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流传着一句俗语,说的是:"冬梦笔,春巴朗。"意思是小金县和马尔康市的界山梦笔山在冬天比较危险,而小金县和汶川县的界山巴郎山却是在春天比较危险。所谓危险,大概就是山道上积雪较厚,亦或是有暗冰,对来往的车辆造成潜在的交通隐患。梦笔山我没有走过,而巴郎山倒是成都进出小金的必经之路。这座垭口海拔在4400米,隧道口也有3800米的高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倒是真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 ? ? 我是谁,我在哪儿
? ? ? ? 18年国庆假期结束之后,我坐同伴超哥的车子下午五点半的样子从都江堰出发,行至巴郎山山脚下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山道狭窄,虽然超哥对路况非常熟悉,但第一次夜里走山路的我还是有点紧张。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随着我们的前行,山上的雾变得越来越浓,大约行至山道三分之一处的贝母坪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了。雾天开车我不是没开过,但是在这种能见度几乎为零,且是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行车,倒真的是头一回,即便不是我在开,但是副驾上的感觉依然是非常具体的。我看了看开车的超哥,他倒像是见惯了一般,泰然自若不说,还时不时跟我聊会儿天。
? ? ? ? 人往往在这样的时候会有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我不由自主的抽了一下安全带,原本懒散的坐姿也变得正襟危坐起来。超哥大概看出了我的紧张,淡淡的问了一句:"钟哥,咋个,有点害怕哇?"
? ? ? ? 我强装镇定,吐了一口气:"还行吧,不过这么大的雾倒是真的第一回见!"
? ? ? ? "巴郎山晚上就是爱下雾,我们长期跑到的都已经习惯了,没事!"
? ? ? ? "超哥你还是慢点,安全第一!"我表面上镇定的提醒他,内心深处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
? ? ? ? 那一段大概十几公里的山路,也许是我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我是谁,我在哪儿?"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自己也觉得滑稽,却又无法克制。
? ? ? ? 这种恐惧感一直到我们的车子安全的到达了巴郎山隧道的入口,才渐渐的消失。我平静了很久之后,才跟超哥说了一句:"刚才那一段,我是真的紧张了,真的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嘛!"
? ? ? ? 超哥哈哈一笑,"像这种情况,就我们刚才来的方向,就注意看到路基线,如果是出成都的方向,就看护栏,根据它们的走势来打方向。而且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开远光灯,就开近光灯一点点慢慢往前走,没问题的!"什么叫老司机,这就叫老司机!在我余惧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他竟然可以如此淡然地跟我分享驾驶经验,千言万语,就汇聚成两个字:"服气!"
? ? ? ? 那天我到村上的时间大概是晚上8点20分左右。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巴郎山上遇到了这般恶劣的天气,超哥也只比正常的时间多花了20多分钟就安全到达。不得不说,这是神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雪花飘飘,山风萧萧
? ? ? ? 19年5月中旬,蓉城大地已经是一派初夏的景象。那个周末我在成都休息,周日下午三点半的样子,我突然收到达维镇的会议通知,要求全体第二天周一上午十点参会,且不得请假。对于这样的神操作,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见怪不怪的中间夹杂了一丝无奈。只是已经那个时候了,想要找车进山已经不可能了,我只能开车。
? ? ? ? 收拾好东西,安顿好妻子,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半了。行至成温邛高速和成都绕城高速的交叉处的时候,一场让雨刮器都刮不及的暴雨骤然而至。虽然急着赶路,但是这样的恶劣天气还是逼着我放慢车速,安全第一。当雨过天晴,我已经到了都江堰的境内,而此时,天也慢慢暗了下来,这意味着,过了映秀之后,所有的山路我都将要夜行。虽然已是换过一次驾照的"老司机",对路况也相对比较熟悉了,但山路夜行,倒真是头一回。
? ? ? ? 过映秀,过耿达,过卧龙,一路上我把音乐开的非常大声,确保自己能够保持完全的清醒,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开车上来。行至邓生沟口即将翻越巴郎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之前经历过的那场大雾,内心不免稍稍有点紧张,但是已经到了这个份上,硬着头皮也要上啊!幸运的是,那天山上并没有起多大的雾,一路上也是一场的顺畅,我一直悬着的心慢慢落了下去,驾车也变得轻松起来。
? ? ? ? 可谁知道,潜在的危险正在花岩子隧道这条只有500多米的隧道的另一端等着我。
? ? ? ? 一出花岩子隧道,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我瞬间就懵了。硕大的雪花像疯了似的拍打在车子的挡风玻璃上,我看不清楚外面的路况,看不清楚道路上到底有没有积雪和结冰,甚至于完全不知道车外到底是个什么状态。那一瞬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但立马就强迫自己镇定了下来。我打开双闪,把雨刮器拨到最快档,然后尽量让车子靠右行驶。同时,我渐渐的放慢车速,慢慢的往前挪动。因为是晚上,我的前后一辆车也没有,我突然感觉我就像是在沙漠中徒步的求生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靠着意念和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开车经验,让自己保持在行进的状态中。
? ? ? ? 从花岩子隧道到巴郎山隧道的距离大概有十五公里左右,我注意没看时间,但是那一段风雪路,我感觉真的开了很久很久,直到看到巴郎山隧道的灯光,我暗自窃喜,终于要安全了!
? ? ? ?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开车这些年,我第一次开车开到内心发虚,开车开到怀疑人生,甚至一度想把车子停在路边,等到风雪过去再继续前进。在那样的时候,什么样所谓的能够提振士气的情绪都是假的,我反倒觉得促使我开车往前走是来自于一种本能,或者说是条件反射式的踩油门和控制方向盘。在一段路,我整个人应该都是僵硬的,直到看到巴郎山隧道近在咫尺的时候,我才缓和过来,因为在潜意识里,我知道,安全了。
? ? ? ? 我刚刚在成都经历的初夏,一下就让巴郎山五月的寒冬把我罩了起来。我的天哪,回头再想,在心有余悸的同时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起摇摆
? ? ? ? 如果说之前的两段经历只是我处于潜在的危险当中,那么接下来的这段,真正让我感知到什么叫危险!
? ? ? ? 19年元旦前一天,我回家过节。上午在小金县城开完驻村工队年度总结会之后,我找了个回成都的车子,行至巴郎山的时候大概是下午两点半。高原地区天气多变是常有的事,巴郎山隧道小金这边晴空万里,一穿过将近八公里的隧道,那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是真干净啊!
? ? ? ? 雪景好看的代价是路面上全是冰雪,路边时不时的能看到有车子在挂防滑链。我看着司机胸有成竹的样子,弱弱的问了一句:"师傅,我们不挂链条吗?"
? ? ? ? 师傅看了我一眼,"不用,这点冰雪路不算什么,我长期跑西藏,在318线雀儿山那样的路上都不挂链条,没事!"
? ? ? ? 听闻司机长期在跑川藏线,且从操作上来看,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我心里稍许淡定了一些,一路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跟他聊着天。车子刚过花岩子隧道没多久,也许是没注意到,司机把车子开进了一截稍烂的路段,为了避免伤到车胎,他朝反方向打了一把,试图把车子从烂路中拉出来。这一把方向不打不要紧,一打,整个车子便朝着另一边的山体直直的滑了过去,眼看就要撞到山边上了!
? ? ? ? 我的天,我开车怼过人家的车子,发生过小的刮擦,但是不管是开车还是坐车,撞山倒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 ? ? ? 说时迟那时快,眼瞅着车身就要跟山体亲密接触的时候,司机潮反方向狠狠的打了一把方向,生生的把车子拉回到了正轨上,然后接着又是反方向一把,直接就把车拉正了,若无其事地往前走了起来!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啊,这一右一左两把方向打的,着实漂亮!
? ? ? ? "吓惨了哇?"司机笑着问我,"还好,我反应还算是比较快!"
? ? ? ? "师傅,你这两把操作,简直是神了!"我虽然心有余悸,但是还是由衷的感叹道。
? ? ? ? "幸亏你是长期跑川藏线的,知道怎么处理,要是换个人,刚才多半就撞上了!"同车的人大概也是被吓到了,好一阵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 ? ? ? 司机淡然的笑了一笑,"不过还是要开慢点!"
? ? ? ? 瞧瞧,这风轻云淡的,哪里像是刚刚经历了惊险一幕的人。
? ? ? ? 巴郎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它风景如画,却也险象环生。而对小金的广大农户来说,巴郎山是他们的宝库,山里的野生红景天,石疙菜(音)等野菜都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和收入的来源。而在我援藏驻村这段时间内,我无数次和它亲密接触,无论如何,这也是绕不过去的一环。即便是它留给我很多不太美好的体验,但却仍旧刻骨铭心。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经过
从小金县城或者其他地方开车到小金县,再到达维镇,到日尔乡,经过四大安村到达木娅村,按照导航走就是了,路况还不错,到了村寨,找不到路就问一下当地人,当地人很友好,木娅村属于未开发过的传统藏寨,泥鳅沟是具有当地特地传说色彩的景点。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现在一讲长征,主要讲中央红军的长征经过。而红四方面军因为有张国焘的原因,长征经过介绍的很少。我想知道。
解析:
红四方面军原在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建国后改名红安)县七里坪成立,很快发展至3万人。 *** 反动集团在“围剿”中央苏区同时,也派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红四方面军在未能粉碎 *** 军第四次“围剿”后,撤离转移,一路征战,过铁道,涉汉江,翻秦岭,越巴山,于1932年底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达(县)地区,乘四川军阀开战,这里兵力空虚之机,创建了新的根据地,即川陕苏区。四川军阀结束混战后,向川陕苏区“围剿”。红四方面军在1933年上半年粉碎了敌军的三路围攻,继而开展扩大根据地斗争,至该年10月,根据地扩大为4.2万平方公里。红军部队由入川时的1.4万人扩大到8万余人,建制由4个师发展到5个军15个师。最高领导机关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总政委是陈昌浩。川陕苏区的开辟,将中国 *** 领导的革命战争由东南引向西北,初步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川陕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引起南京 *** 的震惊。从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中旬,川军集结起来对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提出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经过10个多月艰苦作战,毙伤俘敌军8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但是, *** *** 不甘心失败,又组织“川陕会剿”。这时,中央与红四方面军取得联络,通报了遵义会议情况,要求派一个师南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根据这一情况,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西渡嘉陵江,实际上开始了漫漫的长征路。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比较曲折,分为几个发展阶段。离开川陕苏区到与中央红军小金会师,可视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四方面军长征影响较大的,有这样几场战斗:
———首先是嘉陵江战斗。嘉陵江是四川省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陕西凤县的嘉陵谷,由北至南,在汇合白龙江水流后,穿越川北,沿江两岸山峦耸立,河水奔流湍急。敌军凭借自然天险,以53个团的兵力,在沿江西岸600里的广大地区进行布防。徐向前等察看地形后,发现敌军江防布线过长,其间有很多薄弱环节。在苍溪县城附近,江水流速低缓,利于船渡。江东岸的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利于红军发挥火力,掩护部队渡江;后山坡缓,草深林茂,便于大部队隐蔽。据此,徐向前提出,以苍溪城东南约6里的塔子山为主渡点,实施重点和多路突击相结合的战法渡江。这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1935年3月28日夜,先锋突击队3个营分乘70来只小船,快速直驶对岸。当船离对岸不远,敌人发觉阻击时,渡江部队船头的机枪和岸上的炮兵一齐开火,没等敌人火力展开,突击队胜利登岸。次日清晨,战斗结束。红四方面军分3路,强渡嘉陵江均告成功。
———其次是剑门关战斗。剑门关横亘在剑门山上,扼川陕大道。剑门山整座山势北高南低,七十二峰峰峦绵延,似七十二头雄狮面北而卧;高耸入云的峭壁,犹如刀削斧砍一般。其中大小剑山绝壁对峙,状似一道门,翠峰如剑直刺云霄,故称剑门。隘口悬在几丈深的绝壁中,山间只有一条小路,这便是剑门蜀道,蜿蜒穿门缝而过。关口有座3层门楼,楼上设置望哨,底楼有两扇大铁门。登上门楼远眺,雄险的剑门风光使心胸顿感舒展。置身“天下第一险关”,巍峨的七十二峰犹如天然长城,成为古蜀国的屏障。正因为它如此险要,又处战略要冲,故也为历代兵家战场。川军长期设防于此,地堡成群,战壕密布。敌人声称:红军过得了江,不一定过得了关。敌人根本没有想到,过了江的红四方面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敌军,从东、西、南3面包围了剑门关。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直接指挥这场战斗。从上午激战至黄昏,全歼守敌3个团,攻占了剑门关要隘。红四方面军各部乘胜追击,敌军江防基本摧毁,广元以南400里的嘉陵江西岸完全归红军控制。
在红四方面军战史上,上述的嘉陵江战斗和剑门关战斗,是嘉陵江战役的第一阶段。这两场战斗,前后一个星期。其第二阶段是四方面军乘敌慌乱之际,向纵深进击,横扫涪江、嘉陵江流域之敌。这里是川西北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业发达,是成都的北面门户。四川地方军阀派重兵据守各个县城。这一阶段从4月9日打到21日,红四方面军各部连续取得作战胜利,控制纵横三四百里的广大地区。强渡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红四方面军占领9座县城,歼敌12个多团1万余人。那时,中央红军正在四渡赤水、转战黔滇,被 *** 军前堵后追,是非常艰难时期。红四方面军的胜利,对敌人是个重要牵制,对中央红军北上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再就是土门战斗。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主力集中在涪江地区休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中央红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电。红四方面军接到该电,即向川西松潘一带前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5月上旬,四方面军各部先后向西进发。川西的松潘、理县、茂县、汶川地区属高山寒冷地带,荒山连绵,河谷纵横。汉、藏、羌、回等民族杂居在此,物产不丰。川军尽管认为红军不一定向此寒荒地区进军,但仍作为防守重点,以备红军过此直下成都平原。红四方面军西进松理茂地区,首先必须通过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土门。这里绵亘着80里长的高山,不少地方是悬崖。川军部署8个团、约1.2万人,以为这么些兵力,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势,完全可以负隅固守。但是,四方面军在向土门进军的途中,仅仅10天就攻克了川军凭险据守的几处要隘,15日拂晓向土门发起总攻。经过一天激战,歼灭守军7个团,占领土门和茂县县城;随即占领理县、松潘等地。红四方面军总部设在茂县。
此时,中央红军已过会理、冕宁,正在北进。红军两大主力会合在望。迎接中央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首要任务。红四方面军领导层非常重视此事,研究决定做两方面准备:一是确定由第30军政治委员 *** 等率先遣队西进懋功(今小金县)地区,扫清这一带的敌人,使中央红军到此有一个安全通道。二是各部队迅速动员,做好两军会师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做好民族工作,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积极筹集慰问中央红军的物资。
6月初,迎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在 *** 率领下从汶川出发,以急行军速度向小金挺进。沿途,同企图阻截红军会合的敌军进行20多次大小战斗,6月8日攻克小金县城,歼敌700余人。先头部队一部奔赴县城东的达维镇,迎接下雪山的中央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