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镇第一中学宣威市热水镇一中创建于1975年,在35年的巨变中学校从简陋的校舍、教学楼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校园,明亮的教室、整齐的学生宿舍、食堂、优美的环境,这其中凝聚着全校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
的今天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几代镇领导都一致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的教育是首要大事。从1998年至今,镇党委政府通过捐资、集资不断投入资金,对学校进行改建、扩建和修复。在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的通力支持和努力下,学校的多媒体语音室、电教室、微机室,IP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添置。到目前为止,学校已配置了灯光球场和实验、体育设施,安装了宽带网络,标准田径运动场正在建设中。校园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成绩得到肯定
在热水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下,通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热水镇一中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2004年上半年热水镇一中被评为“云南省初级中学一级示范学校”,下半年,顺利完成“曲靖市文明学校”的检查验收。2005年,被评定为地、市级“绿色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2006年,被评定为“省级优秀乙等”学校、地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定为“曲靖市半军事化管理优良学校”。
今年5月,热水镇一中被列为云南省1000所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之一,学校领导班子在参加了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系列培训后,决定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推出本校的“三三六”,即第一个“三”: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即课堂展示的六环节,包括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七年级为重点,八年级稳步过渡,毕业年级有效渗透,以此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领会“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精神,自觉践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按照“骨干示范——全员达标——深化研讨——推优树典”的思路,以优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构建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群、整体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引导教师从实践和理论层面总结提炼课堂改革的经验成果,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暨课堂教学研讨会”推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先进典型,促使年轻教师沿着“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镇级名教师—市级名教师”的目标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优秀教师课堂改革特色、教研组课堂改革特色、学校课堂改革特色,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基本目标。
以人为本创新育人
热水镇一中结合农村中学特点,制定了“教书育人思想到位,辛勤耕耘方法到位,强化管理目标到位”的“三到位”管理机制和“七步”教育教学管理思路,形成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育人”良好风气。现已初步形成“垂范、敬业、求实、奉献”的教风,“勤学、创新、守纪、友爱”的学风和“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的校风。
成立应急小分队
热水镇一中成立了以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体育教师及部分年轻力壮的教师组成的应急小分队,以维护校园秩序,保护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为主要工作职责。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对已发生的突发性闹事行为及其他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理;积极参与临时组织到网吧、宵夜摊、旅社巡查等任务;配合安全保卫处及学校领导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制止校园内、外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事件及破坏校产事件;协同学校门卫管理校园周边环境,防止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配合学校及有关部门抓好抗灾保教工作。应急小分队的成立成为热水一中的一大亮点。
谈到学校的未来,杨校长脸上挂着喜悦的微笑,仿佛看到了热水镇一中的美好明天。的确,回眸“十一五”以来,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相信,在全体老师、同学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用心耕耘的基础上,热水镇一中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热水镇第一中学
热水镇第二中学
热水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