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安靖乡。
东风渠工程分六期建设,总干进水闸位于郫县安靖乡两路口西南约200米,整个灌区由西北向东南形成自然灌溉。
东风渠,大型水利建设工程,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南部山区;始建于1974年12月,1979年4月建成通水,历时4年零八个月时间。另有宜昌、郑州、成都同名水渠。东风渠是很多城镇的母亲河。
郫县的历史古迹
属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荥经县幅员面积1781平方千米。总人口15.04万人(2008年末),农业人口11.2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严道镇。荥经县辖2个镇、17个乡、2个民族乡:严道镇、花滩镇、六合乡、烈太乡、安靖乡、民建彝族乡、烈士乡、荥河乡、新建乡、泗坪乡、新庙乡、三合乡、大田坝乡、天凤乡、宝峰彝族乡、新添乡、附城乡、五宪乡、烟竹乡、青龙乡、龙苍沟乡。
荥经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中部,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县城距离省会成都175公里,前临成都经济辐射圈,背靠"三州"两个扇面,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了很强的区位优势。
资源
荥经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土地21亩,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境内气候宜人,降雨适中,水草丰茂,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食品经济的理想之地。矿产资源更是丰富多样,铜、铅、锌、锰、硫铁矿等有(黑)色金属蕴藏量大,品位高,质量好。荥经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荥经还是全国首批验收合格的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境内溪河纵横,水流量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此之外,荥经的名贵土特产品资源和畜种资源也十分繁多。有独步天下的荥经砂器;有品质优良,深受品茗者喜爱的"古城毛尖"、"观音仙茶";有肉厚脆嫩的山珍佳品"荥经笋干"和森林蔬菜;有易育肥,肉质好、脂肪分布均匀的"荥经黄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动物。荥经山奇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有美丽的原始森林风光,有干年古刹、庙宇,还有名噪四海的南方丝绸古道。
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石材资源是荥经的一大主体优势。全县花岗石资源储量在4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发利用的达1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达210平方公里,被带为"石材王国"。荥经花岗石以红色为主,色译调和,美观大方,光洁度好,放射强度低,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现已开发的产品"三合红"、"荥经红"、"新庙红"已成为石材市场的抢手货。县委、政府实施资源启动战略,引来了无数投资者。全县已有矿山企业60个,加工企业550家。
荥经水力资源理论储量为6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9万千瓦。目前,全县总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电力富余,电价低廉,为发展高耗能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电力保障。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县发展高耗能工业提供了原料保证。现已探明储量的有:石灰石l亿立方米,铅锌矿50万金属吨,优质锰矿30余万吨,赤铁矿和铜矿石储量均为20余万吨,优质无烟煤l亿多吨,还有大量的硫铁矿、石英石等高耗能工业所需的原辅材料。高耗能工业,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
荥经的旅游资源中,与峨眉山对峙的瓦屋山雄奇峻拔,云蒸霞蔚;铜瓦殿、铁瓦殿虽已髓岁月的流逝,淹投在历史的长何中,但依稀的痕迹,仍能让你感受到昔日佛家辟支道场的繁盛。离县城30公里的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南北森林之风韵:较高处,冷峻挺拔的原始云、冷杉林,透出大兴安岭的巍峨气派;较低处,具有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风格的参天古树,藤蔓缠绕,荣枯俱存;荣者蓬蓬勃勃,婀娜妖媚;枯者体态多姿,诗情画意。离城不足5公里的太湖寺,始建于唐,依山迭造,山不高而幽,水不深而秀,占地百亩的一座禅院古庙,全部掩映在一片茂盛的桢楠和银杏参天古树中,气势恢宏,建置庄严。还有如诗如梦的古城烟雨,瓦屋神灯等荥经八大景观。目前,通往这些景点的公路全部修通,正等待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和观赏。
经济
发展荥经经济的过程中,县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启动,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为动力,围绕培植财源,实行非均衡发展"的思路,全面实施资源启动战略,为改善投资环境,全县开通了12000门程控电话,全县平均20人就拥有一部电话。数字化、程控化、网络化建设已把荥经推向信息高速公路;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国道108线纵贯全境,作为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的荥经,已建成一个占地3.9平方公里,综合功能齐全的新县城。学校、医院、商贸中心,星级饭店、游泳池、歌厅舞厅应有尽有;不仅如此,荥经对国内,国外来投资兴办企业的客商,除享受全国、全省的有关优惠政策外,还将享受我县更多的优惠和照顾。
地貌
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盆周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内四面群山环抱,河流强烈切割,岭谷高差悬殊。全县最高处在西部野牛山,海拔达3666米,是县境唯 一高山区;最低处在天凤乡荥经河岸,海拔只700米;相对高差2966米。山地面积1754.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8.6%。河谷平坝面积24.75平方公里,仅占全县总面积1.4%。
地貌类型,就成因分,主要是褶皱、断层作用形成的构造地貌。但由于岩层的新老和类别差异,地势的高低悬殊,气候的变化,在构造地貌中也夹杂着风化地貌、重力地貌(崩塌和滑坡)、古 冰川地貌、岩溶地貌等。就海拔高低和表面形态分,全县地貌可分为四个类型。
高山区(海拔3500米以上) 只西部呈点状分布的野牛山。
中山区(海拔l000米-3500米) 县境四周均属中山地貌,占全县总面积84%。是县境地貌的主体。以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布最广。
低山、丘陵区(海拔l0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到200米为丘陵。占全县总面积12%。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阶地和河谷平坝 在海拔l000米以下的河谷两侧。占全县面积4%,其中河漫滩、洪积扇形成的河谷平坝只占1.4%。
气候
荥经县全境在北纬30度以南,属于接近中纬度的低纬度地区。气温上属亚热带;在大气环流受季风的控制,因而属季风气候;在地形上高低相差悬殊,垂直变化大,因而具有山地气候特。根据以上特点,荥经县气候类型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候。但从局部地方来看,荥经气候又具有其特点:
1、气温偏低 与海拔相近的地方相比,由于荥经县位于大相岭东北坡,瓦屋山西坡,因而处于背阴面。泗坪海拔l040米,汉源县九襄镇海拔1055米,但九襄年均温为16.3℃,而泗坪只13.6℃。
2、降水量全地区第一 石滓乡的金山是全省四大暴雨区之一,年均降水量达2603.l毫米,不仅列全地区第一,而且在全省和长江流域也居首位。
3、夜雨率列全地区之首 夜雨多是山区谷地降水的特征。地区各县市夜雨率均在70%上下,而荥经达78%,列全地区第一。
4、境内气候差异大 海拔不同,气温不同。凰仪海拔1120米,年均温只12.4℃;严道镇海拔763米,年均温为15.5℃。山地的背风面与向风面不同,降水量不同。夏季风多从荥经东北角沿荥经河谷或雅安向斜越麂子岗人境,位于背风面的严道镇年降水量只1232.9毫米;位于瓦屋山向风面的石滓乡金山年降水量达2603毫米;大相岭向风面的凰仪乡麓池年降水量达2409毫米。
河流
格状水系 荥经河是荥河和经河两大支流汇合而成。两大支流在荥经县城东北,以90度角度交汇。而大支流的二级支流,如荥河的代黄沟、头道水、桥溪、小河子、相岭河,又均以90度角度汇入荥河。因此,其水系类型,属于格状水系。
河流袭夺水系 荥经河干流原为青衣江一级支流,经麂子岗在雅安城东注入青衣江。由于新构造运动,青龙断层活动加剧,导致雅安向斜南段上翘,隆起而出现麂子岗。荥经河被斩断而成断头河,向北凿开天凤背斜而注入天全河,成为青衣江的二级支流。原下游段的残留河,即今雅安的愤江。
径流量丰富 荥经河虽为青衣江二级支流,但由于其流域面积广,流域内降水量丰沛,因而年均径流量达104秒立方米,仅次于一级支流天全河,在青衣江水系各支流中列第二位,占青衣江水系在雅安地区出境处年均径流量469秒立方米的22%。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2.67亿立方米,占青衣江水系在雅安地区出境处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50.69亿立方米的21.6%。
河流洪枯变化大 由于流域面积内多暴雨,实测最大洪水为3450秒立方米,是平均流量的33倍,枯水期流量25.2秒立方米的137倍。因而,县境内洪灾较多。
河段平均比降较大,含沙量较小,天然落差2555米,平均比降24.3‰,具山地河流特征。上游植被较好,年均含沙量每立方米仅0.37公斤。
沿革
荥水出大相公岭,流经城北;经水经瓦屋山,流经城南。隋置荥经口戍,唐置县。
2000年,荥经县辖2个镇、23个乡:严道镇、花滩镇、附城乡、五宪乡、青龙乡、烟竹乡、石滓乡、复顺乡、宝峰乡、天凤乡、石龙乡、庙岗乡、大田坝乡、石桥乡、民建乡、烈太乡、六合乡、安靖乡、凰仪乡、泗坪乡、烈士乡、荥河乡、新建乡、新庙乡、三合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68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严道镇 29810 花滩镇 7819 六合乡 11104 烈太乡 5980 石桥乡 3646 安靖乡 4084 凰仪乡 3340 民建乡 3649 烈士乡 5291 荥河乡 6510 新建乡 2680 泗坪乡 4973 新庙乡 2745 三合乡 2747 大田坝乡 5167 庙岗乡 3118 石龙乡 1959 天风乡 3137 宝峰乡 2568 复顺乡 5329 附城乡 6171 五宪乡 4984 烟竹乡 3216 青龙乡 6456 石滓乡 6200
2004年,荥经县辖2个镇(严道、花滩)、23个乡(附城、五宪、青龙、烟竹、石滓、复顺、宝峰、天凤、石龙、庙岗、石桥、民建、烈太、六合、安靖、凰仪、泗坪、烈士、荥河、新建、新庙、三合、大田坝)。
2005年,荥经县辖2个镇、23个乡:严道镇、花滩镇、六合乡、烈太乡、石桥乡、安靖乡、凰仪乡、民建乡、烈士乡、荥河乡、新建乡、泗坪乡、新庙乡、三合乡、大田坝乡、庙岗乡、石龙乡、天凤乡、宝峰乡、复顺乡、附城乡、五宪乡、烟竹乡、青龙乡、石滓乡。
2006年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4号)批准:同意荥经县宝峰乡、民建乡改建为宝峰彝族乡、民建彝族乡,同意民建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由竹阳村迁移至建乐村。
2006年,荥经县撤销石桥、庙岗、凰仪、石龙4个乡,复顺乡更名为新添乡,石滓乡更名为龙苍沟乡。
2020年6月,荥经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6年2月16日,荥经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一、郫县的遗址遗存
郫县历史文化遗迹有望丛祠、杜鹃城遗址、古城遗址、扬雄墓、子云亭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此外还有何武墓、何公祠、郫筒井、严君平墓、梅花御井、蓝家坡山汉墓等。郫县郫筒街道有“望从祠”。
历史遗址有古城遗址、杜鹃城遗址、德源商周遗址、望丛祠、唐昌文庙、安靖邓家双斗桅杆、扬雄墓、严君平墓和何武墓等历史遗迹,是国家的重要文物保护区域。
县境内遗存大量诗、词、楹联、赋、文、碑记等文化遗存,其代表有:唐.李白的诗《宣城还见杜鹃花》,唐.温庭筠的词《河渎神》,宋.张俞的诗《蚕妇》,唐.杜甫和宋.范成大有关吟诵郫筒酒和安德樱桃村的诗等。赋、文、碑记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有唐.李德裕的《画桐花凤扇赋》,宋.张俞的《蜀望丛帝新宿碑记》,宋.侯溥的《汉大司何公庙堂记》、清.张成行的《司马温公祠堂记》等。郫县民间文学艺术资源蕴藏量丰富,民间传说中有代表性的篇目为《望帝化鹃》、《杜鹃城与合欢树》、《郫筒酒的传说》、《神仙豆腐》、《问字亭》、《御井梅花》、《阳台柳》、《司马光在郫降世》等;民间音乐的代表性曲目有《薅秧歌》、《抬料号子》等;民间舞蹈主要是各种灯舞,最具特色的是花园、友爱的百米长龙,唐昌的“二仙灯”等;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一级美术师邓欤的“川西挑花图案”、原清河镇教师张跃清的“笋壳雕”,安靖镇方桥村张天泰的微雕艺术品,都是郫县较有特色的资源。
二、请教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历史沿革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郫县之称。
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0万人。郫县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邮政编码611730。
县人民 *** 驻郫筒镇。 [编辑本段]郫县历史 郫县古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
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迄今已有2300余年。郫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又作“杨雄”)、宋代著名诗人张俞,清代名将罗应旒,以及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著名道士萨守坚,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等古今名人。
郫县地图近年来,郫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壮大财政综合实力为目标,县域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先后被列入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等。
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5亿元,同比增长14.8%,一、二、三产业比达到12:5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90%;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76亿元,增长33.2%;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增长36.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元,增加505元。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编辑本段]郫县介绍 气候: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
加上地处成都"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适宜开展各种旅游,特别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潜力大。 地理位置:郫县位成都市西北近郊,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
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 行政区划:目前郫县下设14个镇:郫筒镇、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新民场、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
历史建置 郫县古称"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秦灭巴蜀之后二年(公元前314年),在成都设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建置的开始,建县至今(2000年)已有2314年的历史。
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
解放后迄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1983年起归属成都市。 郫县县城,秦汉时期设今马街场口外里许"古城遗址"处,汉末或六朝时期改迁今址。
郫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汉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五代宋初大画家石恪,清代知名抗日将领罗应旒以及新中国诞生后的铁路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萧伦,当代世界著名青年歌唱家廖昌永等均为郫县籍人士。世界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藉华人韩素音女士祖籍也在郫县。
[编辑本段]主要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望丛祠、杜鹃城遗址、古城遗址、扬雄墓、子云亭(因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成名)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此外还有何武墓、何公祠、郫筒井、严君平墓、梅花御井、蓝家坡山汉墓等。
郫县郫筒镇有“望从祠”,其名为纪念古属国的望帝和从帝。望帝即望帝杜宇,从帝即开明,又称鳖灵。
李商隐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所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特产 郫县盛产享誉餐饮界的调料:郫县豆瓣 韭黄、韭菜 郫县豆瓣用以炒菜,分外提色增香,是郫县最著名的特产,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在晚饭界被誉为“川菜之魂”。
特别是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鱼香茄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县花:杜鹃花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为杜鹃花科半常绿或落叶灌木。
叶上长有细毛。春季开花,花冠呈漏斗形,颜色以各种红色为主,因野生杜鹃花在山岗石缝中都有生长,尤其是开花季节漫山遍野,非常壮美。
杜鹃花品种很多,我国约有600种,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植物。 县鸟:杜鹃鸟 杜宇的称谓则来自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传说。
扬雄《蜀王本纪》:“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练而成,每天夜里他都要同出于江源之井中的情人朱利幽会。
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到了蜀国,望帝杜宇任用鳖灵为相,命其治水。朱利思念情人,也到蜀国来找鳖灵。
那一天,正好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朱利,见朱利貌美如花,便命纳入宫中为。
三、郫县的历史.建制沿革:
郫都区古称“郫”,在古史传说中,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秦灭巴蜀之后两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此为郫县建置之始。清《一统志》和嘉庆《四川通志》有:“杜宇名蒲卑,都于此,因以名邑。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臧宫自涪城攻拔新繁、郫县,与吴汉会于成都。
秦汉时期,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县、温江、彭县、灌县等数县之地。汉代郫县的西境在今灌县蚕崖外,包括今灌县岷江以东以北地区。北境大致包括今彭县北君平至丰乐、桂花、庆兴一带;东境包括今成都市西部;南境包括今温江县大部分地区。此后辖区屡经变动。
三国蜀汉时,郫、绵、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即今灌县前身。属汶山郡。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雄攻取郫县,不久自称益州牧,治郫县。
南朝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起义军赵广等攻成都,不克,退保广汉,不久自广汉至郫,连营数百,巴东太守周籍之等进军攻郫,克之。追败之于广汉。
南朝梁天监初年(公元502年),邓元起攻刘季连于成都,留辎重于郫,刘季连部将李奉伯间道袭郫,陷之,邓元起舍郫径围州城,不久下之。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境、江源东境置温江县。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都安县并入郫县。北周时,划沱江北郫县地为新置九陇县的一部分。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温江县复并入郫县。隋仁寿元年(601年),又废汶山县入郫县。隋仁寿三年(603年)再分置万春县;大业二年(606年)再并入郫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都安县旧址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年),崇宁县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年),崇宁县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
1950年后,郫县属温江专区。
1958年,撤销崇宁县,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
1968年,郫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郫县改属成都市。
2016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行政区域和 *** 驻地不变。
2017年1月22日,郫都区正式挂牌成立。
四、郫县的来历郫县古称“郫”,在古史传说中,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秦灭巴蜀之后两年,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此后即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称郫县,此为郫县建置之始。
秦汉时期,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县、温江、彭县、灌县等数县之地。
汉代郫县的西境在今灌县蚕崖外,包括今灌县岷江以东以北地区。北境大致包括今彭县北君平至丰乐、桂花、庆兴一带;东境包括今成都市西部;南境包括今温江县大部分地区。此后辖区屡经变动。
三国蜀汉时,郫、绵、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即今灌县前身。属汶山郡。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都安并入郫县。
隋仁寿元年(601年),又废汶山县入郫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境、江源东境置温江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撤温江县复并入郫县。仁寿三年(603年)再分置万春县;大业二年(606年)再并入郫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
后周时划沱江北郫县地为新置九陇县的一部分,今属彭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年)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1]
1950年后属温江专区,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改属成都市。
2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96年,郫县面积437.5平方千米,人口44.1万,辖13镇3乡:红光镇、郫筒镇、犀浦镇、安靖镇、花园镇、安德镇、两路口镇、三道堰镇、德源镇、合作镇、新民场镇、唐昌镇、团结镇、友爱乡、红兴乡、清河乡。县 *** 驻郫筒镇。(261个村委会、21个居委会)
1999年,郫县辖14个镇、5个乡:郫筒镇、安靖镇、红光镇、合作镇、唐昌镇、安德镇、团结镇、犀浦镇、花园镇、德源镇、新胜镇、新民场镇、两路口镇、三道堰镇;唐元乡、古城乡、清河乡、友爱乡、红兴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红兴、新胜、两河口、清河4个镇。将原红兴镇的长乐、石佛、濂溪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郫筒镇;郫筒镇 *** 驻南大街。将原红兴镇的白云、长生、汉姜、护国、济阳、寇家坝、宋家林、渔塘坎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红光镇;红光镇 *** 驻成灌路。将原新胜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唐昌镇;唐昌镇 *** 驻南二环路。将原两路口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德镇;安德镇 *** 驻望乐村。将原清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友爱镇;友爱镇 *** 驻政通巷。将合作镇的回龙、青龙、胜利3个村及新华村的3、4、6社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德源镇;德源镇 *** 驻禹庙街。将红光、犀浦、郫筒、德源4个镇的部分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合作镇;合作镇 *** 驻安阜村。
2004年,郫县总面积43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112人/平方千米。辖郫筒、唐昌、犀浦、安德、安靖、红光、友爱、唐元、古城合作、新民场、德源、团结、花园、三道堰15个镇,共有36个社区、261个行政村。[2]
区划详情
郫
郫县地图
郫县地图
县分为14个镇街:郫筒街道、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新民场、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3]
五、请教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的历史沿革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近郊,距成都市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生态环境优美,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有银郫县之称。
全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人,非农业人口10万人。郫县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邮政编码611730。
县人民 *** 驻郫筒镇。 [编辑本段]郫县历史 郫县古称郫邑,为古蜀国都城。
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设蜀郡,郫邑始称郫县,迄今已有2300余年。郫县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又作“杨雄”)、宋代著名诗人张俞,清代名将罗应旒,以及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著名道士萨守坚,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等古今名人。
郫县地图近年来,郫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壮大财政综合实力为目标,县域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先后被列入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等。
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5亿元,同比增长14.8%,一、二、三产业比达到12:5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90%;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76亿元,增长33.2%;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增长36.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5元,增加505元。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编辑本段]郫县介绍 气候:郫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5℃,最低极端气温零下5℃左右。全年风向频率以东南风最多,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生态气候环境,十分宜人。
加上地处成都"上风上水",工业污染少,很适宜开展各种旅游,特别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潜力大。 地理位置:郫县位成都市西北近郊,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
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 行政区划:目前郫县下设14个镇:郫筒镇、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新民场、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
历史建置 郫县古称"郫",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鳖灵,都以郫为都邑。
秦灭巴蜀之后二年(公元前314年),在成都设蜀郡,挪作为该郡的属县,正式称为郫县。这是郫县建置的开始,建县至今(2000年)已有2314年的历史。
县域在历史上累有变动。1958年崇宁县撤销后,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
解放后迄1983年,隶属温江地区;1983年起归属成都市。 郫县县城,秦汉时期设今马街场口外里许"古城遗址"处,汉末或六朝时期改迁今址。
郫县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汉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大司空何武,宋代著名诗人张俞,五代宋初大画家石恪,清代知名抗日将领罗应旒以及新中国诞生后的铁路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萧伦,当代世界著名青年歌唱家廖昌永等均为郫县籍人士。世界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藉华人韩素音女士祖籍也在郫县。
[编辑本段]主要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望丛祠、杜鹃城遗址、古城遗址、扬雄墓、子云亭(因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成名)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辞典》。此外还有何武墓、何公祠、郫筒井、严君平墓、梅花御井、蓝家坡山汉墓等。
郫县郫筒镇有“望从祠”,其名为纪念古属国的望帝和从帝。望帝即望帝杜宇,从帝即开明,又称鳖灵。
李商隐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所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特产 郫县盛产享誉餐饮界的调料:郫县豆瓣 韭黄、韭菜 郫县豆瓣用以炒菜,分外提色增香,是郫县最著名的特产,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在晚饭界被誉为“川菜之魂”。
特别是郫县豆瓣烹制的“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鱼香茄子”等,具有浓郁的四川风味,被公认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作。 县花:杜鹃花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为杜鹃花科半常绿或落叶灌木。
叶上长有细毛。春季开花,花冠呈漏斗形,颜色以各种红色为主,因野生杜鹃花在山岗石缝中都有生长,尤其是开花季节漫山遍野,非常壮美。
杜鹃花品种很多,我国约有600种,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植物。 县鸟:杜鹃鸟 杜宇的称谓则来自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传说。
扬雄《蜀王本纪》:“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鳖灵,原住长江边,是一鳖精修练而成,每天夜里他都要同出于江源之井中的情人朱利幽会。
他听说西海水灾泛滥,便沿江而上,到了蜀国,望帝杜宇任用鳖灵为相,命其治水。朱利思念情人,也到蜀国来找鳖灵。
那一天,正好望帝出猎,在山野间邂逅朱利,见朱利貌美如花,便命纳。
六、成都的历史古迹成都是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很多。其中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宫、孟知祥墓、朱悦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彭大将军纪念碑彭家珍祠、十二桥烈士墓。其它各具特色的公园,有以引种一百多种竹子、被称作“竹的公园”――望江楼;装饰、布置各式盆景的百花潭;山青水秀的人工湖――百工堰;年年举办“灯会”“花会”的文化公园;以饲养和繁殖大熊猫著名的成都动物园、以锦江绿化带为背景的滨江公园和以“人和水”为主题的活水公园。这些分布在市区和城郊的游览参观点各具特色、涉猎面广,人们在此游览之余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美景,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和情趣,耳目为之一新。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黄河与长江共同哺育 着这片风光奇绝的土地。从神秘幽美的九寨沟,到碧波万顷的竹海;从风清月白的大宁河,到那跑马溜溜的群山;乐山大佛做不到的治水业绩,李冰父子早己做到了;古人慨叹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已被西昌发射的航天卫星越过。到处是绚丽的自然风光,到处是淳美的风土人情……
自古诗人多入蜀。地灵人杰的巴蜀大地又是文化之邦。李太白从这里杖剑远行;杜工部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苏东坡、陆放翁、张大千怕如灿烂的明星,辉耀着这片浪漫的大地。刘皇叔白帝托孤;诸葛亮六出岐山;唐玄宗剑阁闻铃;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悲欢,都留在这里的森森翠柏、茫茫白波、重重殿字之间,留给了风雨楼台、暮鼓晨钟……当然,到成都旅游别忘了品尝这里的小吃。
作为我国历史名城之一,成都的历史犹如它的自然地貌一样有起有落。
从2300年前蜀王迁都于此,漫漫千载,星移斗转,成都有过“五大都会”、“扬一益二”的辉煌,也有过“十室九空”、“斗米数十金”的凄凉。然而,它千古不徙,遭历劫而不衰,从容地吐纳万物,化育生机,这就是成都的魅力所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晋代诗人左思曾由衷地礼赞“既崇且丽、实号成都”。不论是中国“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无限深情地讴歌过这座风姿独具的城市。
成都,这座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宁又繁荣,既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又有很强的商业意识的城市,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中国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已经形成机械、电子、医药、冶金、化工、棉纺、食品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农业则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和农副产品基地;商业已成为中国西南商品、物资的重要集散中心;交通、通信亦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枢纽。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具有开放性格的城市。远在北方开辟“丝绸之路”的纪元前,成都人就已经入云南,经缅甸,到印度,至中亚,转欧洲,即史称的所谓“南丝之路”,谱写了对外开放的历史篇章。今天的成都,秉承祖先气度恢宏、兼容并包的传统,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