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椿又名红楝子,是名贵的用材树种,分布虽较广,但很零星。由于过度砍伐,资源已日益减少,若不加以保护,将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中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材色红褐,花纹美丽,质地坚韧,最适宜制作高级家具。红椿心材深红褐色,边材色较淡,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材质轻软,防虫耐腐,干燥快,变形小,加工容易,油漆及胶粘性能良好。是建筑、家具、船车、胶合板、室内装饰良材。树皮含单宁11~18%,可提制栲胶。
在今后五年里,我们要把握有利形势,抓住机遇,锁定既定目标,勇往直前,苦拼实干,坚定不移地实施好以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六大重点工作任务,推动红椿大发展、快发展,早日实现富民强镇目标。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打造特色工业体系。按照依托优势资源,创新思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项目包装推荐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企业,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奋力实现全镇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的努力,全镇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建成5个年产值过千万元的大企业。
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今后五年,要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核心来抓,按照“做优茶叶、提升畜牧、做实劳务、壮大特色”的思路,在广大农村做响“茶叶、畜牧、劳务、特色”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大增收。
做优茶叶产业。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核心,确立茶叶产业在发展中的战略主导地位,抓住全市实施“富硒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利机遇。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业管理规范化、茶叶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努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到“十二五”末,投产丰产密植茶园面积达到25000亩,茶叶生产总产值达8000万元,使茶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核心产业。
一是抓基地建设。要把本地茶种作为重点,坚持标准建园,大建基地,建大基地,科学规划,将直观坡面、公路沿线村组列为发展重点,科学规划,适度加密,以点连片,以片连线,集中连片,每年有计划的发展、改造高标准茶园2000亩。要实行党员干部包抓茶园管理示范园百亩以上,把包抓管理示范园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引导茶农强化茶叶基地管护,引导农民舍得拿出好田好地,舍得投入大力发展无性系丰产密植茶园。要鼓励茶园流转,支持有头脑、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推进育苗产业化、种茶产业化。二是抓龙头企业培育。把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第一要务,实施“以茶兴业,以业带茶”,积极扶持茶叶企业生产,以企业带动茶叶基地发展,走“企业+基地+农户”良性互动的路子。
三是抓科技服务。坚持把科技兴茶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把提高茶叶质量和茶农生产效益放在首位。全面推行茶叶实用新技术,提升采摘技术,改变茶叶采摘模式,实行多季采摘,扩大生产总量。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奖励扶助、大户带动的发展思路。成立茶叶发展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服务站,专编专人,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科技承包挂钩方式,所有农技干部到村抓示范村、抓示范园,特派员绩效工资与产业发展效益挂钩,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提升畜牧产业。重点抓好品种改良,疫病防控,标准化圈舍建设、科学饲养四个关键环节,走强村大户战略,突出规模化养殖,实施区域布局,政策促动,帮扶拉动, 龙头企业、协会和大户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户发展畜牧产业,培育养殖专业示范村3个,发展专业大户 60户,确保全镇生猪、山羊、家禽年饲养总量分别稳定在25000头、8000只,80000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