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不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并且太平洋是被多个国家环绕,不属于任何国家,在各国家海岸线的12海里内属于各国领海,其余部分都为公海,所以太平洋不属于任何国家,太平洋属于整个地球,太平洋是自然的瑰宝,是地球的馈赠,即使被多个国家环绕,也改变不了其所属权。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000千米,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扩展资料:
在史前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过多次重要迁徙,最显著的一次是南岛民族(更明确地应是波利尼西亚人)从亚洲海边迁至大溪地,然后到达夏威夷和新西兰,后来还到了复活节岛。
欧洲人于16世纪早期见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横渡巴拿马地峡的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沃亚(Vasco Nú?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后在环球航行中横渡太平洋的麦哲伦(1519年-1522年)。
太平洋之名称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麦哲伦于1520年10月,率领5艘船从大西洋找到了一个西南出口(此后称为麦哲伦海峡)向西航行,经过38天的惊涛骇浪后到达一个平静的洋面,他因称之为太平洋。
-太平洋
18Ni(300)钢是典型的马氏体时效钢,是一种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钢中含碳量较低,对时效硬化起作用的合金时Ti、Al、Co、Mo。杂质对马氏体时效硬化钢的性能影响很大,对屈服强度较高的钢影响效果更明显。这就要求该钢经过真空冶炼,减少杂质、偏析和钢锭中的含气量,以保证钢有较好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在18Ni钢中,碳对钢的强度影响很大,减少钢的含碳量,也会使马氏体强度显著提高。但在把碳的含量分数增至0.03%后,又会降低钢的屈服强度。所以马氐体时效钢碳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0.03%.
18Ni钢中的S是有害的。S以硫化物存在于钢内,并沿热轧方向分布,导致钢的各向异性,因此要求尽量降低18Ni钢中的含硫量。18Ni钢中加入大量的Ni,主要作用是保证固溶体淬火后能获得单一的马氏体,其次Ni对Mo作用形成时效强化相Ni3Mo,当Ni的质量分数超过10%时,还能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断裂韧度。
18Ni钢固溶以后形成超低碳马氏体,硬度为28~3OHRC,时效处理以后,由于各种类型的金属间化台无的脱溶析出得到时效硬化,硬度可以上升到50HRC,这类钢在高强度、高韧性的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韧性、韧性和高的断裂韧度。同时,这类钢无冷作硬化,时效热处理变形小,焊接性能良好,表面还可以渗氮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