光华镇相连。
原:二密镇位于通化市西部,距市区13千米。面积76.5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占83.2%。辖3个村,6个居民委,总人口11100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2773人。
原:马当镇位于通化县北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73.76平方千米,辖3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总人口8425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2566人。
原:干沟乡位于通化县北部,南接通化,北邻柳河,距通化市区30千米。面积146.5平方千米,辖7个村,33个居民组,总人口6793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5905人。
原:葫芦套乡位于通化县北部,距县城24千米。面积33.6平方千米,辖3个村、15个居民组,总人口2300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为2000人。
果松镇七道沟镇并入果松镇。
原:果松镇位于通化县东南部,距县城43千米。面积281.9平方千米。辖9个村,61个居民组,46个自然屯,4个居民委,总人口14530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9670人。
原:七道沟镇位于通化县东部,距县城64千米。面积80.7平方千米。辖2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11个居民组,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总人口6684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2849人。
石湖镇位于通化县东南部,距通化市区45千米,距县城64千米。面积282.2平方千米,辖3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20个村民组,总人口4755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3223人。
大安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距县城44千米。面积175.8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48个自然屯,54个居民组,总人口8822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7474人。
光华镇位于通化县的东北部,面积333.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62个居民组,48个自然屯,一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民委。总人口为11579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为8700人。
兴林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大荒沟,距县城52千米。面积255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0个居民组,16个自然屯,总人口8193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为6237人。国营朝阳林场驻兴林镇。
英额布镇位于通化县西北部,距县城23千米。面积185.6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总人口10412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8742人。
三棵榆树镇位于通化县西部,距县城42千米。面积227.4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57个居民组,总人口12967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11207人。
江甸镇位于通化县南部,距县城28千米。面积142.6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98.8平方千米,平原面积35.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8.1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97个居民组,总人口16800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15947人。
富江乡位于通化县西部,距县城50千米。面积142.9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56个居民组,总人口8448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7293人。
四棚乡位于通化县西北部,距县城48千米。面积277.1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23个自然屯,48个居民组,总人口8745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7235人。
东来乡位于通化市东南部,距市区28千米。面积173千米,辖7个行政村,37个居民组,总人口6524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为5146人。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大川乡并入大泉源乡。
原:大泉源乡位于通化县西南部,距县城17千米,面积172.6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7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4224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12007人。
原:大川乡位于通化县西南部,距县城24千米。面积167.5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71个居民组,总人口9886人[注2],其中农业人口9405人。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位于通化县西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112平方千米。辖5个行政村,36个居民组,总人口7388人[注1],其中农业人口为7104人。
地图
历史沿革
通化县建县于清光绪三年(1877),隶属盛京兴京府(今新宾县)。中华民国时期属东边道。1945年8月后属安东省、辽宁省、辽东省。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隶属通化专区。1960年撤销通化县,并入通化市。1962年恢复通化县(驻通化市)。1968年成立通化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1月,通化县党政机关迁至快大茂镇。1980年改为通化县人民政府,隶属通化专区行政公署。1985年通化市升为地级市,通化县隶属通化市。
1945年9月,成立安东省通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建立通化市、通化县民主联合政府。通化县辖6个区,78个村。
1946年2月7日,成立通化省分委,通化县隶属于通化分省委。
1947年5月22日,通化第二次解放。市、县合署办公,隶属于辽东省。辖9个区、27个街,92个村,165个自然屯。其中通化县辖快大茂、大泉源、英额布、六道沟、二密、热水河子6个区,90个村。
1948年1月,从二密区划出7个村,成立光华区。11月,市、县分署,热水河子区划归通化市,通化县政府迁至快大茂。隶属于安东省通化专区,辖6个区、86个村。各区、村有变动(大泉源、光华区各村未变)。
1949年9月,通化县政府迁至通化市内北山。隶属于辽东省通化行署,辖6个区,106个村。
1950年1月,各区名改用序数排列命名,并将市属热水河子区划归通化县。全县辖7个区,124个村。
1951年10月,将四区的七道沟、七区的铁厂、一心、团结划归通化市。全县辖7个区.120个村。二区的佛爷庙更名为爱国。
1952年6月,撤销通化专员公署,所辖市、县归省直辖。
1953年7月,柳河县五区的大荒沟村划入通化县六区。全县辖121个村。
1954年8月,通化县划归吉林省管辖。成立通化专区,市、县第二次合署办公。市内辖6个区,30个街;县辖7个区,4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22个村(七道沟村于10月又划归四区辖)。
1955年6月,各区取消用序数排列命名,改称地名。8月,市、县第三次分署。市属铁厂区划归县辖,辖六道沟区的七道沟村。二密区的马当村又划归市辖。热水河子区改称四道江区,全县辖快大茂等8个区,121个村,2个街,建立108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2月,各区改乡,下辖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月,撤销快大茂等4个区,保留六道沟、英额布、光华3个区,建立铁厂镇。全县辖3个区,1个镇、40个乡,110个高级社。
1957年10月,将金厂乡(4社,其中新建3社)、长流乡(4社,其中新建青沟社)划人通化市,将市辖马当、七道沟2个街道又划县辖,并成立马当、七道沟镇。全县辖3个区、3个镇、38个乡、124个高级社,其中新建高级社20个。
1958年6月,撤销英额布、六道沟、光华3个区,由38个乡合并为23个乡,马当、七道沟、五道江为3个乡级镇,铁厂为区级镇。9月,成立7个人民公社分社,乡社合一,辖132个管理区。撤销马当、七道沟、五道江、铁厂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分属各乡所辖。
1959年3月,市县第三次合并,人民公社分社改称人民公社。7月,区划调整.调整后全市辖5个城市人民公社,8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5月6日,将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原县辖区划分20个公社,143个大队。
1962年,市、县第四次分治。将原县辖的四道江(13个大队)、铁厂(4个大队)和五道江、七道沟、马当划入通化市;其余原县属行政区仍归县辖,并将原市属环城的葫芦套、孤砬子与二密的青沟子合并成立葫芦套公社,原四道江的大安等5个大队成立大安公社。全县辖20个公社,129个生产大队。
1963年1月18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市辖的马当,七道沟重新划归县辖,并分别成立马当、七道沟镇。调整后全县辖20个公社、2个镇,131个生产大队。
1964年11月13日,撤销果松人民公社,并人六道沟人民公社。
1966年,全县生产大队增加5个、更名3个。全县辖19个公社、2个镇,136个生产大队。
1968年3月4日,撤销通化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通化县革命委员会。3月19日,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车岭背人民公社(5个大队)、三棚甸人民公社(4个大队)合并、将二密人民公社正岔大队划入,成立四棚人民公社,辖10个大队。全县辖18个公社、2个镇,136个生产大队。
1969年lO月24日,通化县政府迁至快大茂镇。
1976年1月25日,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快大茂人民公社的快大茂、东安、立新、向前4个大队和赤柏松大队一、二队划出成立快大茂镇(赤柏松一、二队于1977年经地区批准又划回赤柏松大队)。3月15日,成立快大茂镇革命委员会。全县辖18个公社、3个镇.136个大队。
1977年,快大茂镇的快大茂、立新划出设立新茂大队。全县辖137个生产大队。
1978年,增设9个生产大队。全县辖146个生产大队。
1980年,通化县辖3个镇、18个公社。146个生产大队。911个生产小队。
1982年,全县命名、更名3个公社、18个生产大队、1个街道办事处、15个居民委员会。通化县辖156个生产大队。
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政权体制改革。于三棵榆树开始建乡试点。8月。将全县的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各乡设党委、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村设村民委员会。7月29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原二密公社建制。设立二密镇和干沟乡。将原二密乡的二密、德胜、恒德、庙东四个村划归二密镇管辖,划原二密乡的北甸子、大连川、干沟、西岔、八道沟和四棚乡的正岔、迎门岔等七个村新建干沟乡,驻地干沟;将原二密乡的曙光村划归马当镇管辖。12月27日,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9月26日批复。将原金斗乡建为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全县辖4个镇、18个乡(其中包括1个民族乡),156个村。
1985年3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通化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市升为地级市,通化、集安两县划为通化市管辖。
1988年9月,通化县辖5个镇、16个乡。161个村。
1989年5月13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通化县大泉源乡。设立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1992年9月8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通化县兴林、英额布乡,设立兴林,英额布镇。
1993年9月3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通化县光华、三棵榆树乡,设立光华、三棵榆树镇。
1994年11月14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通化县石湖、江甸子、大安3个乡,设立石湖、江甸、大安镇。
1995年12月,先后撤销7个乡,新设7个镇,通化县辖12个镇、9个乡。39个居民委员会、16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通化县辖12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55163人,其中:快大茂镇 58297人、七道沟镇 7042人、马当镇 8053人、二密镇 11468人、果松镇 14929人、石湖镇 4651人、大安镇 9089人、光华镇 11579人、兴林镇 8605人、英额布镇 11332人、三棵榆树镇 13892人、江甸镇 16950人、大川乡 10628人、大都岭乡 10851人、富江乡 8590人、四棚乡 9636人、干沟乡 7671人、东来乡 6872人、葫芦套乡 2344人、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14946人、金斗朝鲜族满族乡 7738人。
2002年,通化县辖12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总人口2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以汉族为主,有满、朝鲜、回、蒙古、苗、土家、白等8个少数民族。
2003年底,通化县辖21个乡镇(9乡、12镇):快大茂镇、七道沟镇、马当镇、果松镇、二密镇、英额布镇、兴林镇、三棵榆树镇、江甸镇、石湖镇、光华镇、大安镇、大川乡、富江乡、东来乡、葫芦套乡、干沟乡、大都岭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四棚乡。总面积3726.5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
2005年,通化县由21个乡镇调整为16个,乡镇平均面积为233.03平方千米,平均人口为15270人。
(撤并乡镇,减少6个乡镇)二密镇、马当镇、干沟乡、葫芦套乡四个乡镇合并为新的二密镇;七道沟镇并入果松镇;大都岭乡并入快大茂镇;大川乡并入大泉源乡。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通化县位列第304名。
2020年12月,通化县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30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通化县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通化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通化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19年10月,通化县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91名。
2019年10月,通化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98名。
2019年,通化县入选2019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通化县入围
2018年8月,通化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通化县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通化县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6年2月,通化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9年1月,通化县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邮编:134000
概况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邮编:134303 代码:220503 区号:0435
二道江区位于通化市东北部,东邻白山市,南北与通化县相连,西与东昌区相接。总面积378平方千米。总人口138227人。
区人民政府驻东通化大街336号。全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桃园街道、东通化街道、鸭园镇、铁厂镇、五道江镇、二道江乡。
行政区划(街道乡镇简介)
东通化街道(Dongtonghua Jiedao)代码:220503001 邮编:134003
位于东通化大街东侧,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36652人。办事处驻东通化大街851号。辖龙山社区、学苑社区、益民社区、绿园社区、迎宾社区、阳光社区、永安社区、长胜社区8个社区。
1965年经通化市人委批准,将居民委由二道江人民公社内划出,成立了东通化街道办事处。1968年10月,东通化街道办事处与二道江人民公社合并,成立二道
桃园街道(Taoyuan Jiedao)代码:220503002 邮编:134003
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2948人。办事处驻东华路729号。辖前台社区、双环社区、振兴社区、电源社区、东江社区、立新社区6个社区。
1995年12月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从东通化街析出桃园街道办事处。
民主街道(Minzhu Jiedao)代码:220502002 邮编:134001
东与东昌街街交界,南至浑江北岸,西与光明街为邻,北与龙泉街毗连。东西长1.64千米,面积0.8平方千米。人口36609人。办事处驻。辖6个社区:民强社区、船营社区、民主社区、沿江社区、江南社区、北山社区。
1963年2月,撤销龙泉人民公社,成立民主街道办事处,隶属市人委。1974年2月,将民主街道办事处
鸭园镇(Yayuan Zhen)代码:220503100 邮编:134005
东接白山市红土崖乡,南连二道江区铁厂镇和通化县东来乡,北靠通化县大安乡,西邻二道江区二道江乡。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9847人。辖8个村:鸭园村、东热村、西热村、团结村、向阳村、四道江村、头道沟村、二道沟村。
民国中期,木把放排发现鸭园火车站洞口有一个水湾,成群野鸭至暮而归,故得名为鸭子圈。解放后为鸭园乡。1984年11月15日,根据吉林省民政厅51号文件改鸭园乡为鸭园镇。
铁厂镇(Tiechang Zhen)代码:220503101 邮编:134006
东与白山市红土崖乡为邻,西与通化县东来乡相接,南和通化县果松镇相连,北与二道江区鸭园镇接壤。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1743人。辖4个村:铁厂村、一心村、三道沟村、四道沟村。
同治末年开发,因大罗圈沟河纵贯全镇,两岸盛产木制罗圈闻名,故称大罗解放后成立铁厂镇。
五道江镇(Wudaojiang Zhen)代码:220503102 邮编:134007
东与白山市道清接壤,南与二道江区鸭园镇相连,西北邻通化县大安乡。东西相距7千米,南北相距8千米,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1816人。辖3个社区、3个村:五道江社区、矿山社区、海源社区、五道江村、茹园村、沿江村。
由驻地五道江得名,因南邻浑江,从通化县到此地为第五个渡口,故得名为五道江。解放后成立五道江镇。
二道江乡(Erdaojiang Xiang)代码:220503200 邮编:134003
东为二道江区鸭园镇,南为东昌区江东乡,西北为通化县光华乡,东北为通化县大安乡。南北相距19千米,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7736人。乡政府驻东华路747号。辖6个村:二道江村、三道江村、桃园村、长胜村、桦树村、样子沟村。
相传木把从山里放排,从通化市溯江而上,每过一个渡口称为一道江,正好到这里是第二个渡口,故得名二道江。解放后成立二道江乡。
地图
历史沿革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
2000年,二道江区辖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7590人,其中:桃园街道 34396人、东通化街道 37969人、鸭园镇 21032人、铁厂镇 22058人、五道江镇 21816人、二道江乡 10319人。
2003年,二道江区辖:东通化街道、桃园街道、五道江镇、铁厂镇、鸭园镇、二道江乡。
2016年2月,二道江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二道江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