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名称: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拼音:Longyang Qu。
方位: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
面积:5011平方千米
海拔:境内山脉起伏盘错,最高海拔3655.9米,最低海拔648米,城区海拔1653.5米。
人口: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8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8万人,占总人口的85.83%;少数民族人口11.55万人,占总人口的13.46%;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傈僳族、苗族、回族、德昂族、佤族、纳西族9个世居少数民族。
宗教:
隆阳区现有宗教主要是佛教(汉传佛教、小乘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市花:兰花
邮政编码:678000
电话区号:0875
汽车牌照:云M
(说明:九隆雕塑为保山标志之一)
一、历史沿革
隆阳区系由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改划,因地(区)改市而更名为隆阳区。
隆阳古称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之义,又名兰城,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我国历史上通往印度、缅甸、伊朗等国的南方丝绸之路必经地。
周朝时期属哀牢国首邑,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置永昌郡,在东汉时期卓立为全国第二大郡,明嘉靖二年(1523年)定名为保山县。1950年1月5日建立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析置施甸县,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1年6月撤市设区。
据民国考古学者李郅《九隆山记》记载:“保山县西之九隆山,历史上得名最古,有名胜古迹。西至沙河,东临郡治,横广四公里。”
九隆山包括九个山峰,从太保山起顺南数,第一峰宝盖山及下部之太保山,第二峰莲花山,第三峰黄龙山,第四峰十八坎,第五峰梨花坞,第六峰砚池过峡,第七峰兰花坡,第八峰九岭岗,第九峰龟山。每支山峰都隆(凸)起,人们亦称之为九隆山。因九隆山在坝子之西,而城居隆山之东,为阳面,人们称它为“隆阳”。《九隆山记》载:“昔人称永昌府城为隆阳郡,谓其在九隆山之阳也。”另据民国《保山县志稿》大事记,古迹、名胜载:“春满隆阳——永昌古郡数万人家,城中树木最为繁多,春时群花尽放,凭高望之,满城花花世界,如锦如云,极为佳丽。”被列为保山内八景之第一佳景。
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原“保山县”作为政区名,是明朝中叶以后之事,明宏治五年,永昌举人文澍进京考中壬子科进士,皇上封他为太子太保,并把城邑西边宝盖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给他。后来文澍便在松山居住,从此,松山就被人们叫做太保山。《明地理志》载:“嘉靖三年三月,改永昌,金齿二千户为保山县,”因县城设置在太保山脚,故县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县。清朝、民国时期继续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沿用了30多年。其辖境则随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其治所的城址,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
据《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载:哀牢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哀牢山上,尝捕鱼水中,触木若有感因妊,十月产子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谓沙壹日:若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遂其抵以为主。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九隆感木而生之说,虽事出虚玄、语涉怪诞,不足为信,但不能说并无九隆之人。《西汉书西南夷传》李贤《注》引《哀牢传》说:“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禁高死,子吸代;子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栗代”。扈栗即东汉光武时内属之哀牢王,以二十五年为一代计算,禁高应生于汉景之世(公元前156—141后)。禁高以前,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数。至少也应中隔五代以上,疑九隆之世应在东周赧王之时,即公元前三百多年,哀牢部族已有称王者。其部族社会、经济、文化发达较早。因此,保山(隆阳)可考的历史可从战国时开始。史称以永昌为枢纽的“蜀身毒道”,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以前,已是通往印度的交通线了。
《汉书·地理志》称:益州郡。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间,设崔唐、不韦县。裔唐、不韦在澜沧江以西,《永昌郡传》说:永昌郡东北八十里泸仑津,即澜沧江,渡江而后至裔唐、不韦县境。裔唐在云龙县漕漳,不韦县在保山平原。嵩唐设置到西晋时已废,而不韦县设置一直延至唐初。
崔豹《古今注》说: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39年),哀牢王柳貌相率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西部都尉所属六县,建永昌郡。辖高唐、不韦、比苏(今云龙)、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弥渡、巍山)、云南(今祥云)、哀牢(今德宏、腾冲、龙陵)、博南(今永平)其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为全国第二大郡。永昌之名自此开始,永昌设郡为这一地区沿革之大事。
三国时,永昌郡属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南中大姓雍口等叛蜀,诸葛亮不得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叛后,置南七郡,将永昌郡之云南、邪龙、叶榆三县分出,合建宁郡之四县立云南郡。永昌公领五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中原设置少变,永昌仍称郡。至晋以后,永昌郡只“有名无民、日空荒不立”等于废置。这时南诏部土长趁机崛起,哀牢王自今腾龙移居永昌,后又迁至蒙化,与叶榆部族融合为西南夷民族。
唐初,南诏民族渐强,南诏得唐助。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8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那时永昌人户稀少,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阁罗凤强秒二十万户于永昌,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异牟寻又口剑川、野共川、异栋蛮于永昌,见樊绰《云南志》,永昌成为南诏西境重镇,设永昌节度。
樊绰《云南志》载:永昌城在点苍山西六日程,龙尾城西第七驿有桥(即澜沧江桥)即永昌。又言:高黎贡山,在永昌西,下临怒江,则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为永昌地。而永昌节度城,在今保山平原。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郑氏纂南诏建长和国,后又历赵氏天兴国,杨氏义宁国,凡三十五年,皆领永昌地。至段氏建立大理国(时值两宋时期),改永昌节度为永昌府。永昌设府自此开始。
元初平滇。置大元帅镇大理。分设十九万户府,万户以下,设千户、百户以统率之。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中书省,改万户、千户为路、府、州、县。永昌千户改州,后又为府,领永平县。
行省所属路、府、州、县为政治组织,另有军事组织,设宣慰、宣抚、安抚等官,初设宣慰司于大理,又设金齿两路宣抚司于建宁(今干崖、镇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将大理金齿宣慰司为都元帅府,设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齿东西两路、都元帅坐镇永昌,至元末未废,为一方重镇。
明朝废行省制,设布政司、都司、按察司,分管军、民、司法,谓“三司分立"。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隶布政司、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革府。改设金齿军民指挥司,兼理民事,领千户十二、安抚司一(潞江)、县一(永平)、长官司二(施甸、凤溪)。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置金腾兵备道(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领导,督察军民、官吏及土司,道置设永昌。《明史·地理志》说:“嘉靖元年十月,罢军民司,复设永昌军民府。”又说:保山本金齿干户所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九月,又置永昌守御千户所,俱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三月(公元1524年),改二所为保山县,其辖不及金腾军备道,只领州一(腾冲)、县二(保山、永平)、安抚司一(潞江)、长官司二(施甸、凤溪),保山之名称自此始。
天启《滇志·沿革大事考》说:“明万历13年(公元1 585年)添设金腾参将、姚关守备。”《明合典》说:“永昌参将,万历11年添设,驻永昌、龙腾、蒙化(今巍山)等处"。按:是时卫军已积弱,不堪战阵,募民为军,设参将领之,后边隅军务,即归参将治理。
清初,沿用明制,设永昌军民府,其辖区包括明时兵摆道所属诸土司在内,且所属州县建置略有变化。即废凤溪、施甸长官司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省去“军民’’二字,称永昌府,管辖区域为领州一、县二及周边各土司。乾隆35年(公元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其土司有:土府一(孟定)、土州二(镇康、湾甸)、宣抚司五(南甸、干崖、盏达、陇川、遮放)、安抚司三(潞江、芒市、勐卯)、长官司二(户撒、拉撒),共计十三个单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仍设永昌府,而省保山县。民国二年又裁府复设保山县,府一级设置从此结束。
民国时期,保山县之辖境亦有变迁,民国初,分杉阳归永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以卯兴、鲁掌、登埂三土司归泸水设治局。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又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保山县原有境界、人户先后划归邻县,约六分之一。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因腾、龙陷于日寇,裁原设于腾龙边区的行监督署,另设第六行政专员公署,先暂设办事处于昆明,后将保山划入第六行政公署,公署设于保山。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公署又设于腾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1950年元月5日,接管旧政权,成立保山县人民政府。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管辖保山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潞西七县;耿马、泸水二设治局;瑞丽、陇川、莲山、盈江、梁河五个民族行政委员会,共十四个单位,保山辖十个区。1956年,撤销保山专区,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县属州府所辖。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德宏州与保山专区分治),同时将保山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等五个区析置施甸县,保山专区仍辖五县。1967年,成立保山县军事管治委员会,各公社均成立军事管治领导小组,属地区军管会管辖。
1968年,成立保山县革命委员会,各公社成立革委会,属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9年,改保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保山县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属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所辖。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保山县为保山市,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1984年初,随着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将二十六个公社、一镇,划为十八个区和一个城关办事处。1987年,又将十八个区与城关办事处、金鸡村等设置成二十个。
200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2)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上巷街。
2001年6月,保山撤地区设市后,原保山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下面仍辖20个乡镇。
2005年11月28日,为进一步深化隆阳区乡镇机构改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隆阳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调整区内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建置:
1、撤销永昌镇,以保岫东西路为界设立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汉庄镇的汉营、沙河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兰城街道办事处;河图镇的红庙、下村、太平、白塔、廖官、沈官、红花7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永昌办事处。
2、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新设立的瓦房彝族苗族乡管辖原瓦房彝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管辖的巴戛、干塘、油房、保和、瓦河、水源、喜坪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原瓦房彝族乡政府驻地。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管辖的汶上、小河、搭板桥、小水井、新民、上拉堡、下拉堡、岩脚、秧草、安邦10个村委会建制划归瓦马彝族白族乡管辖。
3、撤销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设立潞江镇。新设立的潞江镇管辖原潞江傣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道街乡管辖的江东、道街、澡塘、登高、石头寨、三达地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由坝湾村迁至小平田集镇。原道街乡管辖的大田、桤木林、红岩脚、核桃、秉塞5个村委会建制划归蒲缥镇管辖。
4、撤销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新设立的瓦窑镇管辖原瓦窑白族彝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老营乡管辖的老营、阿石寨、六合、旧寨、磨房、大蒿、小浪坝、大浪坝、克恭、阿依寨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瓦窑白族彝族乡政府驻地。
5、将原老营乡管辖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个村委会和金鸡乡管辖的罗寨村委会及河图镇管辖的长岭岗、柳上2个村委会建制划归板桥镇管辖。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共设1 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隆阳区的建置沿革名称,无论是哪个时期,在滇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都熠熠生辉。如:益州郡、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等,“永昌”叫响了上千年。后来因甘肃省也有个永昌县,因全国县以上地名不能雷同,两家当中必让一家,保山这边只好屈让予甘肃那边罢了。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隆阳区位列第99名。
2019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推介隆阳区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8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隆阳区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代表产业为咖啡产业。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隆阳区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2月22日,隆阳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邮编:276800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沭河上游。总面积1952平方千米。总人口110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阳镇,邮编:276500。代码:371122。区号:0633。拼音:Ju Xian。
行政区划
莒县辖17个镇、4个乡:城阳镇、招贤镇、阎庄镇、夏庄镇、刘家官庄镇、峤山镇、小店镇、中楼镇、龙山镇、东莞镇、浮来山镇、陵阳镇、店子集镇、长岭镇、安庄镇、_山镇、洛河镇、寨里河乡、果庄乡、桑园乡、库山乡。
城阳镇:位于莒县中部。辖67个行政村,总面积67.51平方千米,总人口13.02万。镇政府驻东大街。
阎庄镇:位于莒县城北。辖48个行政村,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总人口3.79万。镇政府驻阎庄。
招贤镇:位于莒县东北。辖81个行政村,总面积110.28平方千米,总人口6.82万。镇政府驻招贤村。
夏庄镇:位于莒县南部。辖66个行政村,总面积113.93平方千米,总人口6.40万。镇政府驻夏庄村。
浮来山镇:位于莒县西部。辖63个行政村,总面积65.41平方千米,总人口5.28万。镇政府驻胡家街。
峤山镇:位于莒县东北。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94.18平方千米,总人口5.63万。镇政府驻牛家庄。
东莞镇:位于莒县北部。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105.5平方千米,总人口3.88万。镇政府驻东莞村。
刘家官庄镇:位于莒县西南。辖64个行政村,总面积79.77平方千米,总人口6.64万。镇政府驻刘家官庄。
龙山镇:位于莒县东南。辖56个行政村,总面积112.90平方千米,总人口4.68万。镇政府驻九里坡。
小店镇:位于莒县南部。辖62个行政村,总面积119.60平方千米,总人口5.52万。镇政府驻小店。
店子集镇:位于莒县东部。辖83个行政村,总面积32.00平方千米,总人口3.97万。镇政府驻张家围子。
中楼镇:位于莒县东南。辖65个行政村,总面积131.32平方千米,总人口5.79万。镇政府驻中楼村。
陵阳镇:位于莒县东南。辖53个行政村,总面积54.66平方千米,总人口4.03万。镇政府驻大河北。
长岭镇:位于莒县南部。辖49个行政村,总面积59.27平方千米,总人口3.80万。镇政府驻石井村。
安庄镇:位于莒县北部。辖42个行政村,总面积81.17平方千米,总人口3.31万。镇政府驻安庄。
_山镇:位于莒县北部。辖86个行政村,总面积197.51平方千米,总人口8.08万。镇政府驻大庄坡。
洛河镇:位于莒县西北。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75.50平方千米,总人口3.98万。镇政府驻洛河崖。
桑园乡:位于莒县东北。辖71个行政村,总面积121.83平方千米,总人口5.32万。乡镇政府驻桑园村。
果庄乡:位于莒县西北。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66.19平方千米,总人口3.07万。乡政府驻前果庄村。
库山乡:位于莒县东北。辖43个行政村,总面积107.29平方千米,总人口3.08万。乡政府驻小库山村。
寨里河乡:位于莒县东南。辖53个行政村,总面积71.92平方千米,总人口3.74万。乡政府驻寨里河村。
(数据来源:“莒县民政局网站”)
历史沿革
周为莒国,秦因置莒县。据《说文解字》:“齐人呼芋为莒”,而莒为物产。
1993年4月8日,调整莒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即;撤销东莞乡和龙王庙乡,设立东莞镇,以原东莞乡和龙王庙乡的行政区域为东莞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东莞。撤销中楼乡和孙由乡,设立中楼镇,以原中楼乡和孙由乡的行政区域为中楼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中楼。撤销小店乡和金墩乡,设立小店镇,以原小店乡和金墩乡的行政区域为小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小店。撤销龙山乡和柏崖乡,设立龙山镇,以原龙山乡和柏崖乡的行政区域为龙山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龙山。撤销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桑园乡。撤销茅埠乡,将原茅埠乡白茅埠、庞庄、水由等17个村并入_山乡;将原茅埠乡的古路官庄、季家庄、小河东等11个村并入招贤镇。撤销大官庄乡和刘家官庄乡,将原刘家官庄乡和原大官庄乡的大官庄、吕庄、王家官庄等9个村合并设立刘官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刘官庄;将原大官庄乡的后石屯、前石屯、西旺疃等16个村并入夏庄镇。撤销峤山乡,设立峤山镇,以原峤山乡的行政区域为峤山镇的行政区域,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5年12月16日,撤销莒县浮来山、陵阳、长岭乡,设立浮来山、陵阳、长岭镇。1995年12月18日,撤销莒县安庄乡,设立安庄镇。
1996年1月19日,撤销莒县店子集乡,设立店子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8号)。
2000年,莒县辖15个镇、10个乡:城阳镇、小店镇、中楼镇、长岭镇、东莞镇、龙山镇、刘家官庄镇、安庄镇、招贤镇、店子集镇、峤山镇、夏庄镇、浮来山镇、陵阳镇、阎庄镇、大石头乡、王家二十里堡乡、王家墩头乡、天宝乡、库山乡、果庄乡、洛河乡、桑园乡、棋山乡、寨里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034519人,各乡镇人口: 城阳镇 117853 招贤镇 63444 闫庄镇 37054 夏庄镇 57826 刘官庄镇 61986 峤山镇 36746 小店镇 51068 中楼镇 52260 龙山镇 41458 东莞镇 36127 浮来山镇 30561 陵阳镇 38536 店子集镇 37339 长岭镇 35894 安庄镇 30644 二十里堡乡 21591 王家墩头乡 18556 寨里河乡 34860 棋山乡 45877 天宝乡 25346 洛河乡 37398 果庄乡 28490 大石头乡 15507 桑园乡 50047 库山乡 28051
2000年12月27日,莒县撤销王家墩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阳镇;撤销大石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峤山镇;撤销王家二十里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浮来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原王家二十里堡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天宝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棋山乡(鲁政函民字[2000]88号)。
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莒县撤销洛河乡,设立洛河镇;撤销棋山乡,设立棋山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浮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由王家二十里堡村迁至胡家街。截至2002年12月31日,莒县辖17个镇、4个乡。
2021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认定莒县为2020年度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莒县上榜。
2020年12月,2021年山东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莒县入选。
2020年6月,莒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东片区)。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莒县榜上有名。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莒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莒县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6年2月,莒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1年12月,莒县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5年,莒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5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