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
1,在古代,凼仔有被称为“龙环”、“鸡颈”、“潭仔”、“龙头环”。但其葡文名称于字面上则与上述名称皆无关。
有传说指当年葡萄牙人于凼仔登陆,向当地人询问地名(“名称”/“名字”一词在葡文称为“Nome”,英文则称为“Name”)。由于双方言语不通,当地人把葡萄牙人发问“Nome?”听成“糯米?”,认为葡萄牙人在询问当地人会否售卖糯米,当地人于是回答“大把”(意即“大量”),音译变成葡文词语“Taipa”,葡萄牙人于是把该地方命名为“Taipa”。
有趣的是,“Taipa”一词在葡文碰巧也解作“夯土”──葡萄牙人昔时建屋用材。
2,凼仔岛简称凼仔(别称龙头湾、潭仔,旧称为龙环),葡文称为Ilhas na Taipa(估计从粤语“大把”(意即“大量”)音变而得名),澳门的地名,是组成澳门的三部份之一。(“凼”,粤语读作/t?m2/;汉语拼音为[dàng];澳门本地的“氹”为异体字,故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物多写做凼仔)。凼仔原为一个独立岛屿,现已和路环和路凼城连成一未命名岛屿。
1、澳门氹仔读音为:ào mén dàng zǎi。
2、氹仔岛(葡萄牙语:Ilha da Taipa),又称凼仔岛,古称潭仔、鸡颈、龙环、龙头环,中国澳门地名,是组成中国澳门的三部分之一。位于澳门半岛南方约2.5公里处,西面与广东省珠海市的小横琴岛隔海相望,面积6.33平方公里,人口约10.4万人。氹仔岛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东部为大潭山,西部为小潭山,中部是平地。大潭山海拔158.2米,是氹仔岛的最高点。
3、氹仔在澳门半岛以南,路环岛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于澳门的中央。氹仔面积约为6.33平方公里,人口约104,000人。氹仔内既有如龙环葡韵、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区风貌,也有如澳门运动场、澳门赛马会等的大型现代建设.
4、氹仔通过嘉乐庇总督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澳门半岛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