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必去景点介绍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山西有哪些旅游景点是必须得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晋祠
太原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云冈石窟
大同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娘之关
阳泉
现存关城建于明代,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_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太行山大峡谷
长治
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壶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由青龙峡,红豆峡,黑龙潭等组成。古诗云: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绵延40多公里的太行山大峡谷,相对高差200米~800米,峭壁陡立,峡谷纵横,极为壮观。
皇城相府
晋城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应县木塔
朔州
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平遥古城
晋中
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解州关帝庙
运城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五台山
忻州
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称作五台。五峰之内称台内。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 3058 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最早在五台山弘扬佛法的是光明法师桑王澳登(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于公元前710年亲自赴五台山传播佛教。
壶口瀑布
临汾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北武当山
吕梁
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北武当山小金顶建玄天真武庙,并有壁画、石刻多处。
唐县大石峪冬天好玩吗
唐县大石峪冬天好玩。
大石峪位于河北保定市唐县北部,大石峪风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由潭瀑峪,寨石峪,双瀑峪三条沟谷和熊窝子自然保护区组成。
景区内温泉,潭瀑,奇石,森林资源丰富,峰,石,水,关,寨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险峰,石寨,瀑布,温泉,溪流,水湖巧点其中。花岗岩体量大,造形奇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公园内松涛林海郁郁葱葱,冬日处处冰雪,夏日紫气升腾,被誉为唐县最佳生态谷。这里有古长城---宋代忠烈杨家将镇守的倒马关和唐代名将樊梨花驻守的樊家寨。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旅游专家誉为京西南瀑石休闲天堂。
河北最好的旅游景点是哪里?
河北旅游景点承德坝上草原木兰围场塞罕坝森林公园将军泡子避暑山庄外八庙董存瑞烈士陵园金山岭长城青龙潭旅游风景区双塔山风景区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魁星楼汤泉行宫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塞外蟠龙湖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夹墙山风景区 棒槌峰森林公园 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 九龙潭自然风景区 张家口黄帝城泥河湾遗址中华三祖堂万里长城大境门清远楼玉皇阁昭化寺金阁山鸡鸣山鸡鸣驿古云泉寺关外第一泉金莲川坝上明珠草原湖肖后梳妆楼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飞狐峪虎窝寺辽代壁画墓群南安寺塔水母宫中都游牧源金河口崇礼滑雪永定河峡谷 保定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中山陵燕下都古城清西陵道德经幢紫荆关燕山狼牙山云蒙山北岳庙大茂山原始森林定州塔赛桂林定州窑遗址药王庙白洋淀野三坡百里峡拒马河白草畔白石山阁院寺甸子梁冉庄地道战遗址盘古村自然公园 石家庄隆兴寺开元寺钟楼孔庙大成殿中山国都城遗址毗卢寺陀罗尼经幢柏林禅寺革命圣地西柏坡苍岩山安济桥正定天桂山嶂石岩驼梁五岳寨天下奇寨-抱犊寨封龙山清凉山仙台山蟠龙湖龙泉寺平山温泉秦皇古道石头村伏羲台赵州桥 唐山月坨岛大城山公园长城狩猎场金银滩浴场凤凰山公园金沙岛清东陵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景忠山上关湖禅林寺古银杏风景园聚仙谷灵山青山关菩提岛净觉寺乐亭海滨旅游区喜峰口旅游度假区李大钊故居碧海浴场鹫峰山水下长城白羊峪地震遗址和纪念碑石臼坨岛南湖公园遵化汤泉燕山塔陵潘家口水库 秦皇岛山海关长城倒挂九门口董家口长城黄金海岸贞女祠北戴河南戴河韩文公祠碣石山源影寺塔长寿山祖山风景区背牛顶秦皇求仙入海处燕塞湖角山长城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昌黎葡萄沟 邯郸磁山文化遗址赵国都京娘湖武灵丛台响堂寺石窟古邺城娲皇宫北朝墓群黄粱梦吕仙祠磁州窑遗址五加坡 将军岭摩天岭学步桥长寿村武华山古武当山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兰陵王墓大乘玉佛寺永年古城回车巷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邢台清风楼开元寺邢窑宋_碑扁鹊庙崆山白云洞九龙峡秦王湖张果老山郭守敬纪念馆黄巾军寨柏乡汉牡丹园北武当山邢台峡谷群观音寨云梦山鹊山祠 沧州沧州铁狮子清真北大寺吴桥杂技南大港湿地泊头清真寺铁佛寺武术之乡白洋淀千里堤千童祠献县单桥石桥 衡水景州塔宝云塔衡水湖景县舍利塔庆林寺塔竹林寺 廊坊天下第一城东方大学城
西安周边最值得去的秦岭五大峪口,你去过几个?
在陕西人心中,秦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陕西人和秦岭咫尺相望,秦岭以其丰富的资源滋养沁润着陕西人,不但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而且还呵护着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芸芸众生。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秦岭、还有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由于秦岭北麓的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北麓,沟壑纵横,号称七十二峪,每一个峪口,都有极致的风景,每一个峪口,都有动人的故事。秦岭峪口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有72峪,实际上秦岭远不止72峪口,只不过72峪口比较有名而已,实际的峪口会更多。
正值酷暑,西安地区也是高温不下,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适合避暑降温的秦岭峪口, 这些峪口不但空气好、风景好,更能放松心灵,是旅行的绝佳去处!
沣峪是秦岭北麓的一条山沟,因沣河从这里流出而得名,沣河最终流入 渭河 , 210国道 从这里驶入,沣峪口是西安市近郊一处传统的消夏避暑景区,可以爬山、观水, 路面条件良好,很适合自驾,所以被广大西安市民喜爱,经常有市民去河滩乘凉和烧烤。
从沣峪口进山风光无限好,沿途有很多著名 旅游 景点:观音禅院,净业寺,黎元坪农家乐,九龙潭,喂子坪,观音山,广新园,万华山,石羊关,小坝沟,大坝沟沣峪庄园,鸡窝子,东佛沟,分水岭。
净业寺寺庙规模比较大,建在半山,可以从寺庙中爬上青华山,山上的台阶都是木质阶梯,非常地有韵味。
位置: 长安区(韦曲街道)城区南边约3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
已建保护站,私家车无法进入。在大雁塔北广场坐环山 旅游 2号线,大峪站下。也可以自驾,走雁引路经环山公路直接开到山下。下车后徒步进山。
大峪口有一个很大的水库,叫“大峪口水库”,是周围最大的水库,蔚为壮观,值得一去。再往山里面走,隐秘的树林中,有一条小河,高耸入云的树下,溪水潺潺,鸟鸣树密,是纳凉的好去处。
大峪口村子里面有各种农家乐和鳟鱼馆,好吃不贵哦。
地址:长安区引镇大峪口村,距西安市区45公里
小峪水库真的太美了,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夏天选择在这里游览避暑简直是最佳方案,墨绿的深不见底的河水,看着都心旷神怡、凉爽无比。不过小峪的路比较狭窄,对于车技不太好的人来说,会车会有些困难。
地址:长安王莽乡清水头之南长安引镇境内,距西安城区往返约40公里
库峪全长有三十多里,从这儿进山,可一直通往秦岭以南。与附近的大峪、汤峪等众多峪口相比,库峪的河床深度是最大的,其原因是南北落差大,湍急的水势长期冲刷而成的, 历史 上按高地深壑划界原则,把库峪河作为长安(咸宁)与蓝田的界畔。
从雁引路向东南方前行,大约四十公里就到了库峪。车刚驶过库峪口村,壁立的高山就蓦地横在了车前。库峪的山口_崖峭壁,雄岗对垒,底下是流水湍急的大河。
在下流河水平缓的地带,可以下河游玩,里面还有很多小野鱼,周末带上孩子去避暑抓鱼,孩子们高兴坏了。
位置: 长安区杨庄乡库峪口村,离环山 旅游 公路约7公里
又名雀谷,岱峪适合徒步旅行。从岱峪徒步上山,来回全程只有8公里左右,路况也都是好走的成熟土路。常规2.5小时便登顶,净拔高750米。
徒步其间,河水清澈见底,水里的石头被水冲刷得圆圆润润,甚是好看。有一处“珍珠泉”,里面的石头颗颗如珍珠般雪白圆润,镶嵌在碧波里如最美的珠宝玉石。忍不住捡拾了几块漂亮的石头,回家后放在鱼缸里,简直完美。
位置: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镇小寨乡境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夏季高温,选择一个凉快的峪口,让自己和家人放松一夏吧。
山西旅游景点有哪些?
五台山、悬空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晋祠等等。
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2、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一处陡峭山崖上,远远看去,三层楼阁的寺庙依山势自南向北渐次抬高,殿阁高低错落有致,相互间有栈道飞架相连,犹如一座正常寺庙的微型景观凌空架起,让人叹为观止。
3、漫步在平遥古城内,眼前的街道与店铺交相辉映,应和着传统风貌和布局的民居,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将人的思绪又拉回到明清时期的繁华盛世。这座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经济与文化遗产,顺着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历史的进程,这座始建于周宣王时期的平遥古城,穿越明洪武年间,横跨明清时期,完美地呈现在眼前。
山西山阴县的县志
临潼区邮编是710600。
临潼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之东,南接蓝田县,北接阎良区,西北接连咸阳市三原县,西接高陵区,东接渭南市临渭区,西南与灞桥区为界。介于东经109°05′49″—109°27′50″,北纬34°16′49″—34°44′11″之间,总面积915平方千米。
由于盆地边界呈现锯齿状追踪断裂性质,所以,地貌上呈现锯齿状破裂面。由于自盆地中心向周围产生了阶梯状不对称的块状断面,所以地貌上出现一系列东西或北东向的隆起和凹陷。
由于南、北山麓及黄土台塬的陡坎崖面均呈东西或北东向的弧形走向,所以黄土台塬上的缓岗及拗陷亦成东西或北西向排列。由于骊山大小峪口洪水在山前拗陷区不断积淤西移,所以山前洪积扇裙亦自东南向西北迁移、堆积。
地名由来:
临潼区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临潼区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应宫名,将唐时的昭应县改称临潼。临潼之称是因其城东、西有临、潼二河围绕而得名。
临潼区位于东亚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兼有两种气候的特点,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暖和,多风,干燥,回暖早,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多雨兼伏旱;秋季温暖,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而雨雪少。
以上内容参考:-临潼
概况
山阴县位于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公里,东西宽36.5公里,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10乡(岱岳镇、玉井镇、北周庄镇、古城镇、吴马营乡、马营乡、下喇叭乡、合盛堡乡、岱岳乡、安荣乡、薛圐圙乡、后所乡、张家庄乡、马营庄乡),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总人口22万人(2004年)。县境内山脉,有恒山山脉,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有较大的河道4条,桑干河、木瓜河、黄水河、元子河(吴马营大河槽河)。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平方公里,总储量114亿吨,煤质品种以氯煤和弱粘煤为主,为优质烟煤;铁矿石储量约4000万吨,系赤铁矿;铝矾土约900万吨;粘土粉砂岩预测储量达亿万;石灰石约3000万吨;方解石约40万吨;大理石约1000万立方。此外还有石英石、钾长石、黑云母、玄武岩等。山阴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部分遗迹尚存。已发现有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汉墓群、广武古墓、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历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远将军庚岳、唐朝芮国公苑君璋、宋赵匡胤的大将米信、辽丞相沙彦恂、元朝平阳元帅安明本、明代内阁首辅王家屏、清朝梁启超的老师崔增瑞等。历史上山阴农业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糜黍、玉米、高梁、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菜、胡麻、水果瓜菜、葵花等;养殖业以奶牛、猪为主,兼养鸡、羊、兔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劳的山阴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紧紧围绕强县富民这一战略目标,奋力拼搏 ,艰苦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1、农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山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不断推进以奶牛乳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山阴特色的种、养、加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玉米种植业、奶牛养殖业和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5元;奶牛存栏4.86万头,鲜奶产量达17.02万吨,山阴县成为闻名全国的奶牛乳品大县。
2、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部门、各乡(镇)村办工业以及城镇和农村个体、工业户相继出现。全县工业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了乳品、煤炭、食品、建材、机械、化工等工业门类,在整个工业中,尤以山西古城乳业集团为主的乳品加工业,以立足煤炭资源优势的煤炭工业,以糠醛、电石、化肥为主的化学工业和以水泥、石料生产为主的建筑建材业占较大优势。全县乳制品产量已达1.67万吨,原煤产量423万吨,古城牌奶粉、健康牌燕麦片均获国家级奖,成为名牌产品,糠醛、电石、地毯等产品远渡重洋,销往国外。
3、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认真建设,县城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境内北同蒲铁路、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纵贯全县,交通条件便利。岱岳镇是全县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山阴最大的商贸中心——百货贸易大楼和仁利商城,为群众日常购物提供极大的方便;还有雁山、山化等高级宾馆,可以为来山阴的客人提供舒适的食宿条件;有设备精良、人才密集的山阴县人民医院和闻名全国的朔州市精神病院可以为本县及外地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和服务。近几年,随着县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话、摩托车 等各种家电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县城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OO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267万元。经过多年发展,本县出现了古城乳业集团、康喜有限责任公司、山阴县燕麦片厂、石星化工有限公司、康立化工有限公司、南改煤矿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的名牌企业和乔九崇、王应贤、贺有义等优秀企业家。奠定了以种植、养殖、乳品加工、煤炭、化工、建筑建材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结构模式,为山阴县域经济腾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变迁
山阴,明朝为县制,属应州辖。县城故址,在桑干河南,即今山阴城。
由代县白草口过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的猴岭山,向北为山阴县所辖。长城在山阴县辖境内的大致走向为:过新广武城向东北,经水峪口、沙家寺至胡峪口。从胡峪口向东出山阴县境,入应县境,至马兰口。山阴县辖长城约七十七华里,共有砖石砌筑敌楼及夯土墩台六十七座,其中现存较好的砖砌敌楼三座,其余均成夯土台状。
广武堡城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
新广武城,南面城墙石基砖砌尚较好,并有一砖券拱门,门额上有一石匾,因风化字不可辨。城东、西两面墙包砖被拆走,存八至十米高的夯土墙,局部亦有圮坍。城北面墙大部分包砖被拆为民用。尚存夯土墙体和此城门砖券拱门洞。北门城门楼同城门台连为一体,全为砖砌。此楼南面开有三扃门,现安有木门,成为村里的库房。门额上嵌有石匾,因风化字不可辨。楼东、西各有三箭窗,楼北面墙圮坍。
楼下地上横卧一幢石碑,因风化字不可辨。
据《代州志》载:新广武城,“洪武七年(公元l374年)建,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重建,周三里有奇。”
据《代州志》引《两镇三关志》载:“广武当朔州、马邑大川之冲,忻代崞峙诸郡县之要,凡敌由大同左右卫而入,势当首犯。东越广武,则北娄、平刑皆敌冲也,西越白草沟,则夹柳树、雕窝梁皆要害也。雁门警备,于是为急。”
长城过新广武城,至皂银洼村,墙多为砖石包砌,由于自然圮坍及人为破坏,大部分墙体只存夯土了。但在很多地段断续尚存有条石包墙。在靠近新广武城一侧的城墙上,尚残存两座砖砌敌楼。长城经广武跨河,河床内墙址早已为洪水毁掉。过河是第一座残存的砖砌敌楼。此楼东、西面墙上各一门,居一箭窗南,门额均嵌有石匾,因风化字已不清。楼北面墙有三箭窗,南面墙已圮残。过此楼向东在皂银洼北的第八座敌楼亦较好,楼东、西、北各三箭窗,南有一门,门额亦嵌有匾,字已不清。匾四框有砖雕。皂银洼村,仅有一户人家,住在楼南,整个院墙全为长城砖所砌。
长城过皂银洼,约有一华里为条石包砌,顺山北坡而筑,圮坍严重。又过一华里至南寺沟村基本未筑墙,沿山走径连续地筑有敌楼,今楼多只存夯土墩台。楼间只个别地方有石砌城墙。
由南寺沟村经大泉沟、苗家窑、东寺村至水峪口,依山险作障未筑墙,在各沟口东西两侧山上筑有砖砌敌楼,今全成为夯土墩台。
据《代州志》引翁万达奏疏载:“自大水峪鸦儿崖起,东至马兰口霍家坡止,为垣五十三里有奇,增添敌台九十六,铺屋二百八十八,品窑千八百四十。”3
水峪口东、两两侧山上,存有己残成夯土状的敌楼。老乡介绍楼原为砖砌。长城过水峪口后,继续沿山坡向东北经盘道窑、冯家窑、王家园、许家凹抵沙家寺。这段长城,仅水峪口东有近百米夯土残墙尚存,此后一直到冯家窑,墙和敌台均已无存。过冯家窑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才可见有残存的夯土墩台。
过沙家寺长城走径继续沿山坡经南口、胡峪口、苏家场,出山阴县界入应县境。这段长城今已无墙迹,只顺山坡在各沟口处,及沟口两侧山上筑有已残圮的夯土墩台。
地理与人文
兵家重地——雁门关 雁门关(现属代县)距山阴广武城10公里。该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朝历代都视为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险峻和历史上多战事闻名全国,并被列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春秋到唐,此处以勾注塞闻名。唐开始设关,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元曾取消关隘设防。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元废古雁门关,遂移置,始修筑关城于今地。古雁门关在勾注山巅,岭前为大和岭口,后为白草口,距现在雁门关数里,古今雁门关截然两道:古雁门关道,由大和岭到白草口;今雁门关道,由南口到新广武。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日雁门关。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历史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时南犯,必首攻广武,后图雁门。千百年来这座雄关以其伟岸的身躯,铸就了一道钢铁屏障,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赵国李牧驻守雁门数十年,大破匈奴十余万。秦蒙恬出雁门修长城北击胡。汉为防卫南犯之敌,在雁门关一带设置防御,卫青、霍去病、季广常驰骋长城内外。唐薛仁贵多次在雁门出击匈奴。北宋扬业在雁门关外大败辽兵。以后直至明代,雁门关都有大将镇守防卫。无数戍守将士,在此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悲歌。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关向应指挥八路军120师在此痛歼日寇。1948年,为了夺取解放全国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决定进行伟大的战略转移,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途经山阴广武和雁门关,仔细观看了记裁古战场的一些碑文,并一睹长城雄关的风采。雁门关有东、西、北三座关门。东门楼名雁楼,关门外有赵国良将李牧祠旧址,饲门左、右各竖旗杆一根,祠前有点将台,尚存《武安君庙碑记》等石碑数通。西门楼是六郎庙。北阶曾建驻军官署,西北方是习武演阵之教场,南面则是雁门山高峰“过雁峰”。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工字石匾一方,东、西门额分别嵌“天险”、“地利”的石匾各一方。城关楼镌刻楹联:
曙色清明 残星几点雁横塞
晨曦初朗 斜月孤伶门上关
抗日战时期,关楼被侵华日军焚毁,仅东、西城门洞及小北门、李牧饲遗址等尚存。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感召下,代县人民政府筹措资金,1989年修复雁门关城楼,使关城重现昔日雄姿。今天游人望关,确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势。
万里长城——山阴段万里长城依阴山、恒山。太行山。吕梁山之势,分为内。外两支,内长城建于恒山之阴,外长城建于阴山之阳。山阴县境内的长城属内长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它东起新广武,西接代县分红岭,依恒山之阴连接着内长城东段18个重要隘口,全长5.3公里。城墙高6。6米,底部宽6.5米,顶部宽3.5米,底部用石灰岩、青石质条石砌筑,其它用砖拼筑而成。长城依山而筑,碗蜒盘桓于山岭之上,蔚为壮观。在城墙的结合部、转折处与制高点上,矗立着一座座致楼。巍巍长城,敌楼对峙,烽台相望,与雁门关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至今仍不失当年古战场壁垒森严的气势。山阴县境内还有汉长城。它位于旧广武城南5公里处,沿恒山山脉东西横亘,长约10公里,整体用石块无层次垒起,现已成为残迹。
雁门咽喉——两广武广武,位于山阴雁门山的长城脚下,紧依雁门关,扼守关内勾注陉之咽喉,是长城线上的重要军事防卫据点。依塞傍关,地处要冲,与长城紧密相连在一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历史上兵家为争夺雁门关,这里常常是短兵相接的战场。广武始建于战国时期。据记载:赵武灵王在破林胡和娄烦之后,沿勾注山建内长城,同时建勾注塞即令广武城,当时属雁门郡。西汉置广武县。北魏广武属京畿之地,为迎送皇帝和大臣出征、凯旋以及外使入朝的南大门。隋改为雁门县。宋、辽以此地分界,广武属辽地,归西京道。金改道为路,属西京路大同府。明归山西行中书省,爱国将领于谦曾驻守此地,抗击瓦刺。清代至民国初属代县。日寇侵占后划归山阴至今。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许多大大小小战事多发生在这里。公元980年,宋朝大将杨业镇守代j几契丹来犯,扬业引军“自西烃出南向击之,契丹大败’’的战事就发生在这里,杨业等自西怪、经〕日广武追破契丹军于今朔县也途经这里。广武今有两座古城:其一坐落于勾注东陉要冲,名新广武;其二地处勾注西陵要冲,名旧广武。新广武原名广武营,在雁门关北10公里处。两山对峙,中置营城,亦日广武隆、广武站、广武城,为雁门关守卫重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万历三年(1575年)复修。城周长4华里,城高10米,墙宽4米,城墙内土外砖结构,坚固雄伟,左右连接东西长城,中置东、西两门,扼紫塞咽喉,新广武由山瓮城、广武城、南关瓮城三道防线组成,远远望去,新广武城像簸箕,南关瓮城像斗一样,俗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之坚固。明代这里一直设重兵把守,并兼挟平型关、北楼口、大石崞等18个关隘。
戍边亡魂——汉墓群在新广武城北一片广阔平原上,散布着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坟土堆,坟土堆连绵起伏,状若小丘,甚为壮观,当地群众称为“谎粮堆”。传说宋杨家将与敌作战,为蒙蔽对方筑起假粮堆而冒充兵精粮足,实际上是戍守边关的无数阵亡将士的坟墓。据有关资料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期,此地50余年战事不断,阵亡将士大多就近理葬。坟土堆的高低大小,依死者生前的官衔而定,等级严格。墓冢越大,显示墓冢主人官职越大。整个汉墓群占地7.5平方公里,现已标定墓冢294座。236号是最大的墓冢,占地4亩,高约20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汉代墓群,对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