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4月,达州宣汉县辖27个镇、23个乡、4个民族乡。分别是:
1、镇:东乡镇、土黄镇、华景镇、樊哙镇、红峰镇、七里镇、五宝镇、峰城镇、白马镇、君塘镇、新华镇、黄金镇、胡家镇、毛坝镇、清溪镇、普光镇、天生镇、柏树镇、芭蕉镇、南坝镇、双河镇、大成镇、下八镇、土主镇、柳池镇、马渡关镇、桃花镇
2、乡:明月乡、老君乡、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黄石乡、庙安乡、天宝乡、红岭乡、柳池乡、三河乡、东林乡、凉风乡、庆云乡、马渡乡、上峡乡、塔河乡、茶河乡、天台乡、漆碑乡、石铁乡、厂溪乡、凤鸣乡、花池乡、隘口乡
3、民族乡:龙泉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
扩展资料:
宣汉县的民风民俗
1、土家余门拳
土家余门拳是四川地方拳术之一, 传自四川简阳县余氏。源自华佗“五禽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特点的宣汉“余门拳”,到如今已传至第11代。余门拳以其手法多变、短手寸劲、提砍砸压的特点,被载入了《四川武术大全》。
2、宣汉民歌
宣汉民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部达州市宣汉县辖区内的一种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曲式结构多彩;受古老民歌影响,宣汉民歌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山歌;二是小调;三是号子;四是风俗歌。马渡民歌曲韵悠扬,世人传唱,马渡被文化部命名为“川东民歌之乡”。
3、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宣汉县
东乡镇的东乡简介
湘西沥青搅拌站是指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一处专门生产沥青混凝土的设施。其地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石洞镇石洞村,邮政编码为416500。该地区交通便利,距离保靖县城约10公里,距离省会长沙市约240公里,交通出行方便。湘西沥青搅拌站是一家拥有先进生产设备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沥青混凝土等道路建设材料,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39.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515亩,其中水田29243亩,旱地37272亩,林地面积25万亩。全镇辖24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总人口5.7万人,壮族、汉族各约占48%,其他少数民族约占3%。镇政府、镇直单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01名,脱产村干部86名。 是武宣县农业稳产、高产区之一。该镇加大教育投入,先后筹措经费建成镇二中综合楼、教师宿舍楼、体育场地等教育工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由1995年的251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96万元,年均增长6%。1998年全镇粮食产量达15153吨。与此同时,加大了“三田”建设的工作力度,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万元田”建设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其加以倾斜,秋、冬菜种植开发了莲藕1千亩、淮山2千亩的“万元亩”示范样板。
东乡镇地处连接来宾至平南的交通要道,从东乡镇到平南的公里数是62公里左右,车辆行使时间大约一小时四十五分左右。
东乡镇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登极称天王的地方,也是西王肖朝贵的故乡,境内有下莲塘“将军第”和有“广西九寨沟”之称的自治区级风景区——百崖大峡谷。
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贯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是武宣的产粮大镇、林业大镇,也是广西名茶--金龙茶的产地,锰、铅锌、铁等矿产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