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示邮政区域、邮局和投递区段的专用局址代号。
邮政编码是邮政业务和邮政技术发展的产物。在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国家由于邮政业务量的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信函分拣等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但是,机械识别邮件地址很困难,因此,英国最早提出了用数字代表邮件地址的邮政编码构想:并予试行。 1961年,联邦德国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邮政编码制。
世界各国邮政编码的构成绝大多数为数字的。英国、菲律宾、荷兰、加拿大等少数国家采用字母和数字相混合的编码。各国编码数字构成各不相同,美国9位数,多数国家为4位或5位数,最少仅3位数。据万国邮联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已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邮政编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74年10月开始研究邮政编码。1978年1月1日起,在上海、江苏、辽宁三省市部分地区试行,1980年7月1日在全国推行。中国的邮政编码结合行政区划、邮运网路等具体情况,采用4级6位码的方式组成。头两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3位数代表邮区(一个省划若干邮区,即邮件分发、运输网路):第4位数代表县(市):末2位数代表邮局及其投递区。在个别情况下,最后两位数仅代表支局代号,不表示投递局。中国台湾省于1970年3月20日起实行邮政编码制度,分9个邮区,采用5位数。前3位数字代表市、县,连接号后两位数代表投递段。为推广使用邮政编码,中国国家标准总局于1987年发布了“信封国家标准”规格。1993年7月1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重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封”规格,代号为GB/T1416—93。推行信封标准化,为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中国邮政部门自1985年起,更换使用刻有邮政编码的邮政日戳。1995年8月起,又逐步更换使用没有邮政编码的新型邮政日戳。
邮政编码是几位数字组合的?
中国的邮政编码采用4级6位编码制,首2位表示省、市、自治区,第3位代表邮区,第4位代表县、市,最后2位代表投递邮局。
邮政编码是国家或地区为达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邮政编码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准的标准之一。邮政编码最早是由乌克兰发明、于1932年12月启用,但在第三年被放弃使用,后来德国将其再次采用。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邮政编码是用数字,但如英国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罗马字及数字混用编码。使用数字编号的国家或地区也用不同位数,如美国使用5或9位数字,墨西哥使用5位数字,澳大利亚使用4位数字,印度使用6位数字。编码格式最为复杂的为英国。
邮编用途
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每区域编上代码,能快速运用电脑分拣,当然要写的越细越好。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英文:postcode)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诞生于美国。
邮政编码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
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 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参考资料: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邮政编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位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
邮递区号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邮政编码通常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
扩展资料
邮政编码起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
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 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