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海河区域是茫茫沧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夺泗入淮”后,带来大量泥沙,在海区淤积,海岸不断向东推移。镇区境内大部分为明代以后逐步成陆,明弘治七年(1494年)时,盐城距海已达15 公里;清咸丰五年(1885)黄河北徙时,盐城距海已达75 公里。黄河北徙后,泥沙来源大减,但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被波浪、海流侵蚀而南下,在沿海海域不断沉积而使海岸线继续东移。
随着土地不断东移,人口从四面八方汇聚来此,不断东迁。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上游移民迁入,从事盐业、渔业生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将苏州阊门一带十万居民赶到淮南充作煎丁(盐丁),其中一部分被分配到海河境内,从此海河成了移民立灶煎盐之地。清康熙年间,安徽徽州盐商宋勉旃,从皖南、淮南、昆山、泰州、兴化等地招收一批移民也前来占地煎盐。清末民初,清末状元、民族资本家、南通人张謇与人提倡废灶兴垦,将海门、启东、崇明等地棉农迁入境内定居。
明清时期,境内均为煎盐地,隶属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隶泰州分司,但版图属县。明清年间,镇区全境隶属盐城县。清雍正九年(1731),阜宁建县后,为阜宁县所辖,均属淮安府统管。
1916年至1932年,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民国江苏省政府;
1933年,隶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分署;
1936 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
1942 年4月,射阳建政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
1949年3月,隶属于苏北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盐城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14日,海河区辖:清河、永潭、华北、海河、陡港、中兴、条河、阜余、革新、大塔、花园等11个乡,共40个村;
1950年8 月初,隶属于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隶属于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
1957年10月7日,区、乡实行合并后建立五区一镇,海河区下辖:阜余、海河、革新、四明、新塘5个乡;
1958年10月底,设立海河火星人民公社;
1959年3月20日,人民公社的名称一律改用当地地名。海河火星人民公社改为海河人民公社,同时阜余从海河划出,设立阜余人民公社。
1983年7月18日,实行政社分开,以现行区划范围建乡镇,设立乡镇政权;以大队现行区划建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以生产队现行区划建立村民小组,海河乡由此设立;
1994年,海河撤乡建镇;
2011年1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射阳部分镇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2号、盐政复[2011]2号):同意撤销海河镇、阜余镇,将原海河镇、阜余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海河镇,镇政府驻海河集镇伯森路46号,海河镇行政区域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10.38万人,辖2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射阳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是青盐铁路上的火车站,于2018年12月26日启用,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
射阳站是在建连盐铁路沿线的一个县级车站,位于江苏省射阳县境内。射阳站建成后将结束射阳县无铁路的历史。
射阳火车站由中铁十局房建三标负责建设,设计年限50年,设防烈度7度,车站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所处位置为青盐线399km672m,2站台4股道。
射阳火车站站房综合楼平面呈长方形,根据抗震缝分为三个区,左右两侧为设备办公用房,中部为单层候车大厅,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基础为钻孔水下灌注桩,候车大厅屋面为钢网架结构。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2016年,射阳站站房初步设计通过国家铁路总公司的专家评审;同年,射阳站站房开工建设。
2017年4月17日,射阳站主体工程封顶。
2018年5月,射阳站站房综合楼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办公区及四电用房装修完成,公共区域候车厅、旅客服务及出站厅正进入墙面地面石材安装阶段,外墙装修龙骨进入铝板石材及玻璃幕墙安装阶段。站台雨棚涂料完成两遍涂刷,站台石材铺贴完成。
附属房屋内装完成,进入外墙涂料施工阶段;12月26日,射阳站随青盐铁路的开通而投入运营。
2019年11月20日,射阳站开通电子客票业务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