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题:《只知「丽江」,不知「丽水」》
文首发于“大地理馆” geo-museum,此版为今日头条专稿
笔者常常往来于浙江小城丽水与京城之间。
韩国地名「丽水」,跟中国「丽水」,只是个巧合唐代灭亡11年后的公元918年,朝鲜半岛进入高丽时代。公元940年,高丽王朝设立了一个叫「丽水」的县。这个「丽」跟国号「高丽」有关,读「离(二声)」音。
|韩国:全罗南道丽水市位置|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到了1897年,原突山郡改名「丽水郡」,后来先后为为丽水邑、丽水市、丽川郡。丽川和丽水同意——川,跟水、河一个意思。从1998年4月1日开始,行政区域定性为今全罗南道丽水市。两个丽水不仅名称相同,还颇有缘分——1993年,中国浙江省丽水市就已经与韩国丽水市结成了友好城市。
在这里,我们普及下韩国的行政区划相关知识:
韩国的地方行政区,最高的叫道,这种文化学习的是中国唐朝,相当于我们的省——跟道平级的还有特别市(首都地区,相当于我们的北京市)、特别自治市(相当于我们的直辖市)、广域市。
道、特别市、广域市统称为“广域自治团体”,以下是二级行政区“基础自治团体”(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共有73个自治市、86个郡、69个自治区。
韩国的丽水市,就是其中一个自治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丽水所在的浙江省,面积、人口大体与韩国相同,在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也颇为相似。
这一组文章,我们研究、梳理了「丽水」及相关地理知识:
丽水,最早指的是盛产金子的河流,即金沙江流域,按照不同文献记载,它曾叫黑水、绳水、淹水、泸水、牦牛河、丽水等。 楚国以南「丽水」一带,很早就以产金闻名。云南丽江因位于金沙江即丽水之畔而得名。字典中云南「丽江」之「丽」读四声(li),若按得名过程推断(谐音「犁」),其实应读二声(li)。 唐代南诏时期,曾设丽水节度,管辖今云南西部与缅甸东北部地区,丽水节度的首府为丽水城,位于今缅甸北克钦邦伊洛瓦底江左岸。这个伊洛瓦底江,也曾叫丽水、大金沙江。 至少从唐代开始,今瓯江流域有一支流叫丽水(一说为今好溪,一说为丽阳坑),浙江丽水因此得名。 字典中浙江「丽水」的「丽」普通话读作二声(li),若按得名过程推断(丽,表示美好、美丽),四声(li)似乎更宜。 约在中国五代早期,今韩国全罗南道东南海岸设立丽水县,即今韩国沿海港口城市丽水。 此「丽水」大约跟「高丽」国号有关,读音应该为二声(li)。古代河流命名,多是以文化习惯命名,不像今天水文意义上的水系这般精确——所以,金沙江、丽水具体所指河流的长度、范围,难以做到精确。古时地名经常发生变迁,各地地名“雷同”,实属正常。|本文提到的“丽水”“丽江”位置地图|
当然,还有不少有问题悬而未决:
无论是「金沙江」还是「丽江」,作为地名都出现在宋代之后;而南诏古丽水城和浙江丽水,都出现在唐代。到底谁才是最早的那个呢?
人们原本以为浙江丽水跟出产无关,但是本世纪初,科学家对丽水西部的遂昌古金矿遗存进行了碳14测定,断定矿洞上部巷道年代为唐,现场采矿工具也有唐代器物。
浙江丽水市因河流「丽水」得名,丽水上游河段名为「龙泉溪」——令我惊讶的是,三千公里之外,遥远的古南诏丽水城,其所在的河流当时也叫「丽水」,丽水西侧则有支流名「龙泉水」。
|丽水市大溪、龙泉溪水系及聚落| 标注-公子羽/大地理馆
一在浙江、一在西南——两座「丽水」城同属唐朝时期,都有河流叫丽水、龙泉!这真的只是偶然巧合吗?
出产金子的「丽水」最早到底确指哪里?两条「金沙江」,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坐落在大唐东南丘陵中的「丽水」和南诏国「丽水」,谁是蓝本?谁是山寨?
地名犹如人生,常常阴差阳错。我们早已习惯读四声的丽江,追溯起源非常有可能是二声;浙江丽水在词典中被言之凿凿地标注为二声,但遵照唐人记载的得名起因,它似乎应该是四声。
我们不能排除:古人在记载、考证、流传过程中,也难免出现纰漏,甚至以讹传讹。
我的文章解决了「金沙」「丽江」「丽水」的来龙去脉。不过「丽水」身上的微观细节,依旧还有诸多的扑朔迷离……
邮编:323000
丽水市莲都区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中游。1986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7月18日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市辖莲都区。它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撤地建市设区后,定“莲都”为市辖区区名。莲都区是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是丽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人口37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街51号,邮编:323000。行政区划代码:331102。区号:0578。拼音:Liandu Qu。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莲都区主要平原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丘陵面积857.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7%。莲都区境内山脉分属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山系,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21座,其中八面湖为最高峰,海拔1389米,最低处为下风化村河漫滩,海拔40米。
气候特点
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2℃至18℃,年均降水量1474.1毫米,无霜期255天。日照年平均时数1783.2小时,年平均日照率40%。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北风。1980年以来最大风力(10分钟)风速19.3米/秒,最大降水量(24小时)128.9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龙卷风和冰雹。
水文状况
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
自然资源
莲都区境内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麂、豹、鼋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白鹇、大鲵(娃娃鱼)等。野生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秋、华东黄杉、长叶榧等6种。主要矿产有萤石、石英石、花岗岩、紫砂、陶土等。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莲都区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莲都区位列第7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