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村位于大理苍山西坡,漾濞县成东部,距县城15公里,金光公路贯穿整个光明村,交通十分便捷,该村辖7个村民小组,2008年共有农户284户,1227人,其中,妇女617人,有女劳动力315人,占总人口的26%,有汉、彝、白、苗、傈僳等民族,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2008年经济总收入1039万元,人均纯收入3455元,核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核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光明村现有耕地867亩,其中水田265亩,山地面积502亩,土地十分肥沃,年平均气温20度,海拔1700—2200米间,农作物种植、生长具有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光明村是漾濞县的核桃主产区,有“万亩核桃生态园”之称。主产玉米、核桃等作物,2008年全村粮食产量达55.5万公斤以上。近年来,光明村把核桃种植列入发展增收产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建设核桃生态园区条件优越。
发展思路:一直以来,县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光明村的林业生产发展,各种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工作都在这里推广。林业、养殖业的科技运用率高,粮食丰收,商品畜出售量大,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
“漾濞核桃甲天下”,为充分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多年来,镇村两级按照县委、县政府念好“山”字经,重点发展核桃支柱产业的部署,在对原有的老核桃树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管理、对铁核桃资源进行改良嫁接。同时动员群众大面积发展核桃。
如今光明村已有大小泡核桃树81200株,人均占有64株,是1982年联产承包时的12倍,产量达22万公斤,销售干果收入220万元。
随着核桃种植业的发展,那生机盎然、绿树成荫的核桃林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消暑度假的旅游地点。
旅游部门因势利导群众开办了以核桃园生态旅游为主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服务,充分利用各自那被核桃林掩映着的小院环境清秀宁静,春夏凉爽舒畅的优势发展庭院经济。
清代安徽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漾濞核桃以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出油率高,营养丰富、乌发、健脑、润肺,是不可多得的有机、生态食品而誉满中外。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68.74亩(其中:田264.94亩,地 603.8 亩),人均耕地0 .71 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15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116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8.36亩,主要种植核桃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0亩,其中养殖面积 0亩;草地 0亩;荒山荒地1350.81亩,其他面积3321.35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80户通自来水,有42户饮用井水,有5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0.1 %)。有278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7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0%和100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3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5户(分别占总数的85.6 %和80.9%)。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8辆,拖拉机7 辆,摩托车2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65亩,有效灌溉率为 30.5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265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2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1户;建有小水窖 6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25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通路灯。有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26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基本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第一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三岔河镇,东邻涌金村,南邻水田村,西邻勐佑村,北邻凤山镇前锋办事处,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三岔河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距凤庆县县城20公里。该村辖康家丫口、康明、立地坡、向阳、龙塘寨、阿补山、大岭岗、阿腰山、大仓、黄草坝等10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33人。全村国土面积13.76平方公里,海拔2110米,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茶叶、核桃为主。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8.97万元,占总收入的20.98 %;畜牧业收入 88.75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900头,肉牛55头,肉羊34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 0 %;林业收入 392.12万元,占总收入的 55.2 %;第二、三产业收入40.05万元,占总收入的 5.64 %;工资性收入 40.1万元,占总收入的5.64%。农民人均纯收入243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1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25人(占劳动力的5%),在省内务工18人,到省外务工7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主要销往 省内。2006年核桃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92.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5.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拥有企业 0 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 0个;专业合作组织 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 56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