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辖10个镇:黎城镇、银涂镇 、金南镇、闵桥镇、塔集镇、前锋镇 、吕良镇、陈桥镇 、金北镇 、戴楼镇
黎城镇
黎城镇隶属于江苏省 淮安市 金湖县,是金湖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黎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发达。黎城物产资源丰富、条件十分优越。
银涂镇
银涂镇是原银集镇、涂沟镇合并而成,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位于金湖县东部,东临风景秀丽的高邮湖,西濒国家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南界塔集镇,北攘省农垦总公司宝应湖农场。有金湖大桥东桥头堡、金湖县城东大门之美誉,系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无公害粮油产地。 镇域与金湖县城隔河相望、以桥相连,西距县城5公里。属淮河下游里下河淮南圩区,为古老的苏北里下河上下五镇之一。行政区域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4.7万人,辖20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
金南镇
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位于高邮湖畔,是金湖县城的南大门,濒临淮河入江水道,辖16个村、3个居委会,129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102.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23公顷,水面460公顷,总人口38199人。素有“鱼米之乡” 、“线缆之乡”的美誉。
金南镇坚持“环境立镇、工业强镇、文明固镇”目标,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精神,以打造集镇新形象为载体,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四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获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文化活动中心先进乡镇、江苏省绿化平原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淮安市平安创建工作先进乡镇、淮安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乡镇、淮安市环境优美乡镇、淮安市绿色示范集镇等荣誉称号。
闵桥镇
闵桥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部、南部濒高邮湖,西界淮河入江水道,北界范坝河,连塔集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末,相传为尧的故里。清代属高邮县昌平乡。民国年间,为高邮县第八区。1958年4月改属宝应县。同年9月成立闵桥人民公社。1984年析出横桥乡。2000年3月,撤乡并镇,兼并横桥乡。政府驻闵桥集镇,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镇区水陆交通便利,金闵公路与盐金国防公路短距相接,水路直达高邮市。
塔集镇
塔集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东南部的一个水乡小镇,京杭大运河擦边而过,东濒高邮湖,西邻淮河入江水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前锋镇
前锋镇位于江苏省中部,大运河西岸,是金湖县东北部的对外门户。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9万人口,拥有耕地7.07万亩,水面、滩涂6.3万亩。
吕良镇
金湖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1千米。东邻前锋镇、泗湾湖农场,南与金北镇一衣带水,西接陈桥镇,北与洪泽县仁河镇一河之隔,东北濒白马湖。总面积74.8平方千米。现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陈桥镇
陈桥镇位于封丘县城南15公里,南临黄河,区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5.2万人口。耕地面积5.1万亩,另有2万多亩的黄河滩地。东西部分别有大广高速公路桥、封开黄河浮桥与开封市相接,距开封市仅35公里,尹獐路自东向西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陈桥镇是封丘县的金银花、石榴、水稻主产区.
金北镇
金北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该镇水陆交通方便,区域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上,着力推广优质稻麦种植、特种水产养植、意杨林,三禽饲养等,采用栽培模式和新式农机具以增加效率;工业上,招商引资,主要发展白厂丝、丝绸、合成草、机械、木器、服装等。另外,该镇在基础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有所成就。
戴楼镇
戴楼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本镇主要有新塘村、中东村、向东村、官塘村、永丰村及楼庄村组成。
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金马路为轴线的蔬菜产业带,以金铜路、蘅铜路、青年路为轴线的无公害稻米生产带。该镇森林覆盖率达38%。
古代绣娘的诗句
1.赞“当代绣娘”的诗词有哪些
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江苏高邮人(今属江苏金湖闵桥镇)。人称“淮南夫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年二十始知锐意,为儒废寝与食,直院崔大雅奇其才,年四十三登进士(孝宗淳熙二年,即1175年中进士),官迪功郎,以词赋闻名艺苑;继而任繁昌县(今安徽繁昌)令;三年满转升平江(今苏州),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红娘一词来源于《西厢记》
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故事取自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大意为:唐代,洛阳书生张珙长安赴试,经蒲州入居古刹普救寺,遇相国之女崔莺莺,惊其艳丽而生情,遂借西厢暂住,并乘机与莺莺之侍女红娘搭言。山寇孙飞虎兵围寺院逼莺莺成婚,崔夫人声称愿将女二嫁给献计退兵者,张珙修书请白马将军退敌。崔夫人悔约,让张珙、莺莺兄妹相称。红娘代传书简,莺莺诗约张珙,幽会西厢。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实告并晓以大义。老夫人无奈允婚,强令张珙赴试,有情人长亭泪别。张珙赴试落第,老夫人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为由,将莺莺属意郑恒。张珙投宿草桥,莺莺与红娘寻至,连夜并辔……
其中的《佳期》和《拷红》为经典折子。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千古佳句。
2.赞当代绣娘的一些 诗词我知道一个歌词
李宇春新歌首发-
芙蓉锦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
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3.赞美“绣娘”的古诗有哪些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
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
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
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4.赞美“绣娘”的古诗有哪些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
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
生受。生受。
更被养娘催绣。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
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
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5.赞“当代绣娘”的诗词有哪些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
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
生受。生受。
更被养娘催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
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江苏高邮人(今属江苏金湖闵桥镇)。人称“淮南夫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年二十始知锐意,为儒废寝与食,直院崔大雅奇其才,年四十三登进士(孝宗淳熙二年,即1175年中进士),官迪功郎,以词赋闻名艺苑;继而任繁昌县(今安徽繁昌)令;三年满转升平江(今苏州),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
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
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红娘一词来源于《西厢记》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故事取自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大意为:唐代,洛阳书生张珙长安赴试,经蒲州入居古刹普救寺,遇相国之女崔莺莺,惊其艳丽而生情,遂借西厢暂住,并乘机与莺莺之侍女红娘搭言。
山寇孙飞虎兵围寺院逼莺莺成婚,崔夫人声称愿将女二嫁给献计退兵者,张珙修书请白马将军退敌。崔夫人悔约,让张珙、莺莺兄妹相称。
红娘代传书简,莺莺诗约张珙,幽会西厢。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实告并晓以大义。
老夫人无奈允婚,强令张珙赴试,有情人长亭泪别。张珙赴试落第,老夫人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为由,将莺莺属意郑恒。
张珙投宿草桥,莺莺与红娘寻至,连夜并辔……其中的《佳期》和《拷红》为经典折子。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千古佳句。
6.赞当代绣娘的一些 诗词我知道一个歌词李宇春新歌首发-芙蓉锦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7.有没有谁知道描写绣女刺绣的古诗或相关故事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长居深闺无个事,
此中清味要君明。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绣娘兰馨》
1915年,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江南“顾绣”,第一次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值辛亥革命前后,见证了“绣娘”这一社会阶层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本剧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励志故事。
光绪年间,江南辜仙芝绣庄已是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世袭刺绣大家,成为专为王室提供御品的“御绣户”,邻近辜家的樊家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御绣户”,两家之间在绣艺界
的地位相互争斗由来已久。
辜家为了传宗接代,私下将媳妇戴莲芸所生女儿与沈家所生男孩调了包,女孩取名沈兰馨,男孩取名辜传铭。十五年后,沈兰馨,辜传铭成了两小无猜的一对,此时朝廷派李公公来选绣女与绣品,辜家为了保存颜面,让兰馨替代辜家孙女潇潇作为辜家人入了宫。同时,樊家女儿樊绿珠也应征入选。传铭则继续留在辜家,接受养父辜松圃严苛的教育,以继承家业。而兰馨的沈家哥哥沈涛,一心向往革命,已经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目标,所以对于潇潇的爱恋也视若罔闻。
绿珠刁蛮奸诈,很快攀附上了宫中权贵李公公,且处处陷害兰馨,加上兰馨自身性格耿直,总是得罪李公公,故屡遭灾祸。幸好有护军裴子东一直守候在身边,倾力相助。无奈兰馨心中只有青梅竹马的传铭,裴子东只有默默守候。兰馨在宫中备受苦楚,但几经磨砺,她的绣艺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兰馨仗义执言,获罪慈禧,被发配新疆。兰馨在新疆虽然受苦受累,却也和当地人相处融洽,并学到了当地独特的织绣方法和染料的提炼技术。
辛亥革命一触即发,兰馨的哥哥沈涛投身到了革命党,而辜传铭从小受辜松圃管制压抑,在获知自己真实身份后,瞬间爆发,性格大变,变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辜传铭先是为了维护在辜家的地位于财产,对潇潇大献殷勤,此时的潇潇依旧对沈涛一往情深,然而沈涛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于公于私他更不能给予潇潇任何承诺,他违心地回绝潇潇,终于让潇潇投入了传铭的怀抱。但是传铭之后又对潇潇始乱终弃,并把她拱手相送给权贵段公子。
裴子东千辛万苦找到了兰馨,也把辜传铭的转变和辜家的状况告诉了她,兰馨痛不欲生。当辜传铭见到兰馨后,又粉饰自己,重新骗取了兰馨的爱情。并迎娶她过门。之后,辜传铭为了拓展家业,攀附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又与出宫的蛇蝎美女绿珠相互勾结。终使辜家财产全部落入传铭之手,但几经挥霍,这份产业已经名存实亡。辜家剩下的资金和珍品又被樊家掠夺。同时因为绿珠在袁克定处的得宠,樊家终于超过了辜家,垄断了江南绣业。
沈涛前去刺杀嘉龄格格的父亲贝勒爷,这次行动被传铭发觉,但是传铭并未念及两人亲兄弟的情分,而是将他出卖,导致沈涛行动失败,但是格格却爱上了这个刺杀她父亲的刺客,并且为了保护沈涛而死,得知此次行动是被辜传铭所出卖,深爱沈涛的潇潇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替沈涛报仇,但是功败垂成。
传铭为了讨好袁世凯,受袁克定之托逼迫兰馨为袁世凯绣龙袍,兰馨保着玉石俱焚的信念,使辜传铭的计谋终于破产,兰馨也终于认清了辜传铭的真面目,身心疲惫的她在裴子东的陪伴下回到江南重建家园,在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辜家的绣业又有了起色。袁世凯称帝失败,辜传铭的靠山倒台,辜传铭来找兰馨,拿出兰馨赠于的荷包,企图用曾经的爱情打动兰馨,兰馨断然拒绝。传铭要害裴子东,再次夺回辜家,被潇潇用沈涛留下的枪打死。
同样因为拥袁,樊家被抄,樊老爷被绞死,绿珠受刺激发疯,兰馨好心将绿珠接回自己家,不料绿珠却是借着装疯,再一次烧毁辜家,抢救中,兰馨右手手筋被挑断。失去一切的绿珠万念俱灰,当着兰馨面跳下悬崖。
一切恢复平静,兰馨闭门谢客,焚香刺绣,整整三年。三年后《瑞鹤图》绣成,兰馨在宫中认识的英国画家贝世宁来访,从绣成的《瑞鹤图》中,看出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磨难和祈祷和平的信念,惊叹不已大为感动。
贝世宁将该绣品送去了世博会,并获了金奖。听到这个消息,兰馨终于放下所有的心绪,奔向一直守候她的裴子东的怀抱。
8.蜀绣中的古典诗词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
“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成都有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3、看铁马冰河 ?
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
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
“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
出自陆游《钗头凤》。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说唐婉获知这词后,亦是感慨丛生,对赋一词《钗头凤 世薄情》。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下附两词: ?
陆游《钗头凤》 ?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唐婉《钗头凤》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红酥亦作“红苏”形容红润柔腻。 ?
1. 关于绣娘的诗句
关于绣娘的诗句 1.赞“当代绣娘”的诗词有哪些
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江苏高邮人(今属江苏金湖闵桥镇)。人称“淮南夫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年二十始知锐意,为儒废寝与食,直院崔大雅奇其才,年四十三登进士(孝宗淳熙二年,即1175年中进士),官迪功郎,以词赋闻名艺苑;继而任繁昌县(今安徽繁昌)令;三年满转升平江(今苏州),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红娘一词来源于《西厢记》
西厢记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故事取自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大意为:唐代,洛阳书生张珙长安赴试,经蒲州入居古刹普救寺,遇相国之女崔莺莺,惊其艳丽而生情,遂借西厢暂住,并乘机与莺莺之侍女红娘搭言。山寇孙飞虎兵围寺院逼莺莺成婚,崔夫人声称愿将女二嫁给献计退兵者,张珙修书请白马将军退敌。崔夫人悔约,让张珙、莺莺兄妹相称。红娘代传书简,莺莺诗约张珙,幽会西厢。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实告并晓以大义。老夫人无奈允婚,强令张珙赴试,有情人长亭泪别。张珙赴试落第,老夫人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为由,将莺莺属意郑恒。张珙投宿草桥,莺莺与红娘寻至,连夜并辔……
其中的《佳期》和《拷红》为经典折子。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千古佳句。
2.赞当代绣娘的一些 诗词
我知道一个歌词
李宇春新歌首发-
芙蓉锦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
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3.赞美“绣娘”的古诗有哪些
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生受。生受。更被养娘催绣。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
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
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
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4.赞美“绣娘”的古诗有哪些
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
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
生受。生受。
更被养娘催绣。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
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
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5.赞“当代绣娘”的诗词有哪些
1、《好事近·江上探春回》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2、《宴桃源/如梦令》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天气把人僝僽。
落絮游丝时候。茶饭可曾忺,镜中赢得销瘦。
生受。生受。
更被养娘催绣。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3、《谷城道中》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何许珠襟绣袂娘,额黄胸粉自新妆。野芳贪折髻丫重,蝴蝶乱随裙幅香。
缓唱采菱空答响,小留挑菜翠盈筐。汉风未许休乔木,行客相逢莫漫狂。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江苏高邮人(今属江苏金湖闵桥镇)。人称“淮南夫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年二十始知锐意,为儒废寝与食,直院崔大雅奇其才,年四十三登进士(孝宗淳熙二年,即1175年中进士),官迪功郎,以词赋闻名艺苑;继而任繁昌县(今安徽繁昌)令;三年满转升平江(今苏州),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
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
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 4、《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5、《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红娘一词来源于《西厢记》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故事取自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大意为:唐代,洛阳书生张珙长安赴试,经蒲州入居古刹普救寺,遇相国之女崔莺莺,惊其艳丽而生情,遂借西厢暂住,并乘机与莺莺之侍女红娘搭言。
山寇孙飞虎兵围寺院逼莺莺成婚,崔夫人声称愿将女二嫁给献计退兵者,张珙修书请白马将军退敌。崔夫人悔约,让张珙、莺莺兄妹相称。
红娘代传书简,莺莺诗约张珙,幽会西厢。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实告并晓以大义。
老夫人无奈允婚,强令张珙赴试,有情人长亭泪别。张珙赴试落第,老夫人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为由,将莺莺属意郑恒。
张珙投宿草桥,莺莺与红娘寻至,连夜并辔……其中的《佳期》和《拷红》为经典折子。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堪称千古佳句。
6.赞当代绣娘的一些 诗词
我知道一个歌词李宇春新歌首发-芙蓉锦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 为你等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7.有没有谁知道描写绣女刺绣的古诗或相关故事
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长居深闺无个事,
此中清味要君明。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绣娘兰馨》
1915年,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江南“顾绣”,第一次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值辛亥革命前后,见证了“绣娘”这一社会阶层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本剧反映的正是这样一个励志故事。
光绪年间,江南辜仙芝绣庄已是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世袭刺绣大家,成为专为王室提供御品的“御绣户”,邻近辜家的樊家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御绣户”,两家之间在绣艺界
的地位相互争斗由来已久。
辜家为了传宗接代,私下将媳妇戴莲芸所生女儿与沈家所生男孩调了包,女孩取名沈兰馨,男孩取名辜传铭。十五年后,沈兰馨,辜传铭成了两小无猜的一对,此时朝廷派李公公来选绣女与绣品,辜家为了保存颜面,让兰馨替代辜家孙女潇潇作为辜家人入了宫。同时,樊家女儿樊绿珠也应征入选。传铭则继续留在辜家,接受养父辜松圃严苛的教育,以继承家业。而兰馨的沈家哥哥沈涛,一心向往革命,已经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目标,所以对于潇潇的爱恋也视若罔闻。
绿珠刁蛮奸诈,很快攀附上了宫中权贵李公公,且处处陷害兰馨,加上兰馨自身性格耿直,总是得罪李公公,故屡遭灾祸。幸好有护军裴子东一直守候在身边,倾力相助。无奈兰馨心中只有青梅竹马的传铭,裴子东只有默默守候。兰馨在宫中备受苦楚,但几经磨砺,她的绣艺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兰馨仗义执言,获罪慈禧,被发配新疆。兰馨在新疆虽然受苦受累,却也和当地人相处融洽,并学到了当地独特的织绣方法和染料的提炼技术。
辛亥革命一触即发,兰馨的哥哥沈涛投身到了革命党,而辜传铭从小受辜松圃管制压抑,在获知自己真实身份后,瞬间爆发,性格大变,变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辜传铭先是为了维护在辜家的地位于财产,对潇潇大献殷勤,此时的潇潇依旧对沈涛一往情深,然而沈涛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于公于私他更不能给予潇潇任何承诺,他违心地回绝潇潇,终于让潇潇投入了传铭的怀抱。但是传铭之后又对潇潇始乱终弃,并把她拱手相送给权贵段公子。
裴子东千辛万苦找到了兰馨,也把辜传铭的转变和辜家的状况告诉了她,兰馨痛不欲生。当辜传铭见到兰馨后,又粉饰自己,重新骗取了兰馨的爱情。并迎娶她过门。之后,辜传铭为了拓展家业,攀附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又与出宫的蛇蝎美女绿珠相互勾结。终使辜家财产全部落入传铭之手,但几经挥霍,这份产业已经名存实亡。辜家剩下的资金和珍品又被樊家掠夺。同时因为绿珠在袁克定处的得宠,樊家终于超过了辜家,垄断了江南绣业。
沈涛前去刺杀嘉龄格格的父亲贝勒爷,这次行动被传铭发觉,但是传铭并未念及两人亲兄弟的情分,而是将他出卖,导致沈涛行动失败,但是格格却爱上了这个刺杀她父亲的刺客,并且为了保护沈涛而死,得知此次行动是被辜传铭所出卖,深爱沈涛的潇潇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替沈涛报仇,但是功败垂成。
传铭为了讨好袁世凯,受袁克定之托逼迫兰馨为袁世凯绣龙袍,兰馨保着玉石俱焚的信念,使辜传铭的计谋终于破产,兰馨也终于认清了辜传铭的真面目,身心疲惫的她在裴子东的陪伴下回到江南重建家园,在她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辜家的绣业又有了起色。袁世凯称帝失败,辜传铭的靠山倒台,辜传铭来找兰馨,拿出兰馨赠于的荷包,企图用曾经的爱情打动兰馨,兰馨断然拒绝。传铭要害裴子东,再次夺回辜家,被潇潇用沈涛留下的枪打死。
同样因为拥袁,樊家被抄,樊老爷被绞死,绿珠受刺激发疯,兰馨好心将绿珠接回自己家,不料绿珠却是借着装疯,再一次烧毁辜家,抢救中,兰馨右手手筋被挑断。失去一切的绿珠万念俱灰,当着兰馨面跳下悬崖。
一切恢复平静,兰馨闭门谢客,焚香刺绣,整整三年。三年后《瑞鹤图》绣成,兰馨在宫中认识的英国画家贝世宁来访,从绣成的《瑞鹤图》中,看出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磨难和祈祷和平的信念,惊叹不已大为感动。
贝世宁将该绣品送去了世博会,并获了金奖。听到这个消息,兰馨终于放下所有的心绪,奔向一直守候她的裴子东的怀抱。
8.蜀绣中的古典诗词
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
“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成都有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3、看铁马冰河 ?
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
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
“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
出自陆游《钗头凤》。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说唐婉获知这词后,亦是感慨丛生,对赋一词《钗头凤 世薄情》。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下附两词: ?
陆游《钗头凤》 ?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唐婉《钗头凤》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红酥亦作“红苏”形容红润柔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