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邮政编码614000。
地处盆地西南,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经济繁荣,物产富庶,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驰名的乐山大佛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
乐山又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文化之乡,宋代著名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当代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均是乐山人。
风光旖旎的蜀国水乡五通桥、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以及夹江千佛岩,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这块美丽的土地妆点出万种风情,不凡神采。近年来又新发现了沉睡千年的巨型睡佛,世人惊奇之余,更为慨叹这块土地的神奇雄美,余韵悠长。
乐山市境江河众多,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属丰水地区,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741.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66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80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750万千瓦。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695.7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527.2万千瓦。
辽宁省鞍山市各区邮编
邮编:153000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的11个城镇相望,边境线长249.5千米。总面积6739平方千米(嘉荫政府网站)/7273平方千米(简册)。总人口8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朝阳镇。邮编:153200。代码:230722。区号:0458。拼音:Jiayin Xian。
行政区划
嘉荫县辖3个镇、6个乡,1个省属国营农场:朝阳镇、乌云镇、乌拉嘎镇、常胜乡、向阳乡、沪嘉乡、红光乡、保兴乡、青山乡;嘉荫农场。
历史沿革
嘉荫县,原名佛山县。境内濒临黑龙江南岸有座山峰,清代礼教徒于山上建有观音庙,故称“观音山”。后来通称为“佛山”。1955年为更改重名县名时,以南境嘉荫河命名,改为嘉荫县。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观音山设置佛山府,于乌云河设置乌云直隶厅。均定“缓设”。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添设萝北厅设治局(后改萝北县),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1916年5 月,于萝北县北境温河镇设置乌云设治局,佛山一带归乌云设治局管辖。1927年7月1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发布训令,于乌云设治局东境佛山镇(宝南镇,今保安村)设置佛山设治局, 9月1日为设治局开办日期。隶属黑河道。因佛山镇无民房租赁,设治局在朝阳镇租用民房办公。1929年2月14日,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将佛山设治局改为佛山县,列三等县。由省直辖。1930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于朝阳镇修建县署,9月末落成,佛山县政府移入新房办公。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1年8月划归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大部分区域并入逊克县,乌云河以南地区划归佛山县。同年8月,县矿(金矿)机构合署,县政府驻北沟(乌拉嘎金矿所在地)。为便于对金矿生产的领导,同年12月批准划归松江省管辖,翌年3月正式办理接交手续。1949年5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又决定划归松江省。 1951年10月,县政府由乌拉嘎金矿驻地北沟移驻朝阳镇。根据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的批复,于1953年3月,将佛山县再度划归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管辖。后因与广东省佛山县重名,195 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将佛山县更名为嘉荫县。1965年12月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逊克县富饶公社(原乌云乡)划归嘉荫县。1970年4月,嘉荫县由黑河地区划归伊春地区。 1979年12月14日,改由伊春市领导。
1992年,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万人;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县政府驻地朝阳镇。(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乌云县位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境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中华民国时期设治,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清末,曾被清廷批准于乌云河添设乌云直隶厅(列入缓设名单)。乌云直隶厅,以黑龙江支流乌云河得名。“乌云”,满语,意为“森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6年5月8日,黑龙江巡按使公署决定,“以温河镇为城基地点”,设置乌云设治局,隶属黑河道。乌云设治局的管辖区域“大致东临黑龙江,西界兴安岭,南至宝兴镇以南乌拉嘎河,北滨克尔芬河龙门已放荒界”。设治局于5月15日正式成立,5月28日启用“乌云设治局之关防”。1927年9月1日,按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乌云设治局南部地区正式划出,于佛山镇设置佛山设治局。1929年2月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乌云设治局改升为三等县。后经黑龙江省政府补报,内政部“核议”,行政院“照准”。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始由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划归新设之黑河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归黑龙江省管辖,后隶属黑河专区。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并入逊克县,设置乌云区。1966年12月,将乌云地区划归嘉荫县管辖。(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原名佛山县。原名佛山的由来,据《黑龙江志稿》及有关资料记载,县境内有一座山峰秀丽的大山,俗称观音山,含有佛陀圣山之意,建置县治时,取名佛山县。民国十九年将县治所移驻朝阳镇,镇的境内有嘉荫河,故于一九五五年改名为嘉荫县。嘉荫河又名佳金河,以产优质的黄金著称。后来,音讹为嘉荫,遂失去原来的意义。县名由此而得名。
此地远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代属秽地;后汉、三国、魏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隋时属__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唐时属黑水__部;五代辽属五国部;金时属扶余路;元代为斡赤斤分地,后属开元路;清为瑷挥副都统的辖地,局属兴东道管辖;民国初年为乌云设治局辖境。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萝北县析置佛山设治局,治所在佛山镇,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同年改佛山设治局为佛山县,直隶于黑龙江省,为三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将县治移驻朝阳镇。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改东北为十四省,成立黑。河省公署,佛山县从原黑龙江省划归黑河省管辖。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又将佛山县由黑河省划归三江省管辖。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 将东北划分为九省,佛山县又划属黑龙江省管辖。
2000年,嘉荫县辖3个镇、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100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朝阳镇 20519 乌云镇 9449 乌拉嘎镇 9955 常胜乡 4000 沪嘉乡 3115 向阳乡 7080 青山乡 3215 红光乡 3983 保兴乡 9795 嘉荫农场虚拟镇 9893
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原有行政村98个,撤掉25个,并入到22个行政村中,合并为73个。
2020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嘉荫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嘉荫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嘉荫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片区)。
2018年2月22日,嘉荫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1月23日,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嘉荫县为2016—2017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1年12月20日,嘉荫县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114000 ?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 ? ?
114000 ?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 ?
114000 ?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 ? ?
114000 ?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 ? ?
114100 ?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 ? ?
114200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 ? ?
114300 ?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 ?
扩展资料:
鞍山,简称鞍,辽宁省省辖市,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
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辽东半岛中部,位于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
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因盛产岫玉,故而又有“中国玉都”之称。
鞍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 鞍山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
-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