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部。
大时代 <一共有26集>
主演:
郑少秋、蓝洁瑛、刘青云、周慧敏、刘松仁、郭蔼明
大时代II世纪之战<一共40集>
主演:
郑少秋 刘青云
庆安会馆,即天后宫,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咸丰三年(1853)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两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
庆安会馆坐东朝西,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天后宫内建有前后分别为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中国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北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借助明州港而获得朝廷认可,并使其影响从地域扩大至全国。 2001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在**《长江七号》出现了出现了两次。
庆安会馆为甬埠形式北洋的泊商航工娱乐聚会场所,也是一座祭祀“天后神”的宫殿。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北路156号。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506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纵长方形。庆安会馆兴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落成。现存宫门、仪门(连戏台)、正殿(连戏台)、后殿、厢房、偏房及董事与管理人员住宅等。正殿采用石雕、砖雕和朱金木雕作为装饰,突出展现了浙东一带雕刻艺术,堪称精品之作。庆安会馆是宁波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历史见证,也是妈祖文化的物证。
咸丰四年(1854),为平定海域海盗抢阻,保卫南北洋海运之安全,集资购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轮船“宝顺轮”(配备大炮、弹药)。“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宝顺轮投入运行后,对南北洋海盗船进行清扫,平定了北洋与南界。宁波北号商团(宝顺轮)名震四海,扬名于国内外,使盗船闻声畏之,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是我国近代自办的第一艘火力轮船,成为创办中国近代洋务的先声。郑绍昌先生在《宁波港史》中评价说:这是宁波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宁波港作为单纯帆船港时代的结束。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庆安会馆》一书论述到:“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窑场院。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得到朝廷认可,并借助于宁波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航海的保护神”。庆安会馆是我国现存的宫馆合一的实例,为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七大会馆之最,也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会馆建筑群。庆安会馆还是浙东近代木结构建筑典范,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保存有1000余件朱金木雕、200多件砖雕、石雕工艺品,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为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安会馆位于宁波市区奉化江、甬江、余姚江汇合的三江口东岸。清道光三年(1832),南号舶商在码头林立的宁波三江口东岸建造会馆,取名“安澜”。清道光三十年(1850),在董秉遇、冯云祥、苏庆和等北号舶商的发起下,共捐资白银十万两,在安澜会馆一侧兴建北号会馆,名“庆安”,又称“甬东天后宫”,是商贾、民众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和行业办公议事聚会的场所。
清代海禁废弛后,宁波港海运发达,贸易兴盛“舟楫所至,北达燕、鲁,南低闽、粤而延西、川,鄂、皖、赣诸省之产物,亦由甬(宁波)埠集散,且仿元人成法,重兴海运,故南北号盛极一时。”
咸丰四年(1854),为平定海域海盗抢阻,保卫南北洋海运之安全,集资购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轮船“宝顺轮”(配备大炮、弹药)。“中国之用轮舟自宁波宝顺轮始也”。宝顺轮投入运行后,对南北洋海盗船进行清扫,平定了北洋与南界。宁波北号商团(宝顺轮)名震四海,扬名于国内外,使盗船闻声畏之,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也是我国近代自办的第一艘火力轮船,成为创办中国近代洋务的先声。郑绍昌先生在《宁波港史》中评价说:这是宁波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标志着宁波港作为单纯帆船港时代的结束。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庆安会馆》一书论述到:“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窑场院。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得到朝廷认可,并借助于宁波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航海的保护神”。庆安会馆是我国现存的宫馆合一的实例,为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七大会馆之最,也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会馆建筑群。庆安会馆还是浙东近代木结构建筑典范,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保存有1000余件朱金木雕、200多件砖雕、石雕工艺品,体现了清代浙东地区“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为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遗存。
自北宋末年传播妈祖信仰始,天妃宫、天后宫一直作为传播妈祖信仰的建筑载体,其现存建筑精华者,首推泉州天后宫和宁波天后宫。宁波庆安会馆乃天后宫与会馆合而为一。由于宁波是个沿海港口城市,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舶商们热衷投入沿海贸易,使有妈祖信仰兼经济目的的行会成员加盟到会馆这一载体中来。据史料记载,会馆的管理井然有序,内设司账、文案、司书、庶务、办事员、勤工、厨司等一二十名工作人员。其所需经费,由南、北舶商抽取各家各船经费,充作会馆事业基金。会馆还办有社会福利事业。会馆建立后,为当时宁波航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854年,随着航运的发展,北号舶商斥巨资引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船———“宝顺轮”。“宝顺轮”遂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由帆船时代向机动船时代过渡的标志。又因这些会馆都是经营海运业,于是航海保护神妈祖则成了会馆成员不可或缺的精神信奉。早在创建庆安会馆以及毗邻的安澜会馆之前,宁波的北号舶商就曾在上海创建浙宁会馆。只是可惜今已不复存在。证实宫馆合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迄今200年前,但尚存建筑并堪称上乘的惟宁波庆安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