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月潭红茶,属全发酵茶,由大叶种制成的红茶。产自于台湾,是亚洲地区著名的红茶精品之一。水色艳红清澈,香气醇和甘润,滋味浓厚。在制茶过程中,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成。工厂所制成的红茶可分为条型红茶、切菁红茶及粹型红茶三大类。台湾利用岛屿中天然山丘种植茶叶,选用优质嫩茶叶经过加工精制而成,茶叶枝叶结实、茶汤红润,品饮甘甜回味、口感醇厚,是台当地历史悠久的红茶特产。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日月潭红茶 产地 :台湾 原产地 :印度 制成 :大叶种 所属类别 :红茶 历史发展,自然地理,价值功效,主要成分,食疗价值,营养标准,品茗指南,冲泡方法,品鉴方法,贮存方法, 历史发展 台湾于日据时代开始生产红茶,一开始试种在桃园地区,但成效不好。 1920年代引进印度阿萨姆红茶,分别在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试种,结果发现日月潭地区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种生长。试种的成效非常优秀,所制成的红茶在各地茶会皆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种植红茶的风气从此逐渐发展开来。 1925年,自印度阿萨姆省引进大叶种阿萨姆(assam)茶来台种植,用阿萨姆大叶种制成的红茶,水色艳红清澈,香气醇和甘润,滋味浓厚,便从南投地区所产红茶可媲美大叶种,阿萨姆原产地印度及斯里兰卡的红茶,制成的日月潭红茶颇具地方风情和红茶特色。 1940年代末,是台湾红茶最兴盛的时期,当时全台红茶外销出口量曾高达七千余公吨,红茶当时是南投鱼池、埔里地区最兴盛的产业,但后来又逐渐没落。民国六十六年南投县 *** 正式将埔里、水里、鱼池等地区的红茶整合以“日月潭红茶”命名对外行销。由于近年来世界性红茶生产过剩,加上国人饮茶风气改变,日月潭红茶种植已逐渐减少,但日月潭红茶在茶市场仍有相当多的爱好者,仍是台湾相当知名的茶品。 日月潭红茶 1966年,种植达1815公顷。 1978年,由当时的南投县县长刘裕猷先生命名为“日月潭红茶”。 自然地理 日月潭红茶种植于南投县鱼池乡,山丘海拔高度在600-800米左右,常年均温、湿度适中,与印度阿萨姆地区相近,其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茶生长,故选择在南投县的莲华池育种后,分别在南投县鱼池、埔里、水里地区开发推广种植。 价值功效 主要成分 红茶中丰富营养物质如核黄素、叶酸、胡萝卜素、生育酚及叶绿醌,其中还包含食品主要成分中的氟化物。 蛋白质:红茶中富含的茶氨酸和胺基酸含量在各类茶品中位居第二,此外,红茶中还含有少量的游离胺基酸;对人体具有抗氧化等功效;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此外,红茶中含有丰富的钙、铜、钠、磷和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能补充所需物质,具有增加体质、预防流感等功效;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经过沸水浸泡的茶水中的碳水化合物多为多糖类,能在沸水中溶出的多糖仅占茶叶可溶物的4%~5%,因此,茶水属于低糖类饮品,而红茶脂类含量也仅仅为3%; 维生素:红茶茶水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含量仅次于绿茶; 热能:每100克红茶中的热量低于1244千焦,对于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无害。 食疗价值 利尿 长饮红茶,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生津清热 茶中富含多种如多酚类、糖类、胺基酸、果胶等物质,与口涎能产生化学反应,且 *** 唾液分泌,对口腔具有滋润、生津等作用,如夏天饮用具有清热解渴,在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 *** 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能有效对人体调节气血、平衡糖分等功效。 消炎杀菌 经沸水泡制的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以及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借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对于细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就流传有用红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等治疗方法。 养胃 红茶叶是经过传统的发酵烘制工艺制成,当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含量减少的作用,因此,胃部的 *** 性也随之减小,同时,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红茶对人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达到养胃,如长期或按季节性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具有消炎、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解毒 红茶中的茶多碱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碱,并沉淀分解。 其他 此外,红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防龋、延缓老化、抗癌、抗辐射、减肥等功效。 营养标准 营养标示(Nutrition Labeling) 每100毫升/Per 100 ml 热量/Energy 1大卡(Kcal) 蛋白质/Protein 0.1公克(gm) 脂肪/Fat 0公克(gm) 饱和脂肪/Saturated Fat 0公克(gm) 反式脂肪/Trans Fat 0公克(gm)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0.1公克(gm) 钠/Sodium 0毫克(mg)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发酵程度:90%-100% 焙火程度:充分干燥 茶汤颜色:朱红色 水 温:90℃ 茶 量:3-4分满(15-20g) 茶壶容量:200 c.c. 时 间:第一泡60秒,第二泡40秒、第三泡60秒,第四泡以后每泡累加5-10秒浓淡可依个人喜好增加 品鉴方法 日月潭红茶是风靡于国际舞台上的台湾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之一。其出产于宝岛台湾,产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丰富,因此日月潭红茶茶叶色香味形及开汤滋味和叶底都极其优越。 形状: 条索精细紧结匀整,触感重实有光泽,多白毫,以黄金色白毫最优。 色泽: 带紫黑色至紫红色,近紫色光泽为佳。 汤色: 鲜明艳红,澄清明亮,茶汤沿杯缘,有明亮黄金色者最优。 香气: 清纯浓郁为佳,清高而长,具有花香、果香者为最优;麦芽香次之;陈、杂、臭菁、土味、火焦气者为最劣。 滋味: 醇和回甘,浓强鲜爽最优;苦涩酸淡者为最劣;味平、粗淡者属粗老之列。 叶底: 肥嫩鲜活,红匀明亮为优;青绿暗褐、欠匀多筋者为劣。 贮存方法 生石灰贮存法: 将茶叶包装好,分层环排于陶瓷坛四周,再把生石灰用布袋包装好放于茶包中间,密封坛口,放置在干燥、阴凉处。生石灰袋最好每隔1~2个月换一次。 日月潭红茶 木炭贮存法: 取木炭1000克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其上,装满密封坛口,木炭应每月换一次。 暖水瓶贮存法: 将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蜡封口并裹胶带。 化学贮存法: 将新茶装入较厚的塑胶袋中,并把除氧剂固定在塑胶袋的一个角上,然后封好塑胶袋。 冷藏贮存法: 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新茶装进铁或木制茶罐,罐口用胶带密封好,将其放在冰柜内,温度保持在5℃最适宜。一、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二、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三、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四、语言分三种方言,即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泐语、德宏地区的傣那语和孟连等地的傣绷语。傣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按使用地区不同,可分为傣泐文、傣那文、傣绷文和傣端文四种。长期以来,傣族人民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使大量文化典籍及民间手抄本得以流传至今。傣族的民间艺术也丰富多彩,尤以音乐、舞蹈最为闻名。
五、傣族的服饰特点男女不同。
男子服饰: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六、饮食文化: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食。
1、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2、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
3、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4、 酸肉 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5、火烧鱼 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
6、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
7、酸角: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酸角,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8、虫类食品: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七、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地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州县。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