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300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342399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贡江镇
342302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罗坳镇
342303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利村乡
342306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禾丰镇
342301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 罗江乡
江西于都的民政局地址是什么
章贡区人口73万人(2017年);
南康区人口84万人(2017年);
赣县区人口65.2528万人(2017年);
信丰县人口75万人(2015年);
大余县人口31.2666万人(2015年);
上犹县人口32.22万(2015年末,户籍人口);
崇义县人口215997人(2017年户籍总人口);
安远县人口40.4253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
龙南县人口33.69万人(2018年);
定南县人口22万人(2017年);
全南县人口21万人;
宁都县人口83万人(2016年户籍人口);
于都县人口111.5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
兴国县人口83.6396万人(2015年户籍人口);
会昌县人口51.16万(2013年);
寻乌县人口33万人;
石城县人口33.3万人(2017年);
代管瑞金市人口704202人(2017年户籍人口)。
扩展资料: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7年户籍总人口为974.25万人。
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原中央苏区所在地、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皆在赣州主政过。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2012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赣州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2017年,赣州获批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参考资料:
于都县民政局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长隆路2号
交通:未查询到公交线路,建议驾车前往。
于都县民政局职能简介
(一)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全县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全县性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年度检查工作,并按照管理辖权限进行执法监察;承担民间组织信息管理工作。
(三)负责全县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补助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评定和伤亡抚恤,以及革命烈士褒扬工作;指导社会优待和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负责参战参试人员身份认定工作;指导优抚事业单位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组织、实施、指导全县拥军优属和双拥创建工作,承担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四)做好全县城镇退役士兵、退役士官、复员干部和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组织开展城乡退役士兵两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工作业。
(五)承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负责灾情的核查,统计、上报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农村灾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和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承办县本级救灾款物、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分配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
(六)拟订全县减灾规划,承担全市性减灾宣传,开展减灾、救灾培训工作;承办县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分配和监督使用工作;承担县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七)拟订全县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组织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负责城乡民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负责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指导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光荣)院管理工作。
(八)依法指导村(居)民自治;指导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指导社区建设工作。
(九)负责乡(镇)行政区域的建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的审核、上报工作;负责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调处;负责乡(镇)以上行政区划名称、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和城市街道的命名、更名的审核、报批;指导全县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推行、公布标准地名的使用;指导全县标准地名资料的编辑和审定、收集整理和鉴定地名档案。
(十)拟订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标准并指导实施;拟订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办法并指导实施;负责“三院”建设和管理;负责福利机构登记、评审和管理;负责县本级和上级下拨社会福利资金项目的评审,福利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拟订社会福利企业扶持政策;负责福利**管理工作,管理本级福彩公益金;指导全县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导福利企业生产;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组织和指导社会捐助工作。
(十一)负责指导全县婚姻管理、儿童收养和救助管理工作;承办全县收养登记工作;协调跨区域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
(十二)拟定全县殡葬管理办法,推进殡葬改革,健全科学文明的殡葬服务体系;管理全县殡仪事业,指导县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工作。
(十三)制定全县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
(十四)负责或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全县民政事业经费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检查。
(十五)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