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几个县市
若以县级行政区以上划分的话,一共有:
6个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3个省辖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
12个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云林县、南投县、嘉义县、屏东县、台东县、花莲县、宜兰县、
澎湖县、连江县)
※马祖在原行政区上属于福建省连江县,并非完整个连江县,但历史因素使然,所以有连江县长。
台湾有多少个县市?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 *** ”,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共23个
台湾有有哪些城市
台北市
基隆市
新北市(旧为台北县)
桃园县
新竹市
新竹县
宜兰县
苗栗县
台中市
台中县(合并为大台中)
花莲县
南投县
彰化县
云林县
嘉义市
嘉义县
台南市
台南县(合并大台南)
高雄市
高雄县(合并大高雄)
台中市
台东县
屏东县
离岛
澎湖县
福建省 连江县(马祖)
福建省 金门县
主要城市
台北 台中 高雄 台南
五都
台北市 新北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台湾主要包括哪些城市?
2个直辖市,18个县,5个省辖市,共25县市直辖市台北市 Taipei City 高雄市 Kaohsiung City 台湾省台北县 Taipei County 宜兰县 Yilan County 桃园县 Taoyuan County 新竹县 Hsinchu County 苗栗县 Miaoli County 台中县 Taichung County 彰化县 Changhua County 南投县 Nantou County 云林县 Yunlin County 嘉义县 Chiayi County 台南县 Tainan County 高雄县 Kaohsiung County 屏东县 Pingtung County 台东县 Taitung County 花莲县 Hualien County 澎湖县 Penghu County 省辖市基隆市 Keelung City 新竹市 Hsinchu City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嘉义市 Chiayi City 台南市 Tainan City福建省金门县 Jinmen County连江县 Lianjiang County
台湾有哪几个县市?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16个县分别为: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南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台湾的县市是怎样划分的
台湾的地方自治划分
直辖市(院辖市)只有两个就是台北市和高雄市
省辖市有五个(现已废省所以定位有点模糊)分别是基隆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嘉义市 台南市
省辖市在行政组织上的位阶和26各省辖县相同(例如:台北县 高雄县 台中县.....等等)
其他的市则属于县辖市位阶同一般乡镇市(Ex:宜兰市 丰原市 等等)
所以台北市并不包括在台北县,它的层级和台湾省相同。
不过最近 *** 好像要合并成三都,就是台北市和台北县合成一体,高雄市和高雄县合成一体,台中市和台中县合成一体。
中国台湾共有多少县市
台湾地区现行行政区划为2个省(台湾省、“福建省”) 6个“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其中台湾省下辖11个县、3个市,省会位于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福建省”下辖2个县,“省会”位于金门县金城镇。
台湾共有多少个县市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台 北 市 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松山区 大安区 万华区
信义区 士林区 北投区 内湖区 南港区 文山区
高 雄 市 新兴区 前金区 芩雅区 盐埕区 鼓山区 旗津区
前镇区 三民区 左营区 楠梓区 小港区
基 隆 市 仁爱区 信义区 中正区 中山区 安乐区 暖暖区
七堵区
台 中 市 中 区 东 区 南 区 西 区 北 区 北屯区
西屯区 南屯区
台 南 市 中西区 东 区 南 区 北 区 安平区 安南区
新 竹 市 东 区 北 区 香山区
嘉 义 市 东 区 西 区
县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南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台湾二十二县市分别是什么
六个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三个省辖市:基隆市、新竹市 、嘉义市
十三个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
台湾有多少个县市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台 北 市 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松山区 大安区 万华区
信义区 士林区 北投区 内湖区 南港区 文山区
高 雄 市 新兴区 前金区 芩雅区 盐埕区 鼓山区 旗津区
前镇区 三民区 左营区 楠梓区 小港区
基 隆 市 仁爱区 信义区 中正区 中山区 安乐区 暖暖区
七堵区
台 中 市 中 区 东 区 南 区 西 区 北 区 北屯区
西屯区 南屯区
台 南 市 中西区 东 区 南 区 北 区 安平区 安南区
新 竹 市 东 区 北 区 香山区
嘉 义 市 东 区 西 区
县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南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万华是台北市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古称为“艋”,西元1709年陈赖章率领福建乡民移居至此,见到舟木猬集,便以艋舺(Mankah / Moungar)称之,为平埔凯达喀兰族“小船”和独木舟聚集的地方的音译。当时他们除了射鱼维生外,并以独木舟载运所产的蕃藷、苦茗顺淡水河而上,和汉人进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滨群舟猬集,如此景象成为“艋舺”地名的由来。
台湾早年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显示万华在当时已经相当繁华。今日的贵阳街二段虽已没落,但当时曾是台北市的第一条大街,凯达格兰平埔族驾着独木舟,在此与汉人大量交易蕃薯,也称为蕃薯市街,是艋舺最早的街也是台北最老的街,那是因为有靠近淡水河滨地利之便。
由于新庄的发展,使艋舺成为潜力雄厚的新生地,加上移民增加与垦务进展,艋舺便后来居上。这是因大嵙崁溪的河床日渐淤塞,使新庄沿岸船只停泊不便,转向出入艋舺渡头。1760年,淡水堡坊中,辖有古亭、艋舺渡街内之十四庄这里始见“艋舺庄”之名。到1792年,八里坌开港,泉州、厦门来此贸易,溯河而行来到艋舺,让小小的渡口成为大商港。到1808年,新庄县丞移迁艋舺,改称艋舺县丞,到了道光初年,郊商发达,始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1875年创立台北府时,曾建议将府治设立在艋舺,繁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20年,日本人改制行政区域,将台北厅原本直辖的艋舺、大稻埕、大龙峒三区,改设台北市,隶属台北州,艋舺一名才正式废除,之后日人将艋舺改称万华。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郊行的黄金时代是缔造艋舺鼎盛商业的主力。郊行类似今天的商业公会,在当时交通以水运为主的时代,艋舺位处大汉溪和新店溪交会的淡水河滨,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起卸货物的码头成为郊商的命脉,各家势力竞相角逐,因为争夺地盘的利益,而有激烈的械斗。
艋舺在过去曾有三大码头,指的是现今二号水门外的王公宫口,还有一号水门外的大溪口,三号水门附近的沪尾渡口。原本在艋舺西畔淡水河会流的新店溪和大嵙崁溪,因为洪水冲刷,港势变迁,合流点因而转到大稻埕接合新店溪。同时日据初期货物转运,改在火车运到火车站(今郑州路省立台北医院),艋舺以往的重要运输位置也日渐式微。随着河岸逐渐淤积,商业贸易被后来兴起的大稻埕取代,艋舺日渐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