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行三十载,困难与机遇共存,挑战和希望并举。百万盘锦人民,同心同德,利用机遇,挑战困难,收获了前人的梦想,谱写着自己光荣创业的乐章。
一、综合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小康目标率先实现
三十年前,盘锦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1978年全市GDP仅为6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市人民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先后经历了“工业起步、加速发展、平稳转型”三个阶段,从石油化工新城的建设到生态城市的构建,经济实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提升。
经济总量提前实现“翻两番”。GDP在1988年提前2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1998年,又提前2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7.2 %,其中工业增加值373.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5.2和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2%、72.0%和17.8%。年人均生产总值4229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7.3%。
农业
种植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7.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8千公顷,增长0.6%;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1千公顷,增长0.3%。在粮食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105.7千公顷,增长0.6%;玉米播种面积13.0千公顷,下降1.3%。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面积13.0千公顷,增长0.3%。
全年粮食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增长2.7%。其中,水稻产量100万吨,增长2.0%。蔬菜产量95.7万吨,增长1.0%。
全年肉类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猪肉产量5.6万吨,增长5.2%;牛肉产量0.2万吨,增长0.4%;禽肉产量4.2万吨,增长13.8%。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3.1万吨,增长4.8%。全年水产品产量26.3万吨,比上年增长9%。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867公顷。苗木产量850万吨。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62.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
(上年指代2006年)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34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88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666.75亿元,增长4.9%;集体企业产值2.47亿元,增长8.7%;股份制企业产值648.57亿元,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15.10亿元,增长24.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9%;重工业产值841.02亿元,增长12.6%。工业出口交货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1.7%。
全年原材料工业产值706.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2%,比上年增长8.6%。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产值409.62亿元,增长4.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产值257.48亿元,增长18.3%;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产值39.89亿元,增长19.7%。主要产品中,原油加工量615.9万吨,增长14.1%;天然原油产量1206.1万吨,增长0.4%;天然气产量8.7亿立方米,下降2.0%。
全年装备制造业产值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1.32亿元,增长1.3倍;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23.89亿元,增长1.8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6.53亿元,增长1.7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28亿元,增长6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产值0.46亿元,增长86.3%。
全年绿色有机食品业产值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3.90亿元,增长74.8%;饮料制造业产值2.06亿元,增长4.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95.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重工业为98.0%,减少0.6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为100.0%;集体企业产销率为85.6%;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产销率为92.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利税163.35亿元,减少13.53亿元,下降7.6%;实现利润110.03亿元,减少12.15亿元,下降9.9%;亏损企业亏损额2.09亿元,减少0.07亿元,下降3.2%。
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全年100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85亿元,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63 272元/人,比上年增长10.6%;上缴税金0.1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亏损企业10个。
房地产开发业。全年开工的房地产企业23个。完成房地y,产开发投资10.3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9.2亿元,下降20.6%。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3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亿元。年末全市商品房屋空置面积9.2万平方米。
2007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7亿元,竣工产值61.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29万平方米。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4.8亿元,增长22.3%。商品房竣工面积49.4万平方米,增长14.8%。商品房销售额9.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8.9亿元,所占比重为94.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城镇投资248亿元,增长34.4%;农村投资22.2亿元,增长32.8%。
全市7个特色园区,完成投资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开工建设项目167个,比上年增长41.5%,园区基础设施投资9.5亿元。
全市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2个,完成投资246.7亿元;超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9个,完成投资188.2亿元。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增长43.8%;第二产业投资189.4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56.8亿元,增长76.7%。
本市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266.4亿元,比上年(2006年)增长72.4%。其中,商品批发额177.0亿元,增长1.2倍;商品零售额89.4亿元,增长19.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城乡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0.4亿元,增长19.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7.2亿元,增长11.5%。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2.9亿元,增长17.7%;零售业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5亿元,增长9.5%;其他行业零售额1.7亿元,增长12.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商品批发额149.9亿元,增长1.4倍;商品零售额29.1亿元,增长26.0%。从主要商品类值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额21.8亿元,略有上升;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销售额7.1亿元,增长6.9%;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0.5亿元,增长17%;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1.7亿元,增长6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3.6亿元,增长11.7%;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122亿元,增长1.6倍;汽车类销售额8亿元,增长28%。
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73.9%。其中,出口总额2.06亿美元,增长1倍;进口总额0.65亿美元,增长20.6%。出口大于进口1.41亿美元。
全年对美国出口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对香港地区出口62万美元,下降76%;对日本出口952万美元,下降44%;对韩国出口3696万美元,增长26%;对印度出口5368万美元,增长8倍。年末,全市对外贸易国家(地区)97个。主要贸易伙伴位于前五名的是印度、韩国、阿塞拜疆、孟加拉、巴基斯坦。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3项,合同外资金额4761万美元,合同项目数比上年减少27项,合同外资额增长31.4%。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合同外资额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项目有7个,其中,5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6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36户,其中,当年新增14户。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7个;新签合同金额17771万美元,增长1倍。完成营业额16484万美元,增长96%。全年外派劳务人员1448人,增长3.5%。年末全市在外劳务人员1090人,比上年(2006年)末增加231人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北纬40°40′~41°27′,东经121°31′~122°28′之间,东界辽河与鞍山市连接,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部与锦州市接壤,西南滨渤海。1990年,境域南北端最长87千米,东西最宽105千米,总面积3 959平方千米。总人口125万人(2004年)。
千里辽河在这里入海,美丽的中国北方生态名城 ——盘锦在这里崛起,这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有百万亩水田和丰富的渔业、滩涂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北方生态名城的迷人风采,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热切的目光。素有鹤乡油城之称的盘锦,既是生态旅游的胜地,又是可投资兴业的生态宝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07年11月31日,盘锦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
盘锦市 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2004年)。
兴隆台区 面积 19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24010。区人民政府驻石油大街。
双台子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124000。区人民政府驻胜利街32号。
大洼县 面积1683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124200。县人民政府驻大洼镇站前社区。
盘山县 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124000。县人民政府驻盘山县太平镇府前大道。(2006年10月正式实施)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一、地质
盘锦地处华北陆台,燕辽沉降带东端、辽河断陷南部。在漫长地质演变过程中,盘锦地区经历多次地壳升降,海陆交替变化。在距今6亿~9亿年的元古代,蓟县运动使盘锦地区下降为浅海,沉积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页岩等地层。早古生代中期至晚古生代中期(距今3.2亿~5.0亿年间),盘锦地区全部上升为陆地,在1亿多年的漫长时期,地层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中,晚古生代末期(距今2.3亿~3.2亿年间),盘锦受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影响,地面下降,是一片浅海或滨海水域。沉积物多为灰色、灰绿色、绿色页岩和砂岩及夹薄煤层等。在距今0.8亿~2.3亿年的中生代由于受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的影响,中生代初期(1.75亿~2.30亿年)上升为陆地,处于风化剥蚀环境。中生代中期以后,盘锦地区发生多次升降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活动,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及湖沼相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在新生代距今0.8亿年以后,盘锦地区一直处于整体下降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由于地壳下降,变为内陆、湖泊、沼泽,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繁衍。沉积了厚层的砂砾岩及生物碎屑岩。因此,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进入新生代第四纪以后,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下辽河平原的海陆轮廓的变化异常频繁,中更新世以前,辽东湾的海岸岸边距现今的陆地还很远。中更新世以后,下辽河平原发生三次海浸,其中第三次海浸的盘山海浸,高潮时期较现在的辽东湾的范围大得多,最远达到今双台子区以北。12世纪时,海岸线位置在右卫、闾阳、沙岭、牛庄一线,盘山、营口尚未成陆。17世纪时大辽河口距牛庄不远,而牛庄现在已远离海岸50多公里,后期由于平原不断下降、东西两侧低山丘陵相对不断上升剥蚀,陆相碎屑物质不断向海岸河口堆积,海岸线不断南移,沿海滩涂相继成陆。
二、地貌
盘锦地势低洼平坦,为退海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4米之间,最高为18.2米(位于盘山县大荒乡北部),最低0.4米(位于双台子河口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以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辽东湾。平原东部从外辽河、大辽河右岸起,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3米~10米。平原中部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度在2.5米~4米之间。平原西南近海地带是沼泽地区,海拔高度在1.7米~3米之间。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多水无山,其自然地貌东有千山山脉,西有医巫闾山山脉,北有铁法丘陵,西南濒临辽东湾,呈盆地状,故有辽河盆地之称。并有大辽河、辽河、绕阳河、大凌河等河流蜿蜒流过。东部浑河、太子河汇合构成大辽河,经辽滨、营口入海,形成大辽河南部退海冲积平原;中部辽河(双台子河)经盘山西下,与绕阳河汇合入海,流域上游多山区丘陵,到辽河下游平原河道比降骤然降低,构成双台子河河口地带沼泽连片,形成冲积平原。这两块冲积平原是盘锦地貌的主体,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垠,河流渠道纵横交错。西部绕阳河与大凌河上游为多山丘陵区,使流域沿岸的高升一带散布着低矮沙丘、沙地和西北边缘地带的砂质碳酸盐草甸土。
境内由于受洪水和海水岸流影响,沿海滩涂由陆地不断向海洋延伸。滩涂具有底质好、岸坡缓、滩面宽、土层厚、土质粘、盐份高等特点。各河流两岸分布着河滩耕地、草地,大辽河流经盘锦河道蜿蜓曲折,横向摆动幅度大,弯道塌岸多,在河道淤成若干河心沙洲,亦称“碛子”。从三汊河口到田庄台55公里河道中有大小不同的6个“碛子”,总面积929.8公顷,碛子在海拔2米以上,一般均在潮线上,土质肥沃,芦苇繁茂,鸟类栖繁。
在成陆前的地质年代里,经长期海水岸流作用,回旋冲刷淤积而成的海拔1.5米~2米的海滨圆形高地,俗称“坨子”,分布在境内西半部,大小几十平方米或上百平方米不等。在河淤海退中,由苇丛、草丛、灌木丛或藻类等受漩流冲刷淤积而成的条形或针形土岗,形成本地“岗子”地貌。
三、土壤
盘锦市土壤共分5个土类,10个亚类,23个土属,50个土种。全市土壤总面积247 756公顷。
风沙土,零星分布在东北部及西北部,即盘山县的高升镇、喜彬乡、大荒乡及石新镇一带。面积725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29%。
草甸土,是盘锦境内主要土类之一,分布在沿海地带,面积为67 986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7.4%。成土母质为冲积物、海积冲积物和冲洪积物,地下水位高,土壤潮湿,地面生长草甸植物。
盐土,一般为表土,含盐量超过1.0%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盘锦市西部及西南沿海地带,面积为56 82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2.9%。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盘锦西南部芦苇沼泽地区、河流沿岸低洼地带或平原的洼地,面积为28 61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1.5%。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
水稻土,是盘锦的主要耕种土壤,面积为93 60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7.7%,水稻土是在草甸土、盐土和沼泽土等土壤上种植水稻后,经长期水耕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1982年,由辽宁省、营口市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在本域内的盘山县沙岭镇、高升镇及双台子区城效乡的梁屯等地发现7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先后出土石斧、细石器及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片等文物。经1983年复查及碳十四测定,5000年前境内就有人类在此刀耕火种。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内设置房县,西晋撤销。南北朝时期,属北魏的营州,后为高句骊侵占。唐平定高句骊后,归渤海国显德府。辽代,本境属显州奉先军。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别属广宁府、路、卫、县。其中,清顺治元年(1644年),设海城县,境内的南部区域归海城县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设置新民厅,现境内的东北部分地域归新民厅管辖。清开国后,在域内北部设放牧官马场,后在盘蛇驿设总管衙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对牧场进行勘丈,划恭、宽、信、敏、惠五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1913年设盘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盘山县民主政府成立,先后隶属辽宁省第五专区、第二专区管辖。同年8月,盘山县划归辽宁省直接领导。1949年4月盘山县隶属辽西省。同年在大洼县境内成立盘山农场,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1955年改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56年2月,盘山县划归辽阳专署领导。1956年11月,盘锦地区国营农场管理局改为盘锦农垦局,直属农垦部。1961年4月,在盘锦农垦局管辖地区设置盘锦区人民委员会,归营口市领导。1962年4月,辽滨苇场所属的大辽河东岸苇田划给营口县和海城县。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1968年8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营口市曙光人民公社(营口市河北街)划归盘锦垦区;将辽宁省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垦区。10月,东郭、羊圈子苇场划归盘锦垦区。12月,将台安县划归盘锦垦区。同月,盘锦垦区辽滨苇场所属西炮台苇田作业区(包括海水养殖)划给营口市;营口市西市区所属曙光人民公社、河北小学、河北苇席厂、西市苇席社河北生产点、河北苗圃划归盘锦垦区;营口市的公司(总厂)所属的田庄台造纸厂、田庄台煤炭经理部、河北商店、河北粮店、河北旅社、河北大车店、河北饭店、中医院河北门诊部、河北渡口划归盘锦垦区。1970年1月,在盘锦垦区内分设盘山区和大洼区(县级)。同年7月15日,将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辖盘山区和大洼区,直属辽宁省。1975年11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原地区所辖盘山区、大洼区改为盘山县、大洼县,均属营口市辖。同时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1978年,将原营口市河北街从辽滨苇场划出,归营口市西市区管辖。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1984年7月2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以辽政发〔1984〕116号文件,向营口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辽宁省设立盘锦市的批复》的通知,委托营口市人民政府协助筹建盘锦市。同年9月,成立盘锦市筹备领导小组。1985年3月,石山种畜场划归盘锦市。1986年11月,以辽政发〔1986〕120号文件批示盘锦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盘山县建制和盘山区更名的请示:(一)撤销盘锦市郊区,恢复盘山县,以原盘锦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山县的行政区域。(二)将盘锦市盘山区更名为双台子区。至此,盘锦市辖两个区、两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2006年,盘山县人民政府由双台子区迁往盘山县太平镇府前大道。(2006年10月正式实施) 。
地势地貌
盘锦属华北陆台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厚的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在2°以内;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无山。
概况
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隶属辽宁省。辖2个区、2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2005年,区、县共辖19个镇、10个乡(含1个民族自治乡)、27个街道办事处。各镇、乡共辖村民委员会308个;各街道办事处共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78个。
双台子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即东风、胜利、辽河、红旗、建设、石油、化工、双盛、铁东;共有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
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办事处,即:振兴、兴隆、渤海、新工、于楼、高升、曙光、友谊、红村、平安、新生、欢喜、沈采、茨采、锦采、兴海、兴盛、创新;共有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盘山县辖9个镇,即:沙岭、坝墙子、高升、胡家、东郭、羊圈子、石新、太平、古城子;辖5个乡,即陈家、吴家、大荒、甜水、陆家;共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大洼县辖10个镇,即大洼、田庄台、二界沟、田家、新开、东风、西安、清水、新立、新兴;辖4个乡和1个民族乡,即:赵圈河、王家、唐家、平安和荣兴;共有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125.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7.9万人,人口出生率7.04‰,死亡率4.5‰。
2005年,全市暂住人口5万余人,暂住人口高峰期,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的人员3万余人,经商和从事服务业的人员1.5万余人。
民族
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共有35个民族,汉族占95.17%,少数民族占4.83%。其中,满族占3.01%,朝鲜族占0.90%,其他少数民族占0.92%。
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朝鲜族11 307人,蒙古族5 914人,回族4 113人,锡伯族744人。
河流水系
盘锦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 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条: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中小河流17条:锦盘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其中,外辽河与新开河是辽河与大辽河的连通河道。
自然资源
盘锦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
一、土地资源:盘锦市土地面积407 100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12.8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2%。其中:水田10.9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旱田1.9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4.10%)。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1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9.2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3.7万吨。盘锦大米闻名于国内外,是盘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盘锦市尚有2万多公顷土地可以开垦利用,沿海滩涂逐年伸延,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邮编:121000
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东部依绕阳河与辽中县、新民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北宁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阜新蒙古自治县为邻。地处东经121°49′至122°36′,北纬41°29′至42°08′之间。全县面积243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万人。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回、朝鲜等16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黑山镇中大中路189号。邮政编码121400。主要的风景区有蛇盘山旅游区、龙湾水库旅游区等。
目前黑山网民用于交流的网上平台有:百度-黑山吧 黑山家园等 黑山家园网址:041655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西部、北部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医巫闾山的一部分,中部为开阔的平原,南部为洼地。平原地势平缓,土质肥沃。
气候特点
黑山县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10.7℃,最低气温-27.6℃;七月平均气温24.2℃,最高气温35℃。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
水文状况
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绕阳河及其支流东沙河、羊肠河等。河床坡量小,含沙量大。
自然资源
黑山县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黑山县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煤、沸石、珍珠岩、玛瑙石、石油、绵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
地名由来
黑山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巅。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
历史沿革
黑山自古即属华夏版图。古往今来,虽历尽沧桑,而黑山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劳动、生息、繁衍的处方。
远在唐尧之世,黑山即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据《大明一统志》:广宁以西为幽州,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殷制九州,与舜时异,而黑山仍属营州。
周时,黑山为幽州地。战国时期,黑山属燕国领地。燕置辽东、辽西两郡,黑山为辽东郡地。治所幽平(今辽阳市)。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那治襄平,今辽阳市)。辽东、辽西两郡,以大凌河分界,以西为辽西郡,以东为辽东郡。
西汉时,沿秦旧制,仍置辽东郡,并在今北镇设无虑县,黑山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无虑县地。
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黑山为辽东属国地,仍属无虑县。
三国时期,黑山属曹魏地。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置辽东属国,后改昌黎郡。治所在幽州昌黎郡(今义县)。黑山为昌黎郡所辖。
西晋时黑山仍属昌黎郡(今义县),隶平州(今辽阳市)所辖。
东晋及十六国时,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崛起,慕容氏进行地方割据,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先后都龙城(今朝阳)、都蓟(今天津省蓟县)、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黑山为前燕地。慕容_四年,即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燕徙昌黎郡于龙城(今朝阳市),黑山属昌黎郡地。
前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氐族苻坚,灭燕,统一北方,黑山地入前秦。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管辖。
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原被灭各国及各族首领纷起立国,鲜卑贵族慕容垂复建燕国,史称后燕。后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黑山又地入后燕,仍属昌黎郡(今朝阳市)所辖。
公元407年冯跋推翻后燕的统治,再建燕国,即天王位于昌黎(今朝阳),史称北燕。黑山又为北燕地,仍属昌黎郡(今朝阳管辖)。
南北朝时,黑山地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置营州于龙城(今朝阳市),领昌黎等郡,黑山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属境。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黑山地属北齐,仍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地。
隋朝属燕郡(今义县)。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于柳城燕郡(今义县)之北,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统怀远等三县,黑山为辽西怀远县(今北镇附近)所辖。
唐贞观初,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黑山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属巫闾守捉(今北镇)。至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节度使再行南迁,都护府废。
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黑山地属辽国。辽置显州(治所在今北镇西南)并设山东县(今北镇)。黑山地属显州山东县管辖。
金时属北京路广宁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设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南以秦岭、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黑山地属金国。金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改辽显州为广宁府(今北镇),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府,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县(今北镇境),黑山为广宁县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广宁县改称望平县,治梁鱼务,黑山为望平县地。望平县治所在县境内之姜屯镇土城子,即今莲花泡池。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以路为制。元改广宁府为广宁府路(今北镇)。黑山隶属广宁路,仍归望平县管辖。(望平县治所,仍在本县境内土城子)至元十五年(公元1355年)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为县,黑山属之。
明建国后,废府路制,立军卫制。将广宁路改为广宁卫(治所今北镇)。黑山为广宁卫管辖。
清入关后,本境分属广宁县(今北镇)。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分广宁(今北镇)、承德黑山(今沈阳)二县地置新民厅。隶奉天府,黑山西境属广宁县,东境属新民厅。嗣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除鞭长莫及之弊,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在广宁、新民分治,置官设县,名为镇安县(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
1914年1月,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后改为黑山县,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35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至今。
2002年1月31日,辽政[2002]34号文件批复:撤销镇安满族乡、羊肠河镇,合并设立镇安满族乡;撤销胜利乡、太和镇,合并设立太和镇;撤销二道乡、绕阳河镇,合并设立绕阳河镇;撤销六合乡、英城子乡,合并设立英城子乡;撤销四间房乡、常兴镇,合并设立常兴镇;撤销李屯乡、芳山镇,合并设立芳山镇;撤销罗屯乡、薛屯乡,合并设立薛屯乡;撤销白厂门满族镇、无梁殿满族镇,分别设立白厂门镇、无梁殿镇。
2002年3月,乡镇正式调整:英城子乡、六合乡合并为英城子乡;芳山镇、李屯乡合并为芳山镇;薛屯乡、罗屯乡合并为薛屯乡;太和镇、胜利乡合并为太和镇;绕阳河镇、二道乡合并为绕阳河镇;羊肠河镇、镇安乡合并为镇安满族乡;常兴镇、四间房乡合并为常兴镇。
文物古迹
辽代古墓群
黑山县发掘一处辽代早期古墓群。共出土珍贵文物近20件(套),其中青铜阴阳人面像为罕见文物。
此次发掘的古墓群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前红石槽子村西北1公里处,共有3座墓室,初步推断为家族墓群。根据古墓的结构以及出土绳纹砖的特征,考古人员认定古墓群属辽代早期。
1号墓是该墓群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海兽葡萄镜、盘口穿带壶、白瓷小罐、青铜阴阳人面像各一只;铁剪子、铁刀、铁盆和铁轴等铁器若干。2号墓和3号墓早期曾严重被盗,基本被洗劫一空,只是出土了一些文物残片。据悉,该古墓群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锦州地区发掘的最大辽代墓群。
据考古专家介绍,此次辽代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不仅抢救了一些珍贵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等有着珍贵的实物史料价值。
历史事件
黑山阻击战
黑山阻击战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黑山、大虎山地区进行的一次坚守防御作战。黑山、大虎山位于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的走廊地带,是由沈阳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黑山、大虎山像两扇铁门,开则南北畅通,关则人车堵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后,蒋介石强令由东北“剿总”主力编成的“西进兵团”(又称廖耀湘兵团)从彰武、新立屯地区南进,企图夺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占锦州,打通北宁路。为阻止廖耀湘兵团西进,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和第1纵队1个师及内蒙军区骑兵第1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
10月21日,廖耀湘的先头搜索部队,已经进占了离黑山六十公里的芳山镇。23日,廖耀湘主力先头部队,沿新立屯、芳山镇南下,直逼我尖山子、胡家窝棚警戒阵地。24日空中支援主攻黑山方向未果,25日一开始,敌人即调集大部重炮群,把矛头指向高家屯,而且扩展了轰击幅度,不仅针对“一_一”、“九二”、“石头山”,就连高家屯最南端的下湾子,也被吞噬在一片炮火中了。
26日四时,我纵队三个师同时向大虎山以东地区,全线投入反攻。此时,廖耀湘兵团围困在大虎山以东,已被我东北大军压挤在仅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宽的狭长地区内了。
行政区划
黑山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
镇:新立屯镇、黑山镇、八道壕镇、小东镇、大虎山镇、无梁殿镇、白厂门镇、半拉门镇、四家子镇、芳山镇、励家镇、胡家镇、姜屯镇、绕阳河镇、常兴镇、新兴镇、太和镇。
乡:大兴乡、英城子乡、段家乡、薛屯乡。
民族乡:镇安满族乡。
黑山镇镇政府驻解放南街25号,人口7.30万人,面积33.24平方千米,辖14个社区居委会:吉祥、立新、东升、龙兴、向阳、利民、环中、光荣、石龙、水安、南湖、东小河、兴工、东丹;7个村委会:城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黄家壕、石家子。
大虎山镇镇政府驻前进胡同1号,人口4.91万人,面积104.39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北居宅、前进、胜利、向阳、西居宅、东居宅、磷肥;20个村委会:镇东、镇西、沈家、望山、龙山、万家、三台子、曹家壕、四台子、李家窝铺、青苔泡、大王家、七台子、五台子、范家、连城、腰路子、丛家、羊圈子、西曹家。
新立屯镇镇政府驻定北路8号,人口3.33万人,面积66.43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兴顺、通财、光明、进德、铁北;18个村委会:新北、新园、新立、新华、新东、新西、大八家子、王庄屯、上火石岭、青石岭、兴隆台、黄台、靠山屯、荒地、双山子、泉眼、东四家子、冯家。
八道壕镇镇政府驻平安街15号,人口4.58万人,面积90.09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平安、矿北、矿西、矿东、矿南、新建;21个村委会:八道壕、陈八道壕、曹屯、前红、后红、南营子、大夏、小夏、八家子、韦城子、戴屯、西水泉、黄家、南三家、窝铺、张罗、江西、江东、秦屯、孔屯、望北楼。
白厂门镇镇政府驻白厂门村,人口1.73万人,面积94.2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白厂门;16个村委会:白厂门、城西、三台东、三台西、石头堡子、西康屯、阎屯、韩屯、南八家子、檀屯、三道沟、石家沟、翟家沟、二台、头台、郭荒地。
胡家镇镇政府驻胡家村,人口2.40万人,面积95.7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胡家;18个村委会:胡家、河沿、朱屯、孤家子、金家、西茶棚、三合、甄家、前黑、北小、小荒、小谢、西尤、东兴、东下、头道、元山子、蒋屯。
无梁殿镇镇政府驻无梁殿东,人口2.36万人,面积116.71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振兴;19个村委会:无梁殿东、无梁殿西、廖屯、韩家、砬子山、大民屯、刘屯、大崔屯、和平、郭家、东长岗子、赖坨子、张家、廉家岗子、卡拉木、大杨家、谷屯、孟屯、后荒。
半拉门镇镇政府驻半拉门东村,人口1.90万人,面积117.9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半拉门东;17个村委会:半拉门西、半拉门东、半拉门南、大西荒、石狮子、郝家、小鄢家、靠山、代民、三道、曹岗子、大岗子、五棵树、刘油房、三姓、大双岗子、大鄢家。
绕阳河镇镇政府驻绕阳河,人口2.93万人,面积137.71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铁南、铁北;23个村委会:绕阳河、仗房屯、大三家子、周屯、佟屯、车屯、九间、郭家窝铺、李岗子、福有、曹家、腰韩家、立新、二道东、二道西、十五户、程家、段家窝铺、张刘、茶棚、张岗子、曹家窝铺、东岔。
励家镇镇政府驻励家,人口2.79万人,面积101.03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铁南、铁北;16个村委会:励家、李家、贾家、娄家、平房、阎家、广盛、双岗子、晏家、前邢、崔岗子、大孙家、翟家、黑头、陈家、西王家。
姜屯镇镇政府驻姜东,人口2.33万人,面积91.1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姜屯;15个村委会:姜东、姜西、杨屯、土城子、兰屯、西三家子、袁家、郭油房、谢家、连屯、王甸子、会巨、白家、长岗子、杜屯。
常兴镇镇政府驻常兴村,人口2.47万人,面积118.37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常兴、唐家;24个村委会:常兴、太平、张岗子、曹家屯、义合庄、大刘家、聂家、八旗、两家子、王家窝铺、唐家、崔家、四间房、牛家、安家河、民卷、北王家、西腰、马架子、桥家、大吴家、孙家、郭牛、赵家。
芳山镇 镇政府驻芳山村,人口3.37万人,面积153.4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芳山;30个村委会:芳山、南水泉、河洼、英窝、韭池子、西盛屯、靠边、小河山、北水泉、四芳台、下四家子、牛蹄洼、佛堂、东孟屯、偏坡子、乱石、八间、石柱子、六间、瓦盆、东公廒、庙岗子、老河身、李屯、西孟屯、双四、小新、赵屯、北郭屯、罗台。
小东镇镇政府驻小东南街,人口3.20万人,面积227.13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南街、北街、河东街;7个村委会:小东、新农、苗岗子、大黑山、牧养、铁北、酒花。
四家子镇镇政府驻四家子村,人口2.08万人,面积126.6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四家子;17个村委会:四家子、卢三家子、大兴堡、前十八家、后十八家、代平房、十七户、许小、东赵家、马圈子、后李家、中心屯、陈家街、庞坨子、杨家、高家、六间房。
新兴镇镇政府驻新兴,人口1.48万人,面积165.8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新兴;16个村委会:芍药、北金家、石庙子、东方店、康屯、马家岗子、齐家、茨榆、陶家、宋家窝铺、卧牛、蔡胡、叶沙、前尖、后尖、高家窝铺。
太和镇镇政府驻太和村,人口2.70万人,面积118.2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太和;25个村委会:太和、耿屯、翟屯、包屯、刘二金、西邱、大谢、西公廒、龙湾、纪屯、大菸沟、小榆树、王宪、胜利、北邵屯、罗家、大康屯、稍户、自强、尖山子、白台子、塘坊、五间、兰泥、颜屯。
段家乡乡政府段家,人口2.70万人,面积75.08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段家、坨山子、王家、西赵家、庞家、刘家、老泡子、中心、于坨子、么台子、王炮屯、朝阳寺、大营盘、许家岭、张屯、哈屯、邵屯、民屯、崔屯。
薛屯乡乡政府薛屯,人口2.09万人,面积102.78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薛屯、东水泉、大毛、下火石岭、杏山、小段家、东下洼、羊城、北甸子、后黑、山西头、红石、罗屯、张户、东风、白庙子、羊乃坨、蔡沟、新岗子、下洼子、老官、盛屯、北朱屯、丁三家、韩家。
英城子乡乡政府英城子,人口2.16万人,面积118.32平方千米,辖23个村委会:英城子、邢坨子、朝北、歪脖山、邵岗子、宋家、北五台子、五家子、小磨子、于家、吴屯、北狼洞、六合、团山子、骆驼山子、小豆屯、大豆屯、塘泡、长岭子、北孟屯、房申、迷子山、河东。
大兴乡乡政府大兴,人口1.02万人,面积64.33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大兴、杨家窝铺、郑家、孟小、周家窝铺、马家、三家子、狼洞、大吴台、长沟。
镇安满族乡乡政府解放北街34号,人口3.45万人,面积116.6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羊肠河;31个村委会:颜家、五里、景家、尤镇、陈屯、十里、孙屯、山东、下湾子、东边壕、马屯、西赵屯、营房、营盘、周家、大岭、高屯、司屯、羊肠河、冯家、小蒋屯、宋屯、水泉、肖屯、郭屯、东拉、西拉、和义、团台子、沈屯、望牛台。
经济概况
黑山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全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2000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 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黑山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黑山主要产品膨润土(粉)、硫酸、液氨、碳酸氢铵、三元复合肥、药用碘、机制纸、棉白糖,白酒、暖气片、水泥、红砖、木制品、剪板机刃、焊按钢管:消防报警器等。其中海藻酸钠、甘露醇、提花浴巾、毛巾被、服装、钢锹、镐锄、卫生筷等15种拳头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黑山县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煤、沸石、珍珠岩、玛瑙石、石油、绵石等。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黑山县位列第481名。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黑山县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黑山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黑山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2月,黑山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黑山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05年,黑山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25名。
2004年,黑山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4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