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53700。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
新乡县,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中部,太行山南麓,卫河上游。东与延津相连,西毗获嘉,南接原阳,北部与新乡市区的东、南、西三面相接。行政区域面积39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月,新乡县常住人口为37.4万。
行政区划:
1949年,县人民民主政府设8区2镇,辖268个村。
1950年,全县改为6个区。1953年,县人民政府由小冀迁入新乡市,设6区1镇,辖68个乡,198个行政村。
1955年,撤销区制,全县设9个中心乡1个镇。
1956年,下设10个乡。
1958年全县10个乡改为10个人民公社。
1959年,撤销新乡县,将大块、合河、大召营、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洪门等7个人民公社并入新乡市。
1961年,恢复新乡县,设8个公社和小冀镇(1965年并入小冀公社)。
1975年建立翟坡、关堤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人民政府,改10个人民公社(大块、合河、大召营、翟坡、小冀、七里营、朗公庙、古固寨、关堤、洪门)为乡人民政府。
1985年,将小冀乡改为小冀镇。1993年,按照新乡市政府新政文〔1993〕116号文件要求,将洪门乡的东台头、西台头、南马庄、东杨村、西杨村等5个行政村划归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4年12月15日至30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翟坡乡、古固寨乡,设立翟坡镇、古固寨镇。
1995年11月9日,撤销七里营乡、朗公庙乡,设立七里营镇、朗公庙镇。
1996年5月至11月,撤销洪门乡、大块乡、大召营乡,设立洪门镇、大块镇、大召营镇。
1997年4月26日,按照县政府新政〔1997〕18号文件的决定,将小冀镇的魏庄、张青、苗庄、王屯、许庄、李庄、阎庄、娄村和七里营镇的大兴、杨屯等10个行政村划归新城区。
2002年11月22日,根据省政府豫政文〔2002〕168号文件,在原新城区的基础上,设立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
2003年12月28日,按照中共新乡县委、新乡县人民政府新文〔2003〕106号文件,将新乡县大块镇划归新乡市凤泉区(原北站区);关堤乡和洪门镇的洪门、乔谢、公村、原堤、保安堤、张堤、赵楼7个行政村划归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的定国、吕村、堡上、孙庄、聂庄、秦庄6个行政村划归新乡市牧野区(原郊区)。
洪门镇的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5个行政村和合河乡的东水东、西水东、水南、水南营4个行政村以及大召营镇的元庄、十里铺、中召、王固城、张固城、丁固城、络丝潭7个行政村划归新乡市卫滨区(原新华区)。
截至2009年,新乡县辖6个镇:小冀镇、翟坡镇、七里营镇、郎公庙镇、古固寨镇、大召营镇,1个乡:合河乡,1个新乡经济开发区。
截至2021年10月,新乡县辖7个镇、1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县人民政府驻小冀镇。
邮编:157000
绥芬河市位于北纬44°23′,东经131°9′,南、北、西三面与东宁县毗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千米,辖区面积460平方千米/427平方千米(简册)。总人口6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绥芬河镇长江路1号。邮编:157300。代码:231081。区号:0453。拼音:SuifenheShi。
行政区划
2005年,绥芬河市辖2个镇:绥芬河镇、阜宁镇。
绥芬河镇辖12个社区、2个村委会:友谊社区、新华社区、永安社区、山城社区、前进社区、北海社区、象山社区、光华社区、三合林社区、新兴社区、铁西社区、南绥社区、前进村、绥东村。
阜宁镇辖9个村委会:建西村、建东村、建华村、建新村、南寒村、北寒村、永胜村、朝阳村、宽沟村。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历史沿革
绥芬河市,原为东宁县绥芬河镇,以其附近小绥芬河而得名。绥芬,又作“恤品”、“速频”、“苏滨”,均为“率宾”译音的演变,满语意为“锥子”。清代属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先后归绥芬厅、东宁厅管辖。中东铁路通车后,始称“五站”(由海参崴起到绥芬河为第五站)。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五站铁路交涉分局改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3月,归属东省特别区,并从4月1日起设立绥芬河市政分局。斯时,奉军绥宁镇守使张宗昌的帅府设于绥芬河镇。东北沦陷后,始属东宁县,1939年6月1日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管辖,改设绥芬河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10月,将绥阳县并入东宁县,东宁县0迁驻绥芬河镇,为第一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建立绥芬河军政委员会,负责口岸运输。1952年4月,东宁县0迁回东宁镇,绥芬河为第一区0驻地。1956年5月,设置绥芬河镇和北寒葱河乡。1958年9月,成立友好人民公社,后改为绥芬河人民公社。1968年设置绥芬河区,由牡丹江地区直辖。1973年6月,撤销绥芬河区,设置绥芬河镇,归东宁县管辖。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以绥芬河镇改设绥芬河市(县级),归牡丹江地区管辖。1983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由牡丹江市代管。
1992年,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线铁路终点站,边境口岸城市。南、西、北三面与东宁县相连,东与俄罗斯接壤。全市总面积460平方公里。全市分设1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市总人口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3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7%。(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绥芬河地名的由来,是以河名命名。绥芬河早在古代时期就为我国著名的河流,分大绥芬河和小绥芬河。市治位于小绥芬河的上游。绥芬河名称是来自于满语。唐代称率宾水,金称恤品河(又称苏滨、速频等),清代始称绥芬河。“率宾”“恤品”及“绥芬”皆为一音之转,均是满语“锥子”的意思。该河系山溪性河流,水流落差极大,弯曲迂回处也多,其形状如同“链子”,故得名“绥芬河”。
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而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中东铁路在设计中就是沿着这条绥芬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从河谷平原穿过太平岭地段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不得不向北移动50千米。于是,绥芬河站就远离了绥芬河而来到这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中东铁路通车后,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国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八个国家的旗帜,时称“旗镇”。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境内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唐代,绥芬河地区隶属渤海国率宾府华州。到明代隶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率宾江卫。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绥芬河地区成为边界地区。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绥芬河地区一部分划为铁路附属地,由中东铁路当局执掌大权。另一部分于1903年隶属绥芬河厅。1913年设东宁县治后,隶属东宁县。1921年,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行政权,原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属第三区。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1945年绥芬河地区解放后,隶属绥阳县。1948年又隶属东宁县,直至1968年成立绥芬河区,隶属牡丹江地区。(出处)
1975年以原东宁县绥芬河镇设立绥芬河市,由牡丹江地区领导。1983年,绥芬河市由地级牡丹江市代管。
2000年,绥芬河市辖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9052人,其中绥芬河镇52340人、阜宁镇16712人。
乡镇简介
绥芬河镇市委、市0所在地。绥芬河镇建镇于1996年1月28日,由原绥芬河市街道办事处改建。全镇现有常住人口40661人,流动人口13966人,其中城镇人口54627人,农业人口447人。辖前进、绥东两个村委会、12个社区居委会。
阜宁镇位于绥芬河市城郊,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1.8万。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绥芬河市排名第86。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绥芬河市上榜。
2017年11月,绥芬河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7年2月21日,绥芬河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10日,绥芬河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